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岩溶地区地质条件特殊,覆盖层较厚,在软弱土层上修建高速公路,如不对地基进行处理,路基会产生沉降及稳定问题。PHC管桩施工速度快、成桩质量好,能有效解决软土地区路基质量问题。文章结合高速公路项目从勘察、设计等方面对岩溶地区软土地基应用PHC管桩进行了总结。采用PHC管桩复合地基处治岩溶地区软土地基加快了施工进度,提升了工程质量,可为今后类似工程勘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某高层建筑工程,设计要求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基础,对该工程的3组CFG桩复合地基进行了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试验结果均未能满足设计要求.为缩短工期,经研究决定对该工程进行增补PHC管桩,补桩施工完毕后对由PHC管桩和CFG桩组成的多桩复合地基进行了静载荷试验,试验结果均可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地铁车辆段站场后期土方填筑量较大,若路基地基加固不到位,常常会发生较大的工后沉降,这种现象在软弱地层中更易发生。以杭州软弱地层地铁车辆段PHC桩加固地基工程为例,探讨了软弱土层力学特性对管桩的影响,提出了地铁车辆段管桩加固地基关键施工技术,分析了管桩的施工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地层对管桩承载力影响较大;管桩的极限承载力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大,且管桩施工完成后,前7天时间内,承载力增长速率较快;PHC桩单桩承载力极限试验值曲线在1 050 k N上下波动,均大于设计值1 000 kN。通过工程实践,说明PHC桩在软弱土层中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PHC管桩因具有施工方法简单、施工速度快、污染较少、造价相对经济等优势,被广泛运用到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桩基设计中,但作为疏桩方案的PHC管桩复合地基新技术应用在国内外工程中才刚刚兴起。本文结合《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T 50783-2012)和《建筑地基处理规范》(JGJ 79-2012)以及工程实际应用,讨论了影响PHC管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主要因素,重点阐述了PHC管桩复合地基承载力验收检测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预应力砼管桩(简称PHC桩)因具有制作工艺简单,质量容易保证,植桩方便,耐打性好,造价便宜,检测方便,施工速度快,桩基抗震性好等优点,在桩基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多。本文结合PHC桩的工程特点,通过上海某新建高压变压器厂房基础设计的工程实例,对PHC桩对流塑、软塑状态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进行了介绍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岩溶地区某高层住宅塔楼基础方案的比选,论述了静压PHC管桩在岩溶地区CM复合地基的适用性,验证了在岩土面较平整的岩溶地区,静压PHC管桩复合地基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环保性。同时,提出桩底溶洞注浆加固的方案。依据规范对CM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CM复合地基承载力与沉降满足规范要求。在此基础上,开展现场载荷试验并采用软件YJK对CM复合地基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现场试验和有限元分析验证了静压PHC管桩复合地基设计的合理性,保证了基础设计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正> 一、前言 PHC桩(即高强预应力砼管桩)在广东已是应用多年,对很多设计和施工人员来说应不算陌生,这种桩质量可靠,施工、检测方便,造价较低,因而越来越受欢迎。随着广东省《预应力砼管桩基础技术规程》的颁布,PHC桩的设计与施工技术可以说是进入了成熟的阶段。但由于设计者水平各异,面对一些复杂的地质情况,在实际应用这种桩型时仍时有失误,例如取值过于保守等(笔者曾见过某工程设计图Φ400桩单桩承载力可取1500kN而仅取800kN),在这种情况下浪费太大,PHC桩的优势无从可言。因此我们确实要在工程实践中多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进一步做好这种桩设计、施工的学习,探讨和交流工作,使PHC桩得到更广泛合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陈志聪 《工业建筑》2003,33(8):73-74,4
通过对某大楼PHC管桩工程的概况和施工情况进行分析 ,从地质、施工、勘察设计和桩身等方面入手 ,针对工程具体情况阐明了PHC管桩施工过程中的断桩原因  相似文献   

