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s)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100只实验用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黄芪甲苷低、中、高剂量(20、40、80mg/kg)组,每组20只。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前30min腹腔注射给药或生理盐水,除假手术组以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夹闭左肺门45min后松夹的方法制备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行手术通路,不夹闭。再灌注2h后,测定各组大鼠肺组织湿/干重比(W/D),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肺细胞凋亡状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Bcl-2 m RNA、Bax m RNA表达并计算Bcl-2/Bax比值,测定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肺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甲苷中、高剂量组大鼠肺组织W/D、肺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肺组织形态结构变化和肺细胞病变显著减轻,肺组织中Bcl-2 m RNA表达显著升高,Bax m RNA表达显著降低,Bcl-2/Bax比值显著升高,肺组织中SOD、CAT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NF-k B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以黄芪甲苷高剂量效果最为显著。结论 :黄芪甲苷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肺细胞凋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黄芪甲苷能够上调抑凋亡基因Bcl-2表达,下调促凋亡基因Bax表达,提高Bcl-2/Bax表达比值以及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氧化应激反应,上调NF-k B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甲苷小(10 mg/kg)、中(20 mg/kg)、大剂量组(40 mg/kg)和银杏叶提取物组(200 mg/kg),各20只,另取20只同龄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各治疗组于再灌注30 min前腹腔注射给药。再灌注24 h后,行神经功能评分,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和脑梗死体积;检测脑组织中抗氧化酶[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苏木精-尹红(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状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I),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甲苷中、大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含水量和脑梗死体积显著降低;脑组织中SOD、GSH-Px、CAT活性显著升高且MDA含量显著降低,血清中CK、LDH含量显著降低;黄芪甲苷各治疗组大鼠脑组织病变和神经细胞凋亡状况明显好转,均以大剂量组效果最为显著,黄芪甲苷中、大剂量组AI显著降低,脑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黄芪甲苷具有抑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黄芪甲苷能够有效改善抗氧化酶活性、下调NF-κB蛋白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番茄红素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考察其作用机制。方法取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舒血宁注射液(4 mg/kg)组以及番茄红素5、10、20 mg/kg组,每组20只。除假手术组外采用夹闭左肺门45 min后松夹的方法制备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2 h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肺组织湿质量/干质量比值;通过苏木精–尹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肺组织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AI);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测定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番茄红素10、20 mg/kg组肺组织湿质量/干质量比值显著降低(P<0.05、0.01),肺组织病变显著改善,肺组织细胞凋亡状况明显改善;血清中 MDA含量和 MPO活性显著降低(P<0.05、0.01),肺组织中SOD、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0.01)。其中番茄红素20 mg/kg组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肺组织病变改善最为显著、细胞凋亡状况改善以及凋亡指数降低效果最为显著,对血清中MDA含量和MPO活性显著降低效果更加显著、肺组织中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1)。结论番茄红素能够有效降低肺组织湿质量/干质量比值,改善肺组织病变,抑制肺组织细胞凋亡、降低凋亡指数,提示番茄红素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剂量相关性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番茄红素能够有效改善机体抗氧化酶活性、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黄芪甲苷预处理组(AsIV组)。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内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肝I/R组ALT、AST活性显著增高,Bax蛋白表达增加,Bcl-2蛋白表达降低,黄芪甲苷预处理可以降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ALT、AST活性增高,Bax蛋白表达增加,增加Bcl-2蛋白表达。[结论]黄芪甲苷预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黄芪甲苷抑制肝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黄芪预处理对大鼠肠系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20只实验用大鼠随机分假手术组、模型组、银杏叶提取物(3.15 mg/kg)预处理组与黄芪(5、10和20 g/kg)预处理组;术前7天开始腹腔注射给药(1次/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剥离并夹闭肠系膜上动脉45min的方法建立大鼠肠系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2 h后,测定肠组织含水量,TUNEL法观察肠系膜细胞凋亡状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RT-PCR法测定肠组织中AKT m RNA、Bcl-2 m RNA、Bax m RNA表达;测定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肠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10、20 g/kg)预处理组大鼠肠组织含水量显著降低;黄芪预处理组大鼠肠细胞凋亡状况较模型组均明显改善,其中10、20 