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广义地来讲,坝基的老化是坝基岩土体(包括帷幕)对大坝修建后坝基应力环境、水环境和化学环境变化的一种回应,而坝基岩—水系统中所发生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考虑到时间因素,则是导致坝基老化的主要原因。为此,根据不同化学组分在坝基岩—水系统中的相互转化规律,建立了坝基老化的正向水文地球化学模型,利用Newton-Raphson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把模型应用到三峡大坝坝基老化分析中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坝基老化的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不同化学组分在坝基岩水系统中的相互转化规律,建立了坝基老化的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型,利用Barrodale-Roberts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计算给定随机误差极限范围内不同坝基渗漏量条件下的坝基岩土体与地下水溶液间的物质交换量及其变化范围。将该模型应用到新安江大坝右坝段坝基老化分析中,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靠实用,求解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3.
某水电站坝基析出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坝基稳定性及防渗帷幕的耐久性,对某水电站大坝廊道内不同部位的各类析出物进行了化学成分、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岩矿及水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坝基析出物为基岩及防渗帷幕水泥水化后由排水孔析出后沉积而成,下游排水道内絮凝物为有机微生物,淡蓝色胶状析出物为丙烯酸盐凝胶析出物。析出物是坝基水化学潜蚀作用的产物,坝基存在微生物繁殖环境,水-岩-坝间的物理-化学作用在化学潜蚀和微生物作用下会对坝基产生影响,应加强对坝基水质、析出物的定期监测。  相似文献   

4.
左家滩水库为堆石混凝土重力坝,拟建坝基在二马营组二段第一岩组(T_2e~2-1)、第三岩组(T_2e~2-3)和第五岩组(T_2e~2-5)的砂岩层上。对水库建基面选择及坝基存在的主要渗漏及渗透稳定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建议将基础置于弱风化基岩中,将基底座于长石砂岩层上,清除薄层砂质泥岩或软弱夹层,对坝基进行防渗处理,对坝基岩体进行帷幕灌浆。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牙扎和文祖口水库两座粘土心墙坝坝基处理设计和施工,对软岩-较软岩坝基防渗体系设计中坝基开挖与保护、灌浆盖板厚度与锚固措施、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布孔、灌浆帷幕质量检测标准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关措施和建议,为类似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卢刚  周志芳 《水力发电》2007,33(9):12-15
阐述了缓倾软硬互层状岩体中裂隙发育的一般规律,在这个基础上采用双重介质模型对层状坝基渗流进行了模拟,讨论了软岩层中切层裂隙的发育以及嵌入软岩帷幕对坝基渗流场的影响。分析可知,当软岩层中不存在可以形成上下游贯穿通道时,延伸嵌入软岩的帷幕对坝基渗流的作用是有效的;当存在通过切层裂隙形成的上游贯穿通道时,延伸嵌入软岩的帷幕对坝基渗流的作用则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7.
老挝Nam Ngum5水电站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拱坝。坝基岩体为二叠系砂岩、泥岩,坝基开挖揭露有13条顺层发育的软弱岩带,经研究分析,坝基不存在深层抗滑稳定问题,坝基浅部岩体和局部风化卸荷岩体已进行固结灌浆处理、对坝基出露的软弱岩带采取了工程处理措施后,坝基满足建坝要求。  相似文献   

8.
坝基深层软岩对土石坝防渗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邓肯模型对西霞院土石坝的变形进行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计算,分析坝基深层存在软岩对土石坝防渗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李家峡混凝土高坝,研究了坝基岩体渗流特性,并预测坝基岩体,尤其是河床顺河断层带,在水库长期渗流作用下,工程性状的稳定性与转化趋势.通过对河底平洞渗水情况、钻孔压水试验、断层岩室内外渗透管涌试验、以及对断层泥矿化分析研究后认为,坝基顺河断层带,由于挤压紧密,导水性差,水库蓄水后不可能产生机械管涌和化学潜蚀,坝基渗流控制工程宜采取以排水为主,排堵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桩-软岩复合地基承受上部载荷时,时效变形预测依赖于对其流变机理的认识以及对流变模型的合理描述,为分析其流变机理,通过桩-软岩复合地基缩尺模型载荷试验,研究了桩身应力、桩底压力、承台下软岩压力以及软岩深部变形时效特征,对桩-软岩复合地基流变机理进行了系列试验研究。桩底压力以及桩间软岩变形时效特征明显,桩-软岩复合地基在工程荷载作用下的衰减蠕变可采用5参量广义开尔文模型进行描述,其流变参数为EH=1.1 GPa,E1=7.05 GPa,η1=929 GPa·h,E2=9.03 GPa,η2=28 GPa·h,与软岩地基比较,桩-软岩复合地基流变参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介绍古洞口电站大坝趾板在浇筑混凝土时由于温度应力和基础约束的影响产生了贯穿性裂缝,裂缝的渗漏危及大坝的运行安全。因趾板处于水下,而且是关键部位,处理难度较大。在不影响工程的工期和经济的条件下,采用了一种简单的化学灌浆处理方法,结果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2.
坝基析出物分析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坝基排水孔中带出析出物是普遍的现象,通过对一批大坝析出物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物化性质、微观结构和粒度组成的分析研究,结合渗流分析,论证了析出物与坝基红层、化学灌浆帷幕、坝基软弱夹层(断层),以及坝基管涌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沉积在排水孔口附近和排水沟内的颜色不一的杂质,多为基岩裂隙中铁、锰、钙质受地下水溶蚀后带出的,排出量甚少,目前不会危及到坝基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3.
大坝运行后水环境发生剧变,库水中水质特征变化可导致坝基地下侵蚀性的加强,侵蚀大坝及坝基帷幕等结构,使坝基帷幕防渗材料逐渐流失,以致帷幕防渗效果大大降低,从而造成坝基帷幕防渗性能的衰减。因此,需要对运行多年后的大坝防渗帷幕性状评价进行评价。以华东地区某水电站重力坝为例,对坝前、坝体、坝基等点位进行水样采集分析,研究不同点位水样的pH值、水化学成分及胶状析出物等水质特征,详细论证大坝坝基帷幕防渗性状,判定帷幕总体防渗性状完好,局部存在薄弱部位。  相似文献   

