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目的探究锥形束CT(CBCT)显像分析在测量支抗种植体患者颧牙槽嵴区软硬组织结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口腔科就诊并接受颧牙槽嵴区支抗种植体植入治疗的52例正畸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CBCT影像学资料,患者颧牙槽嵴区支抗种植体植入角度、颊侧及腭侧骨厚度和骨皮质厚度,于不同冠状层面测量上颌窦底的角度。结果所有支抗种植体的平均植入角度为(28.41±8.67)°,不同性别、植入侧的支抗种植体植入角度无明显差异(P>0.05);支抗种植体的颊侧骨厚度为(2.53±0.86)mm,骨皮质厚度为(2.33±0.71)mm;腭侧骨厚度为(5.41±1.48)mm,骨皮质厚度为(1.51±0.43)mm。颊侧与腭侧的骨厚度、骨皮质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不同性别、植入侧的支抗种植体颊侧及腭侧骨厚度、骨皮质厚度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冠状层面上颌窦底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抗种植体周围的骨皮质量是保障术后初期稳定性的关键,不同层面上颌窦底的角度可反映上颌窦底形态,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上颌窦底形态差异决定支抗种植体的植入角度与深度,以降低上颌窦穿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三维有限元法分析种植体支抗在不同植入角度及不同骨皮质厚度变化下其应力、位移变化的规律。方法:建立骨松质、种植体支抗及不同厚度骨皮质(1~8mm)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种植体颈部加载200g正畸力,加力方向与颌骨骨面平行。采集应力、应变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①在40组工况中,各组Von Mises等效应力最大值在35.9~12.6MPa之间;角度对应力的影响是30°>45°>90°>60°或75°。②以30°植入1mm骨皮质时位移最大,并且应力、位移都随骨皮质厚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结论:①种植体支抗选择60°至75°左右的角度进行植入更好。②骨皮质厚度增加会提高种植体支抗植入的稳定性。③在骨皮质厚度大于1mm的情况下,不同的植入角度下加载200g的正畸牵引力所引起的Von Mises等效应力都在安全的范围内,不会引起骨吸收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种植修复是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理想修复方式,具备稳定、舒适、美观、咀嚼效率高等众多优点.种植修复需要缺牙区具备一定的骨量,但由于受解剖条件限制,上下颌的后牙区骨量常不足[1-2 ].以往萎缩后牙区植入常规种植体常需结合骨增量手术,但有研究[3 ]表明,超短种植体的应用可简化甚至替代骨增量手术,治疗过程更简单、修复周期缩短,可减轻患者身心和经济负担.超短种植体的临床应用效果特别是长期的修复效果仍存在较大争议.目前大多数学者把≤6 mm种植体定义成为超短种植体[4] ,本综述将结合国内外研究,回顾总结长度≤6 mm超短种植体的临床研究进展,为超短种植体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顾延猛 《当代医学》2011,17(33):102-103
目的 分析骨内牙种植体在牙缺失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65例患者的112个骨内牙种植体进行l~9a的随访观察.通过对种植体动度、种植体周骨吸收情况、种植体周软组织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其骨整合成功率和修复成功率.结果 种植后初期骨整合成功率达97.32%.在植入的112个种植体中,随访1~9a,总共失败10个,累计成功率97.76%.结论 骨内牙种植体是临床上修复各种类型牙缺失的理想种植方法,种植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5.
超薄钛膜用于牙种植引导骨再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牙种植应用超薄钛膜引导骨再生,修复牙槽骨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18例牙种植病例,在牙槽骨缺损区域植入人冻干脱钙骨再覆盖超薄钛膜,黏骨膜软组织瓣复位固定超薄钛膜。同期牙种植或3~6个月后行牙种植。[结果]共植入超薄钛膜19片,牙种植体28个。19片超薄钛膜就位良好,3片超薄钛膜小部分暴露,未予取出局部冲洗清洁,保持在位3个月。18例患者骨缺损满意修复,28个牙种植体全部愈合。[结论]超薄钛膜是一种良好的用于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牛骨块在牙种植领域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将20块牛骨外置移植于兔胫骨干骺端,同时植入牙种植体固定骨块。术后按计划给动物注射三种荧光素,并通过组织学和组织测量学方法评价新骨形成。结果荧光素标记的新骨逐渐替代移植骨的松质骨和部分皮质骨,实验结束时新骨已达牙种植体肩台平面。实验84天,4个上位螺纹平面的骨面积明显高于21天的骨面积。平均矿物沉积率为1.90μm/d~2.75μm/d。结论牛骨外置移植结合螺钉型牙种植体植入可增加受区骨量。  相似文献   

7.
