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播期对三种裸燕麦品种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辉 《草地学报》2016,24(5):1032-1040
为探讨高寒地区裸燕麦(Avena nuda)品种最佳播期,以‘青引3号’、‘白燕2号’和‘坝燕3号’3个裸燕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在青海省湟中县(海拔2670 m)通过分期播种,对3个裸燕麦品种产量和生长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3个裸燕麦品种全生育期缩短,总分蘖数、大蘖数、有效分蘖数减少;叶面积指数在营养生长期逐渐上升,生殖生长期则相对下降;各阶段光合势呈降低的趋势;各时期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和群体生长速率均表现为随播期的推迟而下降,且三叶期-抽穗期高于抽穗期-成熟期;3个裸燕麦品种随着播期的延迟,穗数、千粒重和种子产量下降,不孕小穗数和瘪粒数增加。对3个裸燕麦品种综合评价表明,该地区饲草生产利用应首选‘白燕2号’莜麦,种子生产利用应首选‘青引3号’莜麦,播期以4月上旬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探究施氮量对燕麦(Avena sativa)不同穗位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为高寒区燕麦种子生产和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高寒区推广应用的燕麦品种青引2号(Avena sativa Qingyin No. 2)和林纳(Avena sativa Lena)为试验材料,设6个氮肥水平:0、60、120、180、240和300 kg/hm2,采用单穗标记法观测燕麦不同穗位籽粒的灌浆动态,并运用Richards方程进行拟合分析,探究施氮水平对燕麦不同穗位籽粒干物质积累和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燕麦品种同一穗位下,随施氮量增加,燕麦籽粒千粒重增大,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延长,最大灌浆速率增大,籽粒灌浆的3个阶段中渐增期灌浆持续时间和生长比率增大。青引2号燕麦千粒重增长量为20.55~28.43 g,最大灌浆速率在N0~N5处理之间提高51.52%,最大值出现时间推迟10 d;林纳燕麦千粒重增长量为16.78~21.87 g,最大灌浆速率提高51.02%,最大值出现时间推迟20 d。同一施氮量下不同穗位之间籽粒千粒重表现为上部>中部>下部,上部籽粒千粒重较下...  相似文献   

3.
3个燕麦品种不同收获期对青贮饲草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裸燕麦(Avena sativa)白燕2号和白燕8号、皮燕麦白燕7号,分别在抽穗期、灌浆期和乳熟期刈割,进行常规青贮并调制青干草,90d后测定燕麦青贮料与青干草的常规营养成分,分析燕麦青贮料的青贮品质。结果表明:燕麦青贮料的粗蛋白含量比青干草中粗蛋白含量高1%~2%。随着生育时期的延迟,燕麦青贮料中干物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抽穗期为17.74%FM,乳熟期为33.86%FM。粗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抽穗期为12.28%DM,乳熟期为9.49%DM。抽穗期燕麦青贮料的氨态氮/总氮为12.99%,青贮效果差。在3个燕麦品种中白燕8号青贮料的pH和挥发性脂肪酸较低。因此,燕麦青贮料的营养价值高于青干草,在干物质基础上,裸燕麦白燕2号和白燕8号在抽穗期制作青贮料营养成分较优,而青贮品质则是乳熟期白燕8号的青贮料最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随机区组法,对白燕7号、冀张燕5号和林纳三种皮燕麦,白燕11号、晋燕14号和蒙燕833-1三种裸燕麦的生育期、株高、茎粗等形态指标、产草量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因气候因素,裸燕麦都未成熟,生育期要长于皮燕麦,皮燕麦中的冀张燕5号生育期最短,为125d,裸燕麦品种蒙燕833-1鲜草产量达到66699kg/hm~2,且显著高于其他燕麦品种(P≤0.05)。这些结果表明,蒙燕833-1和白燕11号,是加工青干草和青贮的好原料,冀张燕5号和白燕7号可作为草籽兼用型品种,适宜在青藏高原地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5.
氮高效利用基因型水稻干物质生产和氮素积累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土培试验,研究氮高效利用基因型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干物质生产特性和氮素积累特征,并探讨其与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关系。结果表明,1)高效基因型水稻在保证高产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氮素利用效率,产量为低效基因型的1.74~2.37倍,氮素籽粒生产效率较低效基因型高23.97%~70.55%。2)高效基因型干物质量积累高峰期出现在抽穗-成熟阶段,而低效基因型出现在分蘖-拔节阶段;高效基因型干物质量在分蘖-拔节、拔节-抽穗、抽穗-成熟阶段分别是低效基因型的1.12,1.49和5.85倍,差异显著。3)高效基因型在分蘖期(移栽后32 d)进入氮素高速积累时期,并在48 d时积累速率达到最高(美国谷、IR31892-100-3-3-3、IRIT216分别为11.32,12.36和15.83 mg/d·株),且持续时间长达49 d;而低效基因型也是在分蘖期进入氮素高积累时期,并在37 d时积累速率达到最高(加早935、IR32429分别为9.31和7.25 mg/d·株),但维持高积累速率的时间较高效基因型短12 d。4)抽穗-成熟阶段水稻干物质量和氮素积累量对产量的影响程度最大,贡献率分别为62.65%和47.42%;对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贡献率分别为14.51%和8.77%,对氮素收获指数的贡献率分别为22.14%和15.90%。表明,抽穗至成熟期水稻干物质积累和氮素的积累与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提高关系密切,分蘖至抽穗期是水稻氮素营养管理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6.
甘肃贝母种子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用5年生甘肃贝母种株,在盛花期挂牌标记开花一致的植株,从开花后第5天开始测定籽粒千粒鲜、干重和含水量,对种子灌浆特性进行研究,旨在为其种子标准化采收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结果表明,甘肃贝母种子千粒鲜重在开花后66d达到最大,随后迅速下降到接近干重的水平。籽粒干重变化的趋势呈“S”型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快增期在花后41~66d,至花后97d灌浆结束。灌浆速率呈“快-慢-快-慢”规律,因降水出现1次低谷,籽粒脱水速率随灌浆进程而加快,含水量持续下降,籽粒含水量下降最快的时期为灌浆高峰结束期。籽粒干重与脱水速率和灌浆持续期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籽粒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甘肃贝母种子灌浆速率受天气的影响大,籽粒脱水加快、干重趋于稳定是种子成熟的标志,采收期应在花后77~82d(7月底-8月初),种果尚未开裂,种子含水率在40%以下,茎杆尚未完全枯黄时为最佳。  相似文献   

