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凤凰谷水电站工程采用分期明渠导流,明渠边坡及纵向围堰基础地质条件差,施工困难,根据工程实施情况和设计跟踪,适时地进行了设计优化和调整,在工期相当紧张的情况下,导流明渠按期完工,保证了工程顺利实现截流,从而确保了整个工程的工期目标。文章详细介绍了导流明渠、明渠边坡以及纵向围堰的设计,其经验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
宫山嘴水库重建工程拟采用明渠导流,导流明渠边坡及围堰地质条件较差,给工程施工造成了较大困难。结合工程设计及实际情况,对施工设计进行了适当的优化,使导流明渠在规定时限内顺利完工,为整个重建工程的顺利实施,特别是如期实现截流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对施工中导流明渠边坡以及纵向围堰的具体施工方案作了分析,得出的结论对同类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桑河二级水电站为典型的平原区宽河道、大流量河流枢纽,适宜采用明渠分期导流方式,导流布置较为灵活,且对枢纽格局、工程投资和建设工期有重大影响。根据工程特点,以节约工程投资为主要出发点,结合枢纽布置研究,采用了左岸岸坡明渠+河床泄洪设施和发电厂房的布置格局,导流明渠底宽160m,底板不衬砌;不设置导流底孔,明渠截流利用永久泄洪表孔泄流,截流天然落差7m,截流难度世界前列,根据研究创造性的采用了宽戗堤+拦石坎的截流方式,并取得了成功。桑河二级工程为平原河流大流量施工导流和高落差截流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4.
陈仁峰 《人民长江》2022,53(6):159-162
金沙水电站导流明渠截流面临着流量大、龙口流速快、落差大,明渠岸坡陡峭、渠底平整光滑以致抛投料难以稳定堆积以及截流施工难度大、施工效率低等问题。通过开展截流物理模型试验,合理确定了水力学参数,并优化了截流物料和戗堤布置,以降低导流明渠截流流速。根据现场情况和模型试验结果,提出在明渠底板预埋工字钢、明渠侧墙预埋锚钩,并且在靠近纵向围堰混凝土光滑面一侧先行施工墩头戗堤等技术措施,以增加导流明渠过流断面摩擦阻力,提高抛投料堆积的稳定性。同时,在靠近纵向围堰处设一拦沙坎缺口以改善分流条件,并且控制下泄流量、采取防止堤头塌滑等技术措施,降低截流施工难度,提高截流施工效率。上述措施在工程实施中得到了成功应用,确保了导流明渠截流的实施。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工程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多数的水利建设工程都要考虑导流问题,并且需在干地进行,根据工程防洪标准,对河床水流和明渠水流进行正确合理的水力学计算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在沙坪水电站一期施工导流设计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水力学计算,拟定导流明渠最佳过水断面,并结合现场实际,考虑经济指标修正最佳断面,最终确定了经济适用导流明渠断面及挡水围堰高程。  相似文献   

6.
三峡明渠截流与三期土石围堰分为水下填筑、水上填筑和防渗工程.水下填筑主要为导流明渠截流和水下围堰,导流明渠截流具有水力学指标高、施工时间短、工程量大、抛投强度大等特点,实现明渠双戗堤立堵截流,解决了龙口段施工技术、上下游戗堤进占相互配合、设置拦石坎和提高抛投强度、防止堤头塌滑等问题.防渗工程由防渗墙、帷幕灌浆、混凝土墙帽与土工织物组成,是围堰工程的关键项目,在此提出了有效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确保了施工工期和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7.
许莫首部本世纪工程导流明渠位于砂砾石地层上,砂砾透水性较强,且本世纪基坑高程较明渠底板高程代约8m,因此,导渠防冲和防渗措施万为重要。为有渠抗冲及水流向基坑渗漏问题,本工程采用了沿明渠润周铺设土工膜在其上铺设混凝土预制板的方法,实践证明该法经济合理,施工简单易行,运行能满足工程要求,得到了业主的施工单位的好评。  相似文献   

8.
尼尔基工程主坝为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主坝工程施工采用两期导流方式。一期导流明渠布置在左岸滩地上,由于明渠开挖底高程及明渠段坝体现浇混凝土防渗墙底高程等低于河床常水位,因此采用链槽铺塑作防渗围护施工。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对链槽铺塑设计及施工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龙开口电站跨明渠贝雷栈桥横跨在导流明渠之上,靠江侧一端为导流明渠导墙,靠山侧为导流明渠内侧左岸开挖边坡,该桥梁为截流后施工区内左右岸连接的唯一通道。  相似文献   

10.
三峡工程明渠导流通航及数值实验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三峡工程导流明渠导流通航研究及实践,在巨大导流流量和极高通航水流条件下,导流明渠满足了客货轮的通过能力,成功地解决了弯道上明渠导流及施工通航的关键技术问题。在对导流明渠的研究中,运用了小尺度自航船模试验、水流特性数值实验室模型等有关明渠导流及通航的创新技术,改进了明渠体形,解决了特殊情况下明渠通航条件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针对混凝土导流明渠截流的特点和难点开展技术研究,总结