牙种植体颈部不同结构对牙槽骨稳定性及并发症的影响各异,而种植体植入深度对边缘骨吸收也会产生影响。本文就骨水平种植体、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光滑颈圈种植体等3类颈部不同结构的种植体对牙槽骨改建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同时总结了3类种植体的理想植入深度,以期为口腔种植医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功能负荷状态下即刻颌骨内植入种植体的骨整合。方法 选择3种不同种植体采用即刻拔牙后植入5只犬的下颌两个前磨牙及第一磨牙的牙槽窝内,分别于术后2、4、8、12、24周取同标本,作X线、光镜、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3个月时所有种植体均已达到完善骨整合,成骨量和骨小梁排列方向与He力负荷方向一致。结论 功能负荷即刻植入种植体有利于缩短疗程,节省费用,提高种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引导骨再生技术在前牙区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前牙区骨高度或骨宽度不足的缺牙区植入Ankylos根型螺纹纯钛种植体,种植体与骨缺损区植入天博骨粉,并覆以海奥可吸收生物膜GBR,增加骨量。结果 18例种植25枚种植体,均达到临床和放射学上的骨融合。结论在前牙区种植中种植体周的骨质缺损区不大、骨量不足的情况下,引导骨再生技术有利于再生骨的重建及种植体骨性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量河南地区正常牙合人群腭侧骨组织的垂直向厚度,寻找腭侧适宜进行微螺钉种植体的植入部位,为腭侧种植体支抗植入和舌侧矫治提供便利。方法选取河南地区正常牙合成年人52例,其中女15例,男37例,采用256层螺旋CT(Philips Brilliance i BT)对标本颅颌面部进行扫描,采集并测量腭部骨组织的垂直厚度,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腭部37个虚拟种植体植入部位的平均骨厚度最大的部位为:P0+D2,平均值为:(18.7±3.0)mm;平均骨厚度最小部位为:P5+D2,平均值为:(2.8±1.1)mm。其中,过切牙孔的冠状平面上4个位点其平均骨厚度均大于15 mm。2当植入长度为8 mm微螺钉种植体时,合计可植入率较高的10个种植部位为:P0-D2,P0-D1,P0+D1,P0+D2,P1-D2,P1-D1,P1D0,P1+D2,P2-D3,P2+D3,可植入率最高为:100.0%,最低为:63.5%。其中,过切牙孔的冠状平面上4个位点P0-D2,P0-D1,P0+D1,P0+D2,其种植体可植入率均为100.0%。结论 1距切牙孔5 mm的区域之内,成人腭部骨组织适宜植入8 mm种植体。2 256层CT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腭侧骨组织的测量评估和种植体的安全植入。  相似文献   

11.
《陕西医学杂志》2016,(6):700-702
目的:应用锥体束CT(CBCT)评价引导骨再生技术(GBR技术)应用于上颌前牙区骨量不足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上前牙缺失骨量不足患者64例,通过CBCT对其术前唇腭向骨板厚度、术后6个月的唇腭向骨板厚度及种植体唇侧骨板和种植体周骨吸收量进行统计。结果:64例患者术后唇腭向骨板厚度增加,由术前4.17±0.74mm,增加到术后平均厚度5.72±1.37mm(P<0.05);术后唇侧骨板厚度1.71±0.37mm;边缘骨吸收量0.19±0.07mm;短期种植体保存率96.8%。结论:上颌前牙区骨量不足应用GBR技术同期植入种植体是一种效果稳定,可预期的、安全的骨增量种植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超薄钛膜用于牙种植引导骨再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牙种植应用超薄钛膜引导骨再生,修复牙槽骨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18例牙种植病例,在牙槽骨缺损区域植入人冻干脱钙骨再覆盖超薄钛膜,黏骨膜软组织瓣复位固定超薄钛膜.同期牙种植或3~6个月后行牙种植.[结果]共植入超薄钛膜19片,牙种植体28个.19片超薄钛膜就位良好,3片超薄钛膜小部分暴露,未予取出局部冲洗清洁,保持在位3个月.18例患者骨缺损满意修复,28个牙种植体全部愈合.[结论]超薄钛膜是一种良好的用于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材料.  相似文献   

13.