7.
盐胁迫对燕麦地上干物质积累及灌浆期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盐浓度胁迫下4个燕麦品种丹麦444、定莜4号、白燕2号、Ronald分蘖期到灌浆期的干物质积累变化以及灌浆期燕麦旗叶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盐胁迫降低了燕麦干物质积累量,抑制了燕麦生长。随着盐浓度的增大和胁迫时间的持续,燕麦叶片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下降。4个品种中Ronald耐盐性最强,定莜4号最差。  相似文献   

8.
掌叶大黄种子灌浆动态及其发芽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选用甘肃礼县种植的三年生掌叶大黄种株,在盛花期挂牌标记开花一致的植株,开花第 10天开始通过定期测定籽粒千粒重、含水量和发芽率,对种子灌浆动态及其发芽特性进行研究,旨在为其种子标准化采收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结果表明,三年生掌叶大黄千粒鲜重在开花后36 d达到最大,随后迅速下降到接近相应干重的水平。干重变化的趋势呈“S”型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快增期在花后13~36 d,灌浆速率呈“快-慢-快-慢”规律,因降雨出现2次低谷。籽粒脱水速率随灌浆进程加快,含水量持续下降。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在花后36 d内随灌浆递进均显著提高,之后出现差异,其与籽粒干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上述结果说明掌叶大黄籽粒灌浆速率受天气的影响大,籽粒脱水加快是种子成熟的标志,成熟度对种子发芽具有显著影响,采收期应在花后46~52 d(7月上旬),种子含水率12%~16%,茎秆尚未枯萎时为最佳。  相似文献   

9.
在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选用人工栽培5年的麻花秦艽种株,在盛花期挂牌标记发育一致的花序,自开花后每隔3 d测定千粒重和发芽率,对种子灌浆及发芽特性系统研究,旨在为确定其种子适宜采收期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结果表明,麻花秦艽种子鲜重在开花后第34天达最大,随后迅速下降,至灌浆末期接近干重的水平。籽粒干重的变化趋势呈“S”型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快增期在花后13~34 d,开花后60 d灌浆基本结束。灌浆速率呈“慢-快-慢”规律,因降雨2次低谷,籽粒脱水速率随灌浆进程的递进而持续加快,含水量先上升后稳定下降。种子发芽率在花后43 d达到较高水平,但受阴雨天气影响。种子发芽质量指标与千粒干重和灌浆持续期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脱水速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种子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以上说明麻花秦艽种子成熟度和灌浆末期天气对种子发芽质量具有显著影响,采收期应在花后52~55 d(9月上中旬),种果欲裂,种子含水率在10%左右时为宜,选晴天根据成熟情况分批采用布袋或尼龙袋采收。  相似文献   

