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范胜标 《轧钢》2005,22(6):49-51
通过实测连轧机各机架的振动情况,分析了机架振动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了缓解机架振动的具体措施,即在工作辊轴承座加装垫片,减少机架与轴承座之间的间隙。实践证明,此方法减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轧机微尺度可控辊系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笔者提出的轧机辊系微尺度行为可控理论框架下,经过对2200mm铝箔中轧机工作辊轴向力进行大量的在线测试,开发研制了2200mm铝箔中轧机微尺度可控辊系。该辊系具有工作辊和支承辊平行度调节、工作辊轴承座和机架窗口间安装间隙的控制、工作辊辊系空间自位、轴向力可视检测及热补偿等性能。在800-1550m/min不同轧制速度下的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微量调整工作辊相对支承辊的交叉角可以改变作用于工作辊的轴向力大小,甚至改变其作用方向,将轴向力控制在轴承寿命允许限度之内;显著增加工作辊轴承座固有频率以改善其振动特性,证实了微尺度可控辊系理论框架的正确性,为根治长期困扰2200mm铝箔中轧机工作辊止推轴承(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短寿烧损和轧机被迫降速运行的病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魏志毅  魏维刚  尤磊  宋春阳 《轧钢》2007,37(2):77-78
介绍了六辊冷轧机工作辊弯辊的工作原理,在正负弯辊切换过程中,弯辊缸蘑菇头与工作辊轴承座处于非接触状态,蘑菇头需要走一段空行程才能与工作辊轴承座接触上,在此过程中工作辊弯辊处于失控状态,不能实现正弯与负弯的平滑过渡,导致此过程中带材的板形不能得到有效地控制。为此,在原系统及结构的基础上,在镶块上增加了2个辅助弯辊油缸,在正负弯切换过程中,油缸蘑菇头始终与轴承座接触,其作用力作用在轴承座上,故弯辊力可以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使正弯、负弯切换过程中带材的板形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魏志毅  魏维刚  尤磊  宋春阳 《轧钢》2020,37(2):77-78
介绍了六辊冷轧机工作辊弯辊的工作原理,在正负弯辊切换过程中,弯辊缸蘑菇头与工作辊轴承座处于非接触状态,蘑菇头需要走一段空行程才能与工作辊轴承座接触上,在此过程中工作辊弯辊处于失控状态,不能实现正弯与负弯的平滑过渡,导致此过程中带材的板形不能得到有效地控制。为此,在原系统及结构的基础上,在镶块上增加了2个辅助弯辊油缸,在正负弯切换过程中,油缸蘑菇头始终与轴承座接触,其作用力作用在轴承座上,故弯辊力可以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使正弯、负弯切换过程中带材的板形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针对大型板带轧机工作辊轴承座易受热变形这一特征,建立了合理的有限元计算模型,详细介绍了一些利用有限元法求解有关热传导的问题,并且利用计算结果对轴承座的热特性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梯度小的轴承座部位,其热应力小,轴承座热变形主要是因为热应力大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有限单元法,对轧机支撑辊油膜轴承座进行了有限元静力分析,了解了轧机支撑辊油膜轴承座当轧制压力作用于不同的范围时轴承座的变形规律和应力分布状态,探讨了凹槽深度变化及内衬对轴承座的变形及应力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型板带轧机工作辊轴承座易受热变形这一特征,建立了有限元计算模型,详细介绍了利用有限元法求解有关热传导的问题,并且利用计算结果对轴承座的热特性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为生产实际提供相关的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8.
针对工作辊轴承座结构特征,在铸造过程中采用电加热装置对冒口加热,以期达到降低钢水用量,节约成本,获得优质铸件。已生产的8件工作辊轴承座,毛坯外观、内在质量优良,满足用户使用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9.
铝冷轧机的工作辊轴承采用内部的油循环润滑以及轴承座的喷雾冷却,在带材速度达2000米/分时都能可靠地运行。支承辊轴承采用轴承座冷却,其运行极限同样可达2000米/分。在该速度范围内,通过油的循环润滑和中间冷却呆明显降低运行温度。  相似文献   

10.
铝箔轧机工作辊轴承座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能量稳定法对 2 2 0 0mm高速铝箔轧机辊系中工作辊轴承座同机架窗口侧向有隙或无隙两种不同约束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提出开闭复合运动副新概念 ,重新综合铝箔轧机轴承座约束机构 ,解决了该轧机工作辊轴承座与机架窗口间更换轧辊必留间隙和在运行时须消除间隙的矛盾。本概念及分析结果给出铝箔轧机实现高速轧制和工作辊止推轴承治烧延寿方法  相似文献   

