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黄斌  李得祥 《山东化工》2023,(5):203-206
RTO设备切换阀是废气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件,其性能好坏是确保RTO设备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由于传统RTO设备切换阀存在泄漏率高、占用空间大、操作不便以及故障率高等问题,因此,拟设计一套全新的RTO设备切换阀门来有效避免以上阀门出现的问题。此外,通过对阀门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可使RTO设备切换阀的使用工况更加广泛。在阀门正常使用下,阀门具有如下特点:泄漏率≤0.05%、自动感应开关位、空间占比率(相对于整个RTO设备)≤6%。  相似文献   

2.
PVAm/PAN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对CO2/CH4的分离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 言天然气和沼气中含有的大量CO2 将直接影响这些气体的燃烧效果和以这些气体为原料的产品质量 ,并对管线及设备造成腐蚀 ;同时由于CO2 等气体导致的温室效应 ,正引起严重后果 ;再者 ,发展生物技术也对CO2 的分离提出要求 .因此 ,分离CO2 技术已成为目前世界膜界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杨振华  蔡鹏山  韩润 《化工机械》2015,42(2):196-198
介绍了蓄热式热氧化器(RTO)主要使用的几种陶瓷蓄热体,并模拟RTO设备的运行,测试几种蓄热体的性能,对RTO设备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介绍CO管道泄漏后有毒有害气体CO扩散的计算模型,运用Matlab的综合分析计算、绘图优势,以及控件工具,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实现了CO泄漏扩散的立体图、计算等功能。此方法有利于解决计算的难点,减少手工计算的工作量,提高模拟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闭式循环柴油机(CCD)旋转床CO2吸收器内气液流动特点,建立了流经碟片填料旋转床吸收器气体压降计算模型。通过实验及编程计算,得到了气体压降数学模型中实验关联系数值。经不同工况下气体压力降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对比,表明两者相对误差小于15%,可用于实际CCD系统旋转床CO2吸收器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6.
刘有毅  黄艳  何嘉杰  肖静  夏启斌  李忠 《化工学报》2015,66(11):4469-4475
主要研究了MOF-74(Ni)材料对CO/N2/CO2的吸附分离性能。应用水热法合成制备MOF-74(Ni),分别采用全自动表面积吸附仪、P-XRD、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孔隙结构和晶体形貌进行了表征,应用静态吸附法测定了CO、N2和CO2在MOF-74(Ni)上的吸附等温线,应用DSLF方程模拟了3种气体MOF-74(Ni)上的吸附等温线,依据IAST理论模型计算了MOF-74(Ni)对CO/N2二元混合物和CO/CO2二元混合物的吸附选择性。研究结果表明:在0.1 MPa和常温条件下,MOF-74(Ni)材料对CO吸附容量高达6.15 mmol·g-1,而相同条件下N2的吸附量只有0.86 mmol·g-1。MOF-74(Ni)在低压下(0~40 kPa)对CO的吸附量明显高于其对CO2的吸附量。应用IAST模型估算MOF-74(Ni)对二元混合物吸附选择性的结果表明:MOF-74(Ni)对CO/N2混合物的吸附选择性在1000以上;MOF-74(Ni)对CO/CO2的吸附选择性在4~9范围,在所研究的二元气体混合物吸附体系中,MOF-74(Ni)都能优先吸附CO。  相似文献   

7.
用旋转浓缩-蓄热氧化(RC-RTO)系统对某车轮厂涂装废气进行了中试处理研究,以废气处理前后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浓度及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浓度的变化为指标,考察了RC转速对吸附性能、RTO氧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RC转速对吸附效果及进入RTO单元浓缩气体中VOCs浓度有较大的影响,RC转速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系统稳定高效的运行.系统在RC转速为3r/h的条件下连续运行1个月,期间系统不需外加能源即可维持热量平衡,且RC单元及RTO单元排气中5种VOC物质浓度均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GB16297-1996).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RTO在涂膜行业废气处理中的应用以及废气氧化后的余热回收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沸石转轮+RTO"废气处理设备在某涂装车间出现RTO进气口阻火器堵塞的问题,对该问题解决的过程及原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李达志 《化肥工业》2007,34(3):61-63
氮肥企业的氨罐(槽)属重大危险源,一旦发生重大泄漏,将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中毒伤害,或者着火爆炸的严重后果。笔者对造成氨罐(槽)泄漏的原因、泄漏后的中毒和着火爆炸危害范围进行了分析,论述了预防泄漏、应对泄漏及泄漏后的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11.
《化学工程》2015,(11):11-15
CO2气体泄漏预测及其监测是CO2捕集与封存的关键技术之一,文中针对神华鄂尔多斯CCS项目,建立CO2泄漏扩散预测模型,研究CO2泄漏扩散特征及其泄漏扩散模式,并运用CO2泄漏监测仪监测现场的CO2泄漏量,在此基础上将文中预测计算结果和实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文中预测方法的正确性。基于此预测模型,进一步研究了CO2泄漏量和测试距离、风速之间的关系,以及基于目前的天气状况,对此泄漏速率下的风险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下风向距离的增加,CO2浓度显著降低,而随着测试点距离泄漏点高度的增加,CO2浓度降低相对较缓。  相似文献   

