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初沉污泥和厨余垃圾的混合中温厌氧消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初沉污泥和厨余垃圾混合中温厌氧消化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采用两种物料混合,其初沉污泥和垃圾按VS之比分别为3∶1和1∶1,HRT分别采用10d、13d、16d、20d。试验结果表明,在所有的反应器运行过程中,进料有机负荷为1.66~4.19gVS/(L·d),所有反应器系统中均没有出现如pH降低、碱度不足、氨抑制和VFA积累等抑制现象。在两种进料条件下,相应的VS去除率分别为61.8%~66.4%和67.5%~70.4%,甲烷产率分别为0.441~0.447L/gVS和0.47~0.482L/gVS。  相似文献   

2.
厌氧氨氧化工艺是目前最经济简捷的一种新型生物脱氮工艺.本文以两种普通污泥分别接种两个UASB反应器,实现了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启动和稳定运行,培养获得了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并研究了各种因素对工艺运行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以厌氧颗粒污泥与好氧活性污泥的混合物以及河底沉积物分别接种启动运行两个小试UASB反应器,以含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无机配水为进水,分别经过115 d和210 d的运行,两个反应器均成功实现了厌氧氨氧化过程,氨氮去除率分别达50%和70%,氨氮去除负荷达0.35和0.29 kgNH3-N/(m3·d),相应的亚硝酸盐氮去除率分别为55%和67%;(2)在两个反应器随后146 d和306 d的稳定运行期间,工艺性能逐步上升,氨氮去除率分别达86%和95%,氨氮去除负荷达0.71和1.20 kgNH3-N/(m3·d),相应的亚硝酸盐氮去除率分别为83%和92%,所产气体中氮气含量高于96%;厌氧氨氧化工艺对进水负荷的突然变化有一定抵抗能力,但温度和溶解氧对工艺性能影响较大;(3)在两个反应器中均获得了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粒径约为0.6~1 mm,VSS/SS为0.6~0.8,颜色多呈棕黄色,也有少量小粒径颗粒呈红色,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颗粒中的优势菌为不规则球菌,与文献报道的厌氧氨氧化细菌类似;(4)在对颗粒污泥内部微观结构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种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蜕变附着生物膜机理、无机晶核附着生物膜机理和自凝聚机理;(5)对厌氧氨氧化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其最适温度在30~35℃之间,最适pH约为8.2,溶解氧对工艺的抑制作用很强,其浓度应控制在0.01 mg/L以下,由河底污泥培养获得的厌氧氨氧化污泥在上述最适条件下,最高氨氧化速率可达0.184 mgNH3-N/(mgVSS·d);(6)进水中一定浓度的有机物会对厌氧氨氧化工艺产生较大影响,有机物的引入会导致反硝化反应,产生基质竞争性抑制,进水中有机物的长期存在会导致污泥中异养细菌的生长,对厌氧氨氧化工艺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郑州马头岗污水处理厂近期规模30万m3/d,采用UCT工艺,设计阶段进行了浓缩污泥单独消化脱水方案与三座污水处理厂浓缩脱水污泥集中堆肥的污泥处理处置方案比选.介绍了两种方案的设计参数、前期处理工程费用及运行费用等情况,并确定了污泥最终处理处置方式.  相似文献   

4.
以某初沉池污泥厌氧消化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5年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厌氧消化系统的效能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初沉池污泥中挥发性固体含量占总固体含量的比例(VS/TS)在40%~80%,且随季节呈周期性变化;污泥中可降解有机物的降解率为98.9%~99.0%,消化气产量与进泥量正相关,消化气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为68.6%~69.2%和23.9%~24.6%。随着污泥停留时间(SRT)的延长,消化池容积产气率下降,污泥产气率和VS去除率升高;进泥含固率和VS/TS的增高使消化池容积产气率、污泥产气率和VS去除率呈现增大趋势。因此,为保持厌氧消化池高效产气,进泥含固率宜控制在5%左右,SRT宜控制在30d左右。  相似文献   

