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钙离子选择电投测定了马来酸酯-丙烯酸共聚物对水中Ca^ 的整合作用,结果发现在井水([Ca^ ]=2.0×10^3mol)中加入0.2%(重量),在饮用水([Ca^ ]=7.1×10^-1mol)中加入0.04%(重量)的共聚物.使水中的[Ca^ ]达到去离子水的程度([Ca^ ]<10^5mol)同时研究了在共聚物存在下.[Ca^ ]对电极电位的影响.测定共聚物对水中Ca^ 的整合能力为3.85×10^1mol[Ca^ ]/g.  相似文献   

2.
利用压汞试验对琼州海峡浅海区软土的孔隙尺寸分布分形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原状土具有2个分形的无标度区,根据这一特点确定了团粒内孔隙和团粒间孔隙之间的分界尺寸为0.2μm.通过对固结过程孔隙分布的变化规律的研究,发现土体结构性的损伤与一定的团粒间孔径尺寸相联系,通过分形理论可以确定每级压力下的影响孔隙尺寸,得出琼州海峡软土宏观结构强度丧失时对应的孔径特征值为4μm.  相似文献   

3.
使用商业CFD软件STAR-CD,建立了排气管插入深度不同的三种切向进口式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对切向进口式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进行了模拟。通过分析排气管插入深度对旋风分离器流场的影响,得出了旋风分离器中的压力和速度分布,以及粒径为20μm和2μm的SiO_2尘粒运动轨迹,为旋风分离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轴承钢球展开轮表面微结构主要参数(面积、形状、深度)对干摩擦条件下展开轮磨损量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法对不同参数的微结构表面进行试验,应用仿真软件进行应力分析,得到不同几何参数微结构的微观应力分布状态,结合试验与应力分析的结果对Archard磨损模型进行修正.结果表明:减磨效果最好的是菱形微结构,单坑面积为3.14×10-2 mm2,深度为150μm.发现不同几何参数微结构的高应力区分布位置,推导出包含微结构主要参数变量的磨损量计算模型,可为微结构展开轮的设计及寿命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大跨径圬工拱桥加固施工阶段由于内力分布不佳等导致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提出通过在结构上适宜位置布置施工临时配重的解决方法.分析了圬工拱的极限承载力与合力偏心距e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偏心距e与其限值[e0]之间的相对关系可快速、定性判断圬工拱截面承载力是否足够.通过合理调整配重荷载量值与布置位置以控制加固施工过程中截面e不超过容许值[e0]或预设值,提出了大跨径圬工拱桥加固施工配重方案设计方法.以一座2×100 m混凝土箱板拱桥加固施工中3个阶段的配重方案设计为例,检验了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激光粒度仪和光效应测试仪测定铝粉的粒径和照明剂的发光强度。研究不同形状和粒径的普通铝粉,以及用化学法细化制备的超细粉对Ba(NO3)2+Al照明剂发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照明剂的发光强度随铝粉粒径的减小而增大,非球状铝粉的发光强度大于球状铝粉的发光强度。粒径在小于2μm时发光强度的变化率陡增,粒径在0.6~2.13μm区间发光强度变化率是2.13~4.24μm区间发光强度变化率的4.37倍,表明铝粉超细化至亚微米后可以大幅度提高烟火药剂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7.
小麦粉激光粒度测试探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激光粒度仪测试小麦粉粒度,探讨不同小麦粉的粒度分布规律.测试结果表明:激光粒度测试曲线能够较精确地反映出不同小麦粉的粒度分布特征.不同硬度小麦采用不同研磨强度磨制的小麦粉粒度差异较大,尤其是细小粉粒的分布很不均衡.小麦粉样品的等效粒径微分分布曲线均在10~40μm区间出现一个峰,其峰值高度随着研磨小麦硬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8.
采用SediGraph5100X射线自动粒度分析仪,对天津滨海地区不同深度的34个土样进行了颗粒粒度分析,应用AR法计算了不同地层土颗粒的分形维数,其结果是粉土、粉质粘土、粘土分形雏数的平均值依次递增.回归分析表明,土粒分形维数与粒径250-50μm和50-25μm颗粒含量关系显著负相关,与25-10μm颗粒含量关系不显著,与10~5μm、5-2μm、2-1μm、1-0.5μm和〈0.5μm颗粒含量关系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的相对体积质量关系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的塑性指数关系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静力触探参数关系显著不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5a生"泉口冰雪柚"田间条件下的光合特性,为其适地引种和高光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Li-6400光合仪测定光合作用特性,并用excel 2010分析相关数据.[结果]泉口冰雪柚晴天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为双峰曲线,出现午休现象.叶片光补偿点为10~93μmol/(m2s),饱和光强为1372~1776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为0.0105~0.0530 molCO2/mol photons;叶片的CO2补偿点为42~92μmol/mol,饱和CO2浓度为778~1136μmol/mol,羧化效率为0.0146~0.0480 mol/(m2s).[结论]"泉口冰雪柚"不同类型叶片光合特性存在差异;同种叶片在不同季节光合作用影响因子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0.
氯化镁与三(环己烷基)膦氧在乙醇溶液中反应生成了化合物[Mg2(μ-OH2)2(H2O)4(OPCy3)4]Cl4.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其结构是由1个单一均氧配位的双核镁配合物阳离子与4个氯阴离子组成,2对氯离子参与形成了分子间的Cl…O-H氢键,并组成了1个共享的[Mg3O4(μ-O)2]核形成2个相连的高度扭曲立方烷构型,其中每个镁原子与由2个μ-OH2、2个OH2和2个OPCy3中的6个氧原子组成了八面体的配位几何,Mg-O(PCy3),Mg-O(OH)2和Mg-μ-O(OH2)的平均键长分别为1.968(6),2.052(7),2.286(6)(A).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由于碘离子对不稳定的Ni(Ⅱ)-S(芳基硫醇盐)键的亲核作用,使得Fe(CO)4I2和Ni(SR)2(dppe(SR=芳基硫醇盐)之间的反应生成NiI2(dppe)。含碘和二芳基硫醇盐离子桥联的Ni-Ni双核配合物[(dppe)Ni(μ-I)(μ-pdt)Ni(dppe)]I和[(dppe)Ni(μ-I)(μ-edt)Ni(dppe)]I可方便地由[NiI2(dppe)]和[Ni(pdt)(dppe)]或[Ni(edt)(dppe)]在二氯甲烷的溶液中的反应制得;该类反应可认为是由于硫醇盐离子基团中S-供体上的孤对电子对Ni-I键的进攻所致。另一方面,我们观察到[FeCp(CO)2I]和[Ni(pdt)(dppe)]或[Ni(edt)(dppe)]在二氯甲烷中的反应极其缓慢;但当向上述反应体系中加入NH4PF6进行复分解置换后,源于碘离子和Ni(Ⅱ)-S键的作用同样可得到含碘与二芳基硫醇盐离子桥联的Ni-Ni双核配合物[(dppe)Ni(μ-I)(μ-pdt)Ni(dppe)]PF6和[(dppe)Ni(μ-I)(μ-edt)Ni(dppe)]PF6。实验结果说明在本文所讨认的镍(Ⅱ)-硫醇盐离子-膦配合物中,Ni(Ⅱ)-S键的反应活性随桥联的第二金属离子和不同的碘离子基元而改变。  相似文献   

