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利用电镜扫描观察了宽杯杜鹃的花粉形态;利用液体培养法比较研究了贮藏前和-80℃贮藏310 d的宽杯杜鹃花粉形态和花粉活力变化;以-80℃贮藏310 d的宽杯杜鹃花粉为父本材料,与马缨杜鹃进行杂交授粉,对杂交授粉后花粉管生长和受精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与贮藏前相比,-80℃贮藏310 d后的宽杯杜鹃花粉在形态上出现了花粉膜内陷情况,花粉活力从83.24%降低至45.52%;用宽杯杜鹃贮藏花粉与马缨杜鹃杂交授粉后,宽杯杜鹃的花粉管生长正常,在杂交授粉后19 d花粉萌发率达最高值(37.57%),且花粉管、子房和胚珠内的杂交不亲和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2.
利用电镜扫描观察了宽杯杜鹃的花粉形态;利用液体培养法比较研究了贮藏前和-80℃贮藏310 d的宽杯杜鹃花粉形态和花粉活力变化;以-80℃贮藏310 d的宽杯杜鹃花粉为父本材料,与马缨杜鹃进行杂交授粉,对杂交授粉后花粉管生长和受精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与贮藏前相比,-80℃贮藏310 d后的宽杯杜鹃花粉在形态上出现了花粉膜内陷情况,花粉活力从83.24%降低至45.52%;用宽杯杜鹃贮藏花粉与马缨杜鹃杂交授粉后,宽杯杜鹃的花粉管生长正常,在杂交授粉后19 d花粉萌发率达最高值(37.57%),且花粉管、子房和胚珠内的杂交不亲和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3.
卷丹与亚洲百合种间杂交花粉管生长的荧光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荧光显微镜对卷丹与亚洲百合品种"多安娜"(Pollyanna)、"精粹"(Elite)、"布鲁拉诺"(Brunello)种间正反交共6个组合授粉后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卷丹作母本的杂交组合授粉后4 h花粉均已萌发,8~24 h花粉管快速生长,48~72 h花粉管到达子房。卷丹作父本的杂交组合授粉后24~96 h内观察到花粉管横向生长、回折缠绕、末端膨大等异常现象,花粉管生长过程中花粉管、花柱道细胞、胚珠中的胚囊出现胼胝质,120 h内很少有花粉管穿过整个花柱到达子房。不同杂交组合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荧光观察结果与田间调查杂交结实率结果有很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用常规石蜡制片对大白杜鹃(Rhododendron decorum Franch)的子房解剖结构及其在果实的发育过程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并对其生态意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白杜鹃雌蕊为复雌蕊,湿柱头,花柱为开放型花柱,胚珠数量众多,中轴胎座。授粉后30 d胚珠发育明显;授粉后60 d子房壁发育出隔片;授粉后90 d隔片发育完成,种子发育出尾翅;授粉后150 d种子尾翅发育完成,种脐明显。大白杜鹃雌蕊子房壁厚而坚硬,为种子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保障,是植物对其生境适应的一种表现。同时,众多的种子数量也从源头保证了物种的繁衍。  相似文献   

5.
用常规石蜡制片对大白杜鹃(Rhododendron decorum Franch)的子房解剖结构及其在果实的发育过程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并对其生态意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白杜鹃雌蕊为复雌蕊,湿柱头,花柱为开放型花柱,胚珠数量众多,中轴胎座。授粉后30 d胚珠发育明显;授粉后60 d子房壁发育出隔片;授粉后90 d隔片发育完成,种子发育出尾翅;授粉后150 d种子尾翅发育完成,种脐明显。大白杜鹃雌蕊子房壁厚而坚硬,为种子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保障,是植物对其生境适应的一种表现。同时,众多的种子数量也从源头保证了物种的繁衍。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S基因型的新疆野苹果植株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授粉试验调查了单花花粉量及不同组合S基因型杂交的坐果率,利用花柱荧光显微观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S基因型授粉组合的亲和程度。结果表明,相同S基因型授粉组合S1S6×S1S6坐果率最低(2.67%),花粉管萌发较晚(授粉后8h),且生长速度较慢,48h后有少量花粉管到达花柱基部,大部分花粉管在花柱1/2~2/3处停止生长,自交不亲和程度较强;部分相同S基因型授粉组合S6S33×S1S6坐果率较高(8.09%),花粉管萌发较晚(授粉后8~10h大量萌发),生长速度适中,48h后80%花粉管到达花柱基部,亲和程度较弱;不同S基因型授粉组合S21S21×S1S6坐果率高(21.27%),花粉管萌发早(授粉后4~8h大量萌发),96h后全部花粉管到达花柱基部,亲和程度较强。  相似文献   

7.
