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卢鹏 《治淮》2000,(1):33-34
如何解决山丘区人民生活用水进而发展旱地灌溉农业,是广大山丘区人民的夙愿。广大群众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从过去的老式水囤、水窖发展到今天的人造集流场、屋顶接水、硬化路边截水为水源的微集雨节灌工程。 集蓄雨水解决人畜饮水工程是干旱缺水山丘区人民同严酷的自然条件斗争的产物。挖水窖,修水囤,下雨集水旱季饮用由来已久,代代相传。但是,由于这些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投入少、水窑质量差、寿命短,只局限于人畜饮水和干旱年景农民车拉、肩挑及盆盆罐罐  相似文献   

2.
集雨节灌具体的讲也就是窖灌农业.是近几年来在干旱缺水山区发展的一种新型节水农业工程.它具有实用、高效、省钱、简便易行等优点.这种工程就是利用水窖、水池等蓄水工程在降水丰沛季节蓄水,到农作物干旱需水时,采取节水措施灌溉农田,用有限的水源浇灌一定面积的农田,使其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根据全县水资源分布状况和气候、地理、地质等先决条件,我们认为,在山区发展集雨节灌既有其必要性,也具备可行性.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杨建锋 《北京水务》2001,(2):19-21,24
在对甘肃省集雨节灌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北京市集雨节灌水利富民工程发展的思路和措施。甘肃省实施的集雨工程,总结出了雨水集蓄利用三条途径:修筑梯田,拦蓄雨水,发展雨养农业;利用庭院、场院和屋顶集雨,发展庭院经济;利用道路集雨,发展大田作物节水灌溉。同时,也探索出了三种集雨节灌水利富民综合开发模式:集雨节灌与设施农业相结合;集雨节灌与生态农业、流域治理相结合;集雨节灌与观光农业、休闲娱乐相结合。借鉴甘肃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发展集雨节灌,五小水利工程网络化,建设有北京特色的集雨节灌水利富民工程,是北京应当深入思考和认真实施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黄土旱塬区果园集雨滴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缺水是制约黄土旱塬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大力发展集雨节灌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介绍了适合黄土旱塬区发展的水窖集雨蓄水技术、果园滴灌技术及应注意的事项 ;介绍了在调亏灌溉下 ,果树的需水规律和需水量 ,初步确立了适合旱塬区的果树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5.
集雨工程是一项省钱、易建、实用、利国利民的蓄水工程,对辉县市缺水地区特别适用,2010年,利用财政资金在砂锅窑村建设集雨灌溉工程,极大提升该区农业生产效益,成效显著。目前辉县市尚有0.39万hm2旱地不能补灌,如何能有效利用天然来水,解决旱地灌溉、人畜饮水问题,一直是辉县市探索此类区域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课题。文章从辉县市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现状出发,根据近几年来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雨水集蓄利用的经验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北部砒砂岩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也是内蒙古最主要的生态脆弱和贫困地区之一.干旱缺水是当地农民生存和农业生产最大的威胁.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既是干旱缺水的成因,也提供了通过雨季集雨、旱季利用人为调节的可能性.本文介绍了准格尔旗集雨补灌示范区建设与旱作增产配套技术体系的框架,并分析了发展集雨补灌旱作农业对于砒砂岩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密市是郑州地区集雨节灌技术的发源地,2001年以来,该市集雨节灌工程建设在郑州市乃至全省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它的工程建设与管理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本文论述了该工程在建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为该市严重缺水山区利用雨水资源发展农业灌溉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为山区加速实现农业产业化创造了新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我省集雨节灌工程的可行性分析与建设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家富 《四川水利》2002,23(2):11-13
我省零星分散的旱山区,分布量大面广,缺水十分严重。为解决缺水问题,从1991年以来,在全省开展了集雨节灌(微型水利)工程建设,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本文根据我省省情,从经济上和技术上对集雨节灌工程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对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作了小结。  相似文献   

9.
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是宁夏中部干旱带解决人蓄饮水及干旱缺水、促进雨水资源化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关键技术。通过对宁夏中部干旱带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发展宁夏中部干旱带先进、高效、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王君勤  周芸 《四川水利》2004,(Z1):74-76
雨水是重要的淡水资源,雨水集蓄利用是解决目前制约我国农业发展干旱缺水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在回顾了国内外近年来雨水集蓄利用发展的基础上,对南方季节性缺水地区雨水利用发展进行展望并给出四川在集雨工程实施中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肖殷 《中国水利》2006,(19):65-65
集雨灌溉工程是解决干旱缺水区域农作物灌溉用水的主要工程措施之一。在具体实施中,除做好政府引导、业务部门指导外,工程的规划设计是否规范、合理、有效显得尤为重要。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水利局因地制宜抓规划设计,通过2年的集雨灌溉工程建设表明,设计方案切实可行。雨水集  相似文献   

