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李敏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8):3957-3958
目的:探讨孕前孕期肥胖与分娩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孕前孕期肥胖孕妇278例作为观察组,正常孕妇278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分别观察两组孕妇的总产程时间、产程异常、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切口感染、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孕妇总产程时间、产程异常发生率,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产后出血率、切口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平均体重、巨大儿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孕前孕期肥胖对产妇和新生儿均可产生不良影响,对此类孕妇应加强围产期监护,减少分娩期并发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城市与农村妇女孕期保健影响因素与围产期合并症.方法 选择在德州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产妇20 128例,其中城市孕妇8 051例,农村孕妇12 077例,比较两组间的孕期保健影响因素与围产期合并症情况.结果 城市孕妇接受过健康教育的比例和定期产前检查的比例高于农村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市孕妇发生围产期合并症的...  相似文献   

3.
孕妇肥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贤超  周国敏 《上海预防医学》2002,14(7):337-337,346
近几年临床观察中发现孕妇肥胖者增多,肥胖在孕妇中也有流行趋势.国内外学者日益重视孕期妇女体重的变化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并以母亲孕期体重的改变来预测巨大儿发生[1].为了解孕妇肥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本文对302例产妇进行了随访,为围产期孕妇的保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孕期体重管理对孕前超重及肥胖孕妇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2017年建卡的孕前或孕12周时BMI≥24的126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孕期体重管理组各63名,分析2组在孕期增重、分娩方式及妊娠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体重管理组分娩前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占比为36.51%,低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382,P<0.05);妊娠期高血压、产后出血、剖宫产及分娩巨大儿的发生率,体重管理组分别为3.17%、3.17%、41.27%、17.46%,均低于对照组的12.70%、19.05%、63.49%、2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孕妇产后1年,体重管理组和对照组发生超重及肥胖的比例分别为73.02%和9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945,P<0.001).结论 对孕前体重超重及肥胖孕妇进行孕期体重管理,能避免其孕期体重增重过多,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孕前体质指数和孕期膳食对孕期增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7月在合肥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895名孕妇为调查对象,对其孕期的膳食情况、孕前体质指数和孕期增重进行调查,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孕前超重肥胖的孕妇与孕前体重正常的孕妇相比孕期增重过少(OR=3.30,95%CI:1.03~10.52)和过多(OR=3.19,95%CI:1.21~8.44)的风险更大,而孕前低体重的孕妇发生孕期增重过多的风险更小(OR=0.63,95%CI:0.44~0.91)。未发现孕期膳食摄入情况对孕期增重有影响。结论:孕前超重肥胖会加剧孕期增重的不适宜,育龄期妇女应注意控制其体质指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选取2 976例单胎足月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监测孕妇孕前身高体重、孕期增重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巨大儿发生率为10.18%,并随孕前BMI、孕期增重的升高而升高;孕前超重、孕期增重过多孕妇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最高,孕前体重正常、孕期增重合适组次之,孕前低体重、孕期增重过少组最低。结论孕前BMI与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密切相关,应加强围产期孕妇体重管理,指导孕期营养与保健,减少巨大儿的发生,提高孕期保健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围产期孕妇保健工作中孕期营养指导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16日至2017年3月16日在我单位进行围产期孕妇82例作为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1例.参照组采用常规健康保健,研究组采用孕期营养指导,比较两组患者营养元素摄入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蛋白质、铁、钙、锌、镁等元素的摄入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对比P<0.05.结论:孕期营养指导在围产期孕妇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进行营养指导能够明显促进微量元素的摄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胎儿的健康发育及孕妇分娩质量均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8.
