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脓毒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脓毒血症患者按人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应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根据患者的血液生化检测指标及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整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同时,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乌司他丁和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肺组织中IL-6、TNF-α水平、住院时间、康复及死亡的情况,并对2组治疗前后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肺组织中IL-6、TNF-α水平、APACHEⅡ得分、住院时间和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康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脓毒血症疗效显著,并能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对心脏骤停复苏后患者多器官保护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心搏骤停复苏成功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患者73例进行了回顾性临床分析,并根据用药将其分为常规组、乌司他丁组、血必净组及联合组。分别收集并比较4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1天、3天、7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SCr)、乳酸(Lac)、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 Ⅱ评分)、MODS 病情严重度评分及 ROSC 后28天脑功能分级(CPC)及生存率。结果心搏骤停 ROSC 后各器官功能指标明显增高,与常规组比较,ROSC 第1天,乌司他丁组、联合组 CK-MB、ALT 水平明显降低(P <0.05或<0.01),血必净组、乌司他丁组 SCr 水平明显降低(P <0.05);ROSC 后3天,乌司他丁组、联合组 CK-MB 水平明显降低,3组ALT、SCr 水平明显降低(P <0.05或<0.01);ROSC 后7天,3组 CK-MB、SCr 水平明显降低,乌司他丁组、联合组ALT 水平明显降低,联合组 SCr 水平明显低于乌司他丁组(P <0.05或<0.01)。复苏后1天,联合组 MODS 病情严重度评分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 <0.05);ROSC 后3天,乌司他丁组 Lac 水平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 <0.05),联合组MODS 病情严重度评分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 <0.05);ROSC 后7天,与常规组比较,联合组的 Lac 水平、APACHE Ⅱ评分及 MODS 病情严重度评分明显降低,血必净组的 Lac 水平明显降低,血必净组及乌司他丁组的 MODS 病情严重度评分明显降低(P <0.05或<0.01)。ROSC 后各组28天 CPC 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28天生存率构成比明显高于常规组(P <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可改善组织器官的微循环灌注,减轻多器官损伤的严重程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以指导脓毒症治疗.方法 将63例获得随访数据的脓毒性MODS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血必净组(33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血必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200 ml/d,连用10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7、10d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I),心排血量(CO)及B型钠尿肽(BNP),记录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Marshall评分,随访统计28 d病死率.结果 治疗后7~10d血必净组CK、CK-MB、BNP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均P<0.05);治疗后3~7d血必净组cTnI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均P<0.05);治疗后1~10d血必净组CO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7~10d血必净组APACHEⅡ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治疗后10dMarshall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均P<0.05).血必净组较常规治疗组28 d病死率降低(27.27%比53.33%,P< 0.05).结论 应用中药血必净治疗7~10d后,脓毒性MODS患者的心肌酶及BNP水平明显降低,APACHEⅡ及Marshall评分改善,病死率降低,说明中药血必净注射液有减轻脓毒性MODS患者心脏损害、改善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煜  刘伟 《医学临床研究》2013,(11):2235-2236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 )严重脓毒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血必净组,每组各30例,观察两组入院时及治疗7 d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病死率及血清T N F-α和IL-10水平。[结果]治疗7 d后两组各项指标均较入院时显著改善,其中血必净组血清CRP水平、APACHEⅡ评分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TNF-α、IL-10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在治疗后7 d血必净组患者血清 TNF-α水平较常规组患者显著下降( P <0.05),而IL-10水平较常规组患者显著升高( P <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抑制T N F-α分泌,上调IL-10水平,改善炎性细胞因子平衡,对严重脓毒症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生脉注射液在老年急腹症患者围术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老年急腹症急诊手术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术前(T0)及术后3天(T2)常规治疗组(Ⅰ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乌司他丁组(Ⅱ组)给予乌司他丁静脉注射,乌司他丁联合生脉注射液组(Ⅲ组)给予乌司他丁联合生脉注射液静脉注射。术前(T0)及术后1天(T1)、3天(T2)、7天(T3)静脉采血测定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并进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休克发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死亡率、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比较。结果 T1~T3时Ⅱ组及Ⅲ组IL6、TNF-α浓度较Ⅰ组低(P〈0.05),Ⅲ组浓度最低;术后ALT、BUN、Cr在T1、T2时点以Ⅰ组增高最显著;3组术后CK-MB、cTnI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高,而以Ⅲ组升高幅度最低,与Ⅰ组、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Ⅱ组及Ⅲ组均低于Ⅰ组(P〈0.05);Ⅱ、Ⅲ组休克发生率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降低,其中Ⅲ组降低最显著,与其他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患者住院时间及ICU治疗时间均较Ⅰ组缩短,同时死亡率及MODS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老年急腹症患者围术期应用乌司他丁有助于改善全身炎症反应,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治疗时间。