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周丽  胡忧超 《北方药学》2011,8(12):87-87
目的:为了解新生儿初次接种麻疹疫苗后的免疫效果,为麻疹疫苗接种及麻疹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新生儿满8足月接种麻疹疫苗,于一周岁检测麻疹病毒IgG抗体阳转情况。结果:2010年1598例新生儿接种麻疹疫苗免疫后麻疹病毒IgG抗体阳转率达92.18%。结论:新生儿接种麻疹疫苗能获得较高的麻疹病毒IgG抗体阳转率,麻疹疫苗不是终身免疫,须适时加强,进一步加强预防麻疹的宣传和疫苗接种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许伟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8):1231-1232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结膜炎、上呼吸道炎、口腔麻疹黏膜斑(kolik's spot)及周围性斑丘疹为主要表现。1965年我国自制麻疹减活疫苗成功,在全国推广应用后,发病率迅速下降。近年来,由于麻疹病毒基因的变异,儿童时接种疫苗时间长,体内抗体滴度下降导致麻疹发病率回升。而且患者的年龄分布也有所改变,近年来成人麻疹逐  相似文献   

3.
麻疹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我国自1965年开展麻疹疫苗计划免疫以来,麻疹发病率及病死率大幅下降。近几年来,麻疹病例又有增加趋势,现简要分析我院收治麻疹患者50例如下。  相似文献   

4.
陈慧英  喻文雅  王志芬  张霞  史春伟 《河北医药》2010,32(19):2754-2755
麻疹、风疹以及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是严重危害婴幼儿身体健康的疾病育龄期女性孕前接种麻疹、风疹疫苗是预防8月龄前婴儿患麻疹、风疹及CRS的有效方法,其免疫预防的流行病学及免疫效果己充分肯定。但在评价免疫预防接种工作规划时不仅要考虑降低所要控制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还要对其投入进行必要的卫生经济学分析,评价其投入与产出的效益以便合理分配卫生资源促进免疫预防工作的开展。本文应用卫生经济学方法对石家庄市育龄期女性孕前麻疹、风疹疫苗接种后的费用(成本)和效益分析及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5.
麻疹病毒在发展中国家仍然造成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人们多方研究以求改进疫苗效果 ,除佐剂亚单位疫苗和重组病毒载体疫苗外 ,以编码麻疹病毒蛋白的 DNA质粒免疫动物的研究亦获相当进展。如接种编码麻疹病毒蛋白 DNA质粒的小鼠产生了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基因枪注射恒河猴诱生了麻疹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 ,并减少了猴体被攻毒后产生的麻疹病毒血症。本文作者观察了食蟹猴经 DNA质粒免疫后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情况。  试验中使用的 Helios TM基因枪注射系统可以直接把小量 DNA送入上皮细胞内。把编码麻疹病毒蛋白的 DNA…  相似文献   

6.
麻疹是由于麻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传染病,感染的主要人群为儿童。自广泛接种麻疹疫苗以来,全球麻疹发病率及病死率显著下降,但截至2012年,全球每年仍有12.2万人死于麻疹[1] 。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自2013年来,我国麻疹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儿童感染麻疹病毒后,极易合并呼吸道感染,并发重症肺炎的病例并不少见,这也是导致麻疹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有关麻疹的诊疗技术明显进步,但病死率仍高,且麻疹并发重症肺炎的患儿可能出现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肺纤维化等后遗症[2-4] ,严重危害儿童健康,近年来麻疹并发重症肺炎引起国内外儿科医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高慧萍  孙梅花  王立静  王建华  齐焕 《河北医药》2010,32(15):2129-2130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黏膜斑及全身斑丘疹为临床特征。冬春季多见,多见于婴幼儿,且婴儿发病率较高,8个月内婴儿由于受到来自母体胎盘抗体获得保护而很少发病[1]。近年来,麻疹发病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麻疹患者496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常伴有严重的并发症,我国实施麻疹计划免疫以来,极大的减少了人群中麻疹的发病率。但是,由于人口流动逐年增大以及麻疹病毒的基因变异,导致近几年麻疹的发病率回升,而且患者的年龄分布也有所改变。因此,有关麻疹病毒的基因变异,现行疫苗的预防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496例麻疹患儿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自从60年代初广泛应用麻疹疫苗以来,麻疹发病率显著降低,但要做到消除麻疹尚需努力完善免疫方案。Wild指出在部分发展中国家麻疹免疫尚未获得成功,不能终止季节性麻疹流行。半数儿童在出生后一年内已接触过麻疹病毒,故接种年龄应该提前。然而对4~6月龄儿童的免疫接种表明,其血清抗体阳转率仅64%,可  相似文献   

10.
<正>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的呼吸道疾病,常有中耳炎、支气管炎和脑炎等并发症,是造成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2008年造成全球大约164 000人死亡[1]。麻疹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在我国实施计划免疫工作以来,其发病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为了更好地开展麻疹监测工作,为消除麻疹提供可靠的依据,根据《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要求,对山西省太原市2009—2011年85例麻疹疑似患者的血  相似文献   

