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清毒活血化痰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基本法则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瘀血、痰浊是血管性痴呆发生的重要病理因素,瘀血阻脑、痰浊蒙窍是血管性痴呆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环节,痰瘀互结,久滞不化,酿毒损髓,败坏脑络则是本病发生及演变的核心环节,提出痰瘀互结,痹阻脑络,当活血化痰兼施,痰瘀互结,化毒损髓,当清毒洁流护脑,认为清毒活血化痰治疗血管性痴呆行之有效,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络病”的理解分析,以及中医对胃癌的认识,认为胃癌之病当属络病范畴。二者皆因正虚、气滞、痰瘀而致脉络瘀阻不通,蕴久化毒损络而为病。因此,基于络病理论对胃癌进行论治,应以通络为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3.
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本文论述了脑的功能、脑络病变,认为其基本病机为肾(络)虚、血瘀、痰阻,且肾(络)虚为本,痰瘀为标。临床分3型施治:脑络失养、脑络瘀阻、痰滞脑络,并对其用药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cmentia,VD)中医病机理论及证治规律.方法:总结、归纳血管性痴呆发病病源、病机,以及中医辨证治疗的优势.结果:血管性痴呆发病病源、病机应为本虚标实,本虚即肾精亏虚,为发病之源,标实即痰热瘀浊等毒邪,毒损脑络为发病之机.血管性痴呆病情演变规律上呈现出平台、波动、下滑三期交替更迭的过程中以阶梯样进展,每期也都呈现出不同的病机特点.中医药治疗VD的优势在于能改善痴呆的症状及缓解病程进展.结论: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应扬长避短,树立预防第一的观念,将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康复护理融为一体,进而形成综合防治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5.
论瘀毒阻络是络病形成的病理基础   总被引:69,自引:8,他引:61  
络脉系统是维持机体内稳态的功能性网络,络病是以络脉阻滞为特征的一类疾病,邪入络脉标志着疾病的发展和深化,其基本的病理变化是虚滞、瘀阻、毒损络脉。本文以血管性痴呆和糖尿病血管病变作为研究络病的切入点,发现不仅久病可入络,急症也存在着虚、瘀、毒结、痹阻络脉等入络入血的病理变化,并推测血管内皮损伤以及血管与血液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失调可能是络病形成的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6.
认为血管性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有着共同的病理机制,即肾精不足,髓海空虚,痰瘀闭阻脑络。肾精不足是其共同的病理基础,髓海空虚是其共同的病理演变,痰瘀闭阻脑络是其共同的中心病理环节。填精补髓、祛瘀化痰为两病的通用大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毒损脑络"理论的老年性痴呆中医病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认为痴呆的基本病机为脑消髓减,神机失用。历代医家已经认识到了肾精亏虚,痰浊瘀血在痴呆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基于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认识,以及毒损脑络理论,认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病理产物β-淀粉样蛋白具有损伤脑髓的特点,属于内生浊毒范畴,浊毒损伤脑髓也是该病发病的重要机制。肾精亏虚是AD发生的前提,脑髓失养与内生浊毒导致脑消髓减、神机失用是AD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毒损脑络与毒损脉络是现代阐释中风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学说,其"毒邪可破坏形体,损伤脑络"之论在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简称症状性脑动脉狭窄)发病的认识中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阐释本病正气虚的发病基础,详述火毒、浊毒等毒损证素对脑血管狭窄的影响,分析"络虚—络滞—络损"病理演变过程,总结络虚毒损是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总结李如奎教授从毒论治神经系统疑难病症的学术思想,并举验案2则予以说明。认为毒邪致病依其来源不同可分为外毒和内毒。内生之毒多因饮食或七情所伤,致脏腑功能失调,正常气血津液输布失常所致。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瘀血、痰浊日久,痰瘀互结,邪气蕴结不解可以转化为内毒。神经系统疾病多由内伤或外感六淫或毒素致病,脏腑功能失调形成的瘀、痰、毒等毒损元神或毒伤脑络是其基本病机;人老气衰,脏腑功能衰退,排毒乏力化生内毒。治疗应截断毒邪滋生途径,解毒排毒,祛毒护脑。  相似文献   

10.