联合应用生脉注射液可进一步抑制炎症介质释放,保护心肌功能,减少休克发生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1月~2021年5月收治的8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掷硬币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甲泼尼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乌司他丁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病情危重程度[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记录并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30 d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7 d后,两组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较对照组少,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30 d生存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可提高疗效,减轻病情危重程度,且住院时间短,费用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干预对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10水平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重度AOPP引发MODS患者46例,临床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24)、乌司他丁干预组(n=22),同步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上述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n=20)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治疗组与乌司他丁干预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及IL-10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清TNF—α、IL-6及IL-10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1),但乌司他丁干预组血清TNF-α、IL-6的降低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更明显(P〈0.01),而治疗后血清IL-10水平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乌司他丁干预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痊愈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P〈0.01)。结论TNF-α、IL-6及IL-10等细胞因子参与重度AOPP引发MODS患者的病理过程;乌司他丁干预能明显降低重度AOPP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从而降低并发MODS的重度AOPP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及甲泼尼龙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某院收治的8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血必净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_2)]、动脉血氧分压[p(O_2)]、炎症因子[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 P)、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同时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热、肺部啰音、咳嗽、呼吸困难改善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治疗后p(O_2)水平较治疗前高,p(CO_2)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p(O_2)更高,p(CO_2)水平更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治疗后CRP、PCT、TNF-α水平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及甲泼尼龙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动脉血气指标,同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利于促进患者身体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通过观察患者细胞因子的变化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28例重症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血必净组、血必净+乌司他丁组、对照组.对照组按照严重脓毒症治疗指南进行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乌司他丁组加用乌司他丁20万U iv q12h,7 d为一疗程;血必净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 mL ivgtt q12h,7 d为一疗程;血必净+乌司他丁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 mL ivgtt q12h+乌司他丁20万U iv q12h,7 d为一疗程.在治疗前及治疗第4、8天分别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前降钙素(PCT),并统计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生存率.结果 四组患者治疗后LPS、IL-6、TNF-α、PCT水平均下降,其中血必净+乌司他丁治疗组在第4、8天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单一血必净治疗组、单一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对照组(两两比较P均<0.01).血必净+乌司他丁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单一血必净治疗组、单一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对照组,而28 d生存率呈现相反趋势(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 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能够显著改善重症脓毒症患者的病情,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提高生存率;作用机制可能是拮抗LPS,阻断TOU样受体,抑制促炎因子释放,降低血清PCT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联合血必净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0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简单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治疗,研究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必净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动脉血气相关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致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肺功能相关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呼气峰流速(PEF)]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00%)较对照组(78.00%)高(P<0.05)。两组治疗后TNF-α、CRP及PC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EV1、FVC、PEF水平较治疗前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aCO2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aO2、SpO2水平较治疗前提高,且研究组治疗后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aO2、Sp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与对照组(8.00%)比较相当(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联合血必净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较佳,可改善患者动脉血气及肺功能,降低患者致炎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参麦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3例,分为对照组(31例)和联合组(32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d后,联合组患者MAP、CI、SVRI、SvO_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PCT、TNF-α、IL-6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1周后,联合组患者CK-MB、cTnI、MYO、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MOD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疗效明显,可降低心肌损伤和炎症反应,改善血流动力学,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乌司他丁对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晋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3):3053-305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围体外循环(CPB)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5例。