温室与露地无核早红葡萄果实生长动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于2004年分别对温室和露地无核早红葡萄果实生长发育动态进行了观测,对正在膨大的葡萄果实的纵径和横径进行定期测量记录并得出其生长曲线。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品种果实生长呈双S曲线:初始快速生长期、缓慢生长期和第二次快速生长期。②温室葡萄第一个快速生长期果实生长速度明显快于第二个,果实纵径的生长缓慢期与第二个快速生长期的界限不明显;幼果第一个快速生长期纵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横径,在第二个快速生长期横径快于纵径,但是总的生长量纵径大于横径,果粒最后基本呈圆形。③露地葡萄在果实的第一个快速生长期和生长缓慢期的纵横径生长曲线基本相同,横径较快地进入第二个快速生长期并且生长速度要快于纵径,导致果实最终横径略大于纵径,果粒略呈扁圆形。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特有的爆杖花和易危的红马银花2种杜鹃物种为亲本进行杂交试验,探讨了不同杜鹃亚属间的杂交亲和性,以期为合理利用我国特有和濒危的杜鹃花种质提供依据。测定了2种杜鹃的新鲜花粉活力,并开展2种杜鹃的自交及正反交授粉试验,同时利用荧光显微镜对各杂交组合授粉后0、12、24和96 h的杂交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进行观测,比较了其杂交亲和性。结果显示:爆杖花和红马银花的新鲜花粉活力分别为40.61%和31.43%,均适宜授粉;在红马银花×红马银花、红马银花×爆杖花、爆杖花×爆杖花、爆杖花×红马银花等4个杂交组合中,杂交花粉在授粉后0和12 h时均未萌发,而在授粉后24 h开始萌发;在授粉后96 h,各杂交组合的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均达到最高值,其中以红马银花×红马银花的花粉萌发率最高,达24.95%,而以爆杖花×红马银花的花粉管最长,为0.93 cm,达到花柱中部。由此可知,爆杖花和红马银花自交亲和,2种杜鹃杂交具有部分亲和性,且爆杖花×红马银花的亲和性好于红马银花×爆杖花。  相似文献   

9.
