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以江苏省滨海湿地为例,根据各个因素评价指标的典型性和数据的可获取性,利用遥感及GIS技术,基于小流域评价单元,依据"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提出了江苏省滨海湿地健康的综合评价方法,并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进行健康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大部分地区处于健康良好状态,其中处于相对健康状态的面积占总面积的55.6%,处于一般和较差状态面积各占22.2%;在18个评价单元中健康状况最好是王家槽港—老坝港段流域,最差的是王港-竹港流域;滨海湿地压力在可承受范围内,湿地状态指数多处于一般和较差,湿地响应指数恶劣的是斗龙港一四卯酉港、四卯酉港一大丰港两段。  相似文献   

2.
湿地碳循环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湿地碳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是湿地碳循环研究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基于金河湾湿地涡度相关观测系统的实测试验数据,系统分析了寒区滨河湿地生态系统净碳交换日际和季节两种尺度的动态变化机制,总结了碳源、碳汇变化规律,并探讨了气象要素对净碳交换量和湿地总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金河湾湿地生态系统净碳交换在日尺度上呈"U"型分布,午时左右达到最高值;季节尺度上,自9月中旬至次年4月初表现为碳源,其余时间表现为碳汇,持续时间约5个月,总固碳量约631.62g/m2;相较于其他湿地生态系统,寒区湿地由于气温低、湿度大,净碳交换量和总生态系统生产力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节能与环保》2008,(1):10-10
日前,中国首个流域性湿地保护网络——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网络成立,该网络旨在推动区域湿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恢复和完善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高其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有望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变化环境下白洋淀湿地演变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发展,白洋淀湿地的生态用水与生态用地被严重挤占,导致湿地面积严重萎缩、流域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运用小波分析法和马尔科夫预测方法分别研究白洋淀湿地降水、气温演变规律及土地类型的转变情况,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探究变化环境下白洋淀湿地演变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白洋淀流域降雨量减少,气温升高,气候发展总趋势向着暖干方向发展,生态用地将进一步被挤占,水面和滩地面积将大幅度减少,在社会变化环境驱动下白洋淀的生态系统将更加脆弱。  相似文献   

5.
城镇生活污水是重要的水环境污染源。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是基质、微生物和植物三者的协同作用的生态系统.充分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吸附作用以及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来处理污水中的污染物。对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进行了阐述.并通过试验检测结果说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在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上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水域面积及水质环境的健康状况对湿地公园维持局地生境系统稳定具有重要作用。采用遥感影像解译和CAD软件建模,分析了甘肃省金塔北海子国家湿地公园的水域面积、储水量等。结果表明,2010~2018年水域面积总体呈波动增加趋势,2013、2018年分别达到最大值20.7、30.7 km2;年际变化则呈现不同的规律,2010~2011年湿地水域面积处于萎缩期,分别为11.4、9.9 km2;2011~2013年水域面积增幅较大,约为108.5%,2017年较2016年增幅较大,约为103.5%,湿地水量有增大趋势。2017、2018年储水量超过10 000 m3,最大值为12 555.1 m3。各类监测水质指标均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未出现污染指标和污染源。因此,金塔北海子国家湿地公园已达到重要湿地保护级别。  相似文献   

