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在神经科中的一些发作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英国牛津OXFORD16导联动态脑电图仪连续记录24小时的脑电波活动。结果:480例发作性疾病患者中,REEG描记结果:正常脑电图309例(占64.4%);轻度异常脑电图171例(占35.6%);无1例出现痫样放电。AEEG描记结果:正常脑电图136例(占28.3%);轻度异常脑电图217例(占45.2%);中度及重度异常脑电图387例(占80.6%),均可以见到痫样放电。其中在睡眠检测中见到痫样放电的占231例(占59.7%)。结论:AEEG在监测发作性疾病的脑电异常活动方面明显优于REEG,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我们应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癎动态脑电图(AEEG)变化、神经功能的缺损情况及临床疗效与预后.方法:将4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后继发性癫癎患者设为研究组,回顾其AEEG资料,常规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检查比较;并与对照组4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无癫癎发作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常规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检查比较:常规脑电图(REEG)检查中度和重度异常16例,占40%;AEEG检查中度和重度异常的比率为35例,占87.5%,AEEG较REEG检查的中、重度异常比率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患者AEEG异常率占95.0%;发生在脑叶皮质区的患者继发癫癎的概率高于发生在皮质下区的患者,两者间AEE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EG可显著提高卒中后癫癎发作患者的脑电异常检出率,其检查结果对预测癫癎发作、病情变化、预后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癎动态脑电图(AEEG)变化、神经功能的缺损情况及临床疗效与预后。方法:将4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后继发性癫癎患者设为研究组,回顾其AEEG资料,常规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检查比较;并与对照组4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无癫癎发作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常规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检查比较:常规脑电图(REEG)检查中度和重度异常16例,占40%;AEEG检查中度和重度异常的比率为35例,占87.5%,AEEG较REEG检查的中、重度异常比率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患者AEEG异常率占95.0%;发生在脑叶皮质区的患者继发癫癎的概率高于发生在皮质下区的患者,两者间AEE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EG可显著提高卒中后癫癎发作患者的脑电异常检出率,其检查结果对预测癫癎发作、病情变化、预后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对夜间发作的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8例临床拟诊为癫痫及可疑癫痫患者的AEEG资料与常规脑电图(REEG)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例患者中AEEG检出样放电64例(65%),显著高于REEG放电检出率(10%)(P〈0.005),AEEG组98例患者中有临床发作者63例(64%),其中有57例伴有同步的样放电,诊断为癫痫,癫痫检出率为58%.结论:AEEG监测对夜间发作的癫痫的诊断及与非痫性发作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脑电图(AEEG)加心脏导联监测对晕厥与癫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92例以昏倒就诊,但常规脑电图(REEG)和心电图(ECG)均阴性的患者做24小时AEEG加心脏导联监测,并结合临床进行观察。结果:46例AEEG检测到多次阵发性棘波、尖波、棘慢波综合、尖慢波综合等样放电而诊断为癫,24例诊断为晕厥(心源性晕厥占58.3%,脑源性晕厥占25%,反射性晕厥占16.7%),6例不能定性,16例正常,总阳性率为82.6%。结论:24小时AEEG加心脏导联监测能帮助鉴别临床以昏倒发作的晕厥与癫,并能区分晕厥的类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在指导抗癫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45例癫病例进行122次AEEG随访监测,每例每次均作30min常规脑电图(REEG)描记,以作自身对照。结果:REEG描记45例中,首次监测正常41例(91%),异常4例(9%),其中有样放电1例。AEEG首次监测正常8例(18%),异常37例(82%),其中有样放电33例,占异常的89%。AEEG与REEG阳性率及样波检出率经统计学处理,分别为χ2=48.79,P<0.001及χ2=10.51,P<0.01,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AEEG阳性率及样放电检出率均明显高于REEG。如果仅用REEG结果指导抗癫药物的应用,就可能会使那些尚需继续用药的患者将药物停掉,依据AEEG对抗癫药物的选用,比依据REEG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动态脑电图(AEEG)变化的特点及对临床诊断的指导价值。方法:147例均应用24小时便携式磁带记录脑电图仪进行监测,并对比分析脑腔隙性梗死组与脑梗死组的AEEG异常程度。结果:AEEG总异常率为88.4%,腔隙性梗死组轻度异常60%,中、重度异常20%;脑梗死组轻度异常23%,中、重度异常77%,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腔隙性脑梗死组痫样波检出率3%,脑梗死组痫样波检出率25%,两组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腔隙性梗死以正常和轻度异常AEEG改变多见、痫样波出现率低;脑梗死以中、重度异常AEEG改变明显,痫样波出现率高。AEEG监测对脑梗死的诊断及病情变化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儿童非癫癎性发作事件的动态脑电图监测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观察儿童非癫痫性发作事件24h动态脑电图(AEEG)的特点及其诊断意义。方法:对AEEG监测到的121例儿童非癫痫性发作事件临床发作期EEG进行分析,并以常规脑电图(REEG)进行对照。结果:REEG非特异性异常13例10.7%),AEEG非特异性异常30例,(24.8%),痫样放电3例(2.5%),总异常率27.2%。非特异性异常检出率以偏头痛最高(34.8%),其次为晕厥(23.5%)及睡眠障碍(22.2%)。