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烤烟质体色素及多酚与外观质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揭示调制后烟叶外观质量差异形成的可能原因,选择外观质量不同的烤烟样品,研究了不同色域、成熟度和油分烟叶中质体色素和多酚的含量特点,并利用典型相关分析研究了质体色素和多酚含量与外观质量各指标分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烟叶色域转深类胡萝卜素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叶绿索和多酚含量则逐渐降低;成熟度对各质体色素和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不尽相同;多数质体色素和多酚类物质含量都随油分水平的提高而显著下降.典型相关分析结果也显示,调制后烟叶外观质量尤其是油分和颜色与质体色素和多酚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烟叶质量评价指标间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湖南主产烟区烤烟样本为材料,通过对烟叶外观质量和评吸质量的量化评定以及对烟叶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的测定,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烟叶外观质量、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评价指标间的典型相关性.结果表明:烟叶外观质量、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评价指标间均存在显著典型相关关系,烟叶化学成分与评吸质量关系最密切,其次是外观质量与物理性状;烟叶质量不同评价指标的关系程度是不一样的,在烟叶质量组间关联上起主要作用的外观质量评价指标是成熟度、叶片组织结构和发育状况,物理性状评价指标是叶片厚度、单叶重和叶质重,化学成分评价指标是烟碱和还原糖,评吸质量评价指标是香气量、香气质和灰色.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来简化烟叶质量评价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以云南烤烟仿制样品为材料,根据GB 2635-1992烤烟分级标准及有关研究结果,对37个等级烟叶外观质量进行了综合的量化评价,并运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外观质量各项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烟叶的成熟度与外观各项指标都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成熟度是烟叶外观质量的中心因素;油分、色度和身份可以作为烟叶评价的一类综合指标,颜色、成熟度、叶片结构可以作为烟叶综合评价的另一类综合指标.运用快速聚类分析法对烟叶样品外观指标综合评价,按等级分成4类.该分类结果基本符合现实中的分类效果,可为卷烟工业合理利用烟叶资源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烟叶质量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依据初步建立的烟叶外观质量、评吸质量量化评价体系和对湖南主产烟区烟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评吸质量等评价指标进行的评定和检测,研究了烟叶质量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探索了烟叶质量评价指标间的定量相关关系,探讨了关于烟叶质量评价指标间的一些定性和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5.
不同成熟度烟叶的烤后性状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烟叶成熟度对其外观和内在质量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为了能更好地认识和掌握烟叶成熟度的基本特征,做到适熟采收,我们于烟叶采收的中后期对不同成熟度烟叶的外观特征与烤后性状作了初步观察,测定了不同成熟度烟叶的单位干重,以期探索不同成熟度烟叶烤后性状差别及其单位干重变化的规律。一、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云南宣威初烤烟叶外观质量性状与内在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探索烟叶外观品质因素与其主要化学成分和感官评吸质量的关系,采集了云南宣威中部烟叶样品127份,进行了烟叶外观质量和感官评吸鉴定,并测定了其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云南宣威烟叶颜色、油分与其主要化学成分相关性较强,而成熟度、身份与其主要化学成分的相关性次之.随烟叶颜色加深,烟碱含量增加,烟叶淀粉含量降低;随烟叶油分增加,总糖含量降低,淀粉含量提高.烟叶成熟度、颜色、身份与其感官评吸质量相关性较弱,烟叶油分与其感官评吸质量相关性较强.烟叶颜色对烟气浓度的直接贡献最大;烟叶油分对烟叶香型得分、烟气成团性、烟气干燥感、甜度、香气质、香气量、余味、杂气和评吸总分的直接贡献最大;烟叶成熟度对烟气柔和性和刺激性的直接贡献最大.在云南宣威,身份"适中一"至"适中"、油分"有"至"有+"的烟叶内在质量最好,油分多少是影响烟叶感官评吸质量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SPAD值与鲜烟叶成熟度及烤后烟叶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快速、无损判断鲜烟叶成熟度的量化指标,以秦烟96为试验材料,应用叶绿素测定仪测定了各部位不同成熟度鲜烟叶SPAD值,并对相应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感官评吸质量进行了评价测定。结果表明,SPAD值能够较灵敏地区分烟叶黄绿面积10%~20%的差异,且与烟叶成熟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可较好地表示烟叶成熟度。综合烤后烟叶各项质量评价指标,下、中、上3个部位烟叶适宜成熟度对应的鲜烟叶SPAD值分别为8.6~11.4、17.9~18.6和13.2~20.3,SPAD值可作为成熟度的快速判定量化指标,用于指导烟叶适熟采收。  相似文献   

8.
