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注聚合物对油田进行开发是一种常用的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的三次采油技术。随着聚合物注入量的增加,聚合物固体颗粒将沉积在孔隙中,这些附着物将会干扰聚合物的继续注入。因此我们研制了TR-3型聚合物解堵剂,我们应用研究的成果进行了现场试验,截止到2004年12月底,共应用解堵剂12吨,累计施工4井次,成功4井次,施工工艺成功率100%。平均单井增注2400m^3,平均单井增注聚合物母液1300m^3,对应油井增油420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挤注解堵剂解堵后,平均降低注聚压力1.2MPa。  相似文献   

2.
注聚合物对油田进行开发是一种常用的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的三次采油技术。随着聚合物注入量的增加,聚合物固体颗粒将沉积在孔隙中,这些附着物将会干扰聚合物的继续注入。因此,我们研制了RES-2型聚合物解堵剂,并做了现场试验,到2003年7月底,共应用解堵剂12t,累计施工4井次,成功4井次,成功率100%。平均单井增注2400m^3,平均单井增注聚合物母液1300m^3,对应油井增油420t,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挤注解堵剂解堵后,平均降低注聚压力0.8MPa。  相似文献   

3.
小洼油田属中深层稠油油藏,开发方式为蒸汽吞吐及蒸汽驱,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但随着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生产井出现油层堵塞,注汽压力高,产液产油量下降的问题,经研究发现生产井堵塞是近井带有机质堵塞与油层深部无机堵塞综合作用所致,因此研究开发了有机解堵剂和多氢酸缓蚀酸复合解堵技术,现场应用4井次,有效率100%,平均单井增油2.3t/d,累计增油2500t。  相似文献   

4.
针对春风油田浅层稠油油藏特点,研发了一种热采井RCD-1耐温长效堵剂。依据试验区油藏地质条件,筛选出了RCD-1耐温长效堵剂配方,该配方由10~12%的主剂、4~5%的助剂、0.5%的稳定剂及余量为水。室内实验表明,RCD-1耐温长效堵剂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封堵性能。RCD-1耐温长效堵剂现场试验4井次,应用效果表明,平均单井日增油10.9t/d,含水下降了16.6%,单井增油860t,累计增油3440t。  相似文献   

5.
针对油藏欠注原因及深穿透氧化复合酸化解堵技术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现场实践应用,结果表明,深穿透氧化复合酸化解堵技术对于中低渗类型的油水井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有效率为100%,平均单井日增注可达7.65t,且有效期长,可在油田大范围内推广。  相似文献   

6.
针对稠油热采区块已日趋严重的边底水入侵问题,进行了区块整体化学堵水技术研究与应用,研制了复合类型的堵剂,分段塞注入,实现了大剂量低成本整体封堵。经现场20井次的整体化学堵水试验,累计增油1.24×10^4t,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延缓或抑制边底水的入侵,大幅度提高了稠油注汽区块整体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HQ油田超低渗砂岩储层物性差、渗流阻力大,注水井投注一段时间后易发生油层堵塞,吸水变差,达不到油田开发注水要求,且常规酸化增注效果又不理想的问题,为确保注够水、注好水,促进油藏高效开发,开展了超低渗砂岩储层欠注井解堵增注技术研究。通过分析该储层欠注井常规酸化增注效果不理想的原因,结合储层地质特征,设计出一种深穿透缓速解堵液;对该解堵液的缓速性能、解堵能力、抑制二次伤害、金属离子螯合能力等性能进行了室内评价;运用该解堵液在HQ油田开展了现场深穿透缓速解堵增注工艺设计及实验工作,与以往常规酸化增注对比,试验井增注措施有效率提高了16.7%、平均单井注水压力下降1.7MPa、平均单井有效期延长了8个月。通过室内研究和现场实验,形成了一种适应HQ油田特殊储层的解堵增注工艺。  相似文献   

8.
含聚合物污水长期注入导致注水井污染严重,部分单井出现长期不吸水情况。为此,尝试开展物理法超声波解堵技术使措施井恢复吸水。该研究有利于油田污水重复利用,减轻污水处理中导致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渤海油田加大了水平注水井调剖调驱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增油降水效果。但在现场应用过程中,存在注入压力高,导致注不够或注不进的问题,严重影响调剖调驱效果。为降低水平注水井调剖/调驱注入压力,从低黏度注入液为出发点,以低分子量耐温耐盐聚合物为主剂,酚醛预聚体为交联剂,六次甲基四胺为助剂,得到了一种注入初始黏度低、成胶性能好的调剖/调驱剂WLV-4。室内模拟表明,驱替注入压力比常规堵剂的注入压力低36.84%。渤海油田A47H井应用WLV-4调驱作业,增油降水效果明显,适合水平注水井调剖/调驱。  相似文献   

10.
低渗透油田具有储层渗透率低、岩石敏感性强、近井地带易污染堵塞等特点,导致部分水井注水困难或注不进水,而常规酸化解堵药剂无法进入地层微小孔隙,措施增注效果差,为此研究应用了纳米膜润湿酸化解堵技术,利用低浓度、低摩阻、高液量的纳米膜润湿酸化体系,增大药剂处理体积,增加酸岩反应时间,处理地层微小孔隙;同时纳米膜增注剂进入储层微孔道,发生静电吸附,在岩石微孔道壁面形成纳米级的中间润湿型沉积膜,降低渗流阻力,解除水锁,室内实验表明,药剂体系腐蚀速率≤4.8g/m2·h,降阻率≥41.2%,渗透率提高幅度≥41.7%;试验后平均单井注水压力下降4.9MPa,日增注12.4m3,截至目前平均单井已累计增注2472m3,有效的解除地层深部污染堵塞,实现了欠注水井降压增注。  相似文献   