14.
大坝运行后水环境发生剧变,库水中水质特征变化可导致坝基地下侵蚀性的加强,侵蚀大坝及坝基帷幕等结构,使坝基帷幕防渗材料逐渐流失,以致帷幕防渗效果大大降低,从而造成坝基帷幕防渗性能的衰减。因此,需要对运行多年后的大坝防渗帷幕性状评价进行评价。以华东地区某水电站重力坝为例,对坝前、坝体、坝基等点位进行水样采集分析,研究不同点位水样的pH值、水化学成分及胶状析出物等水质特征,详细论证大坝坝基帷幕防渗性状,判定帷幕总体防渗性状完好,局部存在薄弱部位。  相似文献   

15.
袁志君 《四川水力发电》1999,18(3):25-27,30
地应力与坝基岩体稳定的关系是坝工建设中研究得较少的一个课题,笔者针对二滩电站坝区存在的高地应力现象,从初始应力场的建立,施工开挖的时效效应,直到与拱推力等外荷载作用下的对坝基岩体稳定的影响全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高地应力虽然对基坑开挖有利影响,但对坝基岩体的抗滑稳定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6.
泸定水电站坝址位于泸定县城上游2 km处,电站大坝为粘土心墙堆石坝,坝体基础覆盖层深厚,坝基开挖后边坡、基础存在大量渗水及涌水点,河床及岸坡基础夹杂粉细砂层透镜体和粉土层。施工过程中对复杂地质情况采取了设置排水沟、集水井排水、帷幕灌浆堵漏、粉细砂基础换填等相应的处理措施,效果较好,为泸定水电站大坝工程的顺利进展提供了可靠保证,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宝珠寺水电站工程已通过竣工验收,由于施工期坝基存在严重渗透岩体,在基础处理灌浆孔中多数出现涌水现象。坝基灌浆处理后排水孔内仍有地下水流出,并有析出物生成。文章结合勘测和施工期所搜集到的地质资料,并利用地下水监测和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分析试验成果,对坝基地下水成因、析出物及坝基灌浆处理效果进行分析,总结了本工程坝基地下水的研究方法、危害性评价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纪村水电站坝基水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水在向坝基运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水与坝基岩石之间,水与帷幕及混凝土之间的物理化学作用,导致形成不同的坝基水质特征,依据多年来的水质分析资料,深入地论证纪村大坝坝基水化学特征,得出的结论是;多次工程处理效果明显;酸性库水对坝基岩层已不具侵蚀性,但要防治坝前淤泥层水及两侧土坝坝体水对岩层的侵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5个方面总结了混凝土高坝体系地震响应分析的最新进展及所存在的问题,其内容包括:(1)坝体伸缩横缝开合的接触非线性研究;(2)坝基远域能量逸散效应的模拟;(3)坝体-库水动力相互作用;(4)坝肩抗震稳定分析研究;(5)坝体及地基非线性分析研究。最后提出了当前高坝系统地震动分析所面临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0.
邢林生 《水力发电》2007,33(9):85-88
坝基析出物是否与坝基软弱夹层、断层、红层的性状恶化有关,是否危及到坝基防渗帷幕的耐久性,以及坝基是否已产生机械管涌,这些都是直接关系到坝基稳定的重大安全问题,需要通过对析出物分析后加以评价和判断。多座大坝的实践表明,对比分析、量化分析和粒度分析是析出物分析的有效方法。为了准确评判析出物对坝基的危害性,必须紧密结合坝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工程特点以及渗流监测资料,进行综合评价和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