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3年10月至11月在岗日噶布山脉南翼山脉(即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境内),观察记录到猛隼(Falco severus)和白胸翡翠(Halcyon smyrnensis),经查阅以往文献,这两种鸟应为西藏自治区鸟类新纪录。10月31日至11月4日,在墨脱县德兴乡德兴大桥(29°19'23.21″N,95°17'29.23″E,海拔722 m)观察到猛隼2只,分别为黑色和栗红色,体型小于其他隼类,翅膀较长,尾较短;胸腹部为栗红色,区别于其他隼属鸟类(图1a)。11月2日对猛隼的捕食行为进行了观察。其休息时停于德兴大桥旁的枯树上,捕食时飞至空中,然后迅速  相似文献   

2.
2011年10月5日,作者在河南省洛阳市洛河凌波大桥至瀛洲大桥段南岸(34°36’N,112°23’E,海拔152m)观察到一只猛禽在空中盘旋,并拍摄到照片。根据现场观察和对照片的仔细辨认,鉴定该猛禽为靴隼雕Hieraaetus pennatus的深色型个体。  相似文献   

3.
猪獾(Arctonyx collaris)属经济动物,当地又称聋猪。1978年7月8日,在广西桂北兴安县苗儿山地区的华汇公社垌上大队的小崖头(海拔1,000米)捕到雄猪獾一只;1978年7月14日在垌上大队小岗岭(海拔850米)捕到雌猪獾一只;1978年7月26日和30日在高寨大队(海拔850米)捕到雌猪獾二只;7月20日捕到雄猪獾一只。其身长520—680毫米、后足长  相似文献   

4.
朱鹮(中国)约十七只,加州秃鹰(美国)约四十只,毛里求斯茶隼(毛里求斯)约二十只,华南虎(中国)约一百只,考爱岛鸟(美国夏威夷)约十只,红狼(美国)约一百只,爪哇犀牛(印尼)约五十头,冠麻鸭(苏联)约三只,爪哇虎(印尼)  相似文献   

5.
上海郊区冬季红隼行为时间分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2003年11月~2004年2月采用随机个体、连续取样的方式,在上海郊区获取了越冬112只次红隼(Falco tinnunculus)123.33 h的行为数据,对红隼的时间行为分配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冬季红隼白天活动时间大部分用于栖停(44.45%),其次为捕食(18.83%)、停落(12.17%)、飞行(9.98%)、滑翔(8.11%)、悬停(3.46%)、梳羽(1.70%)、戏耍和交互(1.32%)。栖停在早中晚占有较高的比例,而捕食在上午和下午分别具有一个高峰时段。红隼在1 d中具有两个活动高峰分别在上午(8∶00~10∶00)和下午(13∶00~15∶00)。通过对行为发生时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活动高峰主要是由捕食行为及相关的飞行、悬停等行为组成。  相似文献   

6.
兀鹫(Gyps fulvus)隶属于隼形目(Falconiformes)鹰科(Accipitridae),被列入CITES附录Ⅱ,在国内几乎没有相应的研究。作者于2013年6月5日在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33°6′52.2″N,85°39′9.18″E,海拔5 021 m)发现1只兀鹫。结合国内其他研究者的记录,此次发现增加了我们对兀鹫分布区的认识,表明了兀鹫在西藏的分布区可能被低估。根据以前研究者对兀鹫种群数量的估计值(100~300只)和平均群体大小(3只或4只或单只),以及本次的发现,我们认为兀鹫在新疆、西藏仍有未被发现的分布区,且在新疆、西藏的邻近省份可能存在其潜在分布区;此前兀鹫在西藏地区未有确切的观察记录或照片,本次记录可为西藏珍稀物种的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黑冠鹃隼(Avicedaleuphotes)是我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多地观鸟产业的明星物种。然而,目前关于黑冠鹃隼的生态学研究非常稀缺,极大限制了我们对该物种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有鉴于此,本研究结合福建省明溪县林业局前期鸟类记录,于当地选择了32个样地开展实际调查,其中16个观测到黑冠鹃隼。基于上述样地的气候与地理特征,我们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最大熵(maximumentropy,MaxEnt)模型和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model,GLM)对黑冠鹃隼的生境利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预测了该县域内黑冠鹃隼的潜在适宜生境分布,以期为黑冠鹃隼的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MaxEnt建模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类型是限制黑冠鹃隼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变量,其中耕地和湿地类型的分布是重要的影响因子;(2)黑冠鹃隼分布也受到距道路距离和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影响。GLM分析结果表明距道路距离对黑冠鹃隼的分布有显著影响。综上,黑冠鹃隼更偏好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或湿地、离道路较远、归一化植被指数较低的生境。  相似文献   

