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针对涤纶织带采用分散染料高温热融染色耗能较高的缺点,采用阳离子染料对改性涤纶织带进行常温轧染染色,探讨固色温度、固色时间、染液的pH值、匀染剂PE用量对改性涤纶织带染色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改性涤纶织带轧染染色时固色温度宜控制在100℃,固色时间为2.5 min,染液的pH值为4,匀染剂的质量浓度为20 g/L,织带的匀染性和色牢度等染色性能较好.与传统涤纶热熔染色工艺相比,该工艺可以明显节约水电成本,并大幅减少废水排放.  相似文献   

2.
栾永波  姜志新  吴晶 《丝绸》2012,(10):29-32
选用分散染料对涤纶织带进行热熔染色,研究了带液率、预烘条件、热熔固色条件、还原清洗等对染色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控制好预烘、固色温度可以有效提高涤纶织带的匀染性和幅宽稳定性。最佳的涤纶带分散染料热熔染色工艺为:防泳移剂AZN10 g/L,涤纶匀染剂PE 4 g/L,pH4~5,带液率40%左右,预烘温度100℃;热熔固色条件:180~210℃,2.5 min;还原清洗条件:保险粉8 g/L,烧碱4 g/L,温度85℃。采用该工艺对涤纶带分散染料热熔染色,能够得到较好的匀染性和较高的色牢度。  相似文献   

3.
织带产品的发展,对染色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针对织带的不同表面纹理,如横纹、竖纹和粗犷性表现等,就必须有不同的应对措施。涤纶织带是织带的一个大类,对其进行技术探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弹性织带染色工艺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中以两种弹性织带为例,对染料的配伍性和染色工艺条件(包括织带张力、轧液率、pH值、汽蒸温度和时间)进行了实验,得出了较佳的染色工艺.经实验认为:弹性织带染色时,应选用配伍性较好的染料相拼,对于由多种锦纶纤维织成或比表面较不均匀的织带,应尽量选用亲和力小、匀染性能好的染料染色.轧液率控制在30%~60%范围内,pH值在4~6之间为宜,汽蒸温度为105℃,汽蒸时间为2~3 min.  相似文献   

5.
对涤纶纤维进行改性处理,比涤纶纤维染色具有更好的染色效果。涤纶纤维经改性剂处理后,再用阳离子染料进行染色。探讨改性涤纶对于不同染料对染色效果的影响,以及pH值、染色温度和染色时间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实验证明,阳离子染料对改性涤纶纤维的染色工艺为:染料用量1%,pH值4,98℃染色40min,浴比1:25。  相似文献   

6.
涤纶织带热溶染色生产中,产生色差的原因主要包括:轧辊压力、发色箱固色温度的均匀性、红外预烘温度、含水率和防泳移剂质量浓度等因素;半成品质量、机台管理和染化料配方对染色色差也有重要影响.通过分析染色生产过程产生色差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采用分散型阳离子荧光染料对改性涤纶织物进行染色,研究了染料浓度、染色温度、染色时间、染浴pH值等因素对染色织物K/S值和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散型阳离子荧光染料上染改性涤纶织物的最佳工艺:染料2%(omf),染色温度120℃,染色时间40 min,染色pH值4.5。在该工艺条件下,改性涤纶织物具有较好的染色效果和色牢度。  相似文献   

8.
《印染》2018,(23)
对涤纶织物采用荧光染料进行染色,分析了染料种类、染色温度、时间和pH值等对染色效果的影响,优化了涤纶荧光黄的染色工艺:染料1.5%(omf),pH值6,130℃染色45 min。涤纶织物经荧光黄染色后具有较好的耐光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和耐水洗色牢度。  相似文献   

9.
涤纶/阳离子改性涤纶混纺面料采用分散染料、阳离子染料一浴法染色,不仅染色时间短、水电蒸汽用量少,且布面不易起毛起球、颜色稳定,但此工艺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阴阳离子容易产生反应,染料凝聚沉淀,布面易产生色点色花。探讨染色过程中影响一浴法染色效果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CO2中分散红对超细涤纶的染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明强  李青 《染整技术》2007,29(10):1-4
用分散红S-2GFL对超细涤纶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染色作了全面的研究,分别考察了温度、时间、压力对织物K/S值和染料上染量的影响,并对各项色牢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分散红S-2GFL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可对超细涤纶实现较好的染色。一定温度下,K/S值随压力、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压力、时间不变,K/S值、染料上染量均先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10℃后则逐渐减小。超细涤纶在110℃、25MPa条件下染色60min即可达到良好的染色效果,各项色牢度均能达到或超过常规水浴染色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静 《针织工业》2020,(3):53-56
文中研究了指甲花叶色素对涤纶织物染色及防紫外线整理,首先探讨了涤纶织物高温高压指甲花叶色素直接染色的较优工艺,并以硫酸铝钾和单宁酸作为媒染剂对织物进行后媒染色,探讨了媒染剂媒染对染色性能及防紫外线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指甲花色素对涤纶织物高温高压直接染色工艺较优条件为:染色温度125℃、染色时间60 min、染液浓度30 g/L和pH值=3,染色后织物耐皂洗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满足穿着要求,且具有一定的防紫外线性能;硫酸铝钾和单宁酸作为媒染剂对涤纶织物后媒染色有利于提升指甲花叶色素上染涤纶织物的效果及防紫外线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降低涤纶织物的染色温度,实现节能环保染色,研究了环保载体OE在涤纶织物上的染色性能及染色工艺.结果表明:环保载体OE对涤纶纤维具有增塑作用,能有效降低涤纶的染色温度,在98℃染色时,染液中加入载体OE与不加载体相比,染色速率和上染百分率显著提高;染料用量为2%(o.w.f)时,载体OE的最佳用量为6%(o.w.f)...  相似文献   

