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超细胃镜辅助放置鼻肠管应用于危重症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78例需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危重症患者采用超细胃镜辅助放置鼻肠管。超细胃镜循鼻腔进镜至十二指肠降部并尽量深入,通过活检孔道放置导丝,固定导丝位置并缓慢退出胃镜,再经导丝放入空肠营养管。结果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4.9%(169/178),平均导管置入操作时间为(6.5±2.8)分钟;总置管成功率为100%。置管过程中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SpO2)均无明显变化,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鼻超细胃镜置入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危重症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改良式鼻肠营养管胃镜下拖拉法置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置人时间,探讨其临床应用的有效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6例)采用改良式鼻肠营养管胃镜下拖拉法置于空肠,B组(28例)采用鼻肠营养管胃镜下拖拉置于空肠,C组(22例)采用鼻肠营养管导丝引导置于空肠.观察3组患者是否存在消化道内盘曲、注水试验、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A组置管成功率为100.0%,B组置管成功率为57.1%,C组置管成功率为68.2%,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为0,A组置入花费时间平均为5分钟,B组置入花费时间平均为15分钟,C组置管花费时间平均为20分钟.结论 改良式鼻肠管胃镜下拖拉法与未改良法及导丝引导法比较,成功率高,简便,时间短,患者痛苦小.  相似文献   

3.
我们将鼻胃镜经鼻插入28例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患者十二指肠降段,经活检孔引入亲水性超滑导丝至空肠,退出鼻胃镜,将肠梗阻导管沿导丝送入空肠上段,充盈前气囊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有无缓解、腹围缩小情况及24 h引流量等指标。结果 显示28例患者均1次置管成功,成功率100%。置管时间为10~35 min,留管时间为3~18 d。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24 h引流量480~1 550 mL,平均885 mL;置管24 h后患者腹围(79.1%±20.3%)显著小于置管前(100%,P〈0.05)。可见经鼻胃镜放置肠梗阻导管简便、易行,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疗效确切,应作为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胃镜辅助放置鼻胃管和空肠营养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胃镜下放置鼻胃管和空肠营养管建立肠内营养途径的方法.方法:11例鼻胃管,其中8例患者在胃镜下用异物钳钳夹鼻胃管推送胃镜将其送至胃腔,3例在胃镜下放入导丝,通过导丝放入鼻胃管.46例空肠营养管,在胃镜下用异物钳钳夹胃腔内空肠营养管,推送胃镜将其送至Treitz韧带以下.结果:胃镜下11例鼻胃管全部放置成功.通过改良胃镜直接置管方法,空肠营养管放置成功率例为100%,其中鼻肠管29例,三腔鼻肠管17例.鼻肠管弯曲,折回,打圈7例,后退鼻肠管头端重新放置成功,退出胃镜后鼻肠管脱出3例,改进方法后,2例2次,1例3次放置成功.1例胰腺炎置管后血淀粉酶增高.结论:对常规放置困难的鼻胃管,胃镜下放置简单可行.改良方法后可一次使空肠营养管头端到达空肠,此方法副作用小,成功率高,操作技术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胃镜放置空肠营养管建立肠内营养并观察其营养效果.方法 对21例病情较重需肠内营养的患者将电子胃镜插入十二指肠降段,经活检孔引入导丝至空肠,退出胃镜.用鼻导管将导丝经口交换至鼻腔,沿导丝送人空肠营养管至适当位置,建立肠内营养,观察患者血常规、电解质及肝肾功能及体重变化.结果 21例中19例1次置管成功,2例营养管在胃内折叠,重新置管成功.置管时间为10~45 min,平均留管时间为7~104 d.均无并发症发生.患者体重增加,血常规、电解质及肝肾功能无显著异常变化.结论 经胃镜放置空肠营养管是一种建立肠内营养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胃镜孔道直视下放置新型鼻肠饲养管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SAP患者不同方法放置鼻肠饲养管的情况,75例采用新型鼻肠饲养管(DM组),经胃镜孔道直视下放置至空肠上段,经口鼻转换固定后行肠内营养;21例采用内镜下活检钳夹法(CM组)。观察2组放置鼻肠饲养管有效性、成功率、操作时间、鼻肠饲养管通畅时间及并发症差异。[结果]DM组、CM组置管成功率分别为100%(75/75)、95.2%(20/21),2组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CM组一次性成功置管至空肠上段者分别为69例、10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42,P0.01);DM组、CM组平均操作时间分别为(4.91±1.68)min、(23.76±6.0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08,P0.01);2组鼻肠管均可维持较长通畅期,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97,P0.05);均无明显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内镜孔道直视下放置新型鼻肠饲养管简单、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导丝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在急救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使用导丝引导进行经鼻气管插管在急救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自制导丝进行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术以来共抢救急性呼衰患者120例,涂抹石蜡油经鼻腔插入,在喉镜引导下进入声门2-3cm,将气管导管套入导丝并沿其插入气管内,取出导丝,气囊充气。结果120例患者均在1~3min内顺利插管到位,即时进行吸痰通畅呼吸道,所有患者均达到即时通畅呼吸道进行人工通气目的以及长时间置管的要求,较少并发症发生,耐受及安全性能良好。结论采用导丝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术能在任何紧急情况下快速、便捷、安全地建立人工气道。  相似文献   

8.
