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特点及治疗对策.方法 对本院儿科确诊为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MP)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儿童MP肺炎的高发期为秋冬季(83例,67.5%),高发年龄段为2~3岁共62例(50.4%).主要的临床症状有咳嗽87例占70.7%,实验室诊断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阳性110例,阳性率达到89.4%.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同时对肺外并发症给予相应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小儿MP肺炎检测MP-IgM阳性率高,早期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同时对肺外并发症给予相应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79例确诊为MPP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以学龄期儿童41例(51.9%)为主.症状以持续咳嗽79例(100%)、发热70例(88.6%)为主.临床症状多于肺部体征,X线所见较体征显著.肺外并发症主要有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黏膜、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MP-IgM)均阳性.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3~4周均治愈.结论小儿MPP好发于学龄期儿童,肺外并发症可累及多个系统,早期诊断可结合血清学MP-IgM检测助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仍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84例确诊为MPP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儿以学龄期儿童40例(47.6%)为主.症状以持续咳嗽84例(100%)、发热72例(85.7%)为主.临床症状多于肺部体征,X线所见较体征显著.肺外并发症主要有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黏膜、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MP-IgM)均阳性.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3~4周均治愈.结论 小儿MPP好发于学龄期儿童,肺外并发症可累及多个系统,早期诊断可结合血清学MP-IgM检测助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仍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4.
108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闫军  叶海燕 《重庆医学》2008,37(11):1224-1226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肺炎临床及并发症特点,进一步明确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病例资料。结果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和学龄前儿童,6~14岁占44.4%,3~6岁占33.3%;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咳嗽的患儿占95.4%,部分年长儿可伴胸痛,婴幼儿可伴喘憋;胸片均有明显改变,但无特异性;40.7%有肺外并发症表现,以肝损害、肾炎、心肌缺血、皮肤黏膜损害多见;MP痰培养阳性率偏低(28.2%),血清MP-IgM检测均为阳性;所有病例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良好,尚未发现耐药情况。结论MP肺炎主要为学龄和学龄前儿童发病,并且好发年龄有提前趋势,临床和胸片表现与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肺炎无显著差异,肺外表现为多系统、多器官损害,血清MP-IgM检测可用于确诊和早期诊断,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 方法 对65例确诊为MP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结果 本组病例以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多见.6岁以下38例,6岁以上27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伴有剧烈咳嗽,早期无明显阳性体征,肺外并发症多,血清MP-IgM检测均为阳性.胸部X线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病变,所有病例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有效.结论 支原体肺炎可累及婴幼儿及较大儿童,除引起呼吸系统病变外还可引起多系统、多器官的肺外并发症,血清学检测为诊断的主要手段,MP-IgM尤为重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有效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6.
胡小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4):38-39,4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感染规律,为小儿MP肺炎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院75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检测,调查肺炎支原体肺炎流行情况,并对入院的118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进行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呼吸道疾病患儿抗-Mp-IgM阳性率为60.0%(450/750),女性患儿阳性率(68.0%),高于男性患儿(54.7%,χ2=48.1,P0.01)。婴幼儿MP肺炎以气促、喘息为主要临床表现,肺部啰音多见,发热并不明显,肺外并发症少;年长儿患儿的MP肺炎以发热、咳嗽为主,肺部体征不明显,肺外并发症多。51.7%的患儿有肺外合并症。结论小儿MP肺炎在不同年龄组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早期无明显的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呈现多样性改变,肺外合并症多,因此对疑似患儿应常规检测MP-IgM抗体,有利于早期诊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小儿支原体肺炎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芳 《中国医药导报》2009,6(9):164-164,167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肺外并发症及治疗转归。结果:发病年龄〈5岁的占43.3%.5-14岁的占56.7%。检测肺炎支原体IgM(MP-IgM)均阳性。胸部X线检查改变多且出现早,病变可累及两下肺,以右下肺为多,与体征不一致;红霉素治疗有效。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发病率有低龄化趋势,几乎都有发热、咳嗽症状,肺部体征可不明显,一部分合并其他系统的损害。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可正常,但单核细胞多数增高,CRP多数轻度增高.可疑病例应做X线检查及MP-IgM检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李翠英  李艳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12):1134-1135
目的提高对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对126例诊断为MP感染住院病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分别占49.0%和34.0%,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咳嗽病儿占88.0%,肺外合并症者占41.0%,血清MP-IgM均阳性,胸部X线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改变,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结论小儿MP感染好发于学龄前和学龄儿童,同时可引起较多的肺外并发症,血清特异性抗体测定阳性率高,有利于早期确诊,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9.
