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头痛宁对偏头痛大鼠c-fos和c-ju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60只,分为生理盐水组、偏头痛模型组、盐酸氟桂利嗪组,头痛宁高、中、低剂量组,除生理盐水组外,其余各组注射硝酸甘油建立偏头痛模型,并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 fos 和c jun基因的表达。结果 偏头痛模型组c fos和c jun阳性细胞数增多,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头痛宁高剂量组和盐酸氟桂利嗪组c-fos和c-jun阳性细胞数减少,与偏头痛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头痛宁中剂量组c-fos和c-jun阳性细胞数减少,与偏头痛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头痛宁低剂量组c-fos阳性细胞数减少,但与偏头痛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头痛宁低剂量组c-jun阳性细胞数减少,与偏头痛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头痛宁可以减弱由硝酸甘油诱导的致痛物质c-fos、c-jun的表达,从而抑制痛觉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2.
芎附散对偏头痛模型大鼠行为学、血浆CGRP和NO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芎附散对硝酸甘油诱发的偏头痛模型大鼠行为学、血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 将7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盐酸氟桂利嗪组和芎附散组,每组18只,连续灌胃8天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予以颈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复制实验性偏头痛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1h,分别于1、2、4h三个时间点采集腹主动脉血测定CGRP和NO水平.结果 空白对照组、盐酸氟桂利嗪组和芎附散组大鼠1h行为学表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盐酸氟桂利嗪组和芎附散组大鼠1、2h两个时间点血CGRP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4h血CGRP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三组大鼠各时间点动脉血NO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芎附散可减轻由硝酸甘油诱发的偏头痛模型大鼠症状,降低其血管活性物质CGRP和NO水平.  相似文献   

3.
养血清脑颗粒加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加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108例偏头痛患者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口服养血清脑颗粒每次1袋(4 g),每日3次,加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 mg,睡前顿服;对照组睡前顿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 mg,两组均连用1个月,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加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应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  相似文献   

4.
周斌 《中外医疗》2010,29(5):115-115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疗效。方法采用血府逐瘀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60例,并与单纯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的56例作对比观察,2组疗程均为28d。结果治疗组治愈40例(66.7%),有效14例(23.3%),无效6例(10.0%),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治愈20例(35.7%),有效22例(39.3%),无效14例(25.0%),总有效率75.0%。治疗组临床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与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90例偏头痛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96例,给予尼莫地平30 mg/次,每日3次,对照组92例给予氟桂利嗪5 mg/次,每晚1次。结果:尼莫地平与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与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尼莫地平不良反应较氟桂利嗪少,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防治偏头痛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廖建云 《当代医学》2014,(30):119-120
目的探讨天舒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88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4)。观察组患者给予天舒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头痛发作频率均比治疗前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头痛持续时间(0.41±0.12)h、头痛程度(1.36±0.24)分、头痛发作频率(2.02±0.06)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22±0.88)h、(3.14±0.99)分、(3.91±1.1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显著不良反应。结论天舒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偏头痛患者626例,按照分层随机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316)和对照组(n=310),对照组采取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较单一用药疗效更好,并且较为安全,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吴勤英 《当代医学》2014,(31):156-157