g/kg预处理组AI显著降低;黄芪(10、20 g/kg)预处理组大鼠肠组织中Bcl-2 m RNA表达显著升高而Bax m RNA显著降低、Bcl-2/Bax比值显著升高,SOD和CAT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NF-κB蛋白表达显著上调;黄芪(20g/kg)预处理组AKT m RNA表达显著升高;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黄芪预处理可能通过调节凋亡相关基因(AKT、Bcl-2、Bax)和蛋白(NF-κB)表达而对肠系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黄芪预处理对大鼠肠系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120只实验用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银杏叶提取物(3.15 mg/kg)预处理组和黄芪(5、10、20 g/kg)预处理组,每组20只,术前7 d开始腹腔注射给药(每日1次),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45 min的方法制备肠系膜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再灌注2 h后,取肠组织观察并测定肠组织含水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肠组织形态结构变化并进行Chiu’s评分。检测肠组织中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含量、细胞凋亡状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I)、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活性、NF-κB蛋白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预处理组大鼠肠组织外观明显红润、水肿状况明显改善,肠组织病变明显较轻。黄芪(10、20 g/kg)预处理组肠组织含水量显著降低,Chiu’s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肠组织中SOD、CAT活性显著升高且MDA含量显著降低,CRP、TNF-α、IL-6含量显著降低,其中20 g/kg预处理组IL-1β含量显著降低且IL-10含量显著升高。黄芪预处理各组肠系膜细胞凋亡状况明显较轻,其中黄芪(10、20 g/kg)预处理组AI显著降低,肠组织中Caspase-3、Caspase-9活性显著降低、NF-κB蛋白表达显著下调,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黄芪预处理具有抑制大鼠肠系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黄芪能够降低氧化应激损伤、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黄芪预处理对大鼠肠系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120只实验用大鼠随机分假手术组、模型组、银杏叶提取物(3.15 mg/kg)预处理组和黄芪(5、10和20 g/kg)预处理组;术前7天开始腹腔注射给药(1次/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通过夹闭肠系膜上动脉45 min后去夹恢复血流再灌注的方法制备肠系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再灌注2 h后,取肠组织观察并测定肠组织含水量,HE染色观察肠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损伤评分(Chiu's氏评分);检测肠组织中抗氧化酶(SOD、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肠组织中炎症细胞因子(CRP、TNF-α、IL-1β、IL-6、IL-10)含量;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肠系膜细胞凋亡状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通过比色法定量分析肠组织中Caspase-3、Caspase-9活性,Western blot法测定肠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预处理组大鼠肠组织外观明显红润、水肿状况明显改善,其中10、20 g/kg预处理组肠组织含水量显著降低(P0.05,P0.01);黄芪预处理各组大鼠肠组织病变明显较轻,其中10、20 g/kg预处理组Chiu's氏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P0.01);黄芪(10、20 g/kg)预处理组肠组织中SOD、CAT活性显著升高且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CRP、TNF-α、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20 g/kg预处理组IL-1β含量显著降低且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5);黄芪预处理各组肠系膜细胞凋亡状况明显较轻,其中10、20 g/kg预处理组肠系膜细胞AI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肠组织中Caspase-3、Caspase-9活性显著降低、NF-κB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P0.01)。结论:黄芪预处理对大鼠肠系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黄芪能够改善抗氧化酶活性、提高自由基清除能力,抑制炎症细胞因子表达,降低Caspase-3、Caspase-9活性,抑制NF-κB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生姜醇提取物对肝脏缺血再灌注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生姜醇提取物(100、200、400 mg/kg)组和金纳多;术前2周开始灌胃给药,每天1次;采用夹闭肝门静脉和肝动脉1 h后松夹的方法制备肝脏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再灌注2 h后,测定肝脏组织中抗氧化酶(SOD、GSH-Px、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和转氨酶(ALT、AST)、乳酸脱氢酶(LDH)含量;HE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形态结构改变;TUNEL法观察肝细胞凋亡状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组织中NF-κB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生姜醇提取物(200、400 mg/kg)组大鼠肝脏组织中SOD和CAT活性较模型组显著升高,而MDA含量和血清中ALT、AST、LDH水平显著降低,其中400mg/kg组GSH-Px活性和T-AOC水平均显著升高;生姜醇提取物各组大鼠肝脏组织形态结构改变和肝细胞凋亡状况较模型组均明显改善,均以400 mg/kg组效果最为显著;生姜醇提取物(200、400mg/kg)组肝细胞AI较模型组显著降低、NF-κB蛋白表达显著下调;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生姜醇提取物能够有效改善肝脏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抑制肝脏组织病变、改善肝功能、抑制肝细胞凋亡,提示生姜醇提取物对肝脏缺血再灌注大鼠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s)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肝脏组织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采用高脂高糖饲养8周后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mg/kg诱导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选取100只模型大鼠根据血糖水平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黄芪甲苷低、中、高剂量(30、60、120mg/kg)组及盐酸二甲双胍(200mg/kg)组,并另取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造模完成后开始每日灌胃给药1次,疗程4周。