消渴日久,脏腑耗损,气阴两虚,精微化生过剩,津液输布失常,内生糖毒、浊毒、热毒,"毒"淫机体,挟糖毒耗损气血,挟浊毒黏滞缠绵,挟热毒灼营伤阴,致使血行不畅,"瘀"从"毒"化,共损目络,而成消渴目病。"毒瘀损络"为消渴目病的关键病机,解毒化瘀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方法。解毒通络使水谷精微得以运化,津液输布恢复正常,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受其濡养,从而改善消渴目病诸症。针对毒之成因和毒之特性,在解毒通络的同时,结合益气、养阴、化痰、清热等法治病求本,扶正祛邪。健脾益气使脾气强健,气血化生源源不息;养阴生津使阴精充足,肝肾之精源源不绝;祛除痰浊、清热解毒,使营阴充足不黏稠、血行流利不成瘀。活血化瘀法应贯穿本病的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11.
从毒损脑络理论假说出发认识出血性中风(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成为学界的一种新思路。微血管破坏受损是ICH的核心病变和基本动因,也是探求ICH后"病络"的生物学基础的一个切入点。络脉是以解剖为基础的结构功能统一体,与微循环、神经内分泌系统等存在密切联系。在ICH中,毒损脑络、络脉瘀阻、饮停络阻是ICH发病的关键病机,在现代生物学中它们与微循环调控、血管调节功能、血脑屏障等病理生理过程紧密相关。这种探讨将我们对ICH"病络"的认识带入了微观的层次,与现代科学的结合有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运用脑血辨证探析血管性痴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辨证是导师长期临床实践的创新性理论总结,提出心理因素、饮食因素、环境因素是导致现代复杂病、常见病的主要原因,更是导致血管性痴呆的根本原因。脑血辨证首次以动态的观点提出了血浊、血涩、血瘀的病理演变过程,以及脑浊、脑瘀、脑痿、脑神紊乱的病理状态。运用脑血辨证的基本观点,对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血管性痴呆的主要始动因素是血浊、神乱,并互为因果。血浊、神乱均可导致血涩、血瘀,血浊、血涩、血瘀又可导致脑浊、脑瘀,最终导致脑失所养,出现脑痿、脑失所用这一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梗死毒损脑络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脑梗死毒损脑络机制是对中风病传统病因病机认识的提升。毒有外内之别,毒损脑络之毒多为内毒,且内毒为病,易损络脉,并可进一步败坏脏腑,使病情加重恶化,难治难愈。络脉为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着眼于气络与血络,则可从功能与结构上对络脉进行整体概括并开展相关生物学基础研究。立足于络脉功能障碍与结构损伤,围绕邪蕴成毒,毒成络损来论述病气络、病血络的动态病理过程,并结合急性脑梗死缺血级联反应,试从急性脑梗死病理损害过程阐述毒损脑络机制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4.
痰瘀相关理论,即津血同源,痰瘀相关,痰浊与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络病学说认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凡久病、久痛之疾病,皆可由于络脉瘀滞引起。痰瘀相关理论对于阐述络病的病因病机,指导络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前提。  相似文献   

15.
顽固性失眠主要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关系密切,属本虚标实之证,脏腑气血亏虚为其本,痰毒、火毒、瘀毒、郁毒等邪为其标,毒聚络损、神机不宁为其病理过程。治疗应标本兼治,根据主次缓急不同或以攻毒为主,或以扶正为主,铲剔浊毒,使邪祛神自安。  相似文献   

16.
