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5 毫秒
1.
目的: 了解细胞周期素E(Cyclin E)蛋白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表达变化,探讨Cyclin E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正常口腔黏膜12例、不同程度上皮异常增生组织35例、不同分化口腔鳞状细胞癌69例,石蜡包埋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yclin E蛋白表达,分析其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及意义.结果: Cyclin E蛋白在正常口腔黏膜上皮无表达,但从轻度上皮异常增生组织开始出现Cyclin E蛋白阳性表达;Cyclin E在上皮异常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2.86%(15/35),在OSCC的阳性表达率为65.22%(45/6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7,P=0.029).Cyclin E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随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的增加及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加,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r=0.409,P<0.01).但Cyclin E蛋白表达与OSCC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肿瘤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 Cyclin E蛋白表达高调是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并可能与OSCC发生发展进程有关,但Cyclin E蛋白表达尚不能作为反映OSCC生物学特征有价值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16蛋白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及口腔黏膜增生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0例正常口腔黏膜,12例口腔上皮单纯增生,20例异常增生,40例口腔上皮鳞状细胞癌进行p16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正常口腔黏膜、口腔上皮单纯增生p16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阳性,口腔上皮异常增生、鳞癌Ⅰ、Ⅱ、Ⅲ级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70%、44%和33%。口腔黏膜异常增生、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Ⅰ级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Ⅱ、Ⅲ级(P<0.05)。结论:p16蛋白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可作为判断口腔鳞癌分化程度的一个参数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10例人口腔鳞状细胞癌、10例上皮单纯增生、50例上皮异常增生及10例正常口腔黏膜标本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组中有8例iNOS表达阳性(80%),与正常黏膜组及单纯上皮增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皮异常增生组中有38例iNOS表达阳性(76%),与正常黏膜组及单纯上皮增生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上皮异常增生组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iNOS诱导产生的NO可能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磷酸化JAK和磷酸化ERK及CyclinD1蛋白在舌鳞状细胞癌(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舌鳞状细胞癌30例,正常口腔舌黏膜组织20例,轻度上皮异常增生10例,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20例组织中磷酸化JAK和ERK及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口腔舌黏膜相比,pJAK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和上皮异常增生组织中阳性率明显增高(χ2=37.54,P<0.01),且舌SCC中pJAK的阳性率又明显高于上皮异常增生(χ2=12.28,P<0.05)。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中pJAK的染色强度较高分化鳞状细胞癌显著升高(χ2=6.83,P<0.05)。pERK在正常口腔舌黏膜上皮、SCC组织和上皮异常增生组织中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在SCC中,pJAK和CyclinD1的阳性强度呈正相关(rs=0.619,P<0.05)。pERK和CyclinD1的阳性强度无相关性(rs=0.231,P>0.05)。结论:SCC的发生与发展可能与pJAK信号传导途径诱导CyclinD1过度表达,从而促使该肿瘤细胞维持高增殖状态有关。ERK信号途径在舌鳞状细胞癌中可能不是主要的致瘤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人与BALB/c小鼠正常口腔黏膜上皮、异常增生、高分化鳞癌及颌下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通过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饮水法造模,培养口腔黏膜上皮产生异常增生、鳞癌及其颌下淋巴结转移的BALB/c小鼠20只,另收集人正常口腔黏膜上皮、异常增生、高分化鳞癌及其颌下淋巴结转移灶标本各20份,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标本HIF-1α的表达情况,比较人和BALB/c小鼠中正常口腔黏膜上皮、异常增生、高分化鳞癌及颌下淋巴结转移灶中HIF-1α的表达差异。结果人和小鼠HIF-1α阳性表达率均呈由正常口腔黏膜上皮、异常增生到口腔高分化鳞癌的上升趋势,但颌下淋巴结转移灶表达较原发灶明显降低。HIF-1α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口腔黏膜上皮、异常增生和口腔高分化鳞癌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IF-1α在人与小鼠正常口腔黏膜上皮、异常增生、高分化鳞癌及其颌下转移淋巴结相应阶段的表达相似。  相似文献   

6.