亚洲百合和铁炮百合正反杂交亲和程度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亚洲百合与铁炮百合杂交的亲和性,比较正反交组合在杂交亲和性上的差异。【方法】以亚洲百合‘Brunello’和铁炮百合‘新铁炮2号’配制正反交组合,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花粉在雌蕊中的生长动态。【结果】两个组合花粉均可在柱头上萌发,但花粉管在柱头乳突细胞、花柱通道细胞中会依次发生胼胝质反应。杂交后7-18 h,正交组合花粉管的平均生长速度一直比反交组合的快,18 h后反交组合花粉管的生长速度逐渐加快并超过正交组合。授粉后55 h正交组合花粉管到达花柱1/2处并停止生长,48 h时反交组合花粉管进入子房。正反交组合均表现柱头和花柱不亲和。【结论】正反交亲和性程度存在差异。采用切割花柱授粉和子房授粉结合胚培养可以克服杂交障碍,提高获得杂种胚的概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野生紫斑百合远缘杂交亲和性及克服杂交障碍的措施,为野生紫斑百合资源开发利用及具有绿色、清香、抗性等优良性状的百合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云南地区野生紫斑百合及栽培品系东方百合(7个品种)和OT百合(5个品种)为材料,采用切割花柱(CS)和常规授粉(NP)两种方法进行远缘杂交,分析紫斑百合与东方百合和OT百合的远缘杂交亲和性,通过荧光显微技术观察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动态,并通过染色体法鉴定F1代的倍性.[结果]常规授粉方式下,紫斑百合作母本的12个杂交组合中仅紫斑百合×索邦(NP)、紫斑百合×西诺红(NP)和紫斑百合×布卡迪(NP)3个杂交组合的亲和性相对较好,其他9个组合(NP)均杂交不亲和,存在受精前障碍,但切割花柱授粉方式下,紫斑百合作母本的12个杂交组合均具有不同程度亲和性,其中,紫斑百合×罗宾娜(CS)杂交亲和性最佳,其子房膨大率、有胚率、杂种胚萌发率和亲和指数分别为40.00%、15.12%、43.08%和6.05.以紫斑百合为父本的6个杂交组合在两种授粉方式下的杂交亲和性整体较差,仅切割花柱授粉方式下的罗宾娜×紫斑百合(CS)的子房膨大率和有胚率分别为20.00%和10.71%,其他5个杂交组合的子房假膨大或授粉后不久枯萎衰败.紫斑百合×索邦(CS)授粉后其花粉管到达子房胚珠的时间比紫斑百合×索邦(NP)提前4 d,有利于减少花粉管伸长过程中的营养消耗及杂交障碍的克服.西诺红×紫斑百合(NP)和黄天霸×紫斑百合(NP)2个杂交组合授粉8 h后花粉均在雌蕊柱头上萌发,花粉管沿着花柱向下延伸,黄天霸×紫斑百合(NP)的花粉萌发量较西诺红×紫斑百合(NP)少,但二者均在花柱和胚囊两端出现不同程度的胼胝反应,花粉管扭曲缠绕,阻碍花粉管伸长及伸向胚珠完成受精.紫斑百合×白色眼睛(CS)的杂交后代组培苗染色体数为24条,属二倍体;但紫斑百合×斯特腾(CS)和紫斑百合×维拉布兰斯(CS)的杂交后代组培苗染色体数分别为26和28条,为非整倍体植株.[结论]切割花柱授粉法可较好地克服紫斑百合与东方百合和OT百合远缘杂交受精前杂障碍,提高各杂交组合的子房膨大率、有胚率和杂种胚萌发率,且紫斑百合正反交组合的杂交亲和性差异明显,紫斑百合作母本的杂交组合较其作父本的杂交组合亲和性好,说明其杂交亲和性具有单向性.  相似文献   

11.
苹果梨开花授粉结实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苹果梨和南果梨为试材研究发现,苹果梨柱头从开花前1天起至5天内都具有一定接受花粉能力,但前3天接受花粉能力强,交配结实率高,后2天显降低。苹果梨自交不结实,自然杂交的结实率和单果有效种子数显低于人工杂交,人工杂交时,破蕾授粉,破蕾法雄授粉,去雄除花瓣授粉和除整个花冠授粉4种方法对杂交结实率和杂交果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除花瓣或花冠后未授粉的苹果梨无论隔离与否均不结实,但授粉结实正常。套袋隔离能降低杂交结实率,对杂交果生长发育也有一定影响,杂交时可选择次日开花的大花蕾除花冠后授粉杂交免除套袋隔离;也可直接破蕾授粉套袋隔离,免除去雄过程,减少杂交环节,提高育种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授粉方式对苦瓜果实膨大的影响,为其设施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桂农6号苦瓜为试验材料,在设施大棚内分别进行人工授粉(套袋处理)和蜜蜂授粉,连续授粉5d,每天统计坐果率;于授粉后第1、4、7、10和14 d测量果实的横径、纵径、周径和单瓜重量,计算日相对生长率;在成熟期测定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结果]人工授粉的苦瓜横径和周径在整个生育期均较蜜蜂授粉苦瓜大,蜜蜂授粉苦瓜纵径在授粉后第14 d大于人工授粉苦瓜,两种授粉方式的苦瓜横径、纵径和周径相对生长率均呈下降趋势;授粉后第1~4d人工授粉的苦瓜横径和周径相对生长率显著高于蜜蜂授粉苦瓜(P<0.05,下同),授粉后第5~7 d则显著低于蜜蜂授粉苦瓜.