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经2.0 mo/L HCl预处理的茶叶粉末对甲基紫溶液的吸附作用,探讨在不同pH值、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条件下,不同用量的吸附剂对甲基紫溶液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当pH为10.0时,250mg预处理的茶叶粉末对20mg/L,50mL的甲基紫吸附20min,去除率达98%,饱和吸附量为180.6mg/g.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以热带赤灵芝为样品,苯酚-硫酸显色,采用分光光度法和荧光法两种方法测定样品多糖含量。系统地研究了分光光度法测定灵芝多糖含量时的多糖提取条件以及测定条件,最终结果显示,最佳条件为5%苯酚溶液加入量1.0mL,98%浓硫酸加入量为5mL,室温下放置时间为20分钟,最大吸收波长为488nm,以此法测定热带赤灵芝中多糖含量为3.08%,略高于荧光法所得含量2.79%。  相似文献   

3.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重量法分别测定了黑龙江、新疆、安徽产甘草中糖、皂甙、黄酮的含量,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四种产地甘苹中糖、皂甙、黄酮的含量均较高,是甘草中的有效成分.分析比较结果还表明黑龙江产甘草质量优于其它产地.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测定复方中药制荆总黄酮、多糖含量的方法,采用试管法对黄酮进行定性鉴定,紫外分光先度法测定总黄酮、多糖含量.结果显示试管法检测黄酮粗提取物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或其苷类,400~800nm波长扫描测得最大吸收峰在510 nm,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时,测得芦丁对照品在4~4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4 1),平均回收率为98.43%RSD=1.20%;苯酚-硫酸法测得葡萄糖对照品在1.4-7.1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 3);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得葡萄糖对照品在7.7~38.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86 4).所用方法简便、准确、稳定、重现性好,可用于抗热应激复方中药制剂中黄酮、多糖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在碱性条件性下,以环氧氯丙烷为联接剂将俨环糊精接枝到微晶纤维素表面.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该功能化纤维素对肉桂酸的包合吸附能力,每克纤维素可吸附18.375mg肉桂酸,产品中β-环糊精的质量分数高达14%.纤维素表面的β-环糊精保留了天然环糊精的包合特性,是一种优良的固相萃取剂.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Zn-Scb-MOF),测定了该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对有机染料亚甲基蓝、罗丹明B和甲基橙的吸附性能,考察了不同温度和初始质量浓度对该金属有机骨架吸附亚甲基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金属有机骨架吸附剂对亚甲基蓝、罗丹明B有较好的吸附能力,而对甲基橙的吸附能力较弱.该吸附剂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随质量浓度增高而增长,25℃为该吸附剂的较佳吸附温度.  相似文献   

7.
采用间歇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甲基(苯乙基)键合硅胶对亚甲兰、亮绿、中性红、品红及孔雀石绿的吸附容量、吸附速率曲线和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甲基(苯乙基)键合硅胶对五种有机染料均有一定的吸附容量。  相似文献   

8.
利用亚甲基蓝水溶液进行实验,测定了NaOH改性处理的花生壳对其的吸附能力.运用单因素实验方法,探讨了改性花生壳的物理化学特性、吸附时间、吸附剂添加量、pH值、温度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以及等温吸附过程.结果表明,改性能够提高吸附剂的吸附效果.在低温碱性条件下,改性花生壳粉投加量为0.6 g·L~(-1),吸附时间为1 h时,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可达94.43%,饱和吸附容量为294.12 mg·g~(-1),等温吸附过程遵循Langmuir方程.  相似文献   

9.
用Mg(OH)2乳状液改性天然磷矿粉制成复合型吸附剂.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该吸附剂对Cd2+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复合型吸附剂中磷矿粉与Mg(OH)2质量比、吸附剂的用量、吸附时间以及溶液pH值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这四种因素对Cd2+的吸附均有显著的影响.当吸附剂配比(磷矿粉与Mg(OH)2质量比)为1∶1时,在吸附剂用量为1.0 g/L,吸附时间为1 h,温度为30℃,Cd2+的初始浓度为0.1 mg/L,溶液为近中性(pH=6~7.5)的条件下吸附效果最佳,Cd2+的去除率可达83.5%.  相似文献   