8.
猎隼、阿尔泰隼和矛隼的研究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多年非连续性的野外观察、观察与有关文献资料,在饲养、环志和没收的隼科鸟类的基础上,进行了初步分类研究,对珍稀波涛 物种猪隼、阿尔泰隼、矛隼在地理分布、亚种划分、生活习性、繁殖行为,以及分类地位等方面进行概括性叙述,旨在为今后隼科鸟类的有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萎吻属绦虫三新种和本属分类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9—1964年间作者采集鸟类绦虫标本时,曾先后解剖大山雀(Parus major commixtus)百余只、红隼(Falco tinnunculus saturatus)十余只和栗背短脚鹎(Hypsipetes flavala canipennis)八只,获得萎吻属(Unciunia)绦虫三种。经形态比较研究后认为均系新种。现分别记述如次。 一、中华萎吻绦虫Unciunia sinensis sp. nov.(图版Ⅰ,图1—7)  相似文献   

10.
2002年7月到2004年6月对上海郊区祝桥镇、机场镇和朝阳农场及其附近区域的红隼种群密度进行了计数调查.调查通过固定路线进行,共进行调查53次.结果表明该区域红隼种群密度冬季明显高于夏季,呈现明显的月变化和季节变化,红隼种群的季节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区域红隼的迁徙及居留情况,认为红隼在上海地区的居留状况包括留鸟、冬候鸟和过境鸟3种类型.混合农作物生境和芦苇生境中红隼种群密度具有极显著差异(t=4.6506,P=0.0000〈0.001),红隼更加偏好混合农作物生境.通过红隼的种群密度可以反映红隼的居留状况和对生境的选择情况.  相似文献   

11.
鉴于以往对红隼(Falco tinnunculus)的种群数量动态还研究不多,1980~1984年的1~4月和9~12月,我们在太原市南郊区对红隼的越冬种群数量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将获得的资料报道如下:一、调查方法与环境根据红隼具有漂荡性大的习性,在调查区内选定相互交叉的东西线和南北线统计红隼的数量。(一)东西线:从西向东,经由杨家村、晋源、小店、西温庄至东温庄村的主干公路和乡村路,贯穿全区南北范围中央的平川地区。全线长15公里,海拔750~900米。路线两侧村庄星罗棋布,多为阶地耕作区。常见的:树种有杨(Popuulus spp.)柳(Salix spp.)榆(Ulmus pumi…  相似文献   

12.
西藏墨脱发现棕腹隼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2019年4月15日在西藏林芝市墨脱县墨崩公路段(95°13′23″E,29°16′02″N,海拔800 m)、4月18日在波墨公路80k附近(95°29′28″E,29°39′33″N,海拔2 097 m)分别发现1只棕腹隼雕(Lophotriorchis kienerii)亚成体,并拍摄到其中1只的照片(图1)。该鸟具有白色的眉纹,深色的过眼纹向后延伸至后颈,脸颊、颈侧和喉部白色,翅形宽大,初级飞羽基部腹面有较明显的深色条带,尾黑褐色具黑色  相似文献   

13.
1953年7月5日我们在西藏吉塘的葛氏鼠兔Ochotona gloveri(Thomas,1922)的体外采得雄性蚤类标本2只;同时在该宿主的耳壳内,检获固着寄生的雌蚤标本10只。1954年春将一雄蚤标本寄给贵阳医学院李贵真教授,经其鉴定系一新种,并订名为鼠兔食猬蚤 Echidnophaga ochotona。 最近我们整理所存标本,发现1953年7月5日在西藏吉塘葛氏鼠兔耳壳内固着寄生之雌蚤,经制片观察,和李氏所报告之新种系属同种。惟李氏仅将一雄蚤标本作了描述,现将该新种的雌蚤形态描述于后,并观察了原存雄性标本,对其构造作了某些补充。  相似文献   