5.
高浓度啤酒废水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容易酸化,抑制甲烷转化。为提高UASB反应器的稳定性和处理效果,本研究通过序批式试验的方法,以模拟啤酒废水为底物,考察了两种不同粒径的活性炭对加速UASB污泥颗粒化进程和提高甲烷产率的影响。试验运行95 d,进水有机负荷从2.9 kg/(m3·d)增加到12.0 kg/(m3·d),监测反应器内产气量、出水VFA、出水TOC及污泥特性等参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投加活性炭能有效缩短厌氧污泥颗粒化的时间,增强产甲烷菌活性,大幅提升甲烷产量,出水TOC和VFA都维持在较低水平;并且较小粒径的粉末活性炭对UASB反应器的促进作用优于较大粒径的颗粒活性炭,能有效促进底物向甲烷气体转化。  相似文献   

6.
准确了解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产量,不仅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有指导意义,也有利于后续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对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生物处理工艺污泥产量的设计值、实际运行值进行计算,分析不同污泥产量计算方法的特点。并对重新启用初沉池后污泥产量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重新启用初沉池后污泥产量比超越初沉运行时有所减少,减轻了后续污泥处置负荷。  相似文献   

7.
碱-热法预处理改善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传统热化学法(简称同步法)促进污泥水解,将污水厂浓缩污泥预先用NaOH处理24 h,然后再进行热处理(简称碱-热法)。以生物化学甲烷势(BMP)试验后污泥的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去除率和产气量来评价碱-热法预处理对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BMP试验结果表明:经碱-热法处理的污泥,SCOD去除率是同步法预处理污泥SCOD去除率的1.06~1.31倍,产气量是同步法预处理污泥产气量的1.08~1.31倍。可见,碱-热法能有效提高污泥中有机物的可生化性,减少厌氧消化后污泥的剩余SCOD浓度,提高生物气产量。  相似文献   

8.
评估了不同剩余污泥和餐厨垃圾配比条件下的协同厌氧消化性能,如产水解、产酸、甲烷情况、厌氧消化系统稳定性以及消化沼液的脱水性能。确定了协同厌氧消化系统中剩余污泥和餐厨垃圾的最佳混合比例。研究结果表明,从产甲烷量的角度,剩余污泥和餐厨垃圾的最佳物料配比为1∶0.5,其中单位沼气产量为991.7 mL/gVS,甲烷产量为527.6 mL/gVS;从协同效益的角度,剩余污泥和餐厨垃圾的最佳物料配比为1∶1,其协同效益高达315.3%。协同厌氧消化组消化过程中的VFA浓度都在正常范围内。污泥和餐厨垃圾协同厌氧消化后的毛细吸水时间与污泥单独消化组相比变化不大,表明餐厨垃圾添加不会对共消化组消化沼液的脱水性能造成显著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规模为100m3/d的中试装置,在污水处理厂内研究了正置A2/O工艺在不同工况下的剩余污泥产率。试验结果表明,剩余污泥表观产率(Yobs)随污泥负荷的提高而增大,随泥龄的延长而减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污泥合成产率(Y)与污泥负荷、泥龄和温度关系不大;衰减系数(Kd)随污泥负荷的提高而减小,随泥龄的延长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本试验条件下,Yobs值为0.35~0.49kgVSS/kgBOD5,Y值为0.67~0.72kgVSS/kgBOD5,Kd值为0.025~0.035d-1。  相似文献   

10.
内导流EGSB处理淀粉废水的工艺及污泥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导流膨胀颗粒污泥床( EGSB)处理高浓度淀粉废水过程中,对反应器内颗粒污泥床的性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内导流EGSB有很好的CODCr去除效果,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4 h,进水CODCr为18 890 mg/L时,反应器的CODCr平均去除率为80.4%.内导流EGSB反应器由于增加了导流板,微生物可以更好地利用自身产气的动力作用,在水力负荷为3.55 m3/(m2·h),产气量为5.96 L/h时的污泥床膨胀率比产气量为2.77 L/h时高9.5%.反应器内污泥平均粒径由0.51 mm增加到1.66 mm,当污泥活性未受到破坏时,颗粒污泥比产甲烷活性与胞外多聚物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污泥膨胀特性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丝状菌和絮凝菌的生长特性方面对活性污泥膨胀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论述了各种活性污泥膨胀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城市污泥基本特性与安全处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污泥的基本特性,如含水率,燃烧值,污泥的肥分及污泥中的重金属含量和营养物质的含量,来进一步研究分析污泥的处置方法。着重介绍了卫生填埋、污泥焚烧、水体消纳等处置方法,以及污泥在农业、建材方面的安全应用,为污泥的安全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泥龄对反硝化除磷脱氮系统效率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反硝化除磷脱氮系统中,生物脱氮与生物除磷是两个相互独立、相互竞争又相互交叉的生理反应过程,存在着硝化菌与聚磷菌的不同泥龄之争。应用数学模式分析了泥龄对氮、磷去除效率的影响,并就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的单、双级污泥系统的泥龄进行了探讨。推导出以下结论:缩短泥龄可以提高系统的同化除磷能力;长泥龄的生物除磷系统单靠生物作用以期达到完全除磷是几乎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污水生化处理过程中涉及到的变量很多,但是真正可以用于调控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的变量却很少,这使得污水处理厂的调控方式不是很灵活。重点研究了污泥总量控制,分别讨论了剩余污泥排放量、回流污泥排放量这两个操作变量在调控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在城市污泥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超临界水氧化(SCWO)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艺、在城市污泥处理中应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就SCWO处理城市污泥的前景作了展望。SCWO技术处理城市污泥,污泥中有机物的去除率可达99.9%以上,污泥氧化后的最终残余固体产物的容积仅为浓缩污泥容积的1.2%左右,反应后剩余收集液的COD质量浓度小于10 mg/L,处理后的残留固体还可以进行磷酸盐和重金属回收。  相似文献   

