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对外周神经侧枝发芽GAP-43表达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神经侧支发芽过程中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对生长相关蛋白-43(gr owt h associ at ed pr ot ei n-43,GAP-43)的调控,探讨神经侧支发芽再生的机制。方法:SD大鼠共40只,建立胫腓神经端侧吻合模型,随机分为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 owt h f act or,NGF)组和生理盐水(SAL)组,各组又分为1周、2周、4周和8周组。切取吻合近端和远端神经纵切片标本,进行GAP-43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进行反应强度的半定量分析。结果:NGF组GAP-43表达显著增高。结论:应用NGF可以促进端侧吻合后神经侧支发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受神经远端终末器官对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SD雌性大鼠10只,动物随机分为A、B2组.A组在近端切断腓总神经,其远断端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进行端侧吻合; B组同 A组两神经端侧吻合后,在距吻合口1.5cm处切断其与终末器官的联系,并将连接肌肉的腓总神经远端反折固定在邻近的肌肉组织.术后12周取吻合口处的神经标本,甲苯胺蓝和抗神经微丝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光镜检查及图像分析.结果甲苯胺蓝染色及神经微丝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说明 A、B2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髓鞘厚度、纤维结缔组织含量及神经纤维丝排列,均有明显差异.结论终末器官对促进端侧神经吻合后神经再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端侧缝合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围神经端侧缝合是将损伤神经远端缝合到邻近正常神经的侧方.多数研究表明再生神经来源于吻合口部供体神经的侧支发芽,并获得功能恢复;再生机制可能与神经营养因子、许旺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等有关;理论上这一方法既不牺牲供体神经,又可使受损神经获得功能恢复.研究还发现端侧缝合后供体神经纤维发生了变性,供体神经对肌肉的双重支配也可能发生.端侧缝合的临床应用结果并不一致,但有望为长段神经缺损、仅存神经远端的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神经端侧吻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神经多个端侧吻合后远端神经的再生情况,并与一干单一神经端侧吻合进行比较,探讨其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用Wistar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成A、B组。A组:于右侧锁骨下将肌皮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切断,并在正中神经干侧方的外膜上分别开3个1mm“小窗”。将离断神经的远端依次端侧吻合到正中神经的“开窗”处,B组:于右侧锁骨下将尺神经切断,远端端侧吻合到正中神经侧方的“开窗”处,两组左侧均不予处置,为对照侧,术后行神经电生、组织学、电镜及神经纤维计数等检查。结果:神经端侧吻合后,肌皮神经、尺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远端均有不同数量的有髓神经纤维再生,且A、B组的尺神经远端神经再生数量的差异显著性。两组的正中神经主干功能的未受到明显影响。结论鼠类动物神经端侧吻合后,远端神经可再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受神经远端终末器官对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SD雌性大鼠 1 0只 ,动物随机分为A、B2组。A组 :在近端切断腓总神经 ,其远断端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进行端侧吻合 ;B组 :同A组两神经端侧吻合后 ,在距吻合口 1 .5cm处切断其与终末器官的联系 ,并将连接肌肉的腓总神经远端反折固定在邻近的肌肉组织。术后 1 2周取吻合口处的神经标本 ,甲苯胺蓝和抗神经微丝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光镜检查及图像分析。结果 甲苯胺蓝染色及神经微丝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说明A、B2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髓鞘厚度、纤维结缔组织含量及神经纤维丝排列 ,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终末器官对促进端侧神经吻合后神经再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研究不同时间预变性神经端侧吻合的效果,探讨神经端侧吻合的最佳时机.方法 将Wistar大白鼠3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后,近端反转结扎,预变性0、1、2、4、8、16周后,远端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行端侧吻合,端侧吻合术后3个月,行双侧腓总神经、胫前肌电生理及组织学检查、胫前肌肌湿重测定、运动终板检查 结果 (1)预变性0、1、2周组电生理检测动作电位恢复率、肌肉单次收缩力恢复率、强直收缩力恢复率均显著高于预变性4、8、16周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肌湿重、肌纤维截面积、运动终板面积及着色均显著优于预变性4、8、16周组.(2)预变性0、1、2周组之间J各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变性4、8、16周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检测指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衰退.结论 神经端侧吻合的最佳时机应控制在2周之内,超过4周后,神经端侧吻合的效果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7.