12.
<正>氯碱企业生产中常因设备老化等因素造成H2S、CH4、CL2、CO等危害性气体泄漏。我们不能完全避免泄漏,但可采用该信号采集及无线传输系统检测并预警,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保证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3.
聚硅氧烷/聚氨酯膜的结构特性和气体渗透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方 《聚氨酯》2006,(8):80-82
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色谱、透射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由聚环氧丙烷基聚氨酯预聚体(PU)与双羟基聚硅氧烷(PDMS)反应制备而成的含有聚硅氧烷软段的聚氨酯薄膜。得出这两种软段发生相分离,硬段基团在软段中形成小的聚集体。气体渗透实验发现CO2、O2和N2的渗透性能随着聚硅氧烷软段含量的增大而增大,而渗透比P(CO2)/P(N2)和P(O2)/P(N2)没有明显改变。交联度低以及硬段中氢键分布少时,聚硅氧烷软段膜含量大,渗透性也大。  相似文献   

14.
CaCO3脱硫剂对SO2的化学反应活性直接影响其烟气脱硫效率和脱硫剂的利用率.提高CaCO3的脱硫反应活性,对降低烟气脱硫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1.1 m、内径12.5 cm的流化床反应器内的半干法烟气脱硫过程中,利用CO2气体为活化介质对CaCO3脱硫剂浆液进行活化处理,并以活化后的CaCO3为脱硫剂,实验研究了CO2活化对CaCO3脱硫剂烟气脱硫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气体对CaCO3的活化处理,增大了CaCO3在溶液中的溶解度,提高了CaCO3与SO2间反应的活性,促进了CaCO3脱硫剂烟气脱硫效率的显著提高.在实验条件下,当饱和接近度为15~18 K、钙硫比为1.2、脱硫剂粒径为64 μm时,经CO2气体活化后的CaCO3脱硫剂其脱硫效率达到92%,接近于相同条件下Ca(OH)2的脱硫效率.该研究结果为提高CaCO3脱硫剂的烟气脱硫反应活性,提供了一种新的工艺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考察炼油装置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泄漏情况,参考美国环保局(EPA)相关方法,对某炼油企业7套生产装置的泄漏情况进行了检测。共检出严重泄漏点位22个,占检测总数的0.62%,其中气体分馏装置检出13个;开口管线、泵、阀门和连接器是各种设备及管阀件中最容易发生泄漏的部位;严重泄漏点均位于气体及轻质液体介质的工艺管线上。  相似文献   

16.
我公司净化车间脱碳再生塔近几年经常发生泄漏,为了避免系统停车,只能高空带压堵漏,不仅增加了维修的工作量和难度,还对系统生产造成影响。同时,随着生产负荷的加大,该塔排出的CO2气体中碱溶液夹带严重,碱损耗加大,已严重影响正常生产。通过向兄弟厂学习、考察,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在再生塔顶部加装了1台CO2预脱器。设备投用后,再生塔泄漏的现象彻底消除,排出的CO2气体不再夹带碱液,生产平稳,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新配比(n(Cr3+):n(H2BDC):n(H2O)=1:2:280),水热法合成MOFs材料MIL-53(Cr).材料后处理过程采用溶剂置换法.通过XRD、TG、SEM、IGA的表征手段对不同条件下合成后MIL-53(Cr)产物进行结构表征;通过N2、CO2、CH4、C2 H4、C2 H6单组份气体吸附实验对样品的吸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新的制备方案在制备过程中能够更稳定地合成出高纯度的MIL-53(Cr)产物,溶剂置换的后处理方法能够有效的将孔道内H2BDC除去,经过后处理MIL-53(Cr)比表面积为1355.9 m2?g?1,通过初步的气体吸附实验表明该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简要分析了电气火灾的起因,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工作原理,用电设备绝缘损坏产生的泄漏电流和接地故障电流引起的电气火灾的防护以及应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RCD)来防止电气火灾时其剩余电流动作特性(额定剩余动作电流和分断时间)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为了有效的对天然气管道泄漏进行及时识别,根据管道泄漏信号特征,本文采用了次声波检测技术进行长距离输气管道泄漏检测。结合支持向量机(SVM)人工智能识别理论,提出了基于次声波-SVM的管道泄漏智能识别方法。应用该智能识别方法对实际天然气管道泄漏进行检测实验研究,同时对影响SVM识别准确度的三类核函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次声波-SVM(RBF核函数)的检测模型识别准确率最高,且该方法可以有效满足长输管道的泄漏检测。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涂装废气处理环保设备的稳定运行和测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Android手机平台的环保蓄热式燃烧法(RTO)参数无线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对风阀开度、温度、燃烧器状态等RTO参数信息的测控。系统采用罗克韦尔PLC控制器,控制算法采用PID控制,控制指令由Android手机或触摸屏触发。本系统在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涂装车间进行测试,温度监测实时可控,温度误差15%以内,风阀开度控制8%误差以内,VOC指标均能达到要求,本系统非常适合环保RTO的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