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增重与母婴预后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正常孕妇孕前体质指数(BMI)及孕期增重对母婴健康影响.方法 选取单胎初孕妇360人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前BMI及孕期增重≤10,10.5~15,15.5~20,20.5~25,>25.5 kg分组,并分别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 孕前肥胖组剖宫产、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孕期增重>15.5 kg孕妇妊高征、妊娠期糖尿病明显增加(P<0.05),肥胖组孕期增重>10.5 kg孕妇剖宫产明显增加(P<0.05);正常组孕期增重>20.5 kg孕妇剖宫产明显增加(P<0.05);孕期体重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无关(P>0.05).结论 孕前体质指数是妊娠期并发症危险因素;孕期体重增加过多与妊娠结局有关,孕期合理控制饮食不会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妇体质指数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1.1~2006.1.1在华北煤炭医学院院附属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单胎初产妇224例,根据孕妇孕前体指数(BMI)及孕期体重增加数量分为3组,孕前BMI≥25为孕前肥胖组;产前BMI>28为产前肥胖组;孕前BMI在17~24之间,孕期体重增加<15kg者为正常组.分别探讨各组的剖官产率、巨大儿率及出现产科合并症的情况.[结果]孕前肥胖组及产前肥胖组孕妇的剖官产率、巨大儿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避免肥胖,可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前及不同孕期孕妇体重指数(BMI)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及巨大儿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3月该院孕妇1 1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消瘦组、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对比孕前、不同孕期4组孕妇GDM发生率及巨大儿发生率;对比非GDM患者孕前、孕期不同体质量巨大儿发生率;对比孕前及不同孕期各层次BMI的GDM孕妇巨大儿发生率。结果 (1)孕前及孕早期超重组和肥胖组孕妇巨大儿及GDM发生率均明显较消瘦组和正常组高;孕中期肥胖组GDM发生率最高,随BMI增加,巨大儿发生率增高;分娩前4 h肥胖组巨大儿发生率最高(P0.05)。(2)非GDM孕妇中,孕前超重组和肥胖组巨大儿发生率较高;孕早期、中期超重组和肥胖组巨大儿发生率较另两组高;分娩前4h巨大儿发生率随BMI增加而升高(P0.05)。(3)GDM妇女巨大儿发生率较非GDM孕妇高,孕前及孕期肥胖组巨大儿发生率均为最高(P0.05)。结论(1)孕前及早期超重、孕中期肥胖增加了GDM发病率,孕前及孕早期超重可增加巨大儿发生率,孕晚期体质量越大则巨大儿发生率越高。(2)非GDM孕妇中,孕前肥胖超重可增加巨大儿发生率,孕早期、中期、晚期BMI越大则巨大儿发生率越高。(3)GDM中,孕前及孕期肥胖可导致巨大儿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1.
孕妇体重状况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肥胖人群有增加的趋势,肥胖孕妇也明显增加,并由此带来一系列不良妊娠结局。为了解孕妇体重状况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本文选择孕前肥胖(BMI≥25kg/m^2)及孕期体重增长过度(孕期体重增长≥15kg)的孕妇作为观察对象,并对其妊娠期、分娩期并发症的发生、胎儿体重、产程及其分娩方式关系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个性化、系统化孕期保健教育对优生优育的影响.方法 将440例在我院进行体检及分娩的孕妇,根据干预自愿原则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对该组进行个性化系统化的孕期保健教育;对照组:未对该组进行以上干预,观察并记录2组孕妇孕期体质量增长、产程情况、分娩方式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等出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孕产妇体质量、剖宫产率、新生儿出生等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系统化孕期保健教育能帮助孕产妇全面掌握围产期保健知识,间接地促进孕妇自然分娩、控制孕妇及胎儿体质量的过度增长,降低孕妇肥胖率和巨大儿的出生率.该干预有利于优生优育,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个体化孕期营养体重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探索合理的孕期营养体重管理模式。方法以2008年1月-2012年12月进行产前检查、围产期保健及分娩的1860例孕妇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管理组1060例和对照组800例,管理组进行个体化的孕期营养和体重管理,对照组常规给予产前检查及围生期保健,对比两组孕妇分娩方式,孕妇、胎儿及孕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管理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577,P〈0.05);管理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为28.02%,低于对照组的37.75%(χ^2=4.18,P〈0.05);管理组胎儿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7.45%,低于对照组26.38%(χ^2=4.02,P〈0.05)。结论孕妇孕期进行个体化的营养体重管理能够明显降低剖宫产发生率,降低孕妇本身、胎儿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提高母婴健康水平,可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BMI及孕期BMI增幅对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选取单胎初孕妇360人作为研究对象,产前BMI≥28为肥胖组、产前BMI28为正常组及孕期BMI增幅4为Ⅰ组,4≤BMI≤6为Ⅱ组,6为Ⅲ组。