神经干端侧吻合后侧支发芽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5  
为观测神经干在端侧吻合后的侧支发芽能力,分别在供体神经上作外膜开窗,检查其侧支发芽情况,并与端端吻合作比较。实验用16只成年SD大白鼠,将其随机分为4个组。1组,腓神经切断后在胫神经外膜上开窗,然后将两者作端侧吻合。2组,手术步骤同1组,但不作胫神经外膜开窗。3组,胫神经不开窗,离断的腓神经与胫神经平行缝合。4组,腓神经切断后立即行端端吻合。术后3个月,所有动物分别测定腓神经功能指数(PFI),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活性,并作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第1组与第2组的PFI,ChAT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组织学检查证实,侧支发芽纤维的存在,即使在第3组,也可见到大量的神经纤维,侧支发芽的纤维为小的有髓纤维。但1组的ChAT活性仅是第4组的2/3。结果提示,外膜鞘在远期对神经的侧支发芽能力几乎没有影响。神经侧支发芽能力比我们通常想象的要强,但在临床应用以前尚需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受神经远端终末器官对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SD雌性大鼠10只,动物随机分为A、B2组;A组;在近端切断腓总神经,其远断端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进行端侧吻合;B组;同A组两神经端侧吻合后,在距吻合口1.5cm处切断其与终末器官的联系,并将连接肌肉的腓并且叫神经远端反折固定在邻近的肌肉组织,术后12周取吻合口处的神经标本,甲苯胺蓝和抗神经微丝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光镜检查及图像分析。结果 甲苯胺蓝染色及神经微丝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说明A、B2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髓鞘厚度,纤维结缔组织含量及神经纤维丝排列,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终末器官对促进端侧神经吻合后神经再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探讨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不同术式及不同神经吻合方法的特点,并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各方法对神经再生的影响及予后。方法本组64例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患者将其分成A,B两组。A组30例为实验组,将健侧颈7神经根部分切断,与患侧尺神经远端行部分端端吻合(尺神经自颈椎椎体前食管后穿过);尺神经近端自然分成两束,分别与患侧正中神经、桡神经远端一期行端端吻合;B组34例为对照组,将健侧颈7神经根完全切断,与患侧尺神经远端行端端吻合(尺神经自颈前皮下穿过),患侧尺神经近端于二期(术后8个月)与患侧正中神经或桡神经远端行端端吻合。术后定期观察随访并记录分析结果。结果术中神经吻合张力A组明显小于B组;术后健侧上肢短期感觉运动异常改变,A组较B组发生率低,且症状消失快,但电生理检查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结果,A组较B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健侧颈7部分切开,术后减少了上肢感觉、运动异常的发生率,且症状消失快,同时吻合神经的直径相当,也减少了供区神经资源浪费;患侧尺神经自颈椎椎体前食管后穿过减少了神经吻合的张力;一期手术即可完成患侧上肢两条神经移植,患者痛苦小,病程短,费用低,易接受。因此A组改良的方法优于B组常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神经端侧吻合后侧支再生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目的 观察神经端侧吻合后未受损神经纤维侧支再生的情况。 