16.
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工程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劲  孙俊贻 《给水排水》2007,33(2):34-38
分析了CASS与CAST工艺的异同点,指出SBR工艺可以模拟多种不同的连续处理工艺,而CAST可以根据连续流A2/O工艺的设计方法进行设计.通过定义(进水 反应)阶段占每个运行周期的比例(§),引入有效污泥龄与有效水力停留时间的概念,分析了CAST同步硝化反硝化功能对主反应区DO的控制要求及对好氧SRT的影响,推荐采用CAST处理城市污水时使用经验值θc厌∶θc缺∶θc好=1∶2∶17;强调系统生物量的衰减由系统总SRT决定,调整(§)即可调整总污泥龄,并影响总产率系数.最后,给出了设计步骤和计算实例.当采用平均日流量设计时,建议采用较长的运行周期(6 h),便于在峰值流量时增加周期数,以保持CAST运行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7.
氧化沟工艺污泥膨胀及出水水质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丝状菌污泥膨胀造成改良式氧化沟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超标的问题,通过分析进水水质、溶解氧、温度、污泥膨胀指数、出水水质变化的关系,探讨了导致丝状菌膨胀的主要限制因子以及出水水质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此工艺中进水BOD5、CODcr、TP浓度和pH值变化不是导致污泥膨胀的原因,进水TN和环境温度对污泥膨胀略有影响,DO、NH3-N变化与SVI有较强的相关性,DO和NH3-N越高,SVI越低.  相似文献   

18.
基于黄姜废水处理工程运行实际,着重分析了pH值、温度、COD及容积负荷等因素对UASB反应器启动的影响。该工程利用预处理+厌氧+好氧+混凝、脱色组合工艺处理黄姜废水,在进水COD和色度分别达12000mg/L和600倍的情况下,出水COD和色度分别为110mg/L和50倍,COD去除率达99%。废水经处理后出水水质符合《皂素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20425-2006)。  相似文献   

19.
城市污水处理厂不同性状污泥填埋工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上海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和污泥的物理化学特性,将污泥分为生化污泥和化学污泥,提出了生化污泥与矿化垃圾混合填埋,化学污泥固化填埋两种污泥填埋工艺.研究表明,生化污泥与矿化垃圾按10:7的比例进行混合填埋可以达到污泥填埋的土力学要求,并可加速污泥厌氧产气反应和有机质的降解,缩短污泥稳定化的时间;污泥固化填埋采用一种新型的M1镁系胶凝固化剂,加入量为5%时,可以达到污泥的填埋要求,并对污泥中的重金属具有固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吹填海泥掺水泥充灌模袋筑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堤建设是围海造陆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采用充淤泥模袋筑堤是一种新兴施工方法。现场试验采用吹填海泥掺加一定比例固化剂(水泥)充填入土工模袋进行筑堤,沉降、侧向位移及孔压等监测数据均能满足设计要求。同时,通过不同泥浆比重、不同水泥掺入比的模型试验分析了模袋的排水特性、掺固化剂海泥的强度特性。试验结果显示,吹填海泥掺水泥充灌模袋筑堤工法筑堤淤泥固结快,效果明显。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