12.
省政府于2001年6月在安康旬阳召开的陕南地区集雨节灌工程现场会,确定把建设以塘窖为主的小微型水利工程作为解决秦巴干旱山区缺水问题的方向.近期,笔者对现场会后陕南三市塘窖工程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一年多来,三市结合各自实际,科学规划,积极组织实施,共投入资金2.4亿元,修建水窖12.51万口、塘1700万口,新增蓄水能力617万立方米,年调蓄水量1850万立方米,发展集雨节灌面积32.7万亩,其中经济作物面积21万亩,并解决了7.3万人5.1头家畜的饮水困难.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地区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是黄土高原地区解决干旱缺水、促进雨水资源化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发展黄土高原地区先进、高效、适用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4.
赵永发 《陕西水利》2012,(1):178-179
长武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加剧了域内农业生产的干旱缺水,因地制宜地实施小水窖、小水塘、小水坝等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对该区域具有较大的实用意义。本文总结了长武县集雨利用的成就与经验,分析了旱塬区域雨水利用的方式、方法,供类似区域参考。  相似文献   

15.
彭阳县干旱少雨,水资源缺乏,当地群众有修建水窖集雨藏水的经验,水窖是这一地区集蓄雨水的主要设施。从1995年开始,彭阳县把水窖、集水场建设作为利用天然降雨,解决农业生产用水的根本措施来抓,形成了天然坡面集雨水窖蓄水、道路路面集雨水窖蓄水、庭院屋面(人工集水场)集雨水窖蓄水3种利用模式。通过对彭阳县水窖施工、集雨模式、工程投资、运行管理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水窖集雨节灌工程虽然单位面积投资较高,但日常管理费用较低,有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是解决干旱地区分散居住群众生产用水的有效途径之一,蓄积雨水、发展节水农业在干旱地区具有重大的战略和社会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成为未来经济和社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对于严重缺水地区尤其如此。甘肃省是中国北方地区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份,干旱缺水不仅给甘肃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明显制约,而且在相当一部分农村造成人畜饮水严重困难。近些年来,甘肃省在利用集蓄雨水资源解决人畜饮水、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和推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不仅较好地解决了雨水利用中集流形式、储存方式、利用模式三大难题,还大面积地在半干旱地区推广应用了新型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建设了大量的各类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实现了雨水资源的广泛利用,创出了一条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兴水治旱新路子。雨水利用已发展成为甘肃省干旱半干旱地区解决缺水与水资源危机的一项重要措施,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7.
省政府于2001年6月在安康旬阳召开的陕南地区集雨节灌工程现场会,确定把建设以塘窖为主的小微型水利工程作为解决秦巴干旱山区缺水问题的方向。近期,笔者对现场会后陕南三市塘窖工程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一年多来,三市结合各自实际,科学规划,积极组织实施,共投入资金2.4亿元,修建水窖12.51万口、塘1700万口,新增蓄水能力617万立方米,年调蓄水量1850万立方米,发展集雨节灌面积32.7万亩,其中经济作物面积21万亩,并解决了7.3万人5.1头家畜的饮水困难。一个以塘窖为主的“小工程、大群体”水利工程建设高潮基本形成。取得的成效甚为显…  相似文献   

18.
井陉县位于太行山东麓,辖 17个乡镇,总人口 30万,国土面积 1381平方公里,是一个纯山区县。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灰岩面积占 80%,海拔最高点为 1273米。全县十年九旱,历史旱村达 139个,涉及自然山庄 514个,约占全县的一半。严重的缺水,直接影响着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彻底改变干旱面貌的历史责任落到了井陉县委、县政府的身上,一项由解决旱庄人畜饮水拓展到节水灌溉的集雨工程在当年背水之战的古战场上打响了。一是从 90年代开始,县里相继启动集雨节灌工程建设,成立了集雨节灌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水利、…  相似文献   

19.
陈安 《四川水利》2004,(Z1):83-85
大力开展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是解决山区干旱缺水行之有效的措施.笔者根据龙泉驿区的具体情况,对山区缺水状况、干旱缺水原因、雨水集蓄利用建设进行了分析论述,并根据多年的实践谈了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陈安 《成都水利》2005,(6):24-28
龙泉驿区山区土地分散,水源贫乏,水利设施总量不足,分布不合理,配套不完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季节性缺水严重,干旱发生频繁,制约着山区的经济发展。在山区大力开展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是解决干旱缺水行之有效的措施。笔者根据龙泉驿区的具体情况,对山区缺水状况、干旱缺水原因、雨水集蓄利用建设进行了分析论述,并根据多年的实践探索谈了几点体会,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