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钯(Ⅱ)的二元配合物pd(UTP)(2-)、pd(Trp)+和三元混配合物pd(A)(UTP)(n-)(A=Phen,Bpy和Trp;n=2或3)在40%(V/V)二烷—水介质中(I=0.1,KNO3;25℃)的稳定常数。用△lgK(pd)比较了二元和三元混配合物的稳定性差异,认为三元混配合物稳定性的增加可归因子π—酸—π—碱之间的合作效应和分子内芳环配体的堆积作用。后者和参与堆积的芳环大小一致,即稳定性pd(phen)(UTP)(2-)>pd(Bpy)(UTP)(2-)>pd(Trp)(UTP)(3-)。  相似文献   

2.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三元混配合物把(Ⅱ)/腺苷5’-三磷酸/配体A(A=1,10-邻菲淋,2,2’-联吡啶和L-色氨酸)在40%(V/V)二哑烷-水溶剂中的稳定常数(I=0.1,KNO3;25±0.1℃);比较和讨论了三元混配合物和二元配合物的稳定性差异;用'HNMR法研究了三元混配合物体系中分子内芳环配体之间的堆积作用,计算得到的堆积度和参与堆积的芳环大小顺序一致。  相似文献   

3.
根据两相滴定法研究A及AB类体系对Mn+(La3+,Zn2+,Co2+)萃取平衡的影响,考察了表观萃取平衡常数(lgKex)与稀释剂溶度参数(δorg)之间的内在关系,建立了lgKex与δorg之间的经验公式.其线性回归方程式可表达为lgKex=2C2δorg+Ci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一种新的多元氨羧酸化合物:N,N′-双(N,N-二羧甲氨基)乙二胺(简称BDED),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电子光谱及pH电位滴定的基础上讨论了它的性质.用Bjerrum法求出它的各级离解常数的对数分别为:lgKa1=-2.92,lgKa2=-3.51,lgKa3=-6.57,lgKa4=-7.45,并进行了直接代数近似计算,最后进行了Cu2+-BDED水溶液体系的电位滴定研究.  相似文献   

5.
通过联苯甲酰双缩肼与不同金属乙酸盐及2,3-二氯-5,6-二氰基对苯醌自由基离子反应,合成了3个分子式为(ML)^2+(DDQ^=)2(M=Mn,Zn,Cd)的三元配合物及2个分子式为(ML)^2+(DDQ^-)(OAc^-)(M=Ni,Pb)的四元配合物。元素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组成,经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及摩尔电导的测定对其配位情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首次发现P_(An)(CI ̄-)膜电极对CuCl ̄-(n-2)的电催化效应,并估算了反应速率常数K=0.8×l0 ̄(2)L·mol ̄(-1)·s ̄(-1)。  相似文献   

7.
在pH6.30、37℃条件下,采用离心超过滤技术测定了11种稀土离子(Ⅲ)与牛血清白蛋白(B8A)的专一性结合常数K_s和非专一性结合常数K_(ns)观察到K_s随稀土系列原子序数(Z_(RE))的变化有明显的"四分组效应"和"钆断现象",而K_(ns)~Z_(RE)类似于一元羧酸-稀土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变化规律。求出Tb(Ⅲ)-BSA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分别为ΔH_s=44.5±0.8kJ/mol,ΔS_s=243.2±2.4Jmol·K,ΔH_(ns)=19.9±1.1KJ/mol,ΔS_(ns)=141.4±3.2J/mol·K。根据不同pH下测得的Tb(Ⅲ)与BsA结合的K_s和K_(ns)拟合出BSA分子中参与稀土配位的基团的质子解离常数pK=4.60,进而确定出这些基团主要为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残基侧链中的β、γ-COO ̄-。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月桂胺的三氯甲烷溶液从盐酸介质中对AuCl^-4的萃取,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为BH^+,AuVCl^-4测得lgKex=2.18。  相似文献   

9.
当t〉0且1=α1≤α2≤…≤αn,高At=diag(t^αa,…,t^αn)是^N/{0}上各向异性连续变换群。当L^∞(R^n)中的函数m,以及适当选取的C^∞0(R^n)中的函数η和任意的δ〉0,定义mδ(ξ)=m(Aδ(ξ)=m(Aδξ)η(ξ)。证明了当0〈p〈1,γ=Σ^ni=1αi且mδ属于各向异性的Herz空间Kγ(1/p-1),p1(R^n)时,m是各向异性H^p(R^n)上的乘  相似文献   