丁月海 《中原医刊》2011,(20):23-24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60例确诊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临床表现以不规则发热、刺激性咳嗽为主,肺部可无明显阳性体征,除肺部病变外还可引起多种肺外合并症,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均治愈。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可较重而体征轻微,可发生肺外多个器官系统受损,阿奇霉素治疗可做为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对2005年9月-2008年9月88例确诊为MP肺炎的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6~12岁占47.7%。持续发热刺激性咳嗽的患儿占84.1%,早期无明显阳性体征。血清MP-IgM阳性率高,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占63.3%),X线胸片检查以斑片状阴影为主的支气管肺炎60例(占68.2%)。28例有肺外合并症(占31.8%),门冬氨酸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良好,尚未发现耐药情况。结论:小儿MP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除有呼吸系统表现外,还有许多肺外表现,门冬氨酸阿奇霉素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合并症诊治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肺外合并症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 我院收治593例小儿MP肺炎中107例合并肺外合并症,对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MP肺炎肺外合并症发生率为18%(107/593).常见的肺外合并症有渗出性胸膜炎、皮疹、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损害,其发生率分别为32.71%,29.91%,24.30%和7.48%.部分患儿同时有2种以上合并症.少数以肺外合并症为首发症状者误诊为其他疾病.均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对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应结合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判断是否有肺外合并症,并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肺部及肺外表现的临床特点,以及本地区的流行特点,提高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14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炎支原体感染~3岁占21.8%,~5岁占29.6%,~14岁占48.6%,婴幼儿多表现为发热、喘憋,年长儿除肺部表现外,常有肺外表现,同时在本年度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例中肺炎支原体感染2004年占1.5%,2005年占4.7%,2006年占12.5%.结论 不同年龄段肺炎支原体感染率不同,其临床表现各异,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加深对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认识和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11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治水平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好发于冬季,以学龄儿童多见,6~14岁占50.86%,症状重体征轻,持续发热并刺激性咳嗽患儿占84.05%,X线胸片改变明显,尤其症状与体征、体征与胸片改变不相称.外周血象白细胞大多数正常,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肺炎支原体抗体发病1周后阳性率高,MP-IgM≧1∶160 105例(90.52%).胸片表现一侧大片状阴影占85.34%,右肺病变占56.03%,且下叶多于上中叶.34.57%有肺外并发症,所有病例用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治疗效果满意,未发现明显耐药.结论小儿MP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症状、体征、胸片表现不一致,肺炎支原体抗体发病1周后阳性率较高,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熊维 《中外医疗》2008,34(34):147-148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380例诊断为MP感染住院病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多见于1~3岁年龄段及3~14岁年龄段,分别占90.6%和99. 1%,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咳嗽病儿占94.7%,肺外合并症者占30.5%,胸部X线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改变,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结论 小儿MP感染好发1~3岁年龄段及3~14岁年龄段儿童,同时可引起较多的肺外并发症, 红霉素-阿奇霉素联合序贯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10年8月-2012年3月间108例确诊为MP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6~13岁占71.3%;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咳嗽的患儿占77.7%,早期无明显阳性体征。用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阳性率高(88.8%)。外周血白细胞正常占48%,但CRP大多升高(52.8%)。胸片以一侧大片絮状阴影为多见,占79.6%。28例有肺外合并症,占25.9%,常见渗出性胸膜炎,贫血、肝损害等。所有病例用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良好,尚未发现耐药情况。结论:小儿MP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阳性率高,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发病率<3岁占25.0%,3~6岁占39.1%,7~13岁占35.9%;咳嗽占98.4%,发热占87.5%;ELISA法检测MP-IgM均阳性,冷凝集试验90.6%阳性;胸部X线检查改变多且出现早,病变可累及两下肺,以右下肺为多,与体征不一致;红霉素静脉滴注加口服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有效率达100%,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率有低龄化趋势,多数有发热、咳嗽症状,肺部体征不明显,可疑病例应做X线检查、血清冷凝集试验及MP-IgM检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体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总结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效果.方法 对2005年8月-2010年8月收治的180例MP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及效果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的临床表现以发热、刺激性咳嗽为主,肺部体征多不明显,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CRP)正常或稍升高;X线胸片改变明显,此外尚有血液、肝功能、心肌、肾脏、神经系统等损害.患者均行阿奇霉素治疗,部分患者加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糖皮质激素,全部临床治愈.结论 小儿MP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小儿MP肺炎临床症状重而体征轻,X线胸片阴影明显是MP肺炎的特点,血清学检测为诊断的主要手段,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06年2—7月确诊为小儿支原体肺炎6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岁45例(70.3%),其中以学龄儿童居多,≤5岁19例(29.7%),年龄最小2个月;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小婴儿可出现喘憋,胸部X线检查以一侧小片状阴影,肺门影增浓模糊为主,可为单侧或多侧;有肺外合并症15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测定均阳性。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血清学检测为诊断的主要手段,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自2005年至2008年诊治的2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X线特点及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的效果。结果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以不规则发热,顽固性剧烈咳嗽为主,有时伴喘憋,肺部体征少、X线表现多为单侧病变,病变以右肺中下肺野多见,也可为间质性肺炎的改变。肺炎支原体肺炎也可发生肺外脏器受损,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可获治愈。肺外疾病需要对症治疗。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重,但体征较轻微,X线胸片阴影明显,是本病的特点。对临床上出现剧烈咳嗽而肺部体征少,X线阴影明显的患儿应及时寻找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证据。本病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尤其是阿奇霉素疗效可靠,且副作用少,可作为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20.
小儿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病变表现为间质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样改变。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剧烈咳嗽的肺部体征。该病占小儿肺炎20%左右,在密集人群中可达50%。西医对该病的治疗仍局限于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随着肺炎支原体耐药株的产生,肺炎支原体对阿奇霉素的耐药率达32.7%,导致临床疗效欠佳,病程迁延难愈,或病情反复,笔者采用穴位敷贴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