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新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258-259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的临床效果和胃肠影响。方法将本院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的120例有合并症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仅研究组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观察两组的出生1周后的血清胃泌素水平,喂养不耐受情况,不同时期体质量增长,时间指标(达足量喂养时间、应用静脉营养时间、恢复出生时体质量时间、出院时间)。结果①研究组的胃泌素水平(P<0.05),出生2周内(P<0.05)、4周内(P<0.01)体质量增长高于对照组;喂养不耐受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的以上时间指标均少于对照组,除恢复出生时体质量时间(P<0.05)外,其余均为P<0.01。结论危重新生儿的早期微量喂养耐受性较好,可增加胃泌素分泌和体质量,值得在早产儿营养支持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讨危重早产儿的营养管理,采用早期微量喂养(minimal enteral feeding,MEF)的方法,观察其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64例危重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0例采用完全静脉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试验组34例在常规静脉营养的基础上早期微量喂养。观察患者体重变化、达到足量喂养的时间、喂养不耐受、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等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均未出现NEC,试验组低血糖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达到足量喂养的时间、喂养不耐受、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方面,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可以有效促进危重早产儿的病情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生菌与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方法。方法将93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常规组30例、红霉素组32例和益生菌组31例。常规组单纯给予常规治疗,红霉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霉素治疗,益生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生菌治疗。观察并比较3组临床有效率、胃肠道症状消失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及腹泻、便秘发生情况。结果益生菌组和红霉素组有效率高于常规组,胃肠道症状消失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短于常规组;益生菌组腹泻、便秘发生率低于红霉素组和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除腹泻、便秘发生率外,益生菌组和红霉素组其他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与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均有较好疗效,但红霉素在治疗过程中腹泻、便秘相对明显,在无胃肠道发育畸形的情况下,益生菌更有利于早产儿胃肠系统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益生菌在减轻极低体重早产儿(VLBW)和低体重早产儿(LBW-PI)喂养不耐受中的作用.方法 资料选取我院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41例早产儿.利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21例,对照组2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加用口服益生菌.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体重增长情况;恢复出生体重、可全胃肠喂养以及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情况.结果 试验组早产儿喂养耐受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不耐受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可全胃肠喂养时间、平均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体重增加速度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除对照组一名早产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外,其余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益生菌在减轻VLBW和LBW-PI中可以增加胃肠道喂养耐受率,改善临床一般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胃泌素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2010年2月~2011年1月我科收治的早产儿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非营养性吸吮(NNS)组和对照组,测定出生后第1天开奶前及出生后第7天、第14天血清胃泌素水平,同时记录生长发育指标(头围、身长、体重)。结果①NNS组胃泌素水平在出生后第7、14天高于对照组(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NNS组第7、14天体重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NNS组胃肠外营养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NS可以促进早产儿血清胃泌素分泌及体重的增长,还可以缩短胃肠外营养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产儿开始胃肠喂养的时间。方法对新生儿科收治的38例早产儿(出生体重1100~1950g),随机分为早开始(≤6d)胃肠喂养组和晚开始(≥7d)胃肠喂养组,用同一配方乳喂养。记录达足量喂养日龄、住院天数、高胆红素血症、喂养不耐受的结果。结果早开始胃肠喂养组达足量喂养日龄犤(28.6±10.8)d犦和住院天数犤(39.6±11.8)d犦与晚开始胃肠喂养组日龄犤(40.6±15.8)d犦和住院天数犤(53.8±16.5)d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早开始胃肠喂养较晚开始胃肠喂养高胆红素血症、喂养不耐受情况显著减少(P<0.05)。结论对于早产儿,出生后6天内尽可能早地开始胃肠喂养,有利于胃肠功能成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血清胃泌素的影响。方法将需鼻饲母乳喂养的4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非营养性吸吮组及对照组。详细观察记录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情况以及血清胃泌素的变化。结果非营养性吸吮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减少,达全胃肠喂养以及恢复出生时体质量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胃泌素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可促进早产儿胃泌素分泌,缩短静脉营养以及达到全胃肠喂养的时间,并可以有效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早产儿99例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47例。两组早产儿均采用同一种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液态奶喂养及静脉营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在开奶同时口服或经胃管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散100 mg·kg-1·d-1,每日2次,疗程2~4周。观察比较两组喂养、生长发育情况、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出生第7日胃肠道摄入能量高于对照组,达到胃肠半量、足量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喂养不耐受指标中,治疗组腹胀、胃潴留、大便潜血阳性或稀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呕吐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早产儿出生后2周体重、头围的增加优于对照组(P<0.05),出生后4周体重、身长、头围的增加均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布拉氏酵母菌可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缩短达到胃肠足量喂养时间,促进早产儿早期生长发育,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陈林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6):276-277