10.
将偏最小二乘法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结合,快速分析黑加仑色素的含量,讨论主成分数对PLS定量预测能力的影响,并对校正集样品和预测集样品中黑加仑色素含量进行定量预测。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固体吸附采样-流动注射(FIA)分光光度测定大气中SO2的方法,详细讨论FIA光度法测定及固体吸附对SO2实验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标方法中钛及钛合金中铁量的检测方法有1,10-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其中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对仪器设备要求较高,企业配置成本太高,且这两法不能作为仲裁分析方法,而1,10-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可作为化学比对、仲裁分析方法,本文通过控制试剂浓度,在标准系列中加入试剂白等做法,可使溶样过程缩短,提高检测效率,同时测定结果准确度和精确度也更高。  相似文献   

13.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磷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素华  冯家望 《河南科技》2013,(15):212-213
为简化水样消解过程、节约实验成本,并提高工作效率,对GB11893-89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磷的消解方法进行了改进,将取样量和试剂消耗量减少了80%。具体办法是采用美国哈希公司测定COD的带螺帽消解管代替50ml比色管,并用COD消解器调节温度至121℃,代替高压蒸汽消毒器消解水中总磷。按照钼酸盐分光光度法测定标准样品及实际水样总磷,新的消解方法与GB/T11893中的消解方法取得相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流动注射在线吸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体中的苯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磷酸三丁酯萃淋树脂对苯酚的吸附,建立水体中苯酚的流动注射在线吸附紫外分光光度分析方法,其线性范围为0.04-1.2mg/L,所选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7%和3.5%,水样加标回收率为96.3%和102.7%,进样速率为50次/h,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本方法与4-AAP标准分析方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对流动相体系中光催化降解苯酚的反应特性进行实验研究.采用流动相光催化反应装置,以苯酚作为目标污染物,TiO2(Degussa-P25)作为光催化剂,针对吸附、光解、光源强度、曝气量、苯酚初始浓度和催化剂投加量等对降解苯酚溶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建立了相应的苯酚光催化降解动力学经验方程.实验结果表明,苯酚在流动相光催化反应器中,吸附和光解对悬浮态TiO2催化剂降解苯酚的影响微弱;循环流量为0.5~0.6L/min时光催化降解苯酚效果最好;苯酚初始浓度在10~60mg/L之间时,苯酚的降解遵循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Ksum(0.000 6I+0.004 7),其中Ksum=16.783[1/C0]+0.055 6.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对茶叶、咖啡和可乐中咖啡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采用了邻苯二胺分光光度法和GB/T 16344-1996标准中的紫外分光光谱法.在邻苯二胺分光光度法的研究中发现:酸性介质中咖啡因能与邻苯二胺于沸水浴中反应,生成浅橙黄色物质,并确定了该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88 nm,最佳反应温度为90℃,最佳反应时间为15 min.在紫外分光光度法中,以氯仿作溶剂,对待测样品中的咖啡因进行多次萃取后于276.5 nm的波长下测其吸光度.两种方法灵敏度高、简便、快速、可靠.  相似文献   

17.
鞍钢焦化厂焦炉烟气中全量有机污染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制串联采样装置,优选了出前处理方法,并用GC,GC/MS测定焦炉烟气的有机污染物。7次采集并分析样品,共统计出12类,293种有机化合物,其中一次采集滤膜吸附剂中有92种有机化合物,聚氨酯泡沫吸附剂中66种,GDX-102有36种,活性炭中32种,吸附液仅有7种。  相似文献   

18.
本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低碳钢在硫酸溶液中的腐蚀及TX-100对其腐蚀的影响。在30℃至45℃范围内,TX-100随浓度的增加表现出明显的缓蚀作用,且温度升温缓蚀作用增强。根据实验结果,对缓蚀机理和腐蚀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X-100在低碳钢表面上发生了吸附,这种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方程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al Analysis,UV-VIS)测定高吸水性止血材料中透明质酸钠含量的方法和步骤。试验结果显示,方法回收率为97%~98%,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68%和0.90%,线性范围是0~11.4μg/mL,相关系数为0.9968。该方法是一种简单、快速、准确测定高吸水性止血材料中透明质酸钠含量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在苜蓿愈伤组织悬浮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液初始pH值、活性炭处理量和接种量对苜蓿皂苷积累的影响,采用超声波法提取其中的皂苷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初始pH维持在5.6~5.8,2 g/瓶的接种量对皂苷的形成最为有利.但是,随着活性炭用量的增加,苜蓿悬浮培养细胞的皂苷质量分数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