给药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测量各组大鼠体重并计算肝脏指数,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通过苏木精-尹红(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变,通过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肝细胞凋亡状况并计算凋亡指数,测定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黄芪甲苷高剂量组大鼠血糖水平、肝脏指数、血清中ALP活性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肝脏组织中GSH-Px活性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黄芪甲苷中、高剂量组大鼠体重、肝脏组织中SOD、CAT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血清中ALT、AST活性、MDA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肝脏组织病变和肝细胞凋亡状况均明显改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黄芪甲苷能够显著降低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改善肝脏组织病变,抑制肝细胞凋亡,改善肝功能,提示黄芪甲苷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够有效改善肝脏组织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黄芪预处理对大鼠肠系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取120只实验用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银杏叶提取物(3.15 mg/kg)预处理组和黄芪(5、10、20 g/kg)预处理组;术前7 d开始腹腔注射给药(每日1次)。通过夹闭肠系膜上动脉后去夹恢复血流再灌注的方法制备肠系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再灌注2 h后,测定肠组织含水量,HE染色观察肠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损伤评分(Chiu′s氏评分);检测肠组织中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和一氧化氮(NO)含量;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肠组织中炎症细胞因子(CRP、TNF-α、IL-1β、IL-6、IL-10)和内毒素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10、20 g/kg)预处理组大鼠肠组织含水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黄芪预处理组大鼠肠系膜病变较模型组均明显改善,其中黄芪(10、20 g/kg)预处理组Chiu′s氏评分显著降低(P0.05或P0.01);黄芪(10、20 g/kg)预处理组肠组织中SOD、CAT活性显著升高且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清中NO、CRP、TNF-α、IL-6含量和内毒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其中黄芪(20 g/kg)预处理组肠组织中GSH-Px活性和血清中T-AOC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cGMP、IL-10含量显著升高且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黄芪预处理具有抑制大鼠肠系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作用,从而对肠系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山楂叶总黄酮(HLF)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山楂叶总黄酮低剂量组(15 mg/kg)、山楂叶总黄酮中剂量组(30 mg/kg)、山楂叶总黄酮高剂量组(60 mg/kg)和舒血宁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均采用无创动脉夹夹闭左肺门45 min然后去夹的方法制备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各给药组大鼠于术前30 min通过腹腔注射给予相应药物。再灌注2 h后,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O2)],计算肺组织湿/干质量比(W/D),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TUNEL染色观察肺细胞凋亡情况;检测血清丙二醛(MDA)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肺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山楂叶总黄酮高剂量组p(O2)和血清T-AOC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山楂叶总黄酮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MDA含量和MPO活性及肺组织W/D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均0.05);山楂叶总黄酮各剂量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肺细胞凋亡状况均较模型组明显好转,以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显著;山楂叶总黄酮中、高剂量组大鼠肺组织中SOD、CAT活性显著高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剂量依赖性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山楂叶总黄酮能够有效提高机体自由基清除能力、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B(GB)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12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GB高、中、低剂量组和地尔硫组,每组20只;采用夹闭冠状动脉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TTC染色法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生化分析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形态结构改变,TUNEL法观察心肌细胞凋亡状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I);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GB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梗死面积显著降低,SOD、GSH-Px、CAT活性显著升高且MDA含量显著降低,血清中AST、CPK、LDH活性显著降低(P0.05或P0.01);GB各组心肌组织病变和心肌细胞凋亡状况较模型组均呈不同程度改善,其中30、60 mg/kg组AI显著降低,NF-κB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或P0.01)。结论 GB具有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氧化应激反应的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其能够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3.