10.
蒙古黄芪种子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甘肃渭源县种植的二年生蒙古黄芪,在盛花期挂牌标记开花一致的植株,从开花后第10 天开始测定种子灌浆动态,旨在为其种子标准化采收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结果表明,蒙古黄芪种子百粒鲜重在开花后31 d达到最大,随后迅速下降到接近干重的水平。籽粒干重变化趋势呈“S”型曲线,符合Logistic 方程,快增期在花后19~33 d,至花后50 d灌浆基本结束。灌浆速率呈“快-慢-快-慢”规律,籽粒脱水速率随灌浆进程而加快,含水量持续下降,含水量下降最快的时期为灌浆高峰结束期。以上说明蒙古黄芪种子籽粒脱水加快、干重和含水量趋于稳定是种子成熟的标志,采收期应在花后50~56 d左右(7月底至8月初),种子含水量在3.0%左右,种荚尚未开裂和荚柄离层尚未形成时为最佳,应根据成熟情况及时分批采收为宜。  相似文献   

11.
播期与氮肥对燕麦种子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4个燕麦(Avena sativa)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了播期与氮肥对其种子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与氮肥对不同燕麦品种种子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均有显著影响。其中,4月下旬播种各燕麦品种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及千粒重均比4月中旬与5月上旬播种的高;虽然氮肥处理对燕麦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程度因播期不同而异,但基本规律相同,即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且各氮肥量处理间差异显著;施氮量相同时,氮肥分期施用效果较好。不同品种比较,各处理下皮燕麦种子产量均比裸燕麦高。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适合成都平原地区裸燕麦(Avena sativa)的高产栽培方案,以燕选1号、坝莜6号和白燕11号为材料,采用两种播期、4种播种量和4种施肥量的4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品种、播期、播种量和施肥量对裸燕麦主要农艺性状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裸燕麦有效穗数、株高和产量影响显著(P0.05),早播(B1)时,各主要农艺性状均显著(P0.05)高于晚播;播种量对株高影响不显著(P0.05),对燕麦产量影响显著(P0.05),在播种量为360万株·hm-2(C4)水平下燕麦产量最高;施肥量对有效穗数、株高、生育期和产量影响显著(P0.05),燕麦有效穗数、株高和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渐降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个栽培因子对裸燕麦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贡献率大小顺序为施肥量播期品种播种量。根据各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名及对比各组合实际产量可以看出,早播组合较晚播组合产量高;播种量在180万株·hm-2(C2)、270万株·hm-2(C3)或者360万株·hm-2(C4)水平时、施肥水平在600 kg·hm-2(D3)或者825 kg·hm-2(D4)时均有较高产量。综合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可知,成都平原地区种植裸燕麦时,以播期为11月1日,播种量为180万株·hm-2、施肥量为600 kg·hm-2为最佳。  相似文献   