结论:儿童非癫痫性发作事件AEEG多为正常或非特异性异常,这有助于儿童非癫痫性发作事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动态脑电图在儿童癫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确诊为儿童癫癎的128例患儿进行动态脑电图(AEEG)检查。结果:AEEG的癎样放电率明显高于常规脑电图(REEG)。结论:动态脑电图在儿童癫癎中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在非惊厥性发作性症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61例临床上常见的非惊厥性发作性症状患者进行24小时AEEG监测,其中128例与自身的普通脑电图(REEG)对照。结果:128例患者的AEEG异常率(82.0%)、痫样放电检出率(60.0%)、临床发作出现率(34.4%),均明显高于REEG(30.5.、7.0%、0)。在361例患者中异常285例(78.9%),检出痫样放电163例(45.2%),而以短暂性意识丧失阳性率最高(54.2%)。根据临床发作与AEEG的关系,诊断癫痫163例,排除癫痫64例。结论:AEEG对非惊厥性发作性症状的诊断及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Lennox—Gastaut综合征(LGS)的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的作用。方法:对2002年10月-2007年10月经临床诊断和AEEG监测的28例LGS进行总结。结果:常规脑电图(REEG)正常8例(25.0%),异常20例(75.0%),临床发作4例。AEEG28例(100%)出现全导暴发高幅1.5—2.5Hz慢棘慢复合波,尖慢复合波,多棘慢复合波。清醒期2例(7.1%),睡眠期22例(78.6%),清醒期、睡眠期均有4例(14.3%)。临床发作16例(57.1%)。12例睡眠期出现双侧10~12Hz高幅快波节律。AEEG与REEG异常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作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AEEG清醒期与睡眠期异常率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LGS综合征具有特定的脑电图表现,是构成综合征诊断的必要条件之一,睡眠中有10—12Hz快波节律,通常提示该病。进行睡眠中脑电图描记是必要的。而AEEG延长了描记时间,弥补了REEG的不足。并通过自然睡眠诱发提高了癫痫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儿童植物神经性癫痫动态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在儿童植物神经性癫痫诊断、鉴别诊断及减少误诊误治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246例临床诊断为植物神经性癫痫的病人进行REEG及AEEG描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文AEEG正常162例(65.9%),异常84例(34.1%)。其中非特异性异常38例(15.4%),痫样放电46例(18.7%)。REEG院内检查111例,正常89例(80.2%),异常22例(19.8%)其中非特异性异常12例(10.8%),痫样放电10例(9.0%)。结论:AEEG可提高植物神经性癫痫的诊断阳性率及痫样波发放率。AEEG和REEG两组相比分别为X~2=7.52,P<0.01;X~2=11.46,P<0.001。均有显著性差异。同时显示AEEG可明显减少儿童植物神经性癫痫的误诊率。EEG是植物神经性癫痫诊断的重要标志之一,但要防止诊断扩大化造成的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198例发作性疾病24h动态脑电图(AEEG),以评估其对发作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8例常规脑电图(REEO)无癎样放电,临床上又高度可疑为癫癎发作的发作性疾病患者行AEEG检查。结果:198例发作性疾病患者中,AEEG的异常程度与年龄呈负相关;198例中共112例确定有癎样放电(52.94%),48例有非特异性异常(24.24%),其中34例根据临床表现为强直—阵挛发作,行AEEG监测29例出现癎样放电(85.29%),较其他类型异常率高。结论:AEEG对发作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检出阳性率与年龄、发作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 2 4小时脑电 /心电同步监测对癫性晕厥和心律失常性晕厥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 72例临床怀疑癫性晕厥和心律失常性晕厥患者进行 2 4小时动态脑电图 (AEEG) /心电图 (ECG)同步监测。结果 :①癫性晕厥 42例中 ,EEG总异常率 83 91%。样放电出现率71 2 4% ;心电图显著异常率 19% ;②心律失常性晕厥 2 1例中 ,EEG总异常率 2 4% ,样放电出现率 5 % ,心电图显著异常 91% ;③可疑癫性晕厥 4例中 ,AEEG样放电 1例 ;④可疑心律失常性晕厥 3例 ,ECG均为非显著异常 ;⑤晕厥原因不明 (癫与心律失常两种疾病并存 ) 2例 ,均检出样放电及显著心律失常。结论 :2 4小时EEG/ECG同步监测对癫性晕厥和心律失常性晕厥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监测(AEEG)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9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HIE病例51例,均行AEEG监测,分析其临床特征并做近期随访研究。结果:HIE患儿EEG异常率为72.5名。轻度、中度、重度HIE患儿EEG异常率分别为40%、83.9%、100名,中度及重度HIE与轻度HIEL比较,EEG异常率有极显著性差异。EEG异常程度越重,患儿不良预后(死亡或遗留后遗症)的发生率越高。结论:AEEG能正确反映HIE患儿的脑功能状态,可作为HIE的分度及脑损伤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对于HIE的诊断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AEEG尤其适用于NICU中不宜搬动的危重患儿,可降低临床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脑电图对儿童外侧裂癫癎的诊断价值及随访观察.方法:对105例临床诊断为儿童外侧裂癫癎的患儿进行常规脑电图和24小时动态脑电图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脑电图描记时出现异常放电21例(20%),在24小时动态脑电图描记时,全部病例均有异常放电,在随访观察中,儿童外侧裂癫癎临床发作停止2年脑电图异常放电会消失.结论:24小时动态脑电图对儿童外侧裂癫癎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动态脑电图在晕厥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了30例晕厥病人动态脑电图资料。结果:30例常规脑电图基本正常的患者约有57.6%(17例)动态脑电图出现异常,43.3%出现癎样放电。结论:动态脑电图提高了诊断的阳性率,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