目的探讨川芎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34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67),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清脑颗粒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具有疗效好、血液黏度改善明显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64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先口服罗通定60—90mg,30次/日,疼痛缓解后口服心得安10mg,3次/日;治疗组给盐酸氟桂利嗪5-10mg,1次/日,睡前口服.疗程12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25%和46.88%(P〈0.05)。结论: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疗效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盐酸氟桂利嗪对高血糖条件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健康SD大鼠36只,建立高血糖模型后随机分为两组:高血糖组(n=18)与盐酸氟桂利嗪+高血糖组(简称氟桂利嗪组,n=18),各组按脑缺血90 min再灌注3 h(n=6)、6h(n=6)、24 h(n =6)分为3个亚组.比较氟桂利嗪组与高血糖组各再灌注时间点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及ICAM -l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脑组织病理形态观察:氟桂利嗪组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脑组织受损程度逐渐加重,但与高血糖组各时间点比较,变性、坏死的神经元较少,组织间水肿较轻.ICAM -1表达:氟桂利嗪组于再灌注3h可见IAM -1阳性表达,24h内逐渐增高(P<0.05).氟桂利嗪组与高血糖组比较各时间点缺血区ICAM -1表达均减少(P<0.01).[结论]预防性应用盐酸氟桂利嗪能减轻高血糖条件下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杨军  沈磊 《医学综述》2014,(14):2616-2617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异丙酚静脉全身麻醉对大鼠海马各区c-fos、c-jun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A组)、小剂量异丙酚组(50 mg/kg,B组)、中等剂量异丙酚组(100 mg/kg,C组)和大剂量异丙酚组(150 mg/kg,D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联反应和蛋白印迹方法检测大鼠海马各区c-fos、c-jun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A组大鼠海马CA1区和DG区c-fos、c-jun基因表达水平为(0.32±0.06,0.27±0.05;0.37±0.07,0.28±0.07),c-fos、c-jun蛋白表达水平为(0.47±0.12,0.41±0.10;0.51±0.14,0.44±0.09);B组大鼠海马CA1区和DG区c-fos、c-jun基因表达水平为(0.54±0.11,0.41±0.10;0.61±0.12,0.44±0.12),c-fos、c-jun蛋白表达水平为(0.75±0.24,0.72±0.21;0.82±0.27,0.68±0.17);C组大鼠海马CA1区和DG区c-fos、c-jun基因表达水平为(0.87±0.23,0.75±0.18;0.92±0.27,0.72±0.21),c-fos、c-jun蛋白表达水平为(1.07±0.37,1.01±0.32;1.12±0.38,0.97±0.25);D组大鼠海马CA1区和DG区c-fos、c-jun基因表达水平为(1.22±0.30,0.96±0.24;1.31±0.34,0.95±0.28),c-fos、c-jun蛋白表达水平为(1.43±0.41,1.38±0.39;1.46±0.41,1.31±0.33)。大鼠海马CA1区和DG区c-fos、c-ju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随着异丙酚麻醉药物作用浓度的增加显著性升高(P<0.05);海马CA3区未发现异丙酚对c-fos、c-jun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论异丙酚可能通过影响c-fos、c-jun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从而发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且此作用部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利扎曲普坦对偏头痛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eriaqueductal gray,PAG)缩胆囊肽( cholecystokinin,CCK)表达的影响,探讨曲普坦类药物对偏头痛发作时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的干预作用。方法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4组:A组:对照组,B组:偏头痛组,C组:利扎曲普坦对照组,D组:利扎曲普坦治疗组。利扎曲普坦给药组( C、D组)大鼠给予利扎曲普坦1 mg/( kg·d)灌胃。给药7 d后,B、D组大鼠制备硝酸甘油型偏头痛动物模型,造模2 h留取中脑标本。实时定量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CCK的表达情况。结果 A、B、C、D组大鼠中脑每250 ng总RNA CCK mRNA拷贝数(×10^6)分别为:1.25±0.41、1.71±0.93、0.17±0.12、0.22±0.07。 A、B、C、D组大鼠PAG区CCK-8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个数分别为:37.17±12.62、40.17±11.09、27.33±7.71、20.67±7.66。 C组大鼠中脑CCK mRNA拷贝数明显低于A组(P<0.05),D组大鼠中脑CCK mRNA拷贝数明显低于B组(P<0.05);D组大鼠中脑PAG区CCK-8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少于B组(P<0.05)。结论利扎曲普坦能够下调偏头痛大鼠中脑CCK基因表达,减弱CCK-8对内源性阿片肽镇痛效应的抑制作用,从而提高阿片肽镇痛效应,增强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β-淀粉样蛋白(Aβ)对大鼠海马内Fyn和NADPH氧化酶表达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探讨Fyn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筛选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三组:模型组、PP2处理组、对照组,通过立体定位技术将Aβ1-42注射模型组大鼠的双侧海马;PP2处理组先注射PP2,1h后再注射Aβ1-42,对照组注射等容积的生理盐水。通过RT—PCR方法观察Aβ1-42对大鼠海马区内FynmRNA和NADPH氧化酶mRNA表达的影响,并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内FynmRNA(2.08±0.45)和NADPH氧化酶mR—NA(1.40±0.19)表达较PP2处理组(1.40±0.24和1.06±0.13)及对照组(分别为1.10±0.15和1.02±0.11)均有明显升高;且海马内FynmRNA和NADPH氧化酶mRNA水平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r=0.467,P〈0.05)。结论Aβ诱导大鼠海马内Fyn和NADPH氧化酶表达增强,同时两者表达呈正相关关系。提示两者均参与了Aβ诱导的炎症反应过程,Fyn可能是NADPH氧化酶表达的介导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4.
