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广西锰矿废弃地优势植物及其土壤重金属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调查了广西平乐、荔浦、八一3个锰矿区废弃地植物,对13种优势植物及其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白茅、马唐、飞蓬、苍耳、耳草对重金属有较强的耐性,可作为生态恢复的先锋植物;木荷、商陆是Mn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理想物种;地瓜榕是矿渣、尾矿坝等严重污染区良好的恢复植物。人工复垦种植的果树和经济作物,其食用部分ωPb、ωCr、ωCd均超标,故矿山恢复早期不宜直接种植果树和食用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2.
矿业废弃地是造成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重大隐患,其带来的后果对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有长远影响.在矿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中,植物修复技术是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有效手段,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其中蕨类植物因具有抗逆境能力强、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以及在环境条件适宜情况下生物量能够急剧提高等特点,可以弥补现有修复植物的缺点和不足,是较理想的植物修复资源.本文对近年来关于耐重金属蕨类植物的分布与定居状况,及其生殖对策、生态作用、耐性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并展望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随着矿产资源的大量开发和冶金工业的迅速发展,矿业废弃地与日俱增,它不仅侵占大量土地,覆盖原有植被,破坏生态系统,还带来了严重的土壤污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对其进行生态恢复,国内外已早有研究.本文根据近年来关于尾矿废弃地复垦的研究成果,综合论述了直接植被法在尾矿废弃地复垦中的应用,探讨了尾矿废弃地影响植物定居的主要限制因子、尾矿的基质改良措施、复垦中耐性物种和超富集植物的选择及栽培管理措施等.最后为直接植被法的有效应用,提出了结合综合生态工程、共生微生物和基因工程等同时进行复垦的尝试,为矿业废弃地的复垦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4.
以安源煤矿煤矸石山为研究对象,对南方地区煤矸石山自然定居植物及其土壤中Cu、Zn、Pb、Cd含量进行调查研究。植被调查结果表明,该煤矸石山自然定居的植物有18种,其中草本植物14种,灌木3种,乔木1种,煤矸石山自然定居植物以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调查表明,南牡蒿Cd含量达2.32 mg/kg,白茅Pb含量达41.9mg/kg。同时对Cu、Pb、Cd具有耐性的植物有蕨,对Pb、Cd具有耐性的植物有南牡蒿、苎麻、山莴苣、蕨。18种植物都对Pb表现出耐性。土壤重金属含量分析表明,土壤中Cu、Pb的污染程度达国家土壤污染重金属一级标准。Cd的污染程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Zn则处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5.
利用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铀矿区133个土壤样品中重金属Cr的含量,重点对铀矿区土壤中重金属Cr的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矿区土壤重金属Cr的含量为10.04~93.9 mg/kg,平均值为51.44 mg/kg。各区域土壤重金属含量大小分别是尾矿坝下游在采矿区整个矿区含矿未采区尾矿坝。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进行评价,表明在整个矿区一半以上的区域都属于轻度污染,正在采矿区四分之三的区域都属于轻度污染,尾矿坝下游也有轻度污染,尾矿坝和含矿未采区均无污染。  相似文献   

6.
四川龙门山铜尾矿库植被调查及植被恢复的物种选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龙门山铜尾矿库土壤和植物重金属含量测定、植被调查、综合优势比分析,据此进行了该尾矿库植被恢复的植物群落重建方法的尝试.结果表明:尾矿土Cu、Pb、Zn含量分别为1 319、901、209 mg/kg;Cu超过植物生长临界值19.13倍,Pb超过14.48倍,Zn超过5倍.尾矿土重金属含量平均比附近的耕地高25.05倍,铜含量高32.05倍,过高的重金属含量是限制植物在尾矿地定居的主要因子.将该库91种植物分为5个相对稳定的群落类型:葫芦藓+地钱群落;艾蒿群落;白车轴草群落;芭茅+羊耳菊群落;羊耳菊+千里光+密蒙花群落.植物中早熟禾、狗牙根、翦股颖体内Cu和Pb含量均>100 mg/kg,为铜和铅的累积植物.最终筛选确定白车轴草、早熟禾、芭茅、棒头草、狗尾草、马桑作为植被重建的优良先锋物种.植物在纯尾沙上长势低弱,难以或不适应立地条件.经过覆盖耕地土处理效果明显好之,植物表现出对土壤条件的适应性;施肥对于生长在尾砂土上的植物作用微弱,却对覆盖耕地土上生长的植物产生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尾矿区优势植物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在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潜力。方法采用野外采样分析法,从湘南学院后山尾矿区采集优势种五节芒和土壤样品,分别测定与分析五节芒和土壤样品中Zn,Ni,Cr,Cu,Mn和Hg 6种重金属的含量。结果五节芒对6种重金属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其中对Zn,Cr,Ni的富集是正常植物的3.2倍,5 652倍,17倍,对Hg吸收值达到16.44mg/kg,属于高富汞植物;重金属中生物富集系数中最大的是Zn,高达5.96,而对Mn的转运能力是最强的。结论五节芒虽不是典型的超富集植物,但作为重金属土壤污染的修复植物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调查分析了铅锌尾矿的植被组成和重金属含量。发现定居于该尾矿的植物共记录到9种,分布于6个科9个属,形成了六种相对稳定的小群落。重金属含量分析结果显示,Cu含量最高的为鸭趾草,达17.16mg/kg。Zn含量最高为东南景天,达3873.14mg/kg。Cd含量最高的为苦荬菜,达13.64mg/kg。  相似文献   