10.
部分取代苯定量结构-生物降解相关性(QSB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hems3D中量子化学MOPAC-AM1法计算了7种间苯胺类和8地苯酚的分子量高占有轨道能EHOMO、分子最低空轨道能ELUMO。用QSAR程序软件包查得分子体积Vm。结合分子连接性指数(^3X,^3X^v)对生物降解二级速率常数对数lgKb进行定量结构-生物降解相关性(QSBR)分析,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如下两个回归方程:lgKb=-0.832-0.118Vm+1.748^3X^v,n=15,R^2=0.832,SE=0.577,F=29.7,p=0.000。(1)lgKb=0.124Vm+1.749^3X^v,n=15,R^2=0.998,SE=0.5591,F=4148.99,p=0.000.(2)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Cu ̄(2+),Ni ̄(2+),Co ̄(2+)的57种MAB型氨基酸三元配合物的相对稳定性△lgK值与配体A,B的未配位末端基团的Hall电性拓扑指数平均值Se相关联,发现对固定中心金属时,△lgK与Se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相关系数达到0.97.从而提出了应用配体的电性拓扑指数预示其配合物稳定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2-羟基吡啶、Ni(CH3COO)2和Tb(ClO4)3在乙腈中反应,得到(Tb(CH3COO)3]n,并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Tb(CH3COO)3]n的晶体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a=7.913(1)A,b=8330(1)A,c=11.5733(2)A,a=70.29(1)°,β=72.23(1)°,r=65.03(1)°;[Tb(CH3COO)3]n为六配位畸变八面体构型,整个分子是长链多聚结构.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Cr(Ⅲ)-5-Br-PADAP-NH2OH配合物的组成比,得到Cr(Ⅲ):5-Br-PADAP:NH2OH=1∶1∶1.并通过紫外一可见及红外光谱对该配合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了研究,推断出该三元配合物的配位情况及结构。  相似文献   

14.
以合成的一种新化合物乙酰基二茂铁2,6-吡啶二甲酰基腙(H2L)为配体,在无水乙醇中制备了五种金属醋酸盐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摩尔电导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M2L(Oac)2·nH2O(M=Pb(2+),Cu(2+),Cd(2+),Co(2+),Ni(2+),n=4,6),配体在配合物中以烯醇式参与配位,所有的配合物在DMF中均为非电解质。  相似文献   

15.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三元混配配合物Cu(UTP)L2-(L=吡啶,3,4-二甲基吡啶,异喹啉)在水溶液中的稳定常数,并通过比较三元混配配合物Cu(UTP)L2-和二元配合物CuL2+的稳定常数,指出在UTP的嘧啶环和芳香氮碱的芳香环之间存在着堆积作用,而且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Cu(UTP)L2-分子内的堆积作用弱于Cu(ATP)L2-分子内的堆积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Cr2(Inic)3Cl3(H2O)3.5H2O配合物进行了热分解脱水反应非等温动力学研究,运用Achar法与Coats-Redfern法,推断该热分解脱水反应力三级反应,其动力学方程为dα/dt=Aexp(-E/RT).0.5(1-α)^3,动力学补偿效应表达式为1nA=0.3027E-1.2979。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两个系列4种含ⅡA族元素的钨硅多配合物,经ICP和确定配合物的通式为KxZSiW9O34.nH2O和KxZ(SiO2)2.nH2O(Z’=Sr,Ba),并通过IR,UV,TG-DTA〈CV和极谱等方法,对杂多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具有与α-SiW12相似的Keggin结构,配合物的热稳定性次序为MgSiWi〉CaSiW9;Sr(SiW9)2〉Ba(SiW9)2。.  相似文献   

18.
王冬梅  罗保生 《河南科学》1994,12(4):297-300
利用铜粉和过氧化苯甲酰的氧化加成反应,在四氢呋喃存在下生成[Cu_2(C_6H_5COO)_4(C_4H_8O)_2]配合物。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a=9.990(2),b=10.540(2),c=17.189(7),α=γ=90°β=100.44(3)°,V=1779.9,Z=2,D_c=1.410g·cm ̄(-3),Mr=755.76,R=0.05079,R_w=0.05843。  相似文献   

19.
本文合成了Ni(Ⅱ)的一个配合物Ni(Nica)2Cl2(Nica表示尼克酰胺)。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及量热分解对该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其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运用Achar法和Coats-Redfern法,推断出该配合物第一步热分解的非等温动力学方程为:dα/dt=Ae^-E/RT3/2(1+α)^2/3[(1+α)^1/3-1]^-1。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锰(Ⅱ)与间苯二甲酸根离子(IPHTA)和4,4’-二甲基-2,2’-联吡啶(Me2bpy)、5-硝基-1,10-邻菲罗啉(NO2-phen)的双核配合物:[Mn2(IPHTA)(Me2bpy)4](ClO4)2(1)和[Mn2(IPHTA)(NO2-phen)4](ClO4)2(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电导、磁性测量推定配合物具有间苯二甲酸根桥联结构,Mn(Ⅱ)离子处于六配位的八面体环境.测定了配合物(1)的变温磁化率(4~300K),其数值与自旋哈密顿算符H=-2JS1·S2导出的磁方程拟合,求得交换积分J为-8.62cm-1,表明双核配合物中金属离子间存在弱的反铁磁性超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