刘瑜 《实用全科医学》2007,5(12):1101-1102
临床应用牙种植体修复牙齿牙列缺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按植入的方式可将牙种植术分为即刻种植和延期种植,延期种植是指在拔牙后3~6个月以后,在创口愈合良好、有足够高度和宽度的牙槽嵴上植入牙种植体。即刻种植是指在拔除患牙的同时,即将种植体植入新鲜拔牙创内,经过近20年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证明即刻种植是可行的,具有良好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植入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李宏 《中外医疗》2011,30(22):105-105
目的回顾分析骨内牙种植体在牙缺失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58例患者的96个骨内牙种植体进行l~10年的临床观察。通过对种植体周软组织状况、种植体动度、种植体周骨吸收情况的检查,评价其骨整合成功率和修复成功率。结果种植后初期骨整合成功率达98.48%。在植入的96个种植体中,总共失败10个,随访1~9年累计成功率89.58%。结论骨内牙种植体是临床上修复各种类型缺牙的理想手段之一,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HA涂层种植体即刻种植的治疗效果,探讨HA涂层种植体在即刻种植术中临床应用的前景。方法 对26例因外伤、残根、牙周病等原因需拔除患牙的患者,在拔除患牙的同时即刻植入36枚国产HA涂层种植体,种植体与拔牙创间较大的骨间隙用HA颗粒充填或胶原膜覆盖以引导骨再生,4~6个月后二次手术,连接上部结构并完成修复。修复后对种植体稳固性、牙槽嵴丰满度、骨吸收、骨融合情况等进行临床和X线的连续观察。结果 26例36枚HA涂层种植体连续观察1年~3年4个月,成功23例32枚,失败3例4枚,其中1例植入的2枚种植体中有1枚未形成骨结合,成功率88.9%。结论 即刻种植术具有保持牙槽嵴高度,有效防止骨吸收,缩短患者无牙期,尽快恢复美观和咀嚼功能等优点,有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正> 种植义齿是一种新型口腔修复体,由于它省去了常规镶牙使用的套、冠、卡环等,明显地提高了前牙修复后的美容效果及游离端固定桥修复后的固位效果,种植义齿体积小,美观舒适,不影响发音,咀嚼效能等均似真牙.我院口腔科从1995年开始对11例患者种植了14枚种植体,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种植材料 均采用华西医科大学、卫生部口腔种植科技中心研制的CDIC钛种植体及种植器械.1.2 术前准备 种植义齿成功的前提是选择种植义齿适应症的病人,并行血液常规检查,延期种植法拔牙至少3个月后,行牙一期手术种植人工牙,术前摄牙片及全景片.口腔检查的重点为缺失牙区的骨组织,尽可能测出缺牙区的实际骨量,避免因骨量不足而不能植入种植体.还注意粘膜、颌合关系及邻牙的健康程度和选择适当的种植体及植入的位置、方向和深度.1.3 手术方法 常规口腔消毒,局部浸润麻醉,用叶状种植体的种植是在缺失牙部位的牙槽嵴上切开牙龈组织至粘骨膜,再用圆盘锯或裂钻开槽修整到种植体所需要的形状,然后轻轻敲击将种植体植入颌骨内,直至种植体颈部低于龈下1~2mm位置,倾斜度应与缺牙区长轴一致,调(牙合),缝合切口,7天拆线.螺旋状种植体的种植,一般不需要切开软组织,用先锋钻直接在种植的部位粘膜及骨组织上钻孔,  相似文献   

17.