蜜蜂授粉的苦瓜单瓜重在发育后期增重明显,单瓜重相对生长率在授粉后第5~7d迅速下降,此时人工授粉的苦瓜单瓜重相对生长率显著高于蜜蜂授粉苦瓜,在授粉后第10 d有小幅度上升.蜜蜂授粉的苦瓜坐果率较人工授粉低,但果实果型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高于人工授粉.[结论]人工授粉苦瓜前中期发育快,蜜蜂授粉苦瓜在后期发育较快,蜜蜂授粉可提高苦瓜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不同授粉处理对百合花粉萌发生长及坐果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Snow Queen’×细叶百合和‘Snow Queen’בPollyanna’不同授粉处理对花粉管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组合中,常规授粉花粉萌发率最高,但坐果率较低;常规授粉、切割柱头授粉均未观察到花粉管延伸至花柱道中;切割花柱授粉,坐果率最高,而且用胚培养可以获得幼苗,表明受精前障碍同时存在于柱头和花柱上部组织内。两个组合,相同的授粉处理,均表现为切割并涂抹柱头粘液花粉萌发率和坐果率高于未涂抹粘液。‘Snow Queen’×细叶百合的花粉萌发率及坐果率相对高于‘Snow Queen’בPollyanna’。  相似文献   

14.
玫瑰与月季种间杂交障碍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明玫瑰(Rosa rugosa)与月季(Rosa hybrid)种间杂交障碍原因,为提高观赏玫瑰育种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牟平野生玫瑰(MP)、‘唐红’玫瑰,以及月季品种‘塞尔维亚’和‘红帽子’为试材,统计分析种间杂交(MPב塞尔维亚’、MPב红帽子’)和品种间杂交(MPב唐红’)的田间坐果率、每果种子数、种子纵径、有胚率、萌发率和成苗率;采用荧光显微法观察花粉管在花柱中的生长状况;利用常规石蜡切片观察受精及胚胎发育状况。【结果】(1)MPב塞尔维亚’种间杂交坐果率和每果种子数均显著低于品种间杂交,MPב红帽子’种间杂交则未结籽。(2)MPב塞尔维亚’种间杂交种子大小不一,76.67%的小种子纵径仅(0.24±0.07)cm,无胚、胚乳,不萌发;23.33%的大种子纵径达(0.61±0.05)cm,有胚、胚乳,萌发率和成苗率显著低于品种间杂交。(3)授粉后2 h,种间杂交花粉和品种间杂交花粉均已在柱头上大量萌发,但种间杂交花粉管顶端却大量沉积胼胝质;授粉后20-24 h,品种间杂交花粉管进入子房,但全部MPב红帽子’花粉管和多数MPב塞尔维亚’花粉管却于花柱1/2处停止生长;品种间杂交花柱通道细胞及间隙中无明显胼胝质沉积,但种间杂交花柱通道细胞及间隙中却大量沉积胼胝质。(4)少量MPב塞尔维亚’花粉管能够进入子房,并完成受精。但79.42%的杂种胚在授粉15 d左右的心形胚阶段败育,20.58%的杂种胚仍能继续发育。【结论】(1)MPב红帽子’为受精前障碍,MPב塞尔维亚’为受精前后双重障碍;(2)受精前障碍主要由花粉管在花柱1/2处停止生长而导致,可能与花粉管顶端和花柱通道细胞及间隙中大量沉积的胼胝质有关;(3)受精后障碍主要由杂种胚在心形胚阶段败育而造成。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分布的杜鹃花属常绿杜鹃亚属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本文研究了4种常绿杜鹃亚属种子萌发特性,通过解剖镜和显微镜观察种子形态大小,用电子天平进行种子千粒重的测定,并统计了在不同光照条件和不同基质下4种杜鹃花的萌发率。结果表明:4种杜鹃花种子细小扁平,为椭圆形或长椭圆形,红褐色,种子表面具有明显纵条纹;千粒重比较:大白花杜鹃>露珠杜鹃>迷人杜鹃>马缨花杜鹃;种子萌发具有需光性,所测试种子在全光照条件和半光照条件下萌发率都很高,全黑暗下萌发率低甚至不萌发。播种基质影响种子萌发率,4种杜鹃花种子在腐叶土上的萌发率均高于混合土(山土+腐叶土)与山土,山土基质上不萌发。  相似文献   

16.
