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秀英  王群 《西部医学》2009,21(9):1560-1561
目的了解城乡居民血脂水平差异情况。方法随机抽样调查体检的1641名城乡居民,检测总胆固醇(CHO)、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并对检测结果按性别进行分析。结果城市居民CHO、TG、LDL-C检测结果均高于农村居民,HDL-C检测结果低于农村居民。结论城乡居民血脂水平有差异,城市居民血脂水平高于农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右归丸对肾阳虚大鼠血脂的影响,探讨高脂血症的病因及从"肾"治疗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大剂量肌注氢化可的松造成大鼠血脂紊乱,检测右归丸治疗前后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变化。结果大鼠肾阳虚模型血清中TG、TC、LDL-C含量显著升高(P〈0.01),HDL-C含量显著降低(P〈0.01),经右归丸混悬液灌胃治疗后,大鼠血清TG、TC、LDL-C含量显著降低(P〈0.01),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肌注氢化可的松造成肾阳虚模型通过抑制大鼠肾上腺造成高脂血症模型成立,为临床上高脂血症从"肾"治提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79例冠心病(CHD)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脂水平,并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CHD组血清HCY、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CHD组HCY水平与载脂蛋白a(Lp(a)具有相关性。结论 HCY是CHD的一个独立因素。HCY水平与Lp(a)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CHD患者的诊断与防治。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状况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分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他血脂成份和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208例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对照组,并且又将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和多支病变两个亚组。测定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TG、LDL-C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TCHO、HDL-C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冠心病组中两亚组比较,TG、TCHO、LDL-C均无显著性差异,HDL-C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多发病变亚组HDL-C减少了21.9%。结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不依赖其他血脂成份的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和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冠心病且不伴有糖尿病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非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罗格列酮组各30例,分别应用常规治疗和罗格列酮治疗12周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结果:常规治疗12周后患者血清TC、LDL-C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G、HDL-C和hs-CRP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加罗格列酮治疗12周后,患者血清TC、LDL-C和TG水平均下降,而HDL-C水平升高(P均〈0.05);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除血清TC及LDL-C外,另三项检测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罗格列酮能降低冠心病患者TG水平,升高HDL-C水平,抑制血清hs-CRP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改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特点。方法对273例冠心病患者与118正常人的血清中的血脂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相比有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增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减低(P〈0.01),载脂蛋白A1和载脂蛋白B无明显变化(P〈0.01)。结论冠心病的发生与患者的血脂异常改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脂进行测定和分析,了解其血脂与正常人群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9例健康自愿者分别纳入病例组和对照组,测定其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与对照组自愿者相比较差异不显著,其甘油三酯(TG)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自愿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病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血清TG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正常人与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探讨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抽取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高于正常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低于正常人。结论血脂的变化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血脂水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检测正常人与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探讨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抽取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高于正常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低于正常人.结论 血脂的变化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肖华  陈英  姚振国 《热带医学杂志》2013,13(1):57-58,67
目的研究女性冠心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亚组分及相对含量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相电泳一免疫印迹法分析78例女性冠心病患者(观察组)及82例女性非冠心病组(对照组)血清HDL各亚组分的含量。结果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DL-C/HDL-C的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冠心病患者血清中Preβ1-HDL、HDL-3b、HDL-3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HDL-2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女性冠心病患者血清中,HDL颗粒有变小的趋势,HDL-2b预测冠心病的可能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血脂、胆红素、尿酸水平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90例冠心病患者和65例健康者进行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及尿酸(UA)水平检测与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病人TG、TC、LDL-C、TG/HDL-C、LDL-C/HDL-C及UA显著升高(P<0.01),HDL-C、TBiL及IBiL明显降低(P<0.01),且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但DBiL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脂异常、尿酸升高和胆红素水平降低与冠心病密切相关。早期干预有可能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探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CHD)与血脂的关系.方法对30例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行检测.结果绝经后女性CH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C、TG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1),HDL-C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发病与血脂异常有关,它参与绝经后女性CHD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脂的水平,探讨二者联合检测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124例CHD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组健康人血清,分别测定其hs-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水平并计算TC/HDL-C比值。结果CHD患者组较正常对照组血清hs-CRP、TC、TG、LDL-C、ApoB、TC/HDL-C均显著增高,而HDL-C、ApoA1显著降低。结论hs-CRP与血脂均为冠心病诊断的重要标志物,二者联合检测对CHD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伟 《中国医疗前沿》2012,(18):41+10-41,10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胆红素和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6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患者的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分析患者血清胆红素和血脂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TB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胆红素与低TC、TG、LDL-C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患者血清TBI和血脂具有相关性,低水平胆红素及高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发生疾病的危险信号,应当引起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5.
王琴 《中外医疗》2010,29(15):115-115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人各70例血清中血脂及载脂蛋白进行检测,探讨糖尿病并发症-冠心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症与血脂和载脂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血糖、血脂、载脂蛋白均用迪瑞CS-240C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组间差异用t检验计算2组P值。结果糖尿病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均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I)、ApoA1/ApoB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测血脂和载脂蛋白,以便预防和治疗其并发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6.
血脂代谢紊乱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主要致病因素之一。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1]。我们于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对体外超声联合血脂康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利之舒对高脂血症老龄大鼠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Wister大鼠随机分为五组,采用高脂血证模型,用酶法检测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化学修饰法检测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指标.结果 利之舒和脂必妥均能降低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P>0.05).结论 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利之舒具有调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利之舒对高脂血症老龄大鼠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Wister大鼠随机分为五组,采用高脂血证模型,用酶法检测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化学修饰法检测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指标.结果 利之舒和脂必妥均能降低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P>0.05).结论 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利之舒具有调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与年龄和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生化法检测309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高脂血症患者中51~60岁为最高发阶段,而在高脂血症并发相关疾病中糖尿病居首位。结论控制血脂、治疗和控制糖尿病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脂及尿酸(uricacid,UA)变化与脑梗死和冠心病的关系。方法170例心脑血管病患者,分为脑梗死组(60例)、冠心病组(59例)、脑梗死合并冠心病组(51例)。同期在作者医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测定各组的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UA,并进行差别分析。结果脑梗死组、冠心病组、脑梗死合并冠心病组的TC、TG、LDL-C、UA水平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HDL-C水平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合并冠心病组的TC、TG、LDL-C、UA水平含量均高于冠心病组、脑梗死组(P〈0.01),HDL-C水平含量均低于冠心病组、脑梗死组(P〈0.01);而脑梗死组和冠心病组血脂及尿酸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脂及尿酸异常与脑梗死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防并发症发生治疗中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