种植区骨皮质厚度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种植区骨皮质厚度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建立含种植体的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应用三维有限元法,研究在不同厚度的骨皮质支持下,种植区骨皮质厚度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的规律。结果骨皮质厚度对种植体颈部皮质骨内的应力有较大的影响,两者呈负相关。随着骨皮质厚度的增加,种植体骨界面骨皮质内的应力逐步减小。骨皮质厚度<2 mm时种植体界面骨皮质颈部的应力值明显高于骨皮质厚度≥2mm时的应力值(P<0.05);当骨皮质厚度≥2 mm时,随着骨皮质厚度的增加,种植体界面皮质骨内的应力值虽然逐步减小,但是其变化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种植区骨皮质厚度至少应≥2 mm,以保证其生物力学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调查后牙区不同种植体早期边缘骨吸收的情况,探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骨组织水平种植体后牙区种植修复的96例患者(A组,n=96)和同期行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后牙区种植修复的104例患者(B组,n=104)临床资料。所有受试者均于种植体植入后即刻及及植入后12周时行X线检查,以种植体边缘牙槽骨高度变化情况作为早期边缘骨吸收的评估依据,比较两组早期近中、远中边缘骨吸收情况,记录其牙周健康状态指标[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检测结果及种植修复体边缘密合情况、观察期(种植后4周内)疼痛评分[数字疼痛分级法(NRS)]评估结果差异。依据早期边缘骨吸收检测结果将200例患者分为优良组(骨吸收量<1.5mm)和不良组(骨吸收量≥1.5mm),比较其年龄、性别、缺牙位置、种植体局部卫生情况、种植体直径、种植体长度、种植方式、吸烟史等一般资料,分析影响种植体早期边缘骨吸收的相关因素。结果 种植体植入后12周时,A、B两组种植体早期近中、远中边缘骨吸收评估结果、牙周健康状态指标(PLI、SBI、PD)检测结果及种植修复体边缘密合A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期内,A、B两组NR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组和不良组受试者年龄、性别、缺牙位置、种植体直径、种植体长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埋入式种植、种植体局部卫生环境不佳、长期吸烟等是影响种植体早期边缘骨吸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骨组织水平种植体和软组织水平种植体早期边缘骨吸收情况类似,均在后牙区种植修复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非埋入式种植、种植体局部卫生环境不佳及长期吸烟是影响种植体早期边缘骨吸收的独立危险因素,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探讨移植骨牙种植体同期植入的愈合机理 ,为此项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恒河猴为实验动物 ,分三组分别行血管吻合骨移植牙种植体同期植入、游离骨移植牙种植体同期植入、拔牙后 3个月植入牙种植体 ,分期获取标本 ,通过人体解剖、X线摄片、光镜、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原位杂交等方法进行分析 ,以评价骨移植牙种植体同期植入发生骨整合的情况 .结果 :血管吻合移植骨及游离移植骨都与牙种植体发生良好的骨整合 ;血管化移植骨与牙种植体的结合与正常骨的结合相同 ;非血管化移植骨牙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系统应用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时自体髂骨移植内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方法 20只家兔分成对照组(A组)、去势组(B组)、系统应用唑来膦酸组(C组),B、C组行去势手术,A组行假手术.术后12周,B、C组家兔行左侧胫骨近中干骺端制作骨缺损,同期行自体髂骨移植术+种植体植入术.自体髂骨移植及种植体植入术后3d,C组家兔开始给予唑来膦酸0.1 mg/kg皮下注射,每3周1次.种植体植入术后第12周处死动物,切取标本行X线片检查、显微CT检查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X线片显示所有标本均正常愈合;显微CT检查及定量数据可见A组植骨块内骨小梁粗大、密集、连续,骨皮质较厚,植骨块和原有骨质之间结合紧密,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丰满;B组植骨块及皮质骨较薄,内层骨皮质改建接近消失,骨小梁较稀疏,种植体周围骨组织较少;C组植骨块也较厚,骨小梁密集,骨小梁直径较A组细,种植体周围有较多新生骨小梁,但比A组骨量少.骨组织体积比、骨结合率在A组最高,B组显著低于A组和C组;骨小梁厚度则是A组最高,C组次之,B组最低.A组和C组旋出力矩明显高于B组.结论 实验性骨质疏松会使移植骨皮质骨变薄,松质骨量减少,从而降低植骨区种植体的骨性支持,减弱骨组织对种植体的支持;通过应用唑来膦酸涂层种植体,可以改善骨质疏松对种植体周围自体骨植骨愈合的不良影响,增加植骨区内的种植体周围骨量,从而增加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