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豫西地区,苹果套袋技术最早于上世纪90年代推广.套袋对于苹果的外观品质和病虫害防治带来较大的益处,推动当地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快速加快,农村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果园劳动力缺乏日益严重.尤其在苹果套袋季节,由于当地果农忙于自家果园套袋,规模化果园很难找到套袋工人.同时,纸袋的价格每年上涨,人工费用也越来越贵,大大增加果园的投入成本,减少果园收益,影响当地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前果实套袋栽培在各果区大量推广,果实套袋有许多优点,最主要的作用是防止果实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喷药。同时,可改善果实外观质量,使果皮光洁、果点变小,套纸袋可调节果实着色,是当前无公害栽培的一项重要措施。果实套袋后病虫害发生的变化及防治措施如下:1.苹果套袋后果园病虫害发生动态的变化1.1苹果轮纹病防治压力减轻苹果轮纹病一直是果园病虫害防治的重点,平原区不套袋的苹果园一般年份烂果率在30%~40%,严重年份烂果率可达80%以上,套袋以后苹果果实轮纹病基本得到控制,平原区烂果率也在5%以下。但轮纹病…  相似文献   

3.
<正>苹果套袋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和雨季的到来,多种病虫害进入了全年的侵染高峰和发病盛期。但近年来不少果农,在果实套袋后放松了对果园的管理,忽视对病虫害的防治,结果造成  相似文献   

4.
苹果落花后至套袋前是全年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重视并做好此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对提高苹果产量、改善苹果品质和增加果农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苹果落花后至套袋前苹果主要病害的发生特点,总结了此期主要病害药剂防治的措施,提出了科学使用农药技术。  相似文献   

5.
苹果套袋后的果园管理是保证套袋苹果取得优质高效的关键.套袋结束后,果树进入花芽分化和果实膨大期,果园管理重点转移到了追施花芽分化肥和果实膨大肥阶段,以及对树体、叶片的保护,包括对苹果霉心病、早期落叶病、红蜘蛛、潜叶蛾等病虫的综合防治阶段.  相似文献   

6.
苹果落花后至套袋前是套袋苹果全年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期,也是提高果品质量,实现增产增收的关键时期,此期防治的主要病虫及关键技术如下:1苹果病害1.1叶部病害(1)斑点落叶病:主要危害嫩叶,一年有两个发病高峰,即春梢期和秋梢期,病害发生严重时导致早期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招远市套袋果园连续出现烂果现象,尤其是2007年烂果更为严重,通过对全镇烂果重的12个村50多个园片调查,今年全镇套袋果园烂果发生率达100%,烂果率平均在3%~6%。严重的果园烂果率为15%~20%,给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为了分析套袋果园烂果严重的原因,笔者在套袋苹果烂果发生期和苹果脱袋后进行了实地调查和总结分析,并提出了降低烂果的防治措施,供果农参考。  相似文献   

8.
苹果病虫害防治,既要有效控制病虫危害,保证果品安全、高效、可持续生产,又要降低防控成本,减少化学农药的投入量。这需要在科学栽培管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措施,压低苹果园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当病虫基数过大或有严重危害趋势时,按照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控需求,选择适宜的防控药剂,适时、精准地用药防治。苹果生长的不同时期病虫害防治重点不同:苗期重点防控苗木传带病虫和检疫性病虫;幼树期除防治叶部病虫外,重点保护枝干和根部;树体休眠期以清除越冬病虫源为主,并保护枝干;生长前期是全年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重点防治的病虫有螨类、蚜虫、苹果霉心病、套袋果实斑点病、苹果白粉病等;雨季以雨前喷药,保护寄主不受苹果褐斑病、苹果炭疽叶枯病、苹果轮纹病、苹果树腐烂病和苹果炭疽病等病菌侵染,兼治各种虫害,雨前若没有及时喷药或降雨过多时,应在雨中和雨后及时喷药;后期以保护近成熟的果实为主,并促进叶部营养回补树体,增强树势;免套袋果园除按常规方案防治病虫害外,需重点防控果实轮纹病、苹果炭疽病、桃小食心虫和梨小食心虫。  相似文献   

9.
夏季是苹果管理的关键时刻。此时既是苹果花芽形成的时期,也是幼果迅速膨大的时期,还是病虫多发、且危害严重时期。因此搞好果园夏季管理显得极为必要。应以疏果、套袋为中心,抓好夏剪,做好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相似文献   

10.
套袋苹果质量的高低严重影响果品的商品价格和经济收入。本文总结了套袋苹果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苹果无袋栽培不是简单的不套袋,必须通过栽培技术体系调整,在有袋栽培防治病虫害的基础上,重点防控果实病虫害和贮藏期病害,控制食用期农药残留,在果面光洁度、着色等方面达到或基本达到套袋苹果的标准.随着劳动力费用的增加、低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消费者对苹果风味品质的要求,无袋栽培将成为今后苹果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前,烟台苹果产区在无袋栽培果园里很少有康氏粉蚧为害苹果果实,不需要针对性防治。但是,在套袋栽培的果园里,康氏粉蚧在短短的2~3年内却发展成为为害果实的主要害虫。据1994年烟台市各县市反映,凡是套袋年限早的、面积大的果园均发现有康氏粉蚧为害果实。严重的园片套袋果被害比例高达30%以上。因此,套袋栽培果园,必须认真搞好康氏粉蚧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果农之友》2014,(5):45-45
苹果谢花后至套袋前病虫害的防控 (1)苹果谢花后第一次用药主要防治红蜘蛛、霉心病、苹小卷叶蛾和轮纹病,同时兼治蚜虫、锈病、白粉病、斑点落叶病等。用药时间在谢花后5~10天。另外,用药时间要根据害螨的发生虫类等情况选择,以防治山楂红叶螨为主的果园,在谢花后7~10天用药防治效果最好:以苹果全爪螨为主要害螨的果园,用药时间再适当提前3~5天。  相似文献   