营养支持是肠外瘘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肠内营养是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09年5月对13例高位肠外瘘患者进行了经鼻胃镜导丝引导放置鼻空肠营养管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镜下置空肠管方法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将93例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采用导丝置管法,B组患者采用经胃镜导管推入法,C组患者采用内镜工作通道异物钳夹导管缝合线法,并比较三组置管成功率、平均置管时间。结果 A组、C组患者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5),而C组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P〈0.01)。A组、C组患者平均置管时间明显低于B组(P〈0.05),而C组平均置管时间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经内镜工作通道异物钳夹导管缝合线法安全可靠,成功率高,可以作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鼻空肠管置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经鼻胃镜检查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鼻胃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常规经口胃镜检查、经鼻胃镜检杏各300例,记录患者检查过程中生命体征及耐受情况.综合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 95.67%(287/300)的患者感到鼻腔不适,4.33%(13/300)感到疼痛,但可以耐受.2.67%(8/300)患者出现鼻出血,放置小肠营养管5例中1例出现鼻出血,95%(285/300)的接受过经鼻胃镜检查的患者愿意接受再一次检查,对于曾做过常规胃镜现在做过经鼻胃镜的患者更愿意选择经鼻检查.经鼻检查前平均心率为88.1次/min术中增加至90次/min,术后约5 min即恢复至原来的水平;鼻检查时收缩压平均为(118.64±15.57)mmHg,与经口检查时(144.21±20.51)mmHg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01).普通内镜检查时末梢血氧饱和度平均可降低3%,为96.66%±2.61%,经鼻内镜检查为98.51%±1.62%,几乎不受影响,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001).成功放置小肠营养管5例,其中1例为脑梗塞无法吞咽患者,1例为心梗并心功能衰竭并上呼吸机患者.均成功放置到屈氏韧带以下空肠.结论 经鼻胃镜检查虽然有其不足之处,但对患者心肺功能影响小,患者耐受性好,比常规胃镜检查更安全,并可用于放置小肠营养管等特殊治疗,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改良后的胃镜下放置鼻空肠管的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105例因疾病不适合经口进食且消化道无梗阻、需放置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传统方法组(A组,52例)和改良后方法组(B组,53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鼻空肠管放置达十二指肠降段以下至水平段一次成功率A组88. 46%,B组100%,置管深度达75~110 cm。A组置管时间为(5. 21±1. 23) min,患者呕吐脱管6例再次置管成功,无并发症发生; B组置管时间为(3. 12±1. 10) min,无脱管,无并发症发生。B组置管时的舒适程度明显优于A组(P 0. 01)。结论胃镜下和谐夹联合缝线放置鼻空肠管是一种安全、高效、迅速、不易滑脱移位、减少医疗费用、对患者损伤小、患者舒适度高的肠内营养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鼻空肠营养管的鼻胃镜导丝引导置入技术与内镜下推送式置入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6月,选择因胃窦、幽门、十二指肠病变导致狭窄梗阻需要空肠营养治疗的40例患者,分成两组,进行鼻空肠营养管的内镜下常规推送式置入(推送组)与鼻胃镜导丝引导置入(导丝组),比较操作时间、置入一次性成功以及空肠营养管脱回胃内的情况。结果每组20例患者,均完成内镜鼻空肠营养管置入治疗。推送组与导丝组,操作平均时间分别是(750.3±445.9)S、(157.4±79.3)s,一次性成功率为85%、100%,空肠营养管脱回胃内发生率为30%、0%。两者比较,在操作平均时间上,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O.01)。结论置入鼻空肠营养管,鼻胃镜导丝引导置入技术比内镜下推送式置入技术,更具方便、操作简单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经鼻内镜改良法放置小肠营养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安置小肠营养管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经鼻内镜途径为36例患者安置小肠营养管。结果内镜置管时间平均为10 min;41例次置管中,一次操置管成功者35例次(成功率85.4%);置管后患者无明显不适感,并可避免X线对患者及医生的损害。结论经鼻内镜安置小肠营养管简单快捷、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吞咽困难病人经鼻超细胃镜下放置胃管建立肠内营养途径的配合及护理.方法 胃管插入困难的患者在经鼻超细胃镜下放置导丝,通过导丝放入胃管,推送将其送至胃内.结果 使用经鼻超细胃镜时,患者术中可以与医护人员交流,缓解紧张情绪,能更好的主动配合.经鼻超细胃镜镜身细,对于部分食管狭窄不完全性梗阻的病人,较普通胃镜更容易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联合渐进式注水法在老年重症患者鼻肠管置管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8年1至10月在浙江医院重症医学科行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的老年重症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置管过程中使用床旁超声联合渐进式注水法引导鼻肠管置入,并在不同解剖位置定位鼻肠管头端。