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PV)、肝静脉或下腔静脉(IVC)癌栓的处理。方法总结1993年1月~2002年1月采用肝切除和癌栓取出术治疗HCC合并PV、肝静脉或IVC癌栓68例,其中PV癌栓63例,肝左静脉癌栓1例,肝中静脉癌栓合并PV左支癌栓1例,肝右静脉、IVC合并PV右支癌栓1例,IVC癌栓2例。结果6例患者术后3个月内死于肝肾功能衰竭,其中2例患者在术后30d内死亡,术后30d病死率为2.9%,其余6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肝切除和癌栓取出术治疗HCC合并PV、肝静脉或IVC癌栓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PV)、肝静脉或下腔静脉(IVC)癌栓的处理。方法总结1993年1月-2002年1月采用肝切除和癌栓取出术治疗HCC合并PV、肝静脉或IVC癌栓68例,其中PV癌栓63例,肝左静脉癌栓1例,肝中静脉癌栓合并PV左支癌栓1例,肝右静脉、IVC合并PV右支癌栓1例,IVC癌栓2例。结果6例患者术后3个月内死于肝肾功能衰竭,其中2例患者在术后30d内死亡,术后30d病死率为2.9%,其余6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肝切除和癌栓取出术治疗HCC合并PV、肝静脉或IVC癌栓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胆管癌栓患者术中癌栓的处理方式和术后恢复过程。方法对1995年1月~2002年12月手术治疗的27例HCC合并胆管癌栓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只有59.3%(16/27)患者行肝切除、胆管取癌栓及胆管引流术。全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6%(15/27),术后30d病死率为22.2%(6/27)。结论HCC合并胆管癌栓的预后差,早期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是改善此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途径化疗[经DDS泵门静脉化疗(PVC)联合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预防术后肝细胞肝癌和门静脉癌栓复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威海市立医院收治的87例有手术指征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随机分成3组,切除肿瘤并取癌栓后A组行TACE、B组行经DDS泵PVC,C组行经DDS泵PVC联合TACE.随访3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1、2、3年无瘤生存率及累积生存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6个月及1、2、3年无瘤生存率及累积生存率C组均高于A、B组.术后6个月、1年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3年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C组与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细胞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并取癌栓后,行经DDS泵PVC联合TACE较单独PVC或TACE有效提高其远期无瘤生存率及累计生存率,且不增加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胆管癌栓患者术中癌栓的处理方式和术后恢复过程。方法 对1995年1月-2002年12月手术治疗的27例HCC合并胆管癌栓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 只有59.3%(16/27)患者行肝切除、胆管取癌栓及胆管引流术。全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6%(15/27),术后30d病死率为22.2%(6/27)。结论 HCC合并胆管癌栓的预后差,早期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是改善此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化疗联合放疗在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64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TACE化疗,观察组在TACE化疗结束后4周联合给予三维适形放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观察组的1年生存率为59.4%,高于对照组的34.4%(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ACE化疗联合放疗可提高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近期与远期生存率,同时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体部伽玛刀治疗门静脉主干癌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方法:对52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实行伽玛刀治疗。采用50%~700/0等剂量曲线覆盖计划靶区(PTV),单次处方剂量为3.0~4.5Gy,照射总剂量在30~49.5Gy之间,并观察PVTT近期疗效及生存率。结果:伽玛刀治疗结束3个月后,门静脉癌栓完全缓解18例(占34.62%),部分缓解23例(占44.23%),稳定4例(占7.69%),进展7例(占13.46%),总有效率为78.85%。生存6个月48例(占92.31%),生存12个月38例(占73.08%),24个月29例(占55.77%),中位生存期为14.04-月。结论:伽玛刀治疗门静脉癌栓疗效确切,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MSCT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MSCT成像的原理、表现,评价MSCT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MSCT表现。结果46例患者在MSCT增强扫描时均显示出门静脉内癌栓及相关的阳性征象:直接征象表现为门静脉扩张、门静脉腔内充盈缺损、门脉血管软组织肿块影和门静脉癌栓内及其周围可见网状供血动脉;间接征象表现为侧支循环形成以及肝脏灌注异常等。结论MSCT能够提供门静脉癌栓的准确部位和门静脉血流状况,且能显示肝脏占位性病变中门静脉与肿瘤的关系,为临床手术、介入治疗及肝移植等提供更多重要信息,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时的肝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将60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患者根据癌栓对门静脉主干的阻塞程度分为部分性阻塞组和完全性阻塞组,每组3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肝固有动脉内径( PHA-D)、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以及阻力指数(RI),并与80例肝细胞癌无门静脉癌栓患者(肝癌组)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对比.结果 对照组、肝癌组、部分性阻塞组、完全性阻塞组PHA-D分别为(0.33±0.05)、(0.44±0.04)、(0.45±0.04)、(0.61 ±0.07) cm,Vmax分别为(31.32±9.31)、(66.76±20.34)、(68.16±21.96)、(132.65±38.84) cm/s,RI分别为0.75±0.08、0.68±0.13、0.65±0.11、0.55±0.10.肝癌组、部分性阻塞组、完全性阻塞组PHA-D、Vmax、R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完全性阻塞组PHA-D、Vmax、RI与肝癌组和部分性阻塞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时,肝动脉血流量明显代偿性增加,RI明显减低,但肝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主要取决于癌栓对门静脉主干的阻塞程度,而并非取决于门静脉癌栓的有无.  相似文献   

10.
高鹏 《现代保健》2009,(33):3-5
目的探讨介入结合基因法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疗效。方法对25例不能手术的肝癌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于TACE治疗5~7d后,在超声引导下经皮门静脉穿刺向癌栓内注射p53基因。结果25例中PVTT消失率24%(6/25),缩小率48%(12/25),有效率72%(18/25)。肿瘤缩小率88%(22/25)。AFP转阴率80%。治疗后门静脉情况发生明显改善:DSA间接门静脉造影见门静脉延迟显现时间明显缩短、门脉主干或分支充盈缺损减小或消失。结论TACE联合经皮门静脉穿刺注射p53基因治疗肝癌门静脉主干癌栓可降低患者门静脉压力,预防肝内转移,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