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研究恩替卡韦和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9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运用干扰素α-1b进行治疗,治疗组运用恩替卡韦联合干扰素α-1b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的血清指标变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运用恩替卡韦联合干扰素α-1b治疗,具有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的优点,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持续应答率,统计两组患者实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持续应答率为88.0%,对照组持续应答率为42.0%。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70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观察组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行甘乐能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结果观察组RVR率、ETVR率、SVR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a-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优于甘乐能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李桂香  王剑英  李桂琴 《职业与健康》2005,21(12):1884-1886
目的 分析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病人重组干扰素-α 2b(rIFN-α 2b)疗效的影响.方法 CHB病人6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除用rIFN-α 2b治疗外加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单用rIFN-α 2b治疗.rIFN-α 2b治疗前、结束时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进行心理测试,并相互比较.结果 抗病毒前两组病人均存在严重的心身症状,差异无显著性(P>0.05);抗病毒结束时观察组阳性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末观察组完全应答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HB病人抗病毒前心理负担大,存在负性情绪;心理干预能减轻心理负担,且能提高干扰素-α治疗的远期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已证实α-干扰素治疗成人慢性丙型肝炎有效,ALT复常率在40~70%,而且停止治疗后ALT正常者仍有10~30%,儿童丙型肝炎虽少见,也可考虑用抗病毒治疗。近期的一项非对照试验已显示α-干扰素治疗儿童慢性丙型肝炎6个月后(一疗程)有相当比例患儿ALT恢复正常,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因此,作者进行了小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以评价重组α-干扰素12个月一疗程治疗儿童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 1991年4月至1992年6月,对2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儿(年龄2~14岁)进行研究。ALT异常6个月以上,治疗前1年内肝活检显示19例为慢性活动性肝炎,8例为慢性迁延性肝炎。HCV RNA阳性22例。随机对照试验分两组,治疗组14例,用重组α-2b干扰素5MU/m~2,每周3次,连用4个月,如ALT下降50%以上者治疗延续到12个月。对照组13例未用干扰素。  相似文献   

6.
作者报道一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对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无反应,而在肺结核复发后肝炎获得痊愈。 患者女性、27岁,实验室技术员。1989年曾因肺结核应用抗痨药物治疗1年。1995年7月被针头刺伤后发生急性丙型肝炎,因患者的血清转氨酶水平持续升高,同年12月行肝活检进一步确诊,并应用干扰素(3MU,每周3次)治疗6个月。但此后血清HCVRNA仍为阳性,ALT波动在64~203U/L。1998年2月第二次肝活检示慢性丙型肝炎(Knodell指数为5,纤维化评分为1),病毒基因分型为1b,病毒负荷为300 000拷贝/  相似文献   

7.
黄芪注射液治疗黄疸型肝炎4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用黄芪注射液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41例,均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与分组 本组病例为1995年8月至1997年9月间收治的住院患者,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总胆红素(TBIL)134.2—171.0umol/L,其中治疗组41例,另设对照组39例。急性甲型肝炎16例,急性乙型肝炎20例,慢性乙型肝炎28例,重症乙型肝炎3例,慢性丙型肝炎9例,急性甲乙型肝炎重叠感染2例,慢性乙丙型肝炎重叠感染2例。二组病情资料基本相同,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均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干扰素复合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患有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将本次研究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复合利巴韦林进行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普通干扰素符合利巴韦林进行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30例患者中显效3例,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实验组30例患者中显效11例,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33%。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在本次研究中,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9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24周HCV-RNA转阴率为73.33%,高于对照组的5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周、48周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普通干扰素和长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6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使用干扰素类型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普通组和长效组各34例,普通组给予普通干扰素,长效组给予长效干扰素,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长效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治疗1年后谷丙转氨酶复常率、谷草转氨酶复常率均明显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效组患者治疗1年后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以及HBsAg阴转率均明显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年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使用长效干扰素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普通干扰素。  相似文献   

11.
丙型肝炎(丙肝)者50%以上发展成慢性肝炎,其肝组织清理改变可日益加重。近年,国内外用干扰素治疗丙肝取得初步疗效[1~3]。本院于1992年起用重组α-2b干扰素(α-2b-IFN)联合病毒叹治疗丙肝19例,并与单用α-2b-IFN相对照,旨在提高治愈好转率,经随访已2年余,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为我院1992年12月~1994年3月收治的丙肝37例,分为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商组年龄、性别、实验室检查等基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病程均在6个月以上,诊为慢性丙肝(CH),5例经肝穿病理检查,临床与病理诊断相符。…  相似文献   