U组患者给予乌司他丁,C组用生理盐水。检测不同时间点cTnI、CK-MB水平。结果:U组cTnI、CK-MB在T2、T3、T4时点增值较C组为低。结论:乌司他丁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辅助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休克治疗,观察组加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变化及肝肾功能等.结果 治疗72h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AST、ALT、Cr、BUN、hs-CRP和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h后各项指标水平均下降,但是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更大(P<0.05).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辅助治疗感染性休克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降低炎性反应程度,促进肝肾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必净与乌司他丁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6例伴有心肌损伤的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22例)、血必净组(B组,n=22)和联合治疗组(C组,n=22)。A组按2008国际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治疗指南给予抗感染、液体复苏及营养支持等经典治疗,B组在经典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1次/12小时,连用7天),C组在B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20w U,静脉泵入,1次/8小时,连续7天)。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既往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肌钙蛋白Ⅰ(c Tn I)、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细胞介素6(IL-6)、脑钠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变化。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7天后,C组的APACHEⅡ、c Tn-Ⅰ、BNP、CK-MB、LDH、TNF-a、IL-6水平较A组(P0.01)和B组(P0.01)均显著下降。结论 :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可能通过降低体内的炎症级联反应来减轻脓毒症休克患者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重症中暑的疗效及对最终转归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56例重症中暑的成年患者分为乌司他丁辅助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予以ICU常规中暑治疗,治疗组除ICU常规中暑治疗外,入院后给予乌司他丁,200 kU,静脉注射,6 h 1次,连用6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谷丙转氨酶、肌酐等指标变化及住ICU的时间、最终转归.[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IRS评分、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谷丙转氨酶、肌酐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且两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住ICU的时间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死亡率较对照组降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有效控制重症中暑患者SIRS的进展,改善各受损脏器的功能,减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或血必净对肝部分切除术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 SD 大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 组)、乌司他丁(U)组、血必净(X)组,每组20只。建立肝部分切除术大鼠模型,3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0 min 经尾静脉给予4 ml/ kg 生理盐水、50000 U/ kg 乌司他丁、4 ml/ kg 血必净注射液。于术毕2 h、3 h、6 h、12 h 及24 h 抽取大鼠眶后静脉丛血液1 ml,分离血清并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变化。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析血液中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 -6)、白细胞介素8(IL -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活性。结果与 C 组比较,U 组及 X 组的促炎因子 IL -6、IL -8、TNF -α值下降( P <0.05),抗炎因子 IL -10升高( P <0.05),而 U 组及 X 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必净具有与乌司他丁相似的下调肝部分切除术大鼠的致炎因子,上调抑炎因子水平的作用,减轻炎症反应,对肝脏有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联合低分子肝素早期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 35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6例和乌司他丁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组19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血气分析指标、凝血功能、D-二聚体及血小板的变化,记录机械通气时间及死亡例数.结果 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治疗组TNF-α、IL-1β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D-二聚体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乌司他丁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ARDS患者的凝血异常,减轻炎症反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32例重症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血必净组、乌司他丁+血必净组。观察治疗前后血浆脂多糖(L PS )、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白细胞介素(IL )-6、IL-10、降钙素原(PC T )浓度,并统计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 U )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血浆LPS、TNF-α、IL-6、PCT浓度、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生存率均优于单一治疗组。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能够显著改善重症脓毒症患者的病情,降低脓毒症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急性胰腺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血必净治疗,比较两组血清炎症因子、内毒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炎症因子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内毒素、hs-CR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显著,对降低患者内毒素及hs-CRP水平有明显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血清肌钙蛋白 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 CRF 患者60例(观察组)与同期40例门诊体检者(对照组),检测两组 cTnI、CK-MB 和血清肌酐水平(Scr)及左心室功能及其相关性研究;随访观察组患者比较不同预后患者心肌酶水平及心室功能。结果观察组透析前后 cTnI、CK-MB 和 Scr 均高于对照组,且透析前 Scr 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 <0.05);观察组除 Scr 水平透析后较透析前降低外,其余各项指标均较透析前无差异。cTnI 的水平升高幅度与 CK-MB 呈正相关,与 Scr 相关性不强,但 CK-MB 与 Scr 呈负相关;观察组随访,有症状组患者的 cTnI 和 CK-MB 水平均高于无症状组,LVEF 和 E/A 值低于无症状组(P <0.05)。结论cTnI 和 CK-MB 水平在 CRF 患者体内改变仅代表心功能的改变,而与肾功能和透析治疗无关,其对心血管事件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临床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