11.
X地区注水井自2010年以来一直采用含聚污水回注,由于水质中含有大量悬浮物及残余聚合物,导致注水井污染严重,部分单井出现长期不吸水情况。而目前常用的增注措施主要为酸化解堵解堵和压裂改造,但酸化解堵一方面配方存在不适应性,同时环保施工压力较大;尽管压裂措施效果较好,但措施成本高制约其大范围应用。所以,尝试开展物理法超声波解堵技术,摸索在该区块的解堵增注适应性。本文描述了超声波解堵技术在X区块注水井的试验情况,主要通过分析措施单井条件、摸索选井选层原则,优化完善解堵工艺,探索超声波解堵技术在X地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葡北油田聚合物试验区于2001年建成,2007年试验完成后改为水驱开发方式。驱替方式调整后,12口水井中有6口井注不进水,导致与其连通的16油井的平均日产液由试验前的41.0t降为22.1t,严重影响了水驱油田开发效果。为此,开展聚驱后水驱井解堵增注技术研究,优选解堵剂配方体系,有效恢复注水井的注水量,提高连通油井产量,保证区块开发效益,为三次采油技术在低渗透油田的进一步推广提供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3.
针对注聚驱转后续水驱出现的聚合物堵塞造成水井高压欠注的问题,提出了两段塞聚合物解堵降压增注工艺。该工艺能将大分子聚合物降解为小分子物质,同时可以解除注入水中原油以及机械杂质等造成近井地带的堵塞,起到深部解堵增注的作用。现场试验表明,该工艺合理可靠,解堵增注与水驱增油效果明显,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聚合物驱油已经成为渤海油田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技术手段,但是随着聚合物注入量的不断增多,注聚过程中经常出现注入压力过高、无法达到配注量、相应的增产措施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影响了聚驱效果。针对上述情况,在对渤海油田注聚井堵塞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后,研发出了适用于渤海油田注聚井解堵的体系和相应的施工工艺,其中协同降解剂对聚合物堵塞的解堵率在80%以上,注入强穿透剂可以提高解堵率最高达1 4.3%,加入孔道保护剂后防堵率最高达到4 1%。现场应用了7井次,取得了良好的降压增注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影响高压低渗油田增注因素的分析 ,阐述了与之配套的工艺技术 ,并重点论述了缓速酸解堵技术 ,L Y解堵技术及 SQR97氧化深穿透解堵技术的应用效果。为该油田下步增注措施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厂含聚污水回注区块受注入水质影响,导致注水井吸水能力下降的问题,攻关研究并试验了含聚污水回注井活性水增注技术。结合水质特性,研制了以石油磺酸盐为主剂的活性水增注配方,界面张力可降至10-2mN/m级别。通过室内评价实验,优化了注入参数,实验表明可显著降低注入压力。自主研发了集配制、注入为一体的点滴注入设备,可灵活调整单井注入压力及注入量。现场应用20口井,平均单井日增注21.2m3,能够有效提高含聚污水回注井的注入效果。  相似文献   

17.
桩西油田桩59块属于典型的特低渗油藏,平均渗透率为6.4×10-3μm2,由于储层物性差等多因素的影响,部分注水井注水压力高、注水困难、注水效果差,以及常规解堵体系有效期短、效果差的难题,研究应用了分子膜在线增注技术,该技术对于恢复和提高注水井吸水能力具有明显的效果。通过室内实验研究表明,该项技术具有良好的岩石润湿性改变和降低水相渗流阻力功能,有效改善岩石渗透率,降低注水压力,增加注水量。现场应用1井组,平均单井压降3.6MPa,累增注水量3.96×104m3,对应油井累增油3168 t。  相似文献   

18.
针对低渗透油田储层非均质严重、层间差异大,常规笼统酸化效果差的问题,开展了不动管柱分层酸化技术研究,研制了针对性的暂堵剂体系,对高渗层的封堵率达到95%以上,对低渗层的封堵率在85%左右,优化了注入工艺,注入半径3-5m,现场试验3口井,平均单井累计增注3283m3,吸水储层由部分吸水调整为全部吸水,改善了吸水剖面,达到了分层酸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孤岛油田注聚驱聚合物造成的堵塞,影响注聚的问题,研究一种复合解聚剂解除聚合物堵塞,同时确保粘弹性聚合物不再吸附沉积,达到井筒附近与地层深部高效解堵、长期畅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朝阳沟油田属于低渗透油田,储层物性差、渗透率低,扶余油层裂缝形态为垂直缝,油井主要采用重复转向压裂技术进行增产,该技术是在压裂过程中,通过封堵射孔炮眼实现裂缝在缝口处转向,增加泄油面积,提高单井产量,但随着重复压裂次数的增加,增产效果逐年变差。为此,在朝阳沟油田扶余油层开展了垂直裂缝缝内转向压裂增产试验,提高低渗透油田单井产量。在直井转向增产机理和适用条件研究的基础上,实内优选了粉末型暂堵剂,实现裂缝的缝内转向,同时优化了暂堵剂用量和施工工艺。现场试验6口井,平均单井初期日增油量3.1t,单井阶段累计增油329t,措施增产效果明显。试验的成功实施为低渗透油田油井剩余油的有效挖潜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