12.
溴化镁与三苯基膦氧在乙醇溶液中反应生成新的可用于MgO粒子制备前驱体的双核镁化合物[Mg2(μ-OH2)2(H2O)4-(OPPh3)4]Br4.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双核镁配合物结构由一个均氧配位的双核镁阳离子基团与4个溴离子所组成,两对溴离子参与形成分子间的O-H…Br氢键,并组成了由[Mg2(μ-O)2(O)4]核所共享的高度扭曲立方烷构型,其中每个镁原子与2个μ-OH2、2个OH2和2个OPPh3中的6个氧原子组成了八面体的空间结构,Mg-O(PPh3)、Mg-O(OH2)和Mg-μ-O(OH2)的平均键长分别为198.3(2),206.1(2)和226.0(2) pm.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高强页岩陶粒与水泥石及其界面区的元素分布特征,探测出界面区宽度约为20~30μm,研究表明界面区Ca^2 向轻集料方向迁移、轻集料内水分向界面区扩散,结果使得界面区的硅钙比较基体小,结构较基体密实,显微硬度较基体大;分析了粉煤灰、矿渣对两相界面组成、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粉煤灰、矿渣的掺入,界面区硅钙比增大,界面区水泥石的孔隙率和平均孔径显著降低,显微硬度提高,界面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不同床体布置结构对循环流化床内气固流动特性的影响,在截面为0.35 m ×0.48 m、高4.9 m的循环流化床实验台上,以平均粒径为366.2 μm的玻璃珠为床料,采用PC6D反射式光纤探针对不同轴向高度截面上不同径向位置处的局部颗粒体积分数分布进行实验测量.采用数值插值和时序分析的方法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床内结构的布置对炉内气固两相流动的影响明显,底部炉膛单侧渐扩结造成颗粒体积分数的径向分布不均,后墙侧颗粒体积分数明显高于前墙侧;受炉膛矩形截面的影响,炉膛截面长边处的颗粒体积分数明显低于短边处的颗粒体积分数;稀相区偏置炉膛出口的布置破坏了炉内气固流动的环核结构,在炉膛左墙和后墙侧形成了颗粒的局部高体积分数分布.利用时序分析的方法对颗粒体积分数瞬时信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工况条件下炉膛底部的气固流动在微观结构上为不稳定的两相结构,在过渡段环核结构的交界位置气固作用最剧烈,颗粒体积分数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灵敏度的micro-Raman系统研究了多孔硅(PS)在纵向的Raman效应,并研究了多孔硅尺寸对Raman谱的影响.实验中采用脉冲电化学腐蚀和直流电化学腐蚀两种方法制备PS样品,纵向Raman光谱的结果表明,在纵向不同深度,用脉冲电化学腐蚀方法制备的PS,Raman光谱不存在频移,而用直流电化学腐蚀方法制备的PS在多孔层深度为70~90μm处的Raman光谱有向低波数方向约40 cm-1的移动,它是由于常规电化学腐蚀方法制备的PS不同深度的尺寸分布对量子效率的影响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以颗粒堆积理论为基础,对不同粒径的铝粉进行级配振实装填实验研究,探讨了装填工艺、振动时间和级配参数对铝粉致密装填率的影响,并对致密装填所得的铝粉粒径分布均匀性及粉末流化性进行了实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对粉体进行分批装填、搅拌和振动,可以极大地提高粉体装填率;初期的振动对装填率提升比较明显,随着振动时间的逐渐加长,装填率提升增益将逐渐减小;级配参数的选取应尽量保证小颗粒能填满大颗粒间形成的空隙,最终在m100μm∶m15μm∶m1μm=6.89∶2.97∶1的级配参数下获得了高达73.02%的致密装填率;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装填工艺所得铝粉在同一高度处均匀性良好,不同高度处均匀性还有待改善,致密装填所得铝粉的流化性能良好,且粉末供给精度达到了3.6%,可以满足粉末火箭发动机供粉要求。  相似文献   