14.
书讯     
《果农之友》2011,(6):9
湛有光研究员等的新著(无公害·绿色·有机苹果、梨病虫害防治)已由陕西出版集团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者从事落叶果树病虫害研究和技术工作逾半个世纪,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宝贵的科学资料,近十多年来先后对果实套袋、果品贮藏、果品国际贸易、果品食品安全、危险性病虫害防范及灾害性气候的预防和补救等进行调查研究,取得了新进展,新书不但系统地介绍苹果、梨病虫害的最新防治方法,而且也反映了上述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动态,是促进我国苹果和梨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本好书。书中叙述的防治方法分为基础性防治、无公害防治、绿色防治和有机防治四个层次,供广大果农和不同类型果园的管理者和指导者参考、使用。书中收  相似文献   

15.
苹果套袋虽然能够大大减少果实被病虫为害,但是为了确保果实的正常生长,仍然必须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保护好枝干和叶片,保证树体生长健壮,营养充足。另外,要重视对某些因套袋而发生或加重病虫害防治工作,否则会直接影响果实的生长发育,降低套袋效果。1休眠期(12月~3月)休眠期防治重点为腐烂病、枝干轮纹病、干腐病、早期落叶病以及蚜虫、红蜘蛛和金纹细蛾的越冬虫态等。结合冬季修剪,彻底剪除受病虫危害的枝条,清除果园中的杂草、枯枝、落叶、落果,带出果园集中烧毁,消灭在其中越冬的病虫。2月下旬至3月下旬在果树发芽…  相似文献   

16.
病虫害防治是果园综合管理中的关键一环,是果园优质、高产、高效栽培的保证。针对陕西省乾县苹果产业基地主要病虫害进行观察、并开展防治研究,总结出周年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无公害防治技术,供苹果生产者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山东产区苹果实施无袋栽培首先要选择苹果轮纹病、苹果炭疽病、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等果实病虫发生基数较低的果园。实施无袋栽培前,治理果园内外环境,压低病虫基数,防止果园病虫大量繁殖蔓延。在此基础上,依据本地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其防治关键时期,设计周年监测与防治预案,即防治历:以10 d为1个周期,监测和预测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当病虫需要用药防治时,选择相应药剂及时防治。苹果无袋栽培的病虫害防控可划分为休眠期、幼果期、雨季和果实采收前4个时期,各个时期的重点防控对象和目标各不相同。休眠期主要铲除在树体和周边环境中越冬的各种病虫,减轻生长期的防治压力;幼果期以防治苹果霉心病、苹果锈病、红蜘蛛、蚜虫、绿盲蝽等为主,兼治其他病虫;雨季以防治苹果轮纹病、苹果炭疽病、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为主,兼治其他病虫;采收前,病害以防止弱寄生菌在果面定殖为主,虫害主要防治各种危害果实的害虫。3年来在多个园片试验示范,绝大部分果园病虫果率控制在10%以下。  相似文献   

18.
正苹果采收后至翌年树体萌芽前是果园防治越冬代病虫害的重要时期,做好这一阶段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对降低病虫害越冬基数、控制种群数量,减轻来年危害程度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是,苹果生产中普遍忽视采果后病虫害防治工作,导致果园生长季病虫害发生较重,防治次数多,难度大,成本高。为了进一步加强苹果采后病虫害防治力度,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苹果质量安全和经济效益,帮助广大果农致富增收,现总结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当前陕西苹果病虫害发生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是我国第一苹果大省,至2004年栽培面积已达41.2万hm2,占全国的18.3%。随着近1年来品种结构调整和栽培管理技术改进,苹果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广大果农应该了解当前苹果病虫害发生特点,以便采取更为科学的防治对策。1主要病虫基本得到控制1)桃小食心虫的危害得到控制。长期以来,桃小食心虫一直是苹果产区主要靶标害虫,虫果率最高达50%左右。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危害逐渐减轻,在管理水平较高的果园一般不造成危害,如果疏于防治则很容易造成损失。虽然果实套袋减少了桃小食心虫等蛀果害虫的危害,但因为套袋多在富士品种上…  相似文献   

20.
1.红富士苹果套袋的背景,红富士苹果套袋技术起源于日本,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推广.当时我国的苹果生产以乔化密植为主,果园群体和个体郁闭现象都比较严重,果园通风透光条件差,病虫害发生严重,为了给红富士苹果创造一个局部的庇护空间,就积极引导推广红富士苹果套袋技术.红富士苹果全套袋技术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降低农药残留、改善果面光洁度、提高果品商品率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增加用工、增加生产成本、降低果实内在品质,以及果袋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木材资源,不利于生态环境改善等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