13.
高寒牧区播期和氮肥对燕麦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燕麦(Avena sativa)永久444为材料,研究播期与氮肥对高寒牧区燕麦生育期、株高、分蘖数及其青干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的推迟,燕麦种子成熟期推迟,而施氮量对燕麦生育期无明显影响;播期和氮肥对燕麦株高、分蘖数及草产量皆有显著影响,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以开花期收获青干草为目的,则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且施氮量为100 kg/hm2时,可获燕麦高产。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裸燕麦田的适宜高效除草剂,研究了10种除草剂在常规剂量下对田间杂草防效、燕麦产量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除草剂在燕麦田的表现差异显著(P0.05)。其中,苗期茎叶除草剂双氟·唑嘧磺草胺和人工除草的防效较高,均在80%以上;而双氟·唑嘧磺草胺对产量的增效高于人工除草,可使白燕2号干草及种子产量分别达到10 739.0、3 238.3kg/hm2,比对照增产28.7%。其次,播前土壤处理除草剂仲丁灵和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精异丙甲草胺也具有较好的防效和增产效果。而除草剂氟乐灵、乙氧氟草醚、唑草酮对燕麦田杂草防除效果较差,且对燕麦表现出一定的药害,2,4-D丁酯还可使裸燕麦籽粒出现带壳现象。各产量构成指标中,施用除草剂对燕麦的株高、穗长、千粒质量等影响较小,对小穗数、穗粒数、干草产量、种子产量有较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亓琳  杨莹博  王晓凌  赵威 《草业学报》2017,26(12):89-97
为探明燕麦对锶的富集能力和耐受机制,选取了4个燕麦品种(本德、白燕2号、白燕7号和定莜6号),施加不同浓度锶(0、25、100、500和1000 mg/kg)处理30 d,分析燕麦对锶的富集和分配特征、生长指标、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显示:1)燕麦幼苗的根部和地上生物量都随着土壤中锶浓度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各器官的富集浓度随着土壤中锶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并表现为叶>根>茎。转运系数随着土壤中锶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在1000 mg/kg时小于1,而在其他锶处理中均大于1。本德在25 mg/kg时的转运系数最高(2.026);3)高浓度锶增加了燕麦的MDA含量并抑制了POD活性,而SOD活性随着锶浓度增加而升高。结果表明,燕麦的根、茎、叶均能积累锶,叶片的富集能力最强。4个燕麦品种具有锶超富集植物的特征。低浓度锶可以诱导燕麦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强,促进其生长;高浓度锶处理中SOD和CAT在清除活性氧中发挥重要作用。综合评价,本德可用于治理锶轻度污染地区,而定莜6号可用于治理锶重度污染地区,为燕麦用于锶污染地区的植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西北半干旱区引种燕麦品种产量与品质的关联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铭  赵桂琴  李晶  柴继宽 《草地学报》2018,26(1):125-133
为了明确不同引种燕麦品种资源的生产特性和利用潜力,应用相关和灰色关联度对22个燕麦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进行了关联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燕麦品种对同一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差异较大,营养品质与农艺性状间存在显著的(P<0.05)的相关性。生育期与籽粒产量的关联度最大(0.8350),所占权重最高(0.1146),分蘖数与籽粒产量的关联度最低(0.6042),所占权重最小(0.0829),11个性状的权重大小顺序为:生育期 > 株高 > 籽粒产量 > 粗蛋白 > 淀粉 > 小穗数 > 千粒重 > 粗脂肪 > 穗粒重 > 穗粒数 > 分蘖数。通过加权关联度最优评价得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皮燕麦为‘定燕2号’、‘冀张燕4号’、‘坝燕4号’,‘白燕14号’与‘冀张燕5号’加权关联度最小,裸燕麦中‘远杂2号’、‘白燕15号’和‘燕科2号’的加权关联度较大,表现突出。结果可为甘肃中部乃至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燕麦种质创新和引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青莜麦不同品种和播期的试验结果表明:第一季青莜麦比第二季晚熟品种的株高、叶面积系数均高;品种323和82的单季产草量达87544.5kg/hm2和85042.5kg/hm2,双季比单季增产68.0%~81.2%。麦茬复种青莜麦产草量达64500~67500kg/hm2;并以7月20日为最佳播种期,比其他播期增产38.9%~77.0%。品种323籽粒产量3789.8kg/hm2,比对照增产26.3%~66.7%,其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均比对照高;麦茬复种青莜麦比复种青玉米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高。选用品种323和82进行双季栽培或麦茬复种青莜麦,可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8.
7个燕麦品种在甘肃二阴区的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在甘肃通渭县华家岭二阴区对7个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的生产性能和种子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宜在华家岭种植的燕麦品种.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农艺性状对当地的适应性均较好,品种的平均生育期为107 d,在当地均能成熟.品种籽粒粗蛋白含量、β-葡聚糖含量及粗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籽粒β<葡聚糖含量和...  相似文献   

19.
2010年在青海省互助县威远镇卓扎滩村对4种良种裸燕麦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裸燕麦种子产量和鲜草产草量均较高,参试的4个裸燕麦品种,NEON、青引3号莜麦,草莜1号、青莜2号,它们的种子产量和鲜草产量分别是2723.6kg/hm^2、2582.7kg/hm^2、2536.9kg/hm^2、2357.6kg/hm^2和40535.2kg/hm^2、40188.5kg/hm^2、36640.2kg/hm^2、38170.3kg/hm^2,其中NEON产籽量和鲜草产量最高,比对照品种青莜2号分别提高15.5%和6.2%。试验证明是我省东部农区适宜种植推广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