11.
郭利华  张振营  严裕宁 《轧钢》2012,29(2):12-14,20
针对以往机架设计中窗口尺寸与轴承座的配合间隙缺乏理论依据,且未考虑轧机辊系侧向力对机架窗口变形的影响,通过对某厂六辊轧机辊系的稳定性计算,求得轧辊辊系的水平力;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轧机机架在轧制力和辊系水平力共同作用下的变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辊系轴承座侧向力对机架窗口水平方向的变形有很大影响,只有考虑了侧向力的作用,才能精确计算出机架窗口的变形。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的四辊板带轧机由于在线换辊的需要,轴承座与机架间存在换辊间隙。虽然为了保证轧制稳定设置了工作辊相对支承辊的偏心距,但偏心距派生出的水平力仍使辊系处于不稳定的工作状态。本文在充分考虑附加弯矩和摩擦弯矩的影响后,通过对板带轧机轴承座与机架间有效间隙的分析,并结合辊系最佳偏移距的确定,提出了保证轧制稳定的措施,给出了相应的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13.
轧机系统异常振动是影响轧件质量的主要因素。不同属性的振动共同促使了轧机系统的整体振动,辊系的垂直振动和工作辊的水平振动是较为主要的振动。根据某钢厂CVC轧机实际参数建立了轧机垂直-水平振动的动力学耦合模型并进行了求解,得到了变参数下轧机振动响应情况,通过提取钢厂轧机在线振动监测系统数据分析验证了仿真的正确性。结果显示,轧制工作辊处存在耦合振动情况,轧机系统振动特性与各种轧制工艺参数有关,对工艺参数进行适当调整可以有效地减小轧机振动。  相似文献   

14.
针对渤海铝业有限公司2200mm铝箔中轧机工作辊止推轴承短寿的问题,在2200mm铝箔中轧机现有辊系,进行十多次工作辊轴向力工况在线测试的基础上,开发研制丝杠千斤顶,安装于其轴承座和机架窗口之间,进行轴向力可控试验。结果表明,工作辊轴向力的大小通过微量调整同支承辊之间的交叉角大小可以减小或增大,甚至改变其作用方向。在总轴向力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轧辊交叉引起的初始轴向力分量和有隙轴承座水平振摆引起的波动轴向力分量,本试验可以将其控制为最小。证明笔者提出的轧机微尺度可探辊系理论是正确的,它为解决长期困扰渤海铝业有限公司2200铝箔中轧机工作辊止推(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短寿烧损和被迫降速运行的问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彭荣荣 《轧钢》2015,32(6):40-47
考虑轧机辊系间的参激刚度以及轧制过程中辊系受到的动态轧制力,建立了两自由度轧机辊系参激刚度振动模型。运用多尺度法求解给出了系统1/2亚谐共振和内共振的幅频方程,以某冷轧机实际轧制参数为例,通过数值仿真得到结构阻尼、非线性刚度以及参激刚度等工艺参数变化下系统的幅频响应特性。并采用奇异性理论分析了1/2亚谐共振的静态分岔特性,同时分析了内共振情形下3组不同的转迁集以及相应的分岔拓扑结构图, 得到了轧机稳定与不稳定振动的工艺参数区域。最后研究了工作辊、支撑辊随参激刚度变化的分岔混沌动力学行为,且用最大Lyapunov指数、相轨图以及Poincare截面对其加以验证,发现带材表面出现振纹或振痕的原因是系统在周期运动、倍周期运动与混沌运动多种运动形式间相互转换造成的。因此适当选取系统参数可有效减弱轧机系统的振动,这为消除和抑制轧机振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韦富强  佟强  侯俊达 《轧钢》2006,23(6):37-39
介绍了油气润滑系统在首钢6H3C单机架可逆式冷轧机工作辊、中间辊、支撑辊轴承上的应用情况;给出了润滑油量、给油间隔时间等参数的计算公式;阐述了油气润滑技术的设计要点。并分析了油气润滑技术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罗平尔 《锻压技术》2016,(12):102-106
以冷轧机轧辊垂直振动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冷轧机振动机理的前提下,建立轧机垂直振动简化模型,运用数值仿真方法,分析了轧制压下量、摩擦系数及辊缝阻尼的轧制工艺参数对轧机垂直振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减小轧机压下量有利于提高轧机振动临界速度;增加辊缝摩擦系数有利于减小轧辊的振动位移;增加辊缝阻尼能够有效降低振动幅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抑制冷轧机垂直振动方法为:优化各道次压下量,以使轧制临界速度由1340 m·min-1提升到1520 m·min-1;适当降低乳化液浓度,以使辊缝摩擦系数增大,此调节过程应考虑窜流现象;增设液压衬板减震器或多孔阻尼减震器,以增加辊缝阻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