17.
锦屏地下厂房洞室群规模巨大,厂区断层及裂隙密集带发育,实测最大主应力达35.7 MPa,为高地应力区。该区基本烈度VII度,50年超越概率5%的水平峰值加速度达到0.167 g,抗震问题突出。采用输入加速度时程法,对该地下厂房5#机组段二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5#机组段进行系统支护后,在地震荷载作用下,三大洞室协调振动,上下游边墙处动位移及速度差异较小;厂区水平向及铅直向加速度约为2.7 m/s2和1.9 m/s2,分别为输入加速度的1.65和1.73倍;围岩动力破坏区及动拉应力区分布规律与静力作用下相近,但其深度和量值有所增加,且在局部区域有新拉应力区生成;动拉应力区深度在3.7 m以内,其量值一般小于0.2 MPa,说明加固措施有效,可以满足抗震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Al0.7CoCrFeNiCu0.5高熵合金定向组织在不同抽拉速度下的微观组织演化规律,文中实验设置抽拉速度(v=1μm·s-1、2μm·s-1、3μm·s-1、10μm·s-1),采用真空电弧熔炼炉和高温度梯度定向凝固炉(温度梯度20K·mm-1)制备试样。利用扫描电镜及能谱仪表征定向组织固液界面以及宏微观组织演变。研究结果表明:试棒沿生长方向可以分为淬火区、固相区及固态相变区。随着抽拉速度增大,固液界面形貌演变过程为:平界面→胞状→树枝状,胞枝转变临界点约为2μm·s-1。凝固组织与抽拉速度及界面形态密切相关,抽拉速度增大,微观组织定向特征增强。固液界面为树枝状时,Cu原子被排斥到枝晶间形成富Cu相。  相似文献   

19.
地层温度和压力是地底能量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为了查清雨汪区块地层温度和储层压力的分布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本文从老厂矿区雨汪区块的地温和地温梯度特征出发,结合储层压力和地应力的平面及垂向上的分布情况,以及与地质构造形迹的耦合情况,分析研究区的储层地温-地压系统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地温场呈现南北分异特征,南部地温梯度4℃/100 m,而北部为2~2.5℃/100 m,推测这可能与大型断层分布有关;雨汪区块属于中等-较高地应力区,造成煤系地层具有较高的储层压力,储层压力约在750 m深度处出现突然增加,推测可能与深部发育有较好的分隔层有关。综合分析认为,雨汪区块储层地温-地压系统的区域分布特征是地层、构造、水文等多种因素耦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青铜峡市北部不同深度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对青铜峡市北部共采集水样115组,其中0~20 m浅层地下水样70组,40~150 m潜水样44组,黄河水水样1组。综合运用数理统计、相关分析、Gibbs图、离子比例系数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不同深度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空间分布,讨论了不同深度地下水水化学演化过程及其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1)不同深度地下水中主要阳离子均为Na~+和Ca~(2+),主要阴离子均为HCO_3~-和SO_4~(2-);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较低,但硬度均偏高。(2)0~20 m浅层地下水主要离子的形成主要受岩盐溶解、碳酸盐矿物风化溶解、蒸发浓缩作用、阳离子交换作用共同影响,碳酸、硫酸参与了碳酸盐溶解过程;40~150 m潜水主要受岩盐溶解、硅酸盐矿物风化溶解、石膏溶解、阳离子交换作用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