方法 实验将Wistar大鼠一侧腓神经切断,在胫神经外膜上开一1mm小窗,将腓神经远端与胫神经作端侧吻合。术后3个月取吻合口处胫腓神经,用神经纤维分离技术分离出单根神经纤维,观察神经纤维生长方向;同时取远端腓神经作组织学检查和图像分析。 结果 在吻合口处可见到胫神经纤维发出侧芽,侧芽与胫神经伴行一段距离后呈“Y”形分叉离开胫神经,侧支再生的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内脏神经-体神经端侧吻合建立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大鼠模型25只,荧光双标追踪技术研究神经再生方式.方法 在成活的21只模型鼠左侧盆神经节(MPG)内注射0.5μl荧光金(FG),腰4前根(L_4VR)的外周神经-坐骨神经注射1μl快蓝(FB)进行逆行神经追踪.应用组织化学方法 对吻合口远端的神经根(L6VR)进行甲苯胺蓝染色.结果 逆行追踪结果显示FG单标和FG-FB双标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脊髓L_4左侧前角,FB单标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脊髓L_3-L_6左侧前角.脊髓腰4节段每张切片上FG单标神经元、FB单标神经元、FG-FB双标神经元数目分别为(20.8±3.3)、(5.7±1.3)、(10.3±0.7).吻合口远端(L_6VR)再生的神经经甲苯胺蓝染色后可见轴突呈深蓝色.结论 逆行追踪结果证明内脏神经.体神经端侧吻合建立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后,体神经可以通过侧枝发芽的方式长入并替代内脏神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大鼠内脏神经-体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纤维的再生.方法 2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12)和正常对照组(n=12),实验组大鼠通过内脏神经-体神经端侧吻合建立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6个月后,在吻合口近端和远端分别截取10 mm的供体神经(L4VR)和受体神经(L6VR),在L6VR延续的盆副交感神经(PPN)和阴部神经(PN)分别截取10 mm的神经.正常对照组大鼠分别取相应节段的L4VR、L6VR、PPN和PN神经.标本经石蜡包埋切片并行甲苯胺蓝染色,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L6VR、PPN、PN神经纤维数量.结果 实验组大鼠横断面可见新生的有髓神经纤维,L4VR、L6VR、PPN和PN的神经纤维数量分别为1602.2±75.7、1037.9±123.6、817.0 ±52.2、510.4±29.1,吻合口远近端神经纤维通过率为64.8%,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相应的L6VR、PPN、PN神经纤维数目比率分别为70.2%、68.9%和62.2%.结论 大鼠内脏神经-体神经端侧吻合后体神经能够长入并替代内脏神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损伤行端侧吻合口自体雪旺细胞(Sc)移植对端侧吻合的作用,探讨改善端铁合质量的方法。方法:72只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A组,左腓神经端端吻合组;B组,左胫腓神经端侧吻合组;C组,左胫腓神经端侧吻合后再生小室内注自体雪旺细胞悬液组。于术后2、4、6个月每组分别取8只大鼠取材、检测,依次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肌湿重、组织学及电镜观察等。结果:C组与B组各项指标比较:肌力、肌纤维截面积、有髓纤维截面积差异有显著性(P<0.05)。神经电生理、肌湿重、有髓纤维数目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显示恢复较好,某些指标(神经电生理、肌湿重、肌纤维截面积)在6个月时接近A组(P>0.05)。结论:自体雪旺细胞移植可以促进周围神经端侧吻合轴突侧支发芽,改善端侧吻合口质量。  相似文献   

14.