烤烟上部叶片质量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烤烟上部叶片质量评价指标间的相关关系,以全国8个主产烟区122份B2F烟叶样品为材料,对样品的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感官质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烟叶总糖、还原糖与身份、平衡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成熟度、含梗率、叶片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总植物碱、总氮与成熟度、含梗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身份呈极显著负相关;烟叶感官质量各个指标与平衡含水率、总糖、还原糖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植物碱、总氮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认为,烟叶成熟度、身份、叶片厚度、含梗率、平衡含水率与化学成分的关系较为密切,烟叶化学成分对感官质量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烤烟表面微观结构特征与外观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烟叶外观品质差异的成因,进而建立烟叶外观品质的客观、量化评价方法,以河南、云南产区初烤烟叶样品为材料,采用扫描电镜和图像处理软件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烤烟表面微观结构特征指标(细胞面积、周长、形状、密度和气孔密度等)与外观品质的关系,并建立了基于表面微观结构特征指标的烤烟外观品质预测模型。结果表明:①在产地、部位一致的条件下,随烟叶成熟度的提高,细胞形状呈不规则变化趋势;叶片结构疏松程度较好的烟叶,细胞相对较小;随烟叶身份由稍薄~中等变化,气孔密度呈下降趋势,身份相对适中的烟叶细胞形状相对规则;油润感较强的烟叶,细胞相对较小,细胞密度相对较大。②利用细胞面积、细胞周长和细胞形状参数,建立了烟叶成熟度与叶片结构综合状况预测模型,建模样品和验证样品预测值与实际评价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3.18%和6.20%。   相似文献   

10.
茎叶夹角与烤烟成熟度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烤烟成熟度判断的标准,研究了烟叶成熟过程中茎叶夹角的变化与烟叶成熟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烟叶成熟的过程中可定量地用茎叶夹角的大小来反映烟叶的成熟程度。对于K326品种下部叶片,当烟叶的颜色由绿转黄,茎叶夹角达60~70°时,表明烟叶已经成熟;而对于K326品种中、上部叶片,当烟叶的外观颜色达到9成黄,茎叶夹角达80~90°时,可视为适熟的标志,此时采收的烟叶易于烘烤,烤后烟叶物理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11.
烤烟分组分级因素与化学、感官质量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烤烟外观质量中分组分级因素与化学、感官两类质量因素间的关系,基于6个年份3个部位的588个初烤烟样,构建了质量因素的典型相关函数,以期为烤烟分级标准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外观质量与化学、感官质量间各提取出3对极显著典型变量,外观质量典型变量分别反映了化学、感官质量总变异的29.2%和25.7%,其中,对化学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部位和叶片结构,其次是颜色,再次是身份和油分;对感官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成熟度和颜色,其次是部位和叶片结构,再次是身份。外观质量解释化学质量变异最强的是分组因素部位,解释感官质量变异最强的是分组因素成熟度和颜色。因此基于质量指标的典型相关分析可为现行烤烟分组分级标准的合理性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我国不同生态区烤烟外观质量差异的可能原因,研究了西南烟草种植区、东南烟草种植区和黄淮烟草种植区烤烟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和构成特点及其与颜色、成熟度等外观质量指标分值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南和黄淮烟区烤烟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东南烟区,东南烟区烤烟的叶黄素比例极显著高于西南烟区。东南烟区烤烟类胡萝卜素总量低、叶黄素比例高的特点可能与其独特的颜色特征(桔黄偏深色域)有关。