人口腔黏膜白斑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白斑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及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口腔正常黏膜(n=10)、口腔黏膜白斑(n=48)(单纯增生性白斑14例,轻度异常增生性白斑12例,中度异常增生性白斑12例,重度异常增生性白斑10例)和鳞状细胞癌(n=41)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结果:正常黏膜、单纯增生性白斑、异常增生性白斑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均有Caspase-3的表达,且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91,P<0.05).轻、中、重度异常增生白斑组织中,Caspase-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0%、83.33%、90.00%,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Ⅰ、Ⅱ、Ⅲ级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aspase-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25%、50.00%、36.66%,呈降低趋势(P<0.05).结论:Caspase-3表达水平增高是口腔黏膜白斑恶变发生发展中的早期事件,可将其作为预测口腔黏膜白斑恶变潜能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p53家族的成员p63在口腔鳞癌及其癌前病变(包括口腔白斑和口腔扁平苔藓)中的表达,探究其表达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21例正常增生、15例异常增生以及48例口腔鳞癌标本中p6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63在正常及单纯增生组中均表达(100%),在异常增生组和口腔鳞癌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3.3%(14/15)和85.4%(41/48)。经非参数秩和检验统计表明,p63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63的表达与上皮增生程度密切相关,其改变可能成为上皮异常增生和癌变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 c-jun在地鼠颊囊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60只金黄地鼠DMBA诱导颊囊黏膜癌前病变、鳞癌动物模型,取材,HE染色,选择正常组23例,上皮单纯增生组22例,上皮异常增生组22例,鳞癌组29例,经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各组c-jun的表达。结果:c-jun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在细胞核。在正常黏膜、上皮单纯增生及上皮异常增生中阳性表达以基底细胞及棘细胞为主,阳性表达位于细胞核。在口腔鳞癌中c-jun阳性表达多数位于癌巢中各层细胞,少数仅位于癌巢中的棘细胞,阳性表达多数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浆,呈弥漫性分布,细胞膜也可见阳性表达。c-jun免疫组织化学各组染色等级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Z=16.84,P<0.01)。各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13.71,P<0.01),上皮异常增生组(77.27%)、鳞癌组阳性表达率(55.17%)高于正常组(26.09%)(P<0.05),上皮单纯增生组(36.36%)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上皮异常增生组高于上皮单纯增生组(P<0.05)。染色程度变化趋势:上皮异常增生组最强,鳞癌组次之,正常组最弱。结论:c-jun参与了金黄地鼠颊囊癌前病变和鳞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PDCD5和p53在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新基因PDCD5与p53在口腔正常黏膜、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7例正常口腔黏膜,60例口腔白斑,30例口腔鳞癌组织标本中PDCD5基因及p53的表达.结果:正常口腔黏膜组PDCD5蛋白染色阳性率为88.2%,白斑组PDCD5蛋白染色阳性率为63.3%,口腔鳞癌组PDCD5蛋白染色阳性率为30%;正常口腔黏膜组P53染色阳性率为0,白斑组P53染色阳性率为31.7%,口腔鳞癌组P53染色阳性率为60%.将PDCD5蛋白和P53在不同病例组织中的染色强度指数(stainingintensity index,SⅡ)做进一步的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提示在口腔正常黏膜、口腔白斑以及口腔鳞癌组织中,PDCD5 SⅡ和P53 SⅡ呈明显负相关(r=-0.892,p=0.000).结论:在口腔白斑、口腔鳞癌组织中,不论PDCD5或p53基因是单独失活,还是同时失活,都可导致口腔黏膜上皮向癌变发展,甚至形成肿瘤;二者同时失活有叠加效应.这两项指标可作为辅助检测口腔黏膜癌变的基因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p53在人和小鼠正常口腔黏膜、口腔异常增生组织、ISI腔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人和小鼠各8例口腔正常黏膜,各8例Vl腔异常增生组织,各8例口腔鳞癌组织中p53的表达情况。结果人口腔正常黏膜p53表达率为0.0%(0/8),口腔异常增生组织p53表达率37.5%(3/8)、口腔鳞癌p53表达率62.5%(5/8);小鼠正常口腔黏膜p53表达率为0(0/6),口腔异常增生组织p53表达率为50.0%(4/8),口腔鳞癌p53表达率为75.O%(6/8)。结论p53蛋白阳性表达在人和小鼠保持一致性,均随病理恶性程度升高而增加。小鼠口腔鳞癌模型与人类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S100 in oral submucose fibrosis(OSF). METHODS: Immunohistochemistry assay was performed on 10 cases of OSF, 10 cases of oral epithelial dysplasia (OED) and 8 cases of normal oral epithelium using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S100 protein. RESULTS: S100 did not express in the normal oral muscosal epithelium. The S100 positive nuclear staining was found in 50% of the OSF and OED cases,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oral epithelium (P < 0.05). But the positive staining in the OSF and OED cases had no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S100 express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OSF and OED. The positive staining expression in the OSF and OED cases is the same.  相似文献   

12.