以腹部X线检查确认鼻肠管头端位于幽门后作为成功置管的标准。计算置管成功率,超声定位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 结果52例老年重症患者中48例(92.3%)置管成功,其中46例(88.5%)一次性置管成功,平均置管时间为(21.0±4.7)min;4例(7.7%)置管失败,经腹部X线确认均为胃内打折。48例置管成功患者中有46例使用超声定位成功,2例幽门后未探及鼻肠管声影。超声定位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5.8%、100.0%、100.0%、67.0%、96.2%。 结论超声定位联合渐进式注水法能快速、准确、安全地引导老年重症患者鼻肠管置入,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对于不能进食患者经胃镜活检孔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于56例各种病因不能进食的患者,用日本OlympusGIF-XQ240型胃镜,美国Wilson-cook医学公司生产NJFT-8型空肠营养管,直径8fr,长度240cm。经胃镜活检孔深插营养管至十二指肠降部、水平部或空肠上段。营养管由口腔经鼻导管转至鼻腔引出并固定于鼻翼。结果置管56例均获成功,10例营养管达十二指肠水平部,46例营养管达空肠近侧端。无置管并发症发生。置管后即可滴人营养液。留置营养管时间14~120d,留置过程中患者耐受性好。结论对于不能进食的患者经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是一种操作简便快捷,安全可靠,实用有效的空肠营养管放置术,可以进行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比较常规置管法联合促动力药物、X线辅助及内镜辅助3种方法放置螺旋型鼻空肠管建立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的效果。 方法  45例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分别采用常规置管法联合促动力药物、X线辅助和内镜辅助法放置鼻空肠管建立肠内营养,每组15例。比较3组患者置管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置管前、中、后舒适度(VAS评分)以及营养管平均留置时间。 结果  3种置管方法的置管成功率、置管时并发症(如鼻咽部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穿孔,误吸、呼吸困难等)发生率、置管远期并发症(如鼻窦炎、咽炎、鼻肠管移位、肺部感染等)发生率、营养管平均留置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置管法较X线辅助法和内镜辅助法的VAS评分低(P<0.05),常规置管法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 结论  常规置管法、X线辅助法和内镜辅助法均是重度急性胰腺炎病人早期放置鼻空肠管的安全、可行方法。常规置管法可作为一般病人的首选方法,其并发症少,特别有利于后期营养支持治疗及疾病康复;对实施机械通气、持续血液滤过治疗或十二指肠狭窄、并发胰性脑病的重度急性胰腺炎病人,首选内镜辅助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口鼻胃镜在咽喉、食管狭窄以及鼻咽癌放疗后患者经皮胃造瘘(PEG)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因咽喉、食管狭窄普通胃镜无法通过不能引导完成PEG的患者48例,应用经口鼻胃镜进行PULL法经皮胃造瘘,观察其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48例患者均通过鼻胃镜引导完成了PEG,24例鼻胃镜可直接通过直接引导完成,14例鼻胃镜在导丝引导下通过狭窄部位;10例患者借助5ml注射器外套做为牙垫通过;胃造瘘后有1例出现PEG管堵塞,经疏通后恢复正常输注,7例患者发生造瘘管周围组织感染,均无出血、穿孔等严重性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在PEG后营养状况改善,生存质量提高。结论用鼻胃镜引导完成咽喉、食管狭窄患者的PEG无需扩张,减少了扩张时引发并发症的风险,以及鼻咽癌放疗后患者张口困难以至于无法放入正常口垫,减少使用开口器时引起的不适。较用普通胃镜简便、安全,患者耐受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鼻胃镜治疗食管异物的方法及技巧.方法:2010-01/2011-10我院共发现食管异物患者32例,其中,13例通过其他手术方法取出.19例经鼻插入胃镜的方法取出.本文回顾性分析急诊经鼻胃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患者1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中12例球型或团块状异物经常规胃镜圈套取出;1例为义齿嵌顿1wk,位于主动脉弓附近,义齿钢丝穿透食管壁,内镜试取不成功,转外科手术取出.19例食管尖锐异物和扁平规则异物经鼻胃镜成功取出.操作时间2-10min,术中未出现咽部及食管出血、撕裂、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鼻胃镜取出食管尖锐异物、扁平规则异物具有安全简便,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等特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食管异物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抢救呼吸衰竭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军  高媛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1):1583-1584
目的探讨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抢救各种原因引起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6例呼吸衰竭患者,通过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后用呼吸机机械通气,对成功率、临床表现、血气指标及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56例一次性成功率100%,并发症少,操作时间0.5~2分钟,留管时间平均(7.35±4.92)天。结论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抢救呼吸衰竭患者安全、迅速,能有效纠正呼吸衰竭,改善通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