目的观察早产儿合理的胃肠内营养方法。方法 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为常规喂养,治疗组为早期微量喂养,观察两组患儿达全肠道喂养时间及喂养不耐受的情况。结果治疗组达全肠道喂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早期微量喂养并未增加上消化道出血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结论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可缩短达全肠道喂养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及并发症,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吮吸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90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给予早期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喂养。结果治疗组的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清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胃潴留跃30%奶量、腹胀、呕吐跃3次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喂养不耐受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用于早产儿能提高其胃肠喂养的耐受性,改善其营养状况,促进其生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微量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胃肠耐受的影响,为早产儿的早期胃肠喂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62例早产儿随机分成早期微量母乳喂养组32例,早期微量早产儿配方乳喂养组30例,对两组患儿的生长发育与胃肠耐受、并发症进行监测。结果患儿体重开始恢复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足量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对喂养耐受情况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微量母乳喂养可促进胃肠成熟和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改善喂养不耐受,减少喂养并发症,安全有效,适合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早产儿均给予保暖、静脉营养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红霉素5mg/(kg.d)静脉滴注7d。对两组患儿的生长发育与胃肠耐受、并发症进行监测。结果患儿体重开始恢复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足量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对喂养耐受情况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可促进胃肠成熟和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改善喂养不耐受,减少喂养并发症,安全有效,适合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7月至2011年12月80例极低体质量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取40例作观察组,进行早期微量喂养;取40例作对照组,进行常规鼻饲喂养,观察对比两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时、出生7d、出生14d体质量,黄疸持续时间、胎粪排尽时间,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低血糖、贫血、感染性疾病、代谢性酸中毒、喂养不耐受、喂养消化不良性腹泻、低钙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14d的体质量与出生时对比皆有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增高幅度更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黄疸持续时间、胎粪排尽时间明显对比对照组缩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NEC、低血糖、贫血、感染性疾病、代谢性酸中毒、喂养不耐受、喂养消化不良性腹泻、低钙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能够明显促进患儿的体格生长发育,明显优于常规鼻饲喂养,且能显著改善患儿的代谢功能,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为尽早达到经口喂养提供有利的条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早期胃肠母乳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生长发育、胃肠耐受的影响,为VLBWI的早期微量喂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08年2月~2010年2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NICU住院的符合入选标准的65例VLBWI随机分为实验组(早期胃肠母乳微量喂养)及对照组(生后24h开始喂养),对两组患儿的生长发育与喂养耐受、并发症进行监测。结果:两组光疗时间、恢复完全胃肠营养时间、住院天数、对喂养耐受情况、并发症等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LBWE早期胃肠微量母乳喂养可促进胃肠和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并发症少,安全有效,适合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eHF)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生长发育的疗效,与标准早产儿配方奶(SPF)及母乳喂养比较是否存在临床使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发生喂养不耐受且胎龄<34周的早产儿81例,随机分成三组: eHF组29例,予eHF喂养达全胃肠内营养后改SPF喂养;SPF组26例,予SPF喂养至出院;母乳组26例,坚持母乳喂养至出院,其中有9例因无法提供母乳退出该组,实际入组17例。记录患儿临床资料,比较三组之间喂养耐受性、宫外发育迟缓(EUGR)和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情况。结果: eHF组与母乳组的胃残留次数、胃残留比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SPF组均明显减少(P<0.05); eHF组与母乳组的肠内营养达基础热卡时间、达全胃肠道营养时间均明显短于SPF组(P<0.05),但eHF组与母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HF组EUGR及NEC发生率与母乳组、SP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充足母乳供应时,对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予eHF喂养较SPF喂养耐受性更好,能更快达到全胃肠内喂养,且不会增加EUGR及NEC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进 《安徽医药》2004,8(6):455-455
早产儿由于胃肠功能发育不成熟,喂养时易发生胃肠不耐受,从而延长了胃肠外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本文对30例早产儿采用微量喂养的方法,增加其喂养时胃肠的耐受力,使早产儿能够及早摄入足够的、保证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及热卡,提高早产儿成活率,减少并发症,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防治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22例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在开始喂养的同时予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210 mg/d口服或鼻饲治疗。记录患儿体重增长的情况、达全胃肠道喂养所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体重日增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喂养不耐受、胃潴留、腹胀、呕吐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对照组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例;两组败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可减轻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状况,缩短其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道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防治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裴群  王华峰 《北方药学》2015,(10):178-179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科室诊断喂养不耐受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小剂量红霉素联合治疗, 统计分析两组患儿接受不同干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治疗组呕吐停止时间、腹胀好转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使用静脉营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 结论: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小剂量红霉素联合治疗可缓解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两种早期不同喂养方式对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危重新生儿10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早期微量喂养,于生后6~12 h内开奶,奶量从0.4~ 4.0 ml·kg-1·d-1开始;对照组采取晚期常规喂养,于生后48~72 h内或病情平稳后开奶,奶量从10~20 ml·kg-1·d-1开始.观察并比较2组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各项监测资料以及临床症状.结果 观察组静脉营养时间、恢复出生时体重时间、达全肠道喂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黄疸、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后2 d内及7~9 d胃动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生后13~15 d胃泌素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能够有效促进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的成熟,提高其喂养耐受性,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谭清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453-454
目的探究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营养状况、喂养耐受性的影响,探讨适宜的早产儿辅助喂养方式。方法将本院出生的10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非营养性吸吮组(NNS)组和无非营养性吸吮组(N-NNS),NNS组和N-NNS组早产儿均给予保温、体位疗法、口胃管给予早产儿配方奶粉、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措施,NNS组早产儿在此基础上增加非营养吸吮,比较两组早产儿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肠道营养达418.4kJ/(kg d)时间等营养指标,平均住院天数及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结果 NNS组的营养指标显著优于N-NNS组,而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及平均住院天数显著低于N-N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胃管喂养的基础上增加非营养性吸吮能够显著改善早产儿的营养状况,减少喂养不耐受性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