7.
闽江口湿地环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湿地的独特功能使其和森林、海洋并称全球3大生态系统。湿地的环境变化情况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目前正越来越多的人对它进行研究。在RS技术支持下,利用1986年、1994年和2000年的遥感影像,进行闽江口湿地信息提取。然后依据提取的信息结果进行统计比较,并分析造成湿地环境变化的可能原因和应该采取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8.
结合三江源区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水文循环和生态过程的特点,探讨了三江源区高寒湿地水文循环过程、土壤水热过程、碳循环系统、高寒湿地的退化机制、湿地资源的保护与修复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三江源区高寒湿地生态水文过程研究未来需关注的热点和发展趋势,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能源与环境》2010,(3):59-59
经过4a的大规模建设.中国移动已在西藏建成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基站群。当地1000多个基站中.太阳能基站占78.79%。利用西藏太阳能资源优势.通过大力发展离网型太阳能电站推进通信基站群建设,快速提高通信网络覆盖率。到2008年底,西藏683个乡镇已实现全覆盖,现已显现良好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安徽省土地利用数据遴选出灌木、草地和湿地3种典型的天然生态系统,结合灌木和湿地(1960~2013年)、草地(1967~2013年)3个相应气象站点逐日降雨和气温资料,采用连续无雨日和降雨等级标准,筛选出近50年天然生态系统中夏季(6~8月)发生的旱涝急转事件,分析3种土地利用类型在发生旱涝急转时段内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旱涝急转发生时段的平均气温均高于同时段多年平均气温;旱涝急转发生时段气温表现出先升高,后在降雨日前或降雨日开始逐渐降低,并在降雨日当天气温降幅较大;灌木、草地和湿地3种天然生态系统旱涝急转发生时段气温的变化特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福建近10年全省湿地减少了9万hm2.约占全省湿地的1/10.尤其是闽江口、泉州湾、兴化湾等近海与海岸湿地递减速度更为明显,生态功能有所减退,部分水体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等,给生物安全带来严重威协。福建省政协委员对此建议尽快将保护湿地进行立法。福建省法制办已建议将此列入今年立法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12.
《节能与环保》2009,(10):58-58
经过4年的大规模建设,中国移动已在西藏建成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基站群。当地1000多个基站中,太阳能基站占78.79%。利用西藏太阳能资源优势,通过大力发展离网型太阳能电站推进通信基站群建设,快速提高通信网络覆盖率。到2008年底,西藏683个乡镇已实现全覆盖。每建一个太阳能基站投资约100万元,其中太阳能设备投入约占60%,现已显现良好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中国沉积岩分布面积广,陆相盆地多,形成优越的多种天然气储藏的地质条件。根据1993年全国天然气远景资源量的预测,中国天然气总资源量达38×10^12m^3;陆上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占陆上资源量的43.2%和39.0%。中国天然气资源的层系分布以新生界第3系和古生界地层为主。天然气资源的成因类型是,高成熟的裂解气和油田伴生气占占主导地位,分别占总资源量的28.3%和18.8%,煤层气20.6%,  相似文献   

14.
叙述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机制和优势,以及人工湿地的构建和污水处理研究进展,表明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效率与污染物的种类和污染程度、人工湿地的类型、湿地植物种类、基质类型、水力停留时间和水力负荷等密切相关。结合人工湿地技术的工艺原理与流程,分析了人工湿地在实际中的应用,展望了人工湿地研究的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15.
正福建近10年全省湿地减少了9万hm2,约占全省湿地的1/10,尤其是闽江口、泉州湾、兴化湾等近海与海岸湿地递减速度更为明显,生态功能有所减退,部分水体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等,给生物安全带来严重威协。福建省政协委员对此建议尽快将保护湿地进行立法。福建省法制办已建议将此列入今年立法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16.
人工湿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与生物三重作用,通过过滤、吸附、离子交换等方式实现对污水高效净化,填料的筛选十分重要。通过试验研究发现,吸附氨氮能力由强到弱依次是沸石砂子碎石蛭石石灰石高炉渣。对总磷各填料均较易吸附,吸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是蛭石高炉渣砂子沸石碎石石灰石。  相似文献   

17.
《能源与环境》2014,(4):42-42
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2013年中国仍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当年中国能源消费量占全球的22.4%、占全球净增长量的49%。  相似文献   

18.
《节能与环保》2014,(4):13-13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北方采暖地区供热计量工作专项监督的通报,已安装供热计量装置但未实现供热计量收费的面积约为5.1亿平方米,约占全部装置安装面积15亿平方米的34%,造成了严重浪费。专项监督发现,部分省区市新建建筑没有安装供热计量装置。新竣工建筑面积4.09亿平方米,其中未安装装置的面积占21%。  相似文献   

19.
由于人类活动扰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漓江流域最大的岩溶地貌原生态湿地——会仙湿地的核心区域睦洞湖水域面积萎缩,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风险。利用2017~2021年的65景Sentinel遥感影像数据,运用随机森林分类法提取睦洞湖水域面积,分析近5年睦洞湖水域面积的时空变化,结合睦洞湖水位实测数据和周边水位站数据,探讨了睦洞湖水位―面积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5年睦洞湖水域面积相对稳定,但丰枯水期变化明显;面积变化区域主要分布在湖区北部;水位―面积关系相关性较好,不同水期的相关系数存在差异,丰水期、枯水期相关性分别为0.90、0.60。  相似文献   

20.
《能源政策研究》2004,(6):72-72
一次能源 一次能源消费最多的国家依次是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和德国,分别占总量的23.6%、12.1%、6.9%、5.2%和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