以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为观察指标,对各组进行随访。结果:产前肥胖组剖宫产、新生儿体重明显增加(P0.05);孕期BMI增幅≥4孕妇剖宫产增加、孕期BMI增幅6孕妇巨大儿明显增加(P0.05)。结论:产前BMI及孕期BMI增幅与妊娠结局有关,控制孕期体重过度增长,可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孕妇肥胖及孕期体重增加过多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敏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8):1068-1069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孕妇孕期营养充足,但孕前肥胖及孕期体重增加过多将对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为探讨孕期营养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本研究对我院进行阴道试产的420例初产妇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张菊芬 《中国妇幼保健》2001,16(11):670-671
如何做好门诊孕期保健管理 ,正确指导家庭监护 ,使孕妇顺利渡过 2 80 d进入安全分娩期 ,是孕期系统管理的目标之一。针对这一目标 ,根据《母婴保健法》和《广西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 (试行 )》精神 ,我院建立健全了门诊孕期保健管理系统 ,实施“三早、二定期、一配合”的管理方法 ,为孕妇依法提供优质规范的保健服务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 门诊孕用保健管理系统见图 1。      图 1 门诊孕期保健管理系统2 管理及指导方法2 .1 早宣教、早受益确定怀孕后 ,门诊妇产科医师开始实施孕期保健管理及指导 ,从位置对换法的角度 ,理解孕妇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妇肥胖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选取单胎初产妇3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孕妇体重指数(BMI)分组。孕前肥胖组33例,孕前体重正常组327例;产前肥胖组204例,产前体重正常组156例;按孕期体重绝对增加值分组分为≤10kg(A组)、10.5~15kg(B组)、15.5~20kg(C组)、20.5~25kg(D组)、>25.5kg(E组)共5组。以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为观察指标对各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孕前肥胖组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与孕前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肥胖组剖宫产、新生儿出生体重与产前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3组分别与A、B两组比较,巨大儿、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控制孕期体重,避免肥胖,可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期保健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孕妇妊娠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产检孕妇140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产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孕期保健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比两组孕妇管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安全性、依从性、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孕期保健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孕妇妊娠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提高了安全性、依从性和满意度,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蒋洁  尹新红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5):2254-2255
目的:探讨孕妇在不同孕期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为孕妇的产前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2010年1~5月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的300名初孕妇进行调查。结果:孕妇在不同孕周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侧重点不同,对孕期胎儿的监测、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分娩方式的选择普遍关注。结论:围产期教育应根据孕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满足孕妇对健康知识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晏辉 《现代医院》2013,13(6):151-154
目的了解孕妇对孕期营养运动体重管理知识的认知,为开展孕期体重管理工作做准备。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孕期营养运动、体重管理知识调查问卷,对296名来本社区中心进行早孕保健检查围产建册的孕妇进行调查。结果孕妇对居民膳食平衡宝塔,豆类及豆制品营养价值,肉比汤有营养,孕中晚期每日钙的摄入量,孕期膳食指南,孕期运动原则,孕期体重管理,与营养关系密切的妊娠期并发症知晓率分别为18.5%,12.8%,5.1%,9.5%,8.4%,6.2%,16.9%,10.8%,孕期营养运动体重管理知识缺乏。92.3%孕妇们最希望从医务人员、临床营养医师处获得孕期健康教育知识。结论开展孕期营养运动体重管理健康教育很有必要,社区医院可将孕期体重管理作为孕产妇保健管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