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通过对单基高345 m、重4 520 t的特高压输电线路长江大跨越塔组立进行全过程分析,探讨运用500 t履带吊及T2T1500特大型座地双平臂抱杆组立跨越塔的施工技术要点。针对大跨越钢管塔组立特点和塔型参数,结合组塔现场布置情况及起重设备吊装特性,辅以每一段起吊方式及起重机械安装拆卸的独立分析策划,得出首座交直流混压同塔架设长江大跨越塔组立全方位解决方案。工程实际证明:跨越塔组立方案与现场契合度高,对于今后同类型大跨越组塔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吴昊亭 《电力建设》2010,31(8):32-37
向家坝-上海±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浙B标的线路走廊狭窄,地形特殊,铁塔组立施工难度大。针对这种特殊环境的输电铁塔组立,研制了轻型落地式回转双平臂钢抱杆应用于近电、复杂地形的高塔组立,并且取得了良好效果。此工艺可广泛应用于: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的角钢塔和钢管塔;山区和丘陵地区因地形限制安装对地拉线困难的塔位;临近带电运行的线路而无法安装对地拉线的塔位。  相似文献   

3.
在哈密南—郑州±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黄河大跨越标段施工中,利用50t吊车和T2T80型双平臂旋转抱杆对N4跨越塔进行组立,有效地解决了跨越塔因塔腿根开大,横担长且质量大而造成的组塔困难。详细研究了N4跨越塔的组立关键技术,对于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长横担铁塔吊装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哈密南—郑州±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黄河大跨越标段施工中,利用50 t吊车和T2T80型双乎臂旋转抱杆对N4跨越塔进行组立,有效地解决了跨越塔因塔腿根开大,横担长且质量大而造成的组塔困难.详细研究了N4跨越塔的组立关键技术,对于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长横担铁塔吊装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1 000 kV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和1 000 kV锡盟-山东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铁塔均为钢管塔,相对于角钢铁塔具有高、大、重等特点,因此组立施工难度极大。依据现场实际施工着重介绍内悬浮外拉线、内悬浮双摇臂抱杆、平臂抱杆、动臂抱杆在特高压铁塔组立中得以广泛应用的4种方法,并对其在使用中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电力学报》2019,(3):305-313
昌吉—古泉±1 1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多次跨越重要输电通道,途径的安徽芜湖地区经济发达,线路通道狭窄。单基跨越塔重量及高度均达到大跨越设计跨越塔的规格,铁塔采用常规的角钢塔设计,庞大的体积和高精度的组装要求,使得设计和施工均面临巨大的挑战。根据塔型特点,采用吊车和T2T120型落地双平臂抱杆相结合的组塔施工方式,完成跨越塔组立。该项目构建的跨越塔组塔施工工艺对后续工程的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内悬浮双摇臂抱杆的技术改造,内悬浮改为座地式,人工绞磨提升,升降变幅改为液压自动顶升,自动升降变幅,人工拖拽旋转改为自动旋转,增大不平衡力矩,增长回转半径,提高了抱杆性能和安全性,改变了原抱杆组立输电线路铁塔安全性差、施工人员多、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等不足,并满足组立特高压输电线路钢管塔的要求。改造对充分利用已有抱杆、减少购置投入、节约施工成本、有效提高施工装备水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组合式抱杆组立大跨越铁塔施工技术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郎福堂  郭昕阳 《电力建设》2007,28(11):25-30
三峡右荆500 kV 输电线路长江大跨越工程中的SZKT 型大跨越铁塔, 利用内悬浮外拉线抱杆与人字副抱杆有机结合的组合式抱杆, 进行分解组立的施工方法, 巧妙地解决了大跨越铁塔因头部横向尺寸宽、单吊重量大而造成的组塔施工困难。该施工方法以及人字副抱杆的安装、拆卸施工工艺, 可供在建的1 000 kV 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长横担铁塔组立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9.