9.
对某钒冶炼厂周边土壤和植被进行现场采样,共采集到高等植物20科29种,土壤样品7个,采用ICP- MS和ICP-OES分析本土植物和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冶炼厂周边土壤普遍存在V、Cr和Cd污染现象,重金属V和Cr的污染问题突出.29种植物体内均检测到V、Cr、Cd和Pb,其中V含量相对较高.本土植物蜈蚣草体内重金属V含量最高,其地上部分V积累量为86.51 mg·kg-1,地下部分为814.25 mg·kg-1;野胡萝卜对Cd的富集和转运能力显著高于其他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Cd含量分别为18.56 mg·kg-1和5.66 mg·kg-1.两种植物表现出对钒冶炼导致周边复合重金属污染极高的耐性,可作为钒冶炼厂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的先锋物种.  相似文献   

10.
对铀尾矿生长的夹竹桃、狗芽根、假俭草和蕨及土壤中的U、^226Ra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夹竹桃、狍芽根、假检草和蕨对U、^226Ra具有一定的积累,并且植物体地上部分U、6226Ra的含量小于地下部分U、^226Ra的含量;四种植物为铀尾矿的耐性植物,可用于尾矿地的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11.
对两种不同地域的野生东南景天进行了分析。发现不同地域的东南景天在重金属积累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姚王矿区东南景天生物量约是上台门矿区的4倍。姚王矿区东南景天地上部分积累Zn最高达7850 mg/kg,上台门矿区东南景天为1623 mg/kg。积累Cd最高达到222mg/kg,上台门为37.5 mg/kg。对Pb的积累,两种景天都主要聚集在根部。对Cu的积累表现为正常植物水平。  相似文献   

12.
31种园林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南京市不同功能区的土壤和31种园林植物,分析了Cd、Cr、Cu、Pb和Zn在土壤和植物中的含量,计算了31种园林植物不同器官的重金属富集系数。结果表明,南京市各功能区均不同程度的有重金属累积现象,表现为复合污染。在研究的31种园林植物中,黑松、国槐和杜鹃对Cd、Cu和Zn污染土壤有较强的修复能力;雪松和南天竹对Cd和Zn污染土壤有较强修复能力;栾树和宽叶十大功劳对Cd和Zn污染土壤有较强修复能力。另外,南天竹、桂花、红花继木、侧柏、法国冬青和杜鹃对Pb污染土壤有较强的修复能力;桂花、侧柏、梧桐、马褂木、法国冬青和宽叶十大功劳对Cu污染土壤有较强的修复能力;黄杨对Cr污染土壤等有较强的修复能力。对Zn污染土壤修复的园林植物较多,有水杉、香樟、龙柏、悬铃木、女贞、夹竹桃、黄杨、紫叶李、侧柏、柳杉、马褂木、法国冬青、垂柳、加拿大杨和栾树。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宽叶十大功劳的根、茎、叶对Zn的富集系数分别为2.04、0.84和1.73,同时对土壤Cd也有较强富集能力,是理想的修复城市Cd、Zn复合污染土壤的园林植物。  相似文献   