FHIT和MDM2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及其癌变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原癌基因MDM2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和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4例OSF组织、15例OSF癌变组织及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FHIT和MDM2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结果:FHIT在正常口腔黏膜中强阳性表达,在OSF及OSF癌变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逐渐减少,OSF组及OSF癌变组织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OSF癌变组织组显著低于OSF组(P<0.05)。MDM2蛋白在正常口腔黏膜中呈阴性表达,在OSF及OSF癌变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OSF组及OSF癌变组织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OSF癌变组织组显著高于OSF组(P<0.05)。结论:FHIT表达下调和缺失,以及MDM2过度表达可能在OSF癌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自噬标志物蛋白LC3、P62与凋亡蛋白caspase-3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收集2016—2019年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科行组织病理活检的90例OSF患者的颊黏膜标本,分为OSF早期组、OSF中期组、OSF晚期组,同时收集30名无口腔黏膜疾病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通过HE染色比较各组受试者的上皮细胞层厚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各组受试者颊黏膜组织上皮中LC3、P62与caspase-3的表达。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健康者比较,OSF患者的上皮细胞层厚度显著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OSF早期组、OSF中期组和OSF晚期组患者的上皮组织中LC3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呈递增趋势,P62呈递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3、P62和caspase-3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张口度有关(P<0.05);LC3与caspase-3的表达呈正相关(r=0.320,P<0.05);P62和caspase-3的表达呈负...  相似文献   

14.
尹晓敏  高义军  彭解英  方厂云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3):234-236,240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癌变组织中的表达,观察槟榔碱对人口腔角质形成细胞(KC)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例OSF癌变组织,30例OSF组织,10例正常口腔黏膜中COX-2蛋白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槟榔碱(30、60、90ug/mL)对KC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COX-2在正常黏膜组织中无明显表达,在OSF组织及OSF癌变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是36.7%(11/30)、80.0%(12/15),且癌变组织中表达强度明显高于OSF组织(P〈0.05);槟榔碱呈剂量依赖性增加KCCOX-2蛋白表达,不同浓度槟榔碱组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COX-2在OSF癌变组织中表达异常增高,槟榔碱能增加KCCOX-2表达,COX-2过度表达可能在OSF癌变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尹晓敏  高义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0):1483-1484,1489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法对34例OSF、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角质形成细胞(KC)中CTGF mRNA进行检测.结果24例(70.6%)OSF组织KC中有CTGF mRNA表达,早期OSF组织KC中CTGF mRNA阳性表达明显高于中晚期OSF(P<0.05),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KC中CTGF mRNA表达呈阴性.结论OSF组织KC可合成分泌CTGF,在OSF发病机理中CTGF可能起重要作用,CTGF可能作为一中间介质参与了OSF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口腔白斑(OLK)患者病损局部黏膜上皮细胞骨桥蛋白(OPN)表达情况.方法 选择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20例OLK患者作为研究对象(OLK组),其中伴轻、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分别为9、8、3例.采集OLK病损局部黏膜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黏膜上皮细胞OPN表达.以因外伤或美容需要而接受口内黏膜手术的20例非OLK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发现,对照组口腔黏膜组织未见或仅见极少量上皮细胞胞质内呈现OPN阳性染色;OLK组伴重度上皮异常增生组织中OPN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且分布于上皮全层.半定量分析显示,在伴有轻、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的OLK患者,病损局部黏膜上皮细胞OP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8%、100.0%、100.0%,三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0%(P〈0.05).结论 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比较,OLK患者病损局部OPN 表达阳性率较高.提示OPN可能参与OLK的发生和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口腔白斑(OLK)患者病损局部黏膜上皮细胞骨桥蛋白(OPN)表达情况。方法 选择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20例OLK患者作为研究对象(OLK组),其中伴轻、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分别为9、8、3例。采集OLK病损局部黏膜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黏膜上皮细胞OPN表达。以因外伤或美容需要而接受口内黏膜手术的20例非OLK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发现,对照组口腔黏膜组织未见或仅见极少量上皮细胞胞质内呈现OPN阳性染色;OLK组伴重度上皮异常增生组织中OPN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且分布于上皮全层。半定量分析显示,在伴有轻、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的OLK患者,病损局部黏膜上皮细胞OP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8%、100.0%、100.0%,三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0%(P<0.05)。结论 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比较,OLK患者病损局部OPN 表达阳性率较高。提示OPN可能参与OLK的发生和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s,EMT)中主要相关因素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和Slug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us,OSF)组织中的作用研究。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Q-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1例OSF患者和19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切片中E-cad和Slug的表达,分析E-cad与Slug的表达在OSF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及E-cad与Slug的异常表达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OSF组织中E-cad和Slug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73%(29/41)和41.46%(17/41),同时发现OSF组织中E-cad的表达与Slug的表达为负相关(r=-0.656,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OSF组织中Slug的表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5),而OSF组织中E-cad的表达低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5)。结论 EMT在OSF形成及恶变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相关基因E-cad与Slug的检测对预防OSF恶变成口腔癌提供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E-cadherin(E-CD)在慢性口腔溃疡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HECD—1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对16例慢性口腔溃疡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在交界处正常粘膜基底部上皮E—CD表达与中间层和浅表层相比,后者呈减弱或变为阴性(P<0.01)。在不典型增生上皮和癌变细胞,E—CD表达比正常粘膜基底部减弱(P<0.01),胞膜分布减少,胞浆分布增多(P<0.01)。结论E—CD表达与正常上皮的分化成熟程度及不典型增生上皮和癌变细胞的异型性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