西南烟区烤烟类胡萝卜素与外观指标分值呈明显正相关性,显著或极显著的指标包括成熟度、叶片结构和色度等;黄淮烟区与西南烟区类似,但仅颜色分值与β-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东南烟区烤烟类胡萝卜素与颜色和成熟度分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聚类分析结果也显示东南烟区烤烟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外观指标分值的关系与西南和黄淮烟区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不同香型产区烟叶外观区域特征及其与感官质量的关系,选取八大香型产区2020年度178份C3F初烤烟叶样品为材料,采用量化赋分、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香型产区烟叶外观区域特征进行分析,并对烟叶外观区域特征与感官质量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底色和光泽是焦甜醇甜香型、清甜蜜甜香型、蜜甜焦香型烟叶的主要识别依据,蜡质感是识别木香蜜甜香型烟叶的主要依据。(2)清甜香型、蜜甜香型和醇甜香型产区烟叶底色、柔韧性和叶面组织相近,清甜蜜甜香型和焦甜醇甜香型产区烟叶蜡质感、光泽和油润感相近,而木香蜜甜香型和焦甜焦香型产区烟叶厚度、叶面叶背色差和油润感相近。(3)C3F初烤烟叶底色、蜡质感和柔韧性与烟叶感官评吸品质呈显著相关性。八大香型产区烟叶外观区域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可为烟叶识别归类和分类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郴州烟区不同叶位烤烟叶片感官质量差异及部位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郴州烟区不同叶位烤烟叶片感官质量的差异,提高烟叶部位划分的准确性和烟叶工业可用性,研究了13个垂直叶位叶片16个感官质量指标的差异,并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有序样本聚类分析方法进行部位划分。结果表明,(1)不同叶位间烤烟叶片风格特征指标之间的差异小于品质特征之间的差异,其中叶位间风格特征的差异是由于B1、B12、B13叶位的焦甜香、醇甜香及特征彰显度指标与B2-B11叶位的差异较大导致的。品质特征差异表现为相邻叶位间差异不显著,同一部位间差异不显著,但相隔4~5个叶位差异极显著。(2)主成分和有序样本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基于感官质量基础上可将郴州烟区13个叶位划分为4个部位,分别为顶叶B1叶位,上二棚B2-B6叶位,腰叶B7-B11叶位,下二棚B12-B13叶位,且4个部位感官质量整体表现为腰叶 > 上二棚 > 下二棚 > 顶叶。依据感官质量进行的烟叶部位划分结果与传统结果略有差异,不同年度间的稳定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不同产区影响上部烟叶内在品质的关键外观指标,制备我国5个生态二级区上部烟叶品质梯度样品,对不同生态区上部烟叶外观特征与感官品质、外观特征与化学成分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不同生态区上部烟叶的多数外观特征指标分值差异显著。②在一定范围内,上部烟叶随颜色加深,香气饱满程度提升,总氮含量(质量分数)增加,糖碱比值、糖含量和淀粉含量下降;随柔软度改善、油润感增强或身份趋于中等,香气质感和口感舒适程度改善,糖含量和糖碱比值升高。③随机森林特征贡献率分析发现,豫中和豫西生态区影响上部烟叶感官品质的关键外观特征指标为身份、油润感和成熟度,湘南生态区为叶片结构、身份和颜色深浅,滇东生态区为柔软度、叶片结构和颜色深浅,渝东南生态区为油润感、叶片结构和成熟度。影响上部烟叶感官品质的关键外观指标在不同生态区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烟叶柔韧性与内在品质的关系,优化烤烟外观品质评价指标体系,选择我国6个生态二级区上部和中部不同质量梯度烟叶样品,采用相关分析和随机森林回归分析,研究了烟叶柔韧性与主要化学成分和感官品质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烟叶柔韧性区域差异明显,渝东南烟叶柔韧性好,豫西、湘南烟叶次之,而滇东和豫中地区烟叶总体一般。烟叶柔韧性分值与还原糖、总糖含量,糖碱比值和两糖比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烟叶柔韧性分值与香气质、香气量、杂气、刺激性、干燥感、回甜感等感官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随机森林回归分析发现,部分地区柔韧性对还原糖含量、香气质和感官综合品质分值变异的贡献率大于其他外观指标。烟叶柔韧性能够较好地表征内在品质,可用于优化烤烟外观品质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