12.
α-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副作用及护理对策候书菊鲁朝辉(安徽省立医院230001)干扰素(IFN)是一组宿主蛋白,对细胞内病毒有抗病毒作用,尤其是重组α—IFN近年来已广泛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我科近3年来采用重组α—IFN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5...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在宫颈糜烂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2月~2016年8月,医院门诊收治宫颈糜烂患者84例入组,采用抽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2例。分别采用聚甲酚磺醛溶液冲洗、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3个月经周期,对比疗效、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痊愈率85.7%高于对照组73.8%,复发率2.4%低于对照组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宫颈糜烂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反应规律 ,寻找早期预测干扰素疗效的实用指标 ,我们观察了以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90例的临床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5 0例病例均为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深圳市东湖医院以及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传染科的住院或门诊病人。慢性乙肝的诊断严格按照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 (北京 )修订的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及病理诊断标准[1] 。其中治疗组 90例 ,对照组 6 0例。两组患者年龄 ,已知乙肝病毒感染史 ,用药前转氨酶水平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性别构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赛若金)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36例.给予赛若金十扰素60μg,隔日肌肉注射,加上病毒唑450mg,3次/d口服,疗程6个月。对照组30例,单用赛若金干扰素60μg,隔H肌肉注射,疗程6个月。两组停药后随访6个月,分别观察两组慢性丙肝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状况、生化应答半、病毒应答率和临床副作用。结果疗程结束时联合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的缓解率为88.88%,生化应答牢为88.88%,病毒应答率为69.44%;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83.33%、83.33%、66.66%;经检验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6个月联合治疗组的持续应答率为50.00%,而对照组为16.67%,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副作用有发热、乏力、胃肠道症状、白细胞下降、肌肉酸痛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赛若金卜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促进HCV—RNA的阴转,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王丽  傅友恒 《工企医刊》1999,12(1):27-28
我科自1996年8月~1997年10月应用强力肝得健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2例,随机抽样3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作为对照组,通过观察,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同期住院慢性中度乙型病毒性肝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α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及病毒应答的影响.方法 12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60例给予利巴韦林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48周,为联合治疗组;另60例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48周,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病毒应答和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治疗组ETVR率、SVR率、终末生化应答率、持续生化应答率分别为75%(45/60)、58%(35/60)、83%(50,60)、75%(45,60).对照组分别为30%(18/60)、13%(8/60)、37%(22/60)、17%(10/6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治疗后CD_4~+水平明显上升,CD_8~+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_3~+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CD_4~+、CD_3~+、CD_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_4~+、CD_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α治疗可改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免疫失调状态,抑制HCV RNA复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胸腺五肽单用与联合小剂量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8例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4例给予肝硬化腹水常规治疗加用胸腺五肽2mg加液静点,观察组2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2b,100u,观察比较2组患者腹水消退时间、病毒应答情况、住院时间、预后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腹水消退快,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用胸腺五肽相比,胸腺五肽联合小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2b,患者腹水消退快,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设干扰素和病毒唑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50例为治疗组,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46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具有较高的ALT复常率(72.0%)和HCV-RNA阴转率(56.0%),随访半年后,治疗组ALT持续复常率(56.0%)及HCV-RNA持续阴转率(46.5)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药联用副反应无明显增加。结论干扰素和病毒唑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可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肝炎的病毒清除是治疗中的关键所在,我院门诊在一年中(1995年4月至1996年3月),治疗慢性乙肝及丙肝共177例,疗程3个月至1年不等,现将经系统治疗9个月的90例慢性肝炎疗效总结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为本院门诊病人,男性72例,女性18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56岁。治疗前血清免疫学测定乙型肝炎HBsAg,HBeAg,抗-HBc-M,HBVDNA阳性或丙型肝炎HCVRNA,抗-HCV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中慢活肝54例,慢迁肝13例,乙肝病毒携带者18例。丙型肝炎8例,(其中3例重叠乙肝,慢活肝6例,慢迁肝与携带者各1例)。以上诊断均符合1990年上海第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同期随机设口服强力新胶囊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60例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在血清免疫学标志、ALT值、年龄、性别、病程等均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