癫狂梦醒汤治疗痰瘀阻络型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癫狂梦醒汤治疗痰瘀阻络型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痰瘀阻络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口服癫狂梦醒汤治疗,对照组口服吡拉西坦治疗。治疗28d后进行简易智力状态速查表(MMSE)评测及检查相关生化检查情况。结果:两组患者MMSE评测及检查相关生化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狂梦醒汤治疗痰瘀阻络型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痴呆病荣气虚滞的特点包括荣气虚与荣气滞两个方面。荣气虚则五脏虚弱,脑络失养,髓减脑消;荣气滞则五脏功能失调,脑络不通,脑髓不充,最终导致神机失用。荣气虚与荣气滞互结为害,缠绵搏结,形成虚、痰、浊、瘀、滞的恶性循环,最终脑髓空虚,脑失滋养,神机失用,五神失司,灵机记性减退以至丧失而致痴呆的发生。先秦及秦汉时期,该病多描述为"善忘""言喜忘",多由五脏虚衰、髓海不足、气血逆乱及瘀血内停等导致。荣气虚滞之证正是渊薮于此,肺气虚衰,精髓疲乏,五脏生化乏源,精明之府失于濡养,或情志失调,肝气郁滞,疏泄失司,气血逆乱,血蓄不行等,即为荣气虚滞之具体化表现。晋隋唐时期,医家们对痴呆病的认识,多从心论,称痴呆为多忘、善忘等,认为其多忘、善忘者与心相关。心主神志。心气虚衰,血脉不充,脑脉失养,脑髓不用,神气难以外显,日渐发展而成多忘。宋金元时期,医家们继承了前人对心主神志、心气虚易致痴呆健忘之外,创新性地提出了心脾两虚亦是健忘发生的重要原因,同时比较重视老年人的食治摄养。明代医家对痴呆病机的认识是以"虚、闭、瘀"为主。至清代,医家不仅继承了明代时期的"虚、闭、瘀"理论,也观察到了"火、痰"在痴呆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痴呆的病因病机与"虚、火、痰"关系密切。明清医家提出了脑主神机记忆的理论,同时总结脑作为元神之府在"虚、闭、瘀、火"等病理因素影响下出现的善忘癫狂等病证。近现代医家们对痴呆病的认识从五脏虚损、痰浊瘀血、虚实夹杂、毒损脑络等逐渐演化到荣气虚滞,为中医病因病机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周围神经病变是紫杉醇药用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其症状缠绵难愈且容易复发。结合其临床表现,刘丽坤教授从中医学的“伏毒-络病”角度进行论治,认为药毒损络致络脉失和是核心病机,毒、瘀、虚是其发生、发展的内在病理因素。治疗上根据络病传变规律和不同阶段的伏毒病机特点分期辨治:急性发作期通达气络,调和营卫;慢性难愈期通阳化瘀,益气解毒;渐进肌痿期填益骨络,扶阳托毒,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9.
阿尔茨海默病主要病位在脑,与肾、心、肝、脾等脏腑关系密切,属本虚标实之证,五脏亏虚功能减退为其本,痰浊、瘀血、内毒等邪为其标。痰瘀阻络,毒聚络病,脑髓失养为其发生发展病情演变的病理过程。治疗应紧抓疾病的病机,辨证施治,同时标本兼治,以补脏为主,补其不足,兼顾铲剔痰瘀、通畅脉络,使毒去神安。  相似文献   

20.
丁颖颖  常诚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3(11):1247-1249, 1254
[目的]总结常诚教授应用通瘀泄毒益肾法治疗痴呆的经验。[方法]分析常师对痴呆内涵以及病机的认识,阐述通瘀泄毒益肾法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依据,分析经验方"通脑益智方"的组成、方义及功用,并附临床案例加以验证。[结果]常师认为痴呆病因病机虚实夹杂,虚者多由先天不足、肾虚精少、髓海不足、元神失养而发,实者多因毒瘀互结,破坏形体,损伤脑络而发,故"瘀血、浊毒、肾虚"是痴呆的主要病机。针对其病因病机,采用"通瘀泄毒益肾"治疗之法,创"通脑益智方"治疗本病。所附临床案例采用"通脑益智方"加减,一诊患者热毒内盛,以清热解毒除烦为主,二诊患者热毒渐退,夜寐不安,原方加用养心安神之品,三诊患者症状明显改善,通瘀泄毒益肾剂守方续治。全方共奏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补益肾精之效,切中病机,治疗痴呆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结论]常师运用通瘀泄毒益肾法,予"通脑益智方"加减治疗痴呆,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