ATP联合甲钴胺促进周围神经端侧吻合侧芽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ATP和甲钴胺联合使用对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侧芽的生长和远端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选用雌性SD大鼠60只,根据注射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A、B、C、D、E5组,每组12只;再根据检测时间的不同,每组分为6、12周2个亚组。各组大鼠均行周围神经端侧吻合术,术后当日按组分别腹腔注射下列药物:A组:ATP和甲钴胺;B组:生理盐水;C组:ATP;D组:甲钴胺;E组:神经生长因子。所有药物注射4周。5组大鼠分别于术后6、12周各取其对应亚组进行步态分析、神经电生理、组织学和形态定量学检测。结果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各组动物腓总神经均有一定程度再生,A组和B、C、D组相比,神经再生质量较好,和E组相比,神经再生质量较差,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TP和甲钴胺联合使用可以促进端侧吻合后神经侧芽生长及远段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两种药物联用的效果优于单一用药的效果,但不如神经生长因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消旋聚乳酸/神经生长因子(PDLLA/NGF)复合膜包绕神经缝接部位是否具有促进神经再生作用。方法雌性Wistar大白鼠16只,随机分为2组:A组(神经端端缝接)8只;B组(神经端端缝接并缝接部位包绕PDLLA/NGF复合膜)8只。显露每只动物的右侧坐骨神经,利刀横断。A组以外膜缝合法端端缝接;B组以外膜缝合法端端缝接后,在缝接部位包绕1层PDLLA刷GF(含量250U)复合膜。6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神经再生情况。结果B组的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再生的有髓神经纤维直径、轴突直径、髓鞘厚度均优于A组。结论PDLLA/NGF复合膜包绕神经缝接部位具有促进神经再生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逆行追踪神经端侧缝合后侧支生长的神经元胞体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 探讨神经端事后侧支生长的神经远胞体来源。方法 将实验组端侧缝合的腓总神经距吻合口2.5cm外切断,其近端植入有辣根过氧化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的硅胶囊中,同法标记正常腓总神经与正赏胫神经近端。观察脊髓前角L7 ̄S2段及相应疹神经节。结果 对照组为正常腓总神经伸肌运动神经元核群;实验组标记细胞会布于正常总神经伸肌运动神经元核群的复内侧,与下沉胫神经标记细胞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膈神经端侧吻合移位至肌皮神经治疗臂丛神经撕脱伤的可行性.方法 取雄性SD大鼠51只,随机分成4组:A组,单侧全臂丛神经撕脱组;B组,膈神经端端吻合组;C组,膈神经端侧吻合组;D组,膈神经螺旋状端侧吻合组(B、C、D组膈神经均移植2.0 cm腓肠神经至肌皮神经).并于术后进行肢体功能、组织学和神经电生理检测.另取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转基因F344大鼠9只,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膈神经轴突再生情况.方果 各实验组术后手术侧肢体功能逐渐恢复,术后神经电生理和组织学检测表明,术后3个月,C、D组左侧肱二头肌肌张力恢复率和肌湿重恢复率,分别为B组的76.4%和86.3%、85.6%和87.7%,即端侧吻合组肱二头肌功能达到端端吻合组的80%以上,同时保留了膈肌的功能.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膈神经轴突通过端侧吻合口长入移植神经.方论 膈神经端侧吻合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手术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FK506对神经端侧吻合侧枝生长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白鼠26只,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后,近端反转结扎,远端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行端侧吻合,左侧作正常对照。术后动物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只。于术后当天开始,实验组右小腿外侧肌肉注射生理盐水稀释的FK506(每日2mg/kg体重),连续2周,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后3个月,行双侧腓总神经、胫前肌组织学检查、胫前肌肌湿重测定及运动终板检查。结果 实验组及对照组腓总神经均有一定程度的再神经化,实验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肌湿重、肌纤维截面积、运动终板的面积及着色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FK506对神经端侧吻合侧枝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We investigated the regenerative capacity of motor nerves repaired by end-to-side or end-to-end neurorrhaphy, using choline-acetyltransferase (ChAT) activity measurement or histological analysis. The right medial gastrocnemius nerves (MGNs) of 62 male Fisher strain rats were trans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In group 1, the distal ends of the MGN were coapted to the side of the lateral gastrocnemius nerve, using a Y-shaped silicone tube in end-to-side neurorrhaphy. In group 2, the nerve ends were reconnected by the traditional end-to-end technique. In group 3, the nerve ends were separated and remained unrepaired. The MGNs were sampled 1, 2, and 3 months postoperatively for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s and ChAT activity measurement. The medial gastrocnemius muscle (MGM) was also sampled for histological evaluations. Axonal regeneration of MGN and the recovery of MGM to nearly normal histology and weight were observed in groups 1 and 2 3 months postoperatively. Although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hAT values between groups 1 and 2, the values were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at of group 3 3 months postoperatively. Thes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end-to-side neurorrhaphy would be an alternative treatment for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in certain clinical situations. Received: June 5, 2000 / Accepted: August 25, 2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