研究柱头直接授粉法、柱头直接授粉+切花柱授粉法、柱头直接授粉+花柱嫁接法等技术对克服百合杂种系内及杂种系间受精前杂交障碍的影响。结果发现:所试验的几个杂种系内杂交组合中,柱头直接授粉法能使各组合结果率均达到100%。所试验的几个杂种系间杂交组合中,柱头直接授粉法不能促使父本花粉管进入子房;柱头直接授粉+切花柱授粉法能促使部分花粉管进入子房,但定向转向珠孔端的花粉管不多,该方法使亚洲百合(♀)×东方百合3个组合中获得果实及少量种子;柱头直接授粉+花柱嫁接法使亚洲百合(♀)×东方百合组合有少量花粉管进入子房,并可能发生向珠孔端的定向生长,采用离体子房切片-胚珠培养后,有一个组合获得1株小苗。  相似文献   

17.
选用‘华栗3号’为材料,采用异交、自交、不授粉及自然授粉4种授粉方式探究锥栗(Castanea henryi)果实的生长发育特性.结果表明:锥栗果实生长发育期约135 d,异交、自然授粉的总苞和子房及自交、不授粉的总苞的鲜重均呈"慢—快—慢—快"的增长趋势,自交、不授粉的子房鲜重呈"慢—快—慢"的增长趋势,总苞和子房纵横径呈"慢—快—慢"增长趋势,果实成熟时总苞和子房大小均表现为异交自然授粉自交不授粉;不同授粉处理对锥栗座苞及落果的影响不同,异交、自然授粉经历了2次落果高峰期,自交、不授粉则经历了3次落果高峰期,落果最高峰均出现在花后90~105 d;不同授粉处理显著影响锥栗的结实率和空苞率,4种授粉处理的坐苞率、结实率大小均表现为异交自然授粉自交不授粉,空苞率大小表现为不授粉自交自然授粉异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玫瑰(Rosa rugosa)花柱提取液对玫瑰及月季(R. chinensis)花粉管离体生长的影响,探讨玫瑰与月季种间杂交不亲和性机理。【方法】使用玫瑰花柱提取液对玫瑰及月季花粉进行培养,花粉管顶端囊泡采用FM4-64标记,花粉管顶端钙离子采用Fluo-3AM标记,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测。花粉管形态变化采用光学显微镜观测。【结果】经玫瑰花柱提取液处理,玫瑰花粉管形态正常,而月季花粉管在生长过程中发生扭曲、开裂等现象,花粉管顶端囊泡区域化分布不明显,钙离子浓度下降,钙梯度消失,钙波微弱,花粉管顶端有部分细胞壁增厚,产生胼胝质。【结论】玫瑰花柱提取液影响月季花粉管顶端囊泡分泌、钙离子分布,使花粉管生长停止,并在花粉管顶端产生大量胼胝质。由此推测玫瑰与月季种间杂交不亲和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玫瑰花柱通过影响月季花粉管顶端囊泡分泌、钙离子分布抑制花粉管生长,并且在生长停止的花粉管顶端产生胼胝质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