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宋颖劼  杨建强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2):1372-1373
目的 分析21例皮肤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皮肤结核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 对21例确诊为皮肤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辅助检查、治疗及转归特点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患者起病隐匿,3例患者有结核病既往史,1例患者合并肺结核.3例伴有区域淋巴结肿大.临床表现为多种非特征性皮损,结合病理上皮样细胞和淋巴细胞等浸润形成的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等表现有助于诊断.皮肤结核患者经规范治疗,预后较好.结论 皮肤结核表现多样化,易误诊,临床医师应重视.对可疑患者进行抗酸杆菌检查、纯蛋白衍生物试验、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2.
结核病发病率在西方国家有所上升,对该病保持警惕并了解其多种临床表现极为重要。皮肤结核在该病中相对罕见,仅占肺外结核病例的1%及所有已报道结核病例的0.14%。1例19岁男性患者因身体前后出现皮肤损害就诊。经过临床观察、组织病理学检查、PCR、后前位胸片及CT,患者被诊断为肺结核及Pott病伴发转移性结核脓疡。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对皮肤结核再度出现的认识逐步加强,将有助于对这种日益常见的皮肤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Pott病及肺结核伴发多发性转移性结核脓疡1例@Saral Y.$Firat University, Faculty of Medicine, Department …  相似文献   

3.
16例皮肤结核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皮肤结核的认识和诊断能力。方法对16例皮肤结核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皮肤结核临床表现多样,不典型,极易误诊为其它皮肤病,最后行组织病理检查、病原学检查、PPD试验或诊断性抗结核治疗确定诊断。结论组织病理检查、病原学检查、PPD试验或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对结核病的诊断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术后回顾性分析结核病误诊原因,总结结核病诊断经验和老年结核病的病理特点。方法收集北京宣武医院及怀柔区中医院老年结核病患者共37例,对其临床表现、治疗经过、术后病理组织学表现及预后进行观察。结果 37例患者切片中均表现为增殖型结核结节伴有大片的干酪样坏死、多核吞噬细胞及炎细胞浸润,为以坏死为主的病变。结论老年人结核往往症状和体征不典型或不明显,容易误诊。医生需要充分重视并考虑到老年人结核的特点,做细致全面的检查以更准确的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5.
皮肤中、晚期结核样型麻风的病理诊断并不困难。但在早期如无可靠的临床症状,要作出早期结核样型麻风的诊断,常较困难。国内有关早期结核样型麻风皮肤病变的组织学观察报告尚少。因此,我们将20年来甘肃省经普查、线索检查及门诊  相似文献   