由于土地征用的日益紧张,输电线路走廊变得越来越狭窄,塔型也更加繁杂,加上部分塔位交通条件差,大型起重机械难以到位,常规方法施工不能保证到施工安全和质量,也不利于工程进度。为此,文中介绍使用400mm断面人字抱杆组立高强度水泥杆这一特殊的杆塔组立施工方法,保证了施工的安全和质量,提高了施工效率,保障了施工工期,并为今后输电线路钢管塔等组立工作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随着1000 kV特高压工程的快速发展,钢管塔在工程中得到大量应用。"皖电东送"工程钢管塔具有"大、长、重"等特点,组立施工难度大。为确保工程建设施工安全,寻求一种安全、高效、经济的施工方法和吊装设备势在必行。通过在工程中引入QST-100型落地双平臂抱杆,成功地解决了钢管塔组立难的问题。通过将该抱杆性能及其吊装方法与常规施工方法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抱杆的优越性,值得在后续的工程中大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500 kV湄洲湾海上跨越高塔组立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海锋 《电力建设》2009,30(12):21-24
莆田LNG电厂500 kV送出湄洲湾海域大跨越为国内首条500 kV海上大跨越工程,其中的19 号海上大跨越高塔为我国第1次在海中组立500 kV大跨越双回路钢管塔。海上高塔组立施工存在着海上施工场地狭小、运输装卸难度大、高塔吊装困难、高空作业安全监控及防高坠问题突出等。为了确保高塔组立施工的进度、质量、安全,对海上高塔组立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难点进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工程实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鲁固特高压直流工程黄河跨越段跨距长,杆塔高度高,承载负荷大,设计难度大,跨越塔设计是工程设计的关键环节。通过多种方案对比、经济性比较,采取了系列结构优化措施,跨越塔采用了外型美观、结构布置紧凑的展翅型塔头方案,选用Q420钢管塔结构,风振系数计算方法安全可靠、节点设计合理、施工及检修设施适应性强,可为后续工程黄河大跨越铁塔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舟山与大陆联网螺头水道大跨越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输电线路跨越工程。大跨越地处海岛甚至海中,地形位置狭小,施工条件恶劣;高塔基础型式多样,有海岛斜置式插入钢管基础,还有海中基础;370 m高塔结构复杂,高度高、尺寸大、直径大、重量大;跨越螺头水道国际航道,耐张段长、跨距大,航道通航流量大,大型船舶通行频繁。对舟山与大陆联网大跨越工程施工关键技术作了介绍,为类似输电线路大跨越工程施工提供良好的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4.
由于钢管塔优越性显著,中国1 000 kV特高压双回输变电工程基本采用钢管塔结构。然而钢管塔加工工艺复杂、质量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尽管已经采用标准化设计,钢管塔的产能仍很难满足需要。以皖电东送工程为例,参考特高压钢管塔的设计条件,规划设计了新型钢管及角钢混合塔,下横担以上杆件全部采用角钢材料;优化设计了塔身主材钢管变角钢截面处的过渡节点,比较了钢管塔和混合塔2种塔型的动力特性,并开展了经济指标的分析。在保证安全运行的前提下,论证了新型混合塔的可行性,使得杆件中角钢比例大幅增加,钢管比例相应减少,有效缓解钢管应用于输电塔产能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陈志辉 《电力建设》2011,32(12):105-109
以500 kV同塔四回路西江大跨越工程跨越塔基础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为例,通过对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裂缝控制的热工计算,制定了混凝土配合比优化、入模温度控制、整体分层浇筑、“内散外蓄”综合养护等技术措施,有效地指导了施工,成功避免了大体积混凝土有害裂缝的产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华东电网500 kV滁马线马鞍山大跨越塔高257 m,是目前国内在建的最高的钢管塔.从钢管塔结构的材料供应、加工制作、附腐处理、试组装及包装、选用标准等各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该钢管塔加工制造及质量检验的技术要点,供输电线路大跨越钢管塔结构设计、制造、施工、监理以及运行的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崖门大跨越塔是国内投运的第三高输电钢管塔,主材钢管规格国内最大,突破了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这里介绍大跨越塔的断面选择、管径与壁厚的确定、动力特性分析、风振系数计算、节点设计及试验等关键性技术的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8.
750kV输变电钢管塔架结构承载力及构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50kV输电线路的支撑结构和变电构架承受荷载大,铁塔及变电构架的大型化不可避免,有必要深入研究750kV杆塔和变电构架的方案。针对750kV杆塔和变电构架可能采用的钢管结构方案。对无缝钢管、直缝焊管、多棱焊管的受压承载力及不同接头型式构造对钢管构件承载力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焊接钢管可采用a类稳定系数,钢管构件接头形式为T型、I型、U型时可不考虑插接板失稳。对长细比小于120的管件不宜采用I字型板连接。研究结论可指导输变电钢管塔架结构的设计,并在公伯峡水电站送出及750kV输变电示范工程钢管构架设计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9.
陈志辉 《电力建设》2012,33(1):105-108
分析了溪洛渡右岸电站送电广东±500 kV同塔双回直流输电线路工程铁塔组立的施工关键技术,基于铁塔特殊塔型及线路沿线地形的特点,推荐采用内悬浮外(内)拉线抱杆分解组塔方案,重点阐述了铁塔横担的吊装施工工艺,为工程实施提供了施工技术支持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