黄芩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黄芩苷100mg/kg于冠脉结扎前10min静脉注射后,再灌注结束后称重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分光光度法测定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和HE染色观察凋亡心肌细胞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黄芩苷可明显抑制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肌梗死面积增大,降低组织MDA、MPO含量,升高SOD活性,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和炎性细胞浸润。结论:黄芩苷可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而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  相似文献   

14.
黄芪甲甙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芪甲甙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干预组,每组10只,干预组缺血前1h给予10%黄芪甲甙溶液2mL灌胃。比较各组肺湿/干质量比(W/D)、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模型组W/D、MDA、MPO及TNF-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黄芪甲甙干预后,W/D、MDA、MPO及TNF-α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黄芪甲甙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自由基损伤、抑制中性粒细胞激活和炎性因子TNF-α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生姜醇提取物对肝脏缺血再灌注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金纳多(4mg/kg)组和生姜醇提取物低、中、高剂量(100、200、400mg/kg)组,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或相应药物(1次/d)2周后,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通过夹闭肝门静脉和肝动脉1h后松夹的方法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假手术组行手术通路但不阻断肝门静脉和肝动脉。比色法测定肝脏组织中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和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含量;HE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形态结构改变,TUNEL法观察肝细胞凋亡状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表达。结果:经生姜醇提取物预处理能够有效改善肝缺血再灌注大鼠肝脏组织中SOD、GSH-Px、CAT活性,提高T-AOC水平,降低MDA含量和血清中ALT、AST、LDH水平,明显改善肝缺血再灌注大鼠肝脏组织形态结构和肝细胞凋亡状况,降低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下调NF-κB蛋白表达。生姜醇提取物上述作用均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生姜醇提取物能够有效改善肝脏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抑制肝脏组织病变,改善肝功能,抑制细胞凋亡,提示生姜醇提取物对肝脏缺血再灌注大鼠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苦参素(OMT)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2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OMT(25、50、100 mg/kg)组和地尔硫(1 mg/kg)组;通过夹闭冠状动脉30 min后松夹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再灌注后立即通过腹腔注射给药治疗(每天1次,疗程7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通过TTC染色分析计算心肌梗死面积,测定心肌组织中抗氧化酶(SOD、GSH-Px、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血清中心肌酶(AST、CPK、LDH)含量,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性形态学变化,TUNEL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凋亡状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I);RT-PCR法测定心肌组织中Bcl-2 mRNA、Bax mRNA表达并计算Bcl-2/Bax表达比值,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组织中Caspase-3、NF-κB蛋白表达。结果经OMT(50、100 mg/kg)治疗7 d能够显著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梗死面积,改善心肌组织中SOD、GSH-Px、CAT活性并降低MDA含量,降低血清中AST、CPK、LDH含量,改善心肌组织病变,抑制心肌细胞凋亡、降低AI,上调Bcl-2 mRNA表达、下调Bax mRNA表达,提高Bcl-2/Bax比值,降低心肌组织中Caspase-3、NF-κB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OMT能够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梗死面积、抑制心肌组织病变和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功能,提示OMT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OMT能够有效改善抗氧化酶活性、抑制氧化应激损伤,调节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以及降低NF-kB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番茄红素(Lycopene,LP)对大鼠肝脏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夹闭肝门静脉和肝动脉60min后去夹恢复血流的方法制作肝脏局部缺血再灌注模型,选取96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对照组、番茄红素(5、10、20、40mg/kg)治疗组,复方丹参滴丸(135mg/kg)阳性对照组,并另取16只同龄大鼠作为假手术组;术后灌胃给药治疗4周,每天一次。