11.
伍美芳 《河北医药》2005,27(11):827-827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婴儿上呼吸道传染病,之前病死率很高.我国从1965年开始普遍接种麻疹疫苗后发病率明显下降,削平了流行高峰,阻断了隔几年一次周期性大流行的规律,但在近年来麻疹又有回升的趋势,现将我院2003年收住院的43例麻疹患者临床治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发热、呼吸道炎症、遍及全身斑丘疹为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由于大多数母亲患过麻疹,她们的血液含有抵御麻疹病毒的抗体,能由胎盘输入胎儿,因而6个月以下婴儿具有被动性免疫力,此后被动免疫力逐渐消退,至8月龄以后,几乎完全消失,就容易感染发病,直至患过一次麻疹后才得到自动免疫.因此为了控制麻疹流行,国家预防机构施行了计划免疫,对出生后足8月龄的要儿进行麻疹疫苗(麻苗)初种,有效地控制了麻疹大流行.近年来,麻疹的临床症状和发病年龄发生了变化,7月龄以内发病率占有相当比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麻疹植物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疫苗接种策略具有克服现有麻疹疫苗弊端的潜在优势.麻疹病毒(MV)血凝素(MV-H)蛋白已在烟草中表达.小鼠口服植物MV-H蛋白能诱生MV特异性抗体和分泌型IgA,提示其产生了体液免疫和黏膜免疫应答.此外,用MV-HDNA疫苗初免小鼠后,再口服植物MV-H蛋白加强,产生的免疫应答比单独使用其中任何一种疫苗都强.总之,本研究是发展有效的麻疹口服疫苗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4.
尽管六十年代工业化国家使用麻疹减毒活疫苗后明显控制了麻疹,但该病仍是许多发展中国家严重疾病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这主要是由于疫苗覆盖率低及母体抗体干扰所致,为克服这些问题,应建立新的疫苗接种策略,发展新一代麻疹疫苗.最近提出的方法有:通过不同途径接种新的减毒的麻疹病毒和重组病毒以及由新佐剂系统提呈的病毒亚单位.另外,可用新近建立的麻疹病毒感染的猕猴模型对这些新方法的保护作用机理、效力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两季多见,好发于儿童,临床上以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炎、麻疹黏膜斑((Koplik斑)及全身斑丘疹为特征。重症患者常并发:支气管肺炎、心功能小全、喉炎、脑炎等,其危害大,病死率高。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广泛使用使其发病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人体通过麻疹病毒( measles virus)的感染所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在临床上称为麻疹.全身性斑丘疹、结膜炎、高热、心率加快、口腔麻疹黏膜斑、咳嗽、腹泻等是麻疹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症状表现,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产生肝功能损坏、心肌炎、喉部发炎、脑炎及支气管炎等严重并发症[1].目前对于麻疹病毒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对人体进行麻疹疫苗的注射,随着该方法的普及,我国低龄人群的麻疹发病率正在逐年降低.麻疹的发病趋向大龄化,并且患者在临床症状方面的表现也出现了很大变化,这样容易导致误诊、漏诊现象的产生,从而使患者的病情加重,甚至产生并发症[2].以下对于2008年6月- 2010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40例麻疹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并对治疗、护理的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麻疹是一种以发热、呼吸道卡他与出疹为主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其特点是:传染性极强,疫苗可以预防;其病原体为麻疹病毒(MV).麻疹病毒属于副黏液病毒科麻疹病毒属,麻疹病毒各个毒株之间的抗原性相同,而且稳定,至今尚未发现麻疹病毒亚型存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12年安吉县婴幼儿麻疹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婴幼儿麻疹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5月收治的66例婴幼儿麻疹患儿临床资料。结果①4~8月龄麻疹患儿占57.6%。②74.2%的婴幼儿由于未到接种月龄没有接种麻疹疫苗;该接种而未接种的13例中,由于家长偏见而拒绝、家长流动而漏种就占了11例。③66例全部有发热,高于39℃者占47.0%;均有红色斑丘疹,95.5%入院时已出现柯氏斑;伴有精神萎靡、恶心呕吐、眼结膜充血,并发肺炎较为多见;麻疹病毒IgM抗体阳性检出率86.4%。结论建议将麻疹疫苗初种年龄从现在的8月龄提前到6月龄,为孕前妇女常规接种麻疹疫苗;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的管理;加强对婴幼儿麻疹患儿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9.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自1965年我国广泛开展儿童麻疹疫苗接种以来,麻疹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显著下降[1]。近年来,麻疹发病率较前呈现回升趋势,且呈现两个发病年龄高峰的现象[2]。现将我院近几年收治的麻疹病人135例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从古至今人类一直与病毒做斗争,天花、麻疹等病毒性疾病蔓延曾造成大规模的人类死亡,病毒性疫苗的使用使病毒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得到了有效的预防、控制。全球已成功消灭天花,我国已消灭天花和脊髓灰质炎,麻疹、腮腺炎、风疹、乙型脑炎等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95%以上的下降。病毒性疫苗作为预防、控制病毒性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对保障人类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改造传统疫苗和研发新型疫苗是病毒性疫苗的发展趋势,同时开发含病毒性疫苗的联合疫苗亦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