王文富  刘诗翔  伍艳 《医学综述》2014,20(21):4025-4026
目的探讨丹灯通脑胶囊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38例,根据用药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单一治疗组(65例)予以盐酸氟桂利嗪单一治疗,联合治疗组(73例)予以盐酸氟桂利嗪联合丹灯通脑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次数、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单一治疗组58例完成研究,联合治疗组69例完成研究。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头痛次数分别为:单一治疗组(3.2±0.9)次和(1.3±0.4)次,联合治疗组(3.1±1.2)次和(0.8±0.1)次,两组患者治疗后次数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所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对比,单一治疗组显著低于联合治疗组(62.1%vs 87%,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单一治疗组为6.89%,联合治疗组为7.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氟桂利嗪联合丹灯通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盐酸氟桂利嗪。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耳缘静脉放血对偏头痛家兔模型的镇痛效应及对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c-fos的表达,从而揭示耳缘静脉放血的镇痛作用机制。方法 30只新西兰家兔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耳缘静脉放血组、模型组和空白组。按5 mg/kg标准连续3 d颈后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复制偏头痛家兔模型,在第3天造模60 min后耳缘静脉放血,分别在造模前、造模30 min和放血后即刻进行痛阈测定。免疫组化法观察偏头痛家兔模型PAG区c-fos表达。结果痛阈改变:造模30 min耳缘静脉放血组和模型组的痛阈明显降低,与造模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耳缘静脉放血组放血后即刻痛阈明显升高,与造模30 min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缘静脉放血组家兔模型PAG区c-fos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耳缘静脉放血有明显的镇痛作用,通过抑制偏头痛家兔模型PAG区c-fos基因表达发挥了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眼镜蛇毒对大鼠下丘脑弓状核(ARC)c-fos和c-jun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眼镜蛇毒组,每组9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并比较c-fos和c-jun阳性神经元在上述各组大鼠弓状核中的表达。结果:眼镜蛇毒组大鼠弓状核c-fos和c-jun阳性神经元显著多于正常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P<0.01),其细胞平均灰度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P<0.01)。结论:眼镜蛇毒对大鼠弓状核c-fos和c-jun的表达具有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勇  闫骏  马敏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13-15
目的 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基酶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LNCaP细胞系建立前列腺癌异种移植体动物模型,分为对照组和HDAC抑制剂组,对照组动物常规饲养,HDAC抑制剂组采用0.4%HDAC抑制剂丙戊酸(VPA)饮用水连续饮用35 d.免疫组化法检测乙酰化组蛋白H3、p21WAF1/CIP1、p27KIP1、细胞周期蛋白D1、雄激素受体(AR)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DAC抑制剂组乙酰化组蛋白H3阳性染色MOD值显著升高[(0.63±0.12)比(0.75±0.11),P<0.05],p21 WAF1/CIP1[(0.27 ±0.06)比(0.79±0.10),P<0.05]和p27KIP1 [(0.31 ±0.08)比(1.09±0.18),P<0.05]阳性染色MOD值显著增加,细胞周期素D1的阳性染色MOD值显著减少[(0.69±0.09)比(0.58±0.08),P< 0.05],AR阳性染色MOD值显著降低[(0.62±0.10)比(0.53±0.07),P<0.05].结论 HDAC参与前列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调控并与AR过表达有关,HDACI可通过诱导癌细胞周期阻滞及下调AR表达水平等机制抑制前列腺癌肿瘤移植体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复制饮水型慢性氟中毒大鼠模型,观察模型大鼠大脑海马各区病理学改变及维生素E(VitE)拮抗氟中毒脑损伤的效果.方法:健康纯系SD大鼠36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染氟组及染氟-VitE拮抗组,雌雄各半,实验期10个月;观察大鼠氟斑牙发生情况,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尿氟含量,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海马病理学改变.结果:染氟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氟斑牙,尿氟含量(2.35±0.51)mg/L明显高于对照组(1.50±0.14)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氟-VitE拮抗组氟斑牙程度及尿氟含量(1.95±0.12) mg/L均低于染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染氟组大鼠脑组织海马CA3、CA4区神经元胞浆及胞核未见明显改变,部分区域可见轻度排列紊乱;尼氏染色显示染氟组大鼠海马CA3、CA4区神经元内尼氏小体灰度值为(14.11±4.72)和(13.80±4.60)较对照组(70.06±7.77)和(73.55±5.94)及染氟-VitE拮抗组(37.56±8.68)和(44.54±8.52)明显减少,染色明显变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染氟-VitE拮抗组较对照组灰度值也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氟中毒可使大鼠出现氟斑牙,尿氟含量升高;大脑海马神经元发生病理学改变,抗氧化剂VitE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慢性氟中毒引起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大鼠黑质氧化损伤后内源性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 将SD雄性大鼠单侧黑质内微量注射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作为黑质氧化损伤模型;H2S供体硫氢化钠(sodium hydrosulfide,Na HS)在6-OHDA损伤前连续腹腔注射3周作为预处理;实验分为对照组、6-OHDA损伤后7 d(D7组)、11 d(D11组)、17 d组(D17组)、Na HS预处理组(Na HS+6-OHDA处理),每组各8只;采用亚甲基蓝分光光度计法检测黑质胱硫醚-β-合酶(cystathionine-β-synthase,CBS)活性及H2S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阳性细胞数;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黑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6-OHDA损伤后7、11、17 d黑质CBS酶活性分别下降为[(96.21±8.40)%,P〉0.05],[(86.48±9.85)%,P〈0.05]和[(75.16±7.45)%,P〈0.01];内源性H2S含量分别减少为[(90.12±10.03)%,P〈0.05],[(82.58±9.52)%,P〈0.01]和[(78.16±11.55)%,P〈0.01]。TH阳性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在6-OHDA损伤后7 d即下降为[(84.32±6.06)%,P〈0.05],同时伴随黑质GSH-Px活性降低及MDA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早期给予Na HS预处理补充H2S之后,与单纯6-OHDA损伤后7 d比较,TH阳性细胞则增加为[(96.15±5.03)%,P〈0.05],且黑质GSH-Px的活性升高,MDA的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OHDA氧化损伤导致大鼠黑质CBS酶活性及H2S含量下降,外源性H2S预处理可早期发挥抗黑质氧化损伤的神经元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增加GSH-Px活性及减少MD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