14.
夏威夷鸭(在美国已不足10只)、新西兰知更鸟(世界只有12只)、朱鹮(仅存中国和日本,中国10只,日本4只)、毛里求斯茶隼(仅有24只左右)、加里福尼亚兀鹫(在美国已不到40只)、爪哇犀牛(印度尼西亚仅有50只)、印度硕鸨(80年时只有54只)、美洲鹤(北美野外仅有90只)、红狐狸(在美国野生总数已不足100只)、西班牙至尊鹰(约剩150只)、阿拉伯直角太羚羊(只在动物园有150只)、夏威夷海豹(约有700—1000只)、大熊猫(中国野外仅有1000只左右)。(据“野生动物”1983年第2期)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5月12日,在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岭曹家垭(29°58′48.43″N,110°52′42.30″E,海拔661 m)拍摄到一只低空盘旋体型较大的猛禽。该鸟翅形圆,飞羽上具暗灰色和黑色横带,余部红褐色横纹与腹部相连,尾羽具3道宽阔的暗色横斑,经鉴定为褐冠鹃隼(Aviceda jerdoni)(图1)。经查阅相关文献(约翰·马敬能等2000,赵正阶2001,郑光美2011),确定为湖南省鸟类分布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与从GenBank中下载的8种隼属鸟类的Cytb和COⅠ部分序列进行同源比对,并以最大简约法(MP)和贝叶斯推断法(BI)构建系统树,对1只涉案的隼科鸟类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样品与猎隼Cytb和COⅠ的序列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8.91%~99.41%和99.67%~100%,样品与猎隼Cytb和COⅠ序列的遗传距离最小,分别为0.003~0.007和0.000~0.003;同时,样品和猎隼在两种系统树上都始终聚在一起。由此可推断该样品为猎隼,为2010年5月四川省丹巴县森林公安局受理的非法盗猎和贩运隼形目鸟类一案的审理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国内关于靴隼雕(Hieraaetus pennata)资料缺乏,仅有几例新纪录报道,无繁殖信息。本文报道2010~2016年间靴隼雕在新疆南部和北部的繁殖与分布状况。靴隼雕巢址选择开阔的地带,营巢于大树上(n=7),巢距地面高度在7~12 m,巢直径约74~102 cm。窝卵数2~3枚,孵卵期37~40 d,育雏期48~58 d,繁殖期持续4~5个月。育雏前期与后期亲鸟的行为变化较大。其巢区附近野生动物资源丰富,食物以鸟类为主,主要是水鸟的幼鸟(体重小于300 g);哺乳类包括草兔(Lepus capensis)、大耳猬(Hemiechinus auritus)、鼹形田鼠(Ellobius talpinus)等。在新疆和硕利用红外相机监测32 d,共收获77 894张图片。育雏期人工观察16 d,约248 h,同时拍下行为照片及录像作为辅助记录。育雏前期,雌鸟的陪护时间占88.43%,雄鸟只有3.26%。亲鸟育雏期的活动节律、投食次数呈现单峰型;续巢频次则为双峰型。在中亚,靴隼雕有明显"东扩"之趋势。通过野外观察靴隼雕的行为,了解繁殖状况,积累基础资料,对其种群保护和管理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06年5月5日,笔者在南京市浦口区老山林场狮子岭分场(约119'04'17'E,32'14'52'N)发现黑冠鹃隼(Aviceda leuphotes).2008年5月17日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拍到照片.  相似文献   

19.
<正>凤头鹰(Accipiter trivirgatus)属隼形目(Falconiformes)鹰科(Accipitridae),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全球共有11个亚种,主要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中国等地;我国只分布有2个亚种,即普通  相似文献   

20.
2014年5月,在广东省阳江市鹅凰嶂调查期间发现一只褐冠鹃隼(Aviceda jerdoni),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确认该物种为广东省鸟类分布新记录种。在此后年份,该物种于广东省茂名市、湛江市和韶关市被陆续记录到。根据记录的季节和地区,我们推测褐冠鹃隼应是广东西部和北部山区的罕见留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