9.
通过介绍东莞市民广场PHC管桩地基处理技术,阐述PHC管桩在局部软弱地基工程中作为刚性桩桩土复合地基技术的应用,该法施工简便、工期短、验桩快捷,在大型重点工程中应用具有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在软质地基桩基工程中,受软塑性土层挤土和桩端土层阻抗作用影响,锤击PHC管桩易出现斜桩、断桩和穿透难度大等问题,对桩基工程施工造成不利影响。结合武夷·书香名邸安置区工程,深入分析了锤击PHC管桩施工中长螺旋辅助成孔施工技术选择原因,详细阐述了长螺旋钻孔施工技术要点和质量控制措施,旨在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良 《中国建材科技》2021,30(1):110-111
以某地基处理工程为研究背景,对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设计方案及应用进行了分析。经检测,案例工程主楼地基处理后的沉降量和承载力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2.
对某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的试桩结果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工程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供的桩基设计参数估算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偏于保守,为同类地质条件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因其施工工艺便捷、造价低、承载能力高以及沉降量较低等诸多优点,在建筑地基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此,本文以某新区回迁楼三期项目素混凝土桩施工项目为例,分析研究了素混凝土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对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更好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Soils and Foundations》2022,62(5):101203
Pre-stressed precast high strength concrete (PHC) nodular piles with hyper-MEGA construction method are favorably used in medium to high-rise building foundations. In this study, a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 (FFNN) was adopted to investigate the ultimate axial load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PHC nodular pile. The network receives the composite pile and geotechnical conditions with eight input neurons and outputs the nodular pile's ultimate axial load bearing capacity. Among numerous possible FFNN network architectures, the most accurate one is determined by optimizing the hidden layer. Network training is conducted with Bayesian regularization backpropagation (BRB); the training datasets consist of static pile load test and 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 index of soil profile collected from various projects in Vietnam. The significance of each input parameter is quantified with importance-based sensitivity analysis. An explicit function has been constructed from weights and bias values at each neuron in the FFNN to estimate the axial load bearing capacity. The excellent agreement of all output values by the proposed FFNN with the measured values proved the model’s robustness and reliability. The predictive capacity of the proposed FFNN model has significantly outperformed all current empirical formulas. The outcome of this study can be directly put into engineering practice to furnish an economically optimal design of the composite nodular pile.  相似文献   

15.
桩基水平承载力影响因素的理论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所提出的地基反力m法计算桩基水平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对不同桩径的PHC桩灌芯与不灌芯进行了水平静载试验的对比研究,对经过强夯处理后施工的灌注桩进行了水平静载试验研究,试验表明提高I值与m值可显著改善桩基的水平承载力。  相似文献   

16.
以某高层住宅小区5#楼地基处理项目为背景,介绍复合地基检测、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以及桩头开挖检测等综合检测方法的应用,从多角度对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质量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管桩的钢筋笼里面添加带应变计的附加钢筋,对珠海保税区深厚软土地基中超长预应力高强混凝土(PHC)管桩进行了轴向静载试验和桩身轴力的测试,探讨了深厚软土地基中超长PHC管桩的竖向承载特性和荷载传递机理。结果表明在深厚软土地基中,超长PHC管桩表现出端承摩擦桩的承载性状,因此应当选择压缩性较小的土层作为持力层;超长PHC管桩的桩端土刚度对桩侧摩阻力的发挥有极大的影响,提高桩端土刚度对桩侧摩阻力有明显的增强作用;适当地增加桩长可以提高桩基的极限承载力;在长细比较大的超长PHC管桩设计中,除了从极限承载力和桩顶沉降来考虑外,还应该注意桩身强度的影响;同时,在沉降计算中,要充分考虑桩身压缩引起的沉降。该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对今后PHC管桩的研究和设计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以单桩承载力高,抗弯性能好,造价便宜,适应性好,施工便捷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基础工程中。将管桩应用在抗拔工程中时,存在管桩与管桩连接、管桩与承台连接两个方面的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从桩身结构中进行了改进,开发了一种用于管桩与管桩的机械连接方法,并通过室内试验进行了论证。试验表明,加载至桩身抗拉承载力的2倍特征值时,桩接头处的端板与机械连接卡均未出现破坏,该机械连接方法可满足要求。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对管桩与承台的连接提出了3种连接措施,有效的解决管桩与承台的连接问题,使管桩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9.
深厚软土地区的小高层建筑,采用刚柔复合桩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通过实例说明其设计方法和过程。综合考虑荷载水平、地质情况、基底土承载力、造价及挤土等因素,决定选用刚柔复合桩基。在分析柔性桩加固区承载力的基础上,提出了柔性桩长度由桩端处软土强度决定的设计标准。刚性桩长度在选择了合适持力层后由总沉降量控制。基于对比试验的结果,推荐采用密实性好的碎石、毛片石、砂混合垫层。  相似文献   

20.
张洪毓  李乾威  姚孟龙  葛国强 《建筑施工》2021,43(1):159-161,165
为研究PHC管桩在处理淤泥质土地基中的工作性状,利用规范分析法、数值模拟和现场单桩承载力试验对PHC管桩单桩沉降量进行分析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湛江市的淤泥质土-硬塑状粉质黏土地层,增加桩长对减少单桩的沉降量并无明显效果,地层中硬塑状粉质黏土产生的桩端阻力对单桩的承载力影响较大;此外,目前对湛江市淤泥质土的土层设计参数取值较为保守,未充分利用土层的力学性能。研究成果对PHC管桩在湛江市淤泥质土地区中的工程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