4周后,通过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并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检测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并通过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较缺血再灌注模型对照组,番茄红素(10、20、40mg/kg)治疗组大鼠血清中ALT、AST活性和MDA含量显著降低;番茄红素(20、40mg/kg)治疗组大鼠血清中ALP活性显著降低,T-AOC水平显著升高,肝脏组织中SOD和CAT活性显著升高;番茄红素(40mg/kg)治疗组大鼠肝脏组织中GSH-Px活性显著升高;番茄红素各治疗组肝组织病理性改变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番茄红素40mg/kg治疗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番茄红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剂量依赖性的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番茄红素能够有效改善抗氧化酶活性、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改善肝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4):110-114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I)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选取120只随机分为6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大豆异黄酮(20、40、80和160 mg/kg)腹腔注射预处理组和舒血宁注射液(4mg/kg)阳性对照组,并设假手术组。再灌注6h后,采用盲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测定脑梗死体积(IV%)及脑组织含水量;通过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通过TUNEL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状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通过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检测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行为障碍,脑梗死体积(IV%)和脑组织含水量显著升高,脑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性改变,神经细胞凋亡状况加重,凋亡指数显著升高;血清中CK,LDH含量显著升高,脑组织中SOD、GSH-Px、CAT活性显著降低且MDA含量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相比,大豆异黄酮(40、80和160 mg/kg)组大鼠行为障碍明显好转,大豆异黄酮(80和160 mg/kg)组脑梗死体积和含水量均显著降低;大豆异黄酮预处理组大鼠脑组织病变和神经细胞凋亡均明显减轻,以160 mg/kg组效果最为显著,大豆异黄酮(80和160 mg/kg)组凋亡指数显著降低;大豆异黄酮(40、80和160 mg/kg)组大鼠血清中CK,LDH含量和脑组织中MDA含量均显著降低;大豆异黄酮(80和160 mg/kg)组脑组织中SOD、CAT活性显著降低,且160mg/kg组GSH-Px活性显著降低。结论:大豆异黄酮能够有效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障碍、降低脑梗死体积和脑组织含水量、改善脑组织病变和神经细胞凋亡状况,提示大豆异黄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剂量依赖性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大豆异黄酮能够有效改善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和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高脂高糖饮食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诱导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将100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甲苷低剂量组(30 mg/kg)、黄芪甲苷中剂量组(60 mg/kg)、黄芪甲苷高剂量组(120 mg/kg)和盐酸二甲双胍组(200 mg/kg),每组20只;另取20只同龄大鼠作为正常组。各给药组每天灌胃相应药物,模型组和正常组灌胃相同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灌胃4周。分别于灌胃前和灌胃后第7,14,21,28天测定各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末次灌胃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通过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和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表现。结果黄芪甲苷中、高剂量组大鼠空腹血糖、TC、TG、LDL-C、ALT、AST、LDH、MDA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均0.05),血清SOD、CAT活性显著高于模型组(P均0.05);黄芪甲苷高剂量组大鼠血清HDL-C水平、GSH-Px活性和T-AOC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均0.05)。各给药组肝脏组织和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均明显减轻,以黄芪甲苷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黄芪甲苷能够有效降低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水平,改善抗氧化酶活性,抑制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蛋白[bcl-2、Bax、caspase-3、核转录因子кB(NF-кB)]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48只;设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甲苷低、中、高剂量组和银杏叶提取物组(阳性药对照组),每组8只。再灌注24小时后,行神经功能评分,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和脑梗死体积;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状况,测定脑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甲苷中、高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脑组织含水量和梗死体积显著降低(P0.05);黄芪甲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状况明显好转,其中黄芪甲苷高剂量组最为显著,黄芪甲苷中、高剂量组凋亡指数(AI)显著降低(P0.05);凋亡相关基因Bax m RNA表达显著下调且bcl-2 m RNA显著上调、bcl-2/Bax值显著升高(P0.05),caspase-3、NF-кB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结论:黄芪甲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调节凋亡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