13.
将传统涤棉针织物染色工艺流程精练、染涤、还原清洗、染棉调整为短流程染色工艺即染涤、精练、除氧、染棉,以常规染色中的敏感色紫红色和湖蓝色为例,对比了不同工艺下染色试样的色牢度和布面情况。结果显示,短流程染色工艺所得试样的色牢度和布面情况与传统染色工艺所得的相当。由于先染涤,棉纤维上的油剂、蜡质大部分可被乳化剂乳化去除,因此后续的精练可由传统工艺的110℃、30 min降低至98℃、20 min,节约了部分升降温时间及持温时间;另外,除氧在常温下进行,相比于传统还原清洗时的80℃或90℃而言,节省了升降温时间,同时也节省了部分蒸汽;生产实践结果显示,使用短流程染色工艺染紫红色可降低染色时间约27%,湖蓝色降低染色时间约33%,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涤/棉混纺或交织物靛蓝染料染色同色性较差的问题,探讨了保险粉、氢氧化钠和苯甲醇用量,染色温度和时间等工艺条件对模拟涤棉织物K/S值的影响,测试了染色织物的色牢度。结果显示:靛蓝上染涤纶和棉织物染色条件相差较大,一浴一步法很难使两种纤维染得同色;通过对涤/棉织物进行两浴法染色,第一次染色时靛蓝2%(omf),在100℃加入苯甲醇20mL/L或120℃不加苯甲醇的条件下保温60min,第二次染色靛蓝6-8%(omf),30℃保温60min,染色涤纶和棉织物有较好的同色性、满意的染色深度及一定的染色牢度。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再生涤纶针织物的染整工艺。指出再生涤纶自身性能对染色效果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每批再生涤纶染色前都需重新复样;再生涤纶针织物升温曲线要设计得慢一些,染色温度125℃、染色时间20 min、染色pH值4.0~5.0;还原清洗时应尽量控制pH值不超过11.0;这样染出的再生涤纶与普通涤纶的耐水洗色牢度、耐酸汗渍色牢度以及耐光色牢度分别相近,可达4级以上。另外指出,再生涤纶的含油量较普通涤纶高,在前处理阶段应优选前处理助剂,增加除油剂用量,提高前处理温度;对于再生涤纶针织绒类面料,应在拉毛前浸轧抗静电剂,并合理设计拉毛、梳毛、剪毛之间的生产工序及工艺参数,以达到良好的绒面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涤纶/棉混纺织物水浴染色能耗大、水污染严重的技术难题,并拓宽超临界CO2染色技术的应用范围,研究了活性分散黄染料对涤纶/棉混纺织物在超临界CO2流体中的染色性能。分析了染色温度、压力、时间、助剂用量和CO2流速对涤纶/棉混纺织物染色效果的影响,得到最佳染色工艺条件:染色温度为100 ℃,压力为20 MPa,染色时间为80 min,CO2流量为20 g/min,二甲基亚砜质量分数为80%。结果表明:与天然染料相比,利用活性分散黄可以显著提升涤纶/棉混纺织物的染色深度和色牢度;同时,二甲基亚砜处理与“乙醇助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NMP)预处理”法相比,K/S值提升了2倍以上,色牢度达到4~5级,获得了较好的染色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明矾、硫酸亚铁、硫酸铁三种媒染剂,使用天然茜草染料对涤纶织物进行染色。结果表明,同浴媒染法染得的涤纶织物颜色最深,同时得到最优化的染色工艺为:Al^3+、Fe^2+、Fe^3媒染剂质量分数分别为0.5%(omf).2.5%(omf)、0.5%(omf),染液pH值为3,染色温度为135℃,染色时间为50min。  相似文献   

18.
为开发具有保健作用的新型天然染料,选用黄芩提取色素对涤纶织物进行高温高压染色。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提取液用量、染色温度、染色保温时间、p H值对涤纶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芩通过高温高压染色法在涤纶织物上得到棕色,优化工艺为:温度130℃,p H值5,提取液用量50%,时间60 min。染色涤纶的耐水洗牢度和耐摩擦牢度很好,能达到4~5级;耐日晒牢度较差,仅为1~2级,有很强的抗紫外线性和一定的抗菌性。  相似文献   

19.
染色助剂对聚酯纤维表面低聚物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染色助剂对高温高压染色中聚酯纤维表面低聚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程度上,表面活性剂能减少聚酯纤维表面低聚物含量,其中具有苯环结构和聚氧乙烯醚结构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优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加入某些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增强其在高温下去除表面低聚物效果,为聚酯纤维高温高压染色中合理选择染色助剂以防止低聚物问题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