13.
大宝山矿山下游地区稻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研究了广东大宝山矿山下游地区稻田土壤重金属Cd、Zn、Pb、Cu的总量及有效态含量。结果表明,该地区稻田土壤污染是Cd和Cu为主的多金属复合污染,稻田土壤Cd、Zn、Pb和Cu总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19、24494、17993和28791 mg·kg-1。4种重金属的有效性系数均较高,Pb有效性系数最高,Zn的有效性系数最低。Cd、Zn、Pb、Cu总量与其有效态含量之间极显著相关(P<001)。土壤pH值对Cd、Zn、Pb、Cu的总量及有效态含量影响不大,相关性不显著。土壤有机质含量与Zn和Cu总量和有效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4.
调查分析了哈尔滨某排污河道化工区段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Pb、Zn、Cr、As、Ni、Cu和Cd)含量,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4种当地具有金属耐性的植物(玉米、酸模叶蓼、龙葵和酸模)对受污染的河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修复效果,进而调查了这4种植物对重金属赋值形态的影响、富集能力及重金属的转运能力.结果显示,排污河道沉积物受到多种重金属的复合污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经过两季植物修复后,7种重金属的残渣态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并且金属形态逐渐向铁锰氧化态及可交换态转化,结果说明供试植物能够调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重金属在沉积物中与在植物体内具有相同的总含量趋势:Zn>Pb>Ni>Cr>Cu>As>Cd,该趋势也反映出4种供试植物的生物监测潜能.植物对重金属表现出不同的吸收特性,4种植物对Zn和Ni的富集量相对较大,而Cu在植物地上部分的含量普遍较低,Zn和Ni在植物组织中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08.4~543.92 mg/kg和36.8~246.91 mg/kg.总体来说,这4种植物主要将金属元素积累在根部,而非地上部分,表现出对重金属的耐受性.酸模叶蓼、酸模和龙葵这3种植物的地上部分分别积累了高浓度的Pb、Zn和Cd,并且具有较高的转运系数(TF>1),反映出这3种植物对相应的重金属具有植物提取的潜力.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技术,分析对照和经过栽培试验后根际沉积物中真细菌的数量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植物对沉积物中的细菌有明显的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测定资丘木瓜药材中铜、铅和镉三种重金属含量的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铜的含量,以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铅和镉的含量.3种重金属测定的检测限为0.0006μg/mL、0.0030ng/mL、0.0024ng/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2.9%、1.2%,回收率为100%105%,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和0.992、0.995,均符合要求.经测定3批资丘木瓜药材中铜、铅、镉的含量分别为13.53105%,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和0.992、0.995,均符合要求.经测定3批资丘木瓜药材中铜、铅、镉的含量分别为13.5316.24 mg/kg、0.016316.24 mg/kg、0.01630.0232 mg/kg、0.22670.0232 mg/kg、0.22670.3364 mg/kg,结果表明:3批木瓜样品中重金属的含量均符合《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中有关重金属标准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通过2012年对贵州盘县大气降尘样品逐月收集,并利用微波消解、ICP-MS对降尘中重金属元素(Al、Mn、Fe、Cu、Zn、As、Pb、Ni、Cr、Cd、Hg)的含量进行测定,运用富集因子、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其来源与贡献。结果表明:盘县降尘重金属以Fe、Al为主,春季Fe含量最高为33784 mg/kg,其他依次为Zn〉Cu〉Mn〉Pb〉Ni〉Cr〉As〉Cd〉Hg。与贵州省土壤背景值相比,降尘中Zn、Cr、Pb的含量较低,Cd、Hg、Cu的含量较高。富集因子法表明:降尘中Hg富集程度较高,Cu、Mn、Ni、As、Cd、Zn、Pb有一定程度的富集,Fe、Cr属于自然源。通过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认为Ni、Cu、As与燃煤相关,Pb、Hg与金属冶炼相关,Cr与地面扬尘相关,其贡献率分别为50.41%、28.86%、20.72%。与其他城市相比较,盘县降尘中Mn、Cr、Pb、Zn的含量偏低,As、Hg、Cd的含量偏高。  相似文献   

17.
在pH值为3.0、温度为30 ℃、矿浆质量分数为7%的优化浸出条件下,通过摇瓶试验,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BCR法3步连续提取,研究了土著微生物浸出重金属沉渣后余渣中重金属的潜在毒性。结果表明:土著微生物浸出7 d后,沉渣中Cd,Mn,Cu,Pb,Zn含量分别由原来的4 530,7 650,830,29 530,62350 mg/kg降低至730,1280,390,13 810,15650 mg/kg.浸出过程沉渣中Cd,Mn,Cu,Pb,Zn等重金属的酸可提取态相对含量显著降低,残渣态相对含量提高.余渣环境活性和潜在危害低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 5085.3-2007)的规定,土著微生物浸出能有效实现重金属沉渣的资源化和无害化.  相似文献   

18.
杭州地区猪粪重金属含量及形态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杭州地区猪粪重金属Cu、Zn、Pb、Cd含量及Cu、Zn化学形态分布.结果显示,重金属Cu、Zn、Pb、Cd平均含量分别为330.36mg/kg,485.74mg/kg,18.99mg/kg和0.59mg/kg,参照德国腐熟堆肥重金属限量标准,存在严重的Cu超标现象,样本超标率为55.6%;其次为Zn,样本超标率为11.1%,Cd样本超标率5.6%,Pb无超标现象;超标样品中以集约化养殖场猪粪为主;重金属污染猪粪Cu、Zn化学形态分布均以铁锰态为主.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科学合理进行污泥处置奠定基础。以北京市11个污水处理厂的生污泥为样品,对其进行pH值、含水率、有机质等养分和重金属含量化验分析。总体看所采集污泥是富含有机质(平均为509.45g/kg)、高氮(平均为46.12g/kg)、高磷(平均为45.47g/kg)、低钾(平均为8.33g/kg)的有机肥。pH值6.71~7.51,处于微酸性和微碱性之间,在土地利用上,不会对土壤的酸碱度造成大的影响。污泥中含水量较高(平均为82.73%),不宜直接施用。污泥中含有Pb、Cr、Cd、Cu、Ni、Zn、Hg等重金属,但含量不高,只有个别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中重金属含量稍微超标。对污泥性质的分析为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