6.
罗立  吴唏  唐晓燕 《四川医学》2006,27(11):1159-1160
目的 探讨结核免疫反应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12例表现为皮肤结节性红宽、疱疹性结膜炎、粘膜溃疡不愈、“风湿性”关节炎等症状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仔细查找到结核病灶及做PPD实验等结核相关性检查,确诊为结核免疫反应性疾病,并采用抗结核治疗,所有患者各临床症状均先后缓解。结论 对原因不明的骨关节疼痛,粘膜溃疡不愈,结节性红斑。疱疹性结膜炎等经常规治疗无好转者,应高度怀疑结核免疫反应性疾病。仔细查找结核病灶及相关性检查,必要时行结核诊断性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女性生殖道结核的诊治进行分析总结,以降低误诊率。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1例女性生殖道结核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女性生殖道结核的初步诊断准确率为18.2%,易误诊为卵巢肿瘤及盆腔炎性包块疾病。结论:女性生殖道结核因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无明确的结核病史及辅助检查特异性差,造成误诊率高,在临床中应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及腹腔镜、宫腔镜等各项辅助检查,全面分析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病理活检组织厚切片抗酸染色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66例组织学HE光镜检查见典型或不典型结核形态学改变的病理活检组织,同时进行6μm厚切片及4μm常规切片进行抗酸染色,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μm厚切片抗酸染色总的阳性率为48%,典型的结核病(TB)总的阳性率为58%,不典型TB阳性率为35%。而4μm常规切片总的阳性率为30%,典型TB阳性率为40%,不典型TB阳性率为15%,厚切片及常规切片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及病理活体组织常规检查的基础上,辅助组织厚切片抗酸染色,可为结核病的诊断提供更确切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肖燕 《四川医学》2012,33(10):1729-1730
目的提高对皮肤结核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方法对30例确诊为皮肤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误诊原因及治疗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皮肤结核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症状不典型,初诊易误诊成其它皮肤病;最后行组织病理学、结核杆菌检查、PPD试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明确诊断。结论皮肤结核的发病率较其他脏器低、表现多样性,易误诊,对可疑患者需行组织病理学、结核杆菌检查、PPD试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共同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猫抓病临床特征及病理组织学特点。方法对15例经组织学检查诊断为CSD的患者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结果15例患者均有与猫、狗或家畜密切接触史或抓咬伤史,临床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大,组织学检查淋巴结呈伴有小脓肿形成的肉芽肿性改变,肉芽肿周围表现为非特异性炎,伴有淋巴滤泡增生及窦内外组织细胞增生。结论CSD是一种预后良好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接触史、淋巴结组织学检查及特异性皮内试验对CS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 儿童结核病的诊断 儿童结核病的诊断较成人困难,特别是婴幼儿原发结核病多无自觉症状和异常体征.由于小婴儿结核起病急的特点,常与感染性疾病不易区别;小儿肺外结核较成人多见,常被忽视;加之细菌学检查较成人困难,故结核病的诊断需采用综合分析和排除诊断法;包括结核病接触史,B C G接种史,结核菌素试验结果的正确分析,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和细菌学、病理学检查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10例眼眶结核的临床特点分析来提高眼眶结核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眼眶结核的临床病理特征、影象学特点、诊断等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手术切除,病理确诊为眼眶结核,且术后抗结核治疗后,随访无复发。结论:眼眶结核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不具备特异性,容易误诊。病理组织学检查是确诊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刘健 《海南医学》2011,(18):66-67
目的观察研究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无肺内结核灶的纵膈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1月到2009年1月收治并确诊的18例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纵膈淋巴结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体征、辅助检查及诊断和治疗要点。结果经系统的抗结核治疗后患者体温下降、肿大淋巴结吸收、肺部病变等情况好转。结论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中青年患者抗感染治疗无效时,又无肺部结核病灶时应该注意纵膈淋巴结结核的可能。PPD实验、结核抗体的检查及浅表淋巴结的病理检查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陕西医学杂志》2015,(7):919-920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在青春期少儿活动性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青春期活动性结核病患者52例,进行ELISPOT检测,并与病理检测、结核PCR、痰涂片、结核抗体检查结果相对比。结果:结核病患者中ELISPOT敏感性94.9%,而病理诊断、PCR、痰涂片、结核抗体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61.1%、12.1%、19.1%、12.0%,显著高于其它辅助检查方法。结论:ELISPOT检查灵敏、快速,适宜作为青春期少儿结核病诊断的重要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有结核病史的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的特点。方法 连续收集住院的TA患者,按照有无结核病史分为2组,比较临床特点、影像学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 103例TA患者中,既往有结核病史者19 例,占18.45%,其中肺结核者15例,结核性胸膜炎者2例、支气管内膜结核者1例,结核性腹膜炎者1例。与无结核病史的TA患者比较,有结核病史的TA患者头晕症状降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减少、血清肌酐水平升高、血清补体C3、C4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结核病史者结核分枝杆菌γ扰素释放高于无结核病史者(P<0.05)。有结核病史的TA患者影像学分型以V型最为常见(63.16%),其次是Ⅱb型(15.79%);有结核病史的TA患者冠状动脉受累的比例为10.53%,肺动脉病变的比例为15.79%,瓣膜病变73.68%,但与无结核病史TA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患者既往结核感染比例高,有结核病史的TA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减少、血清肌酐水平升高、血清补体C3、C4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细胞斑点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5年3月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结核病患者476例,分别采用结核感染T细胞斑试验(T-SOPT.TB)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检测,并与最终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评价T-SOPT.TB在结核感染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476例受试对象中临床确诊为结核病的患者为194例,其中肺结核122例、肺外结核58例、结核性胸膜炎14例。最终临床检查结核感染阳性检出率为40.8%(194/476),T-SOPT.TB阳性检出率为39.9%(190/476),TST阳性检出率为45.4%(216/476);以最终实验室细菌学或组织学检查作为金标准,T-SOPT.TB检测特异度为98.9%(279/282),灵敏度为96.4%(187/194),准确度为97.9%(466/476);T-SOPT.TB检测Kappa值为0.956,两者一致性良好;TST检测Kappa值为0.504,两者一致性中等。结论 T-SOPT.TB对结核感染的诊断价值优于TST,具有较高的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度;对疑似结核感染的患者快速、准确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皮肤结核97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皮肤结核病资料的回顾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97例不同类型皮肤结核的临床和病理诊断以及误诊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皮肤结核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农村发病率较高.寻常狼疮好发部位为面、鼻和耳,疣状皮肤结核以手、足和臀部好发,硬红斑以双小腿为好发部位.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67.01%,有32例临床上分别被误诊为14种皮肤疾病,误诊率32.99%.结论皮肤结核病程长,可导致溃疡和遗留毁容性疤痕,甚至并发其他脏器结核或鳞癌等,应高度重视该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杨思宇  黄胜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7):164-164
目的:探讨眼结核的临床特征,提高眼部结核感染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5年来确诊的9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眼结核病的病例资料。结果:9例眼结核中,眼睑结核2例,眼眶1例,结膜结核1例,全眼球结核5例。临床表现为占位病变或炎症。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眼部结核感染,3例未发现眼外结核病灶,其余6例先后或同时患有肺结核、骨结核、头颈部皮肤或淋巴结核。结论:眼部结核常表现为眼表新生物、炎症病灶或眼眶、球内占位病变,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诊断时须重视鉴别,眼科医师应重视全身结核病史的询问,避免临床误诊。  相似文献   

19.
米晓燕  刘春燕  李小谋  张琳 《吉林医学》2011,(31):6545-6546
目的:评价蛋白芯片法检测结核抗体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蛋白芯片法对163例痰涂片阴性的肺结核患者、156例肺外结核患者及95例非结核病变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并对上述所有病例同时行PPD试验。结果:PPD试验对诊断结核病的敏感性为55.8%,特异性为62.3%,蛋白芯片法对诊断结核病的敏感性为60.5%,特异性为95.8%。肺结核患者与肺外结核患者PPD试验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患者与肺外结核患者蛋白芯片法检测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D试验与蛋白芯片法联合检测阳性率为74.9%,优于单一的PPD试验或蛋白芯片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蛋白芯片法诊断结核病特异性高,联合PPD试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诊断结核病,特别是肺外结核病的重要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对我院1995~2005年诊断明确的儿童肺结核116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儿童肺结核临床症状,胸部X线表现不典型,体征不明显,无明显开放性肺结核接触史,未引起重视,首诊医生未注重全面查体及相关的检查。因此误诊率高。结论:为了减少儿童肺结核误诊率,提高认识和诊断水平,特别是X线检查及鉴别诊断能力,儿童结核病的诊断必须通过结核菌素试验、X线检查、痰结核菌检查、结核抗体、临床症状与结核病人的接触史等综合分析,充分认识结核菌素试验在儿童结核病诊断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