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门急诊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01例门急诊静脉治疗药品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1例ADR中,50岁及以上者较多,占总例数的25.74%;与抗感染药物有关的ADR最多见,占总例数的85.15%,其次为循环系统用药和中药制剂等。ADR发生频率最高的3种药品是加替沙星、阿奇霉素和左氧氟沙星。ADR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为常见,其次是心血管系统表现和静脉炎。结论临床用药应全面考虑药物不良反应,合理使用各类药物,尽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白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3):3262-3262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笔者收集了2009-03-2010-12ADR报告105例,现就这些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ADR发生的特点规律及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  相似文献   

3.
张磊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3):3263-3263
目的分析肥城市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以完善ADR监测工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肥城市人民医院各科室2008-01-2010-10上报的177例ADR报告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10类46种药品,抗微生物药最多(20种,占43.48%);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136例,占76.84%);累及皮肤及其附件的ADR最多(76例,占42.94%)。结论应规范抗微生物药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完善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8-2009年上报的ADR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发生率以中老年人居多(43.74%),抗菌药最高(55.41%),静脉滴注导致ADR发生率最高(89.68%),ADR的症状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40.05%).结论 应重视 ADR监测工作,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合理,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2005-2011年上报的3 704例抗感染药物ADR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ADR分类、药品的药理分类、ADR涉及的系统或器官及临床表现、药品剂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 704例ADR报告中,以<11岁年龄段患者最多,占26.92%;男女比例相近,其中21岁以下和70岁以上年龄段发生ADR的男性更多于女性。发生ADR抗感染药物中以β内酰胺类出现频次最多(55.02%),且有增多趋势;其次为氟喹诺酮类(25.00%)。注射剂型引起的ADR最常见,占85.29%。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表现最为常见,占35.05%。结论临床用药应注意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恰当地选择剂型和给药途径,注重未成年人和70岁以上老年人(尤其是男性)抗感染药物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药物不良反应37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08-01-2009-10378例ADR报告,对引起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所致器官损害、ADR患者的不良反应史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8例ADR报告中,抗生素ADR占37.3%,静脉滴注给药时发生ADR占88.62%。ADR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头晕、头痛及胃肠道反应。结论:应结合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严格把握用药适应证,加强用药监护,采取有针对性地监测和管理,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的关系,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集到的89例小儿ADR报告进行回顾性汇总分析。结果 89例ADR中男性多于女性;1~6岁患者比例最高(占62%);单一用药37例,合并用药52例(占58.4%);超剂量用药3例和不合理用药33例(占40.4%);静脉给药引发ADR占79.8%;抗生素所致ADR居多,占46.7%。ADR的主要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占59%)。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为临床小儿安全、合理、有效用药,减少ADR对小儿的危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11年收集并上报的16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及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报的ADR中以静脉给药方式为主,占95.2%;以抗感染药最多,占71.1%;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54.8%。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深入宣传ADR监测对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意义,增强医务人员对ADR监测的责任意识,保障临床用药合理、安全、有效,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0):3864-3865
回顾性分析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氧氟沙星给药的途径、给药剂量、不良反应出现的临床症状。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用药剂量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4,P0.01,P0.001)。左氧氟沙星用药后患者机体不良反应中,皮肤系统占31.58%、消化系统占42.11%、心血管系统占7.02%、中枢神经系统占19.30%。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主要出现在皮肤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临床用药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尽量避免过敏体质的患者用药,密切关注用药剂量与用药时间,从而减少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东玲 《临床误诊误治》2009,22(Z1):15-15
左氧氟沙星为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较广泛,但近年关于其不良反应的报道较多见,现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以指导临床用药。1胃肠道反应左氧氟沙星常见的胃肠道反应有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泻、腹痛、腹胀等。邹卫[1]报道使用左氧氟沙星500 mg/d治疗5~7天后观察,胃肠反应发生率为16.8%。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并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5-01—12收集的129例ADR报告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 129例ADR报告中,男性59人,女性70人,女性略高于男性;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发生ADR比例最高(53例,占41.1%);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115例,占89.1%);引发ADR最多的药物是抗菌药物(43例,占33.3%);ADR损害类型主要是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常见(52例,占40.3%)。结论医疗机构要加强ADR报告制度和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护公众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院2009-2010年上报的219例ADR报表,对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所涉及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年龄,以31~60岁年龄段发生ADR比例最高(48.86%);给药途径方面,静脉滴注引起的ADR比例最高(88.58%);药品类别方面,抗菌药引起ADR比例最高(52.97%);ADR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占首位(48.86%)。结论医院应重视和加强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更好地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我院2008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和警示.方法 对65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的ADR发生率最高,为75.38%(49/65);ADR的临床表现以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有25例,占不良反应的38.46%.结论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前列欣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5月我院接收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80例,以随机对照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给予前列欣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服药6周后对比两组炎性因子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服药6周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与对照组(10.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欣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效果更佳,能有效缓解患者炎症反应,且不会增加用药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集上报的110份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由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所占比例最高(46.15%),其次为循环系统药物;临床表现主要为药物性皮疹、瘙痒、胃肠道反应,其次为发热、寒战、头痛、头晕等;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81.8%)。结论: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进一步加强ADR的监测、通报和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2003~2007年间收集到的168份抗菌药物所致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8例发生ADR的患者中女性略多于男性,涉及不同年龄段人群,尤以老年患者居多(52.97%);涉及药物有5大类21个品种,以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最多(占76.42%);ADR发生频率最高的药物是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钠、阿奇霉素;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其次是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反应;较严重的ADR有9例。引起较多ADR的药品及例数有68例。结论:使用抗菌药物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用药时对高敏体质患者和老年患者应重点监护,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做到安全、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替考拉宁与左氧氟沙星、利福平联合应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帮助.方法 常规方法培养分离细菌,用VITEK-Ⅱ微生物自动分析仪鉴定到种.MRSA鉴定采用乳胶凝集试剂盒,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结果 替考拉宁、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单独用药对110株MRSA的MIC90分别为4.0,64.0,256.0 mg/L,而抑菌率分别为100.0%,5.0%和28.0%.替考拉宁与左氧氟沙星、利福平联合用药后MIC90均为4.0 mg/L,FIC<1的值分别为35.0%和69.0%.结论 替考拉宁与左氧氟沙星、利福平联合用药对MRSA的MIC90比单药提高4倍以上.替考拉宁与利福平联合应用以协同作用为主.临床上治疗由MRSA引起的感染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并结合药敏试验结果联合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我院临床使用的12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FQNS)的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信息.方法 搜集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门、急诊及住院部使用12种FQNS(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氟罗沙星、莫昔沙星、加替沙星、芦氟沙星、司帕沙星、伊诺沙星)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不良反应.结果 本组192例中男性患者113例(58.9%),高于女性患者79例(41.1%),31~40岁年龄段ADR发生率最高(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涉及12种FQNs,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神经、循环、皮肤、泌尿、消化、呼吸、血液等,其中以神经、循环、皮肤系统症状较多也较突出;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共137例(71.4%).结论 FQNS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使用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蓝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6):2160-2162
目的调查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法,对该院呼吸内科2011年1~12月收治的628例住院患者所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用药频率(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和病原学检测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率为91.9%,阳性率为17.0%;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100%;联合用药率为34.4%。DDDs排名前3的抗菌药物为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克洛;左氧氟沙星、头孢克洛的DUI>1,其他药物DUI≤1。结论该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问题,需进一步加强用药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左氧氟沙星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老年性肺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中药及对症治疗11 d,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及对症治疗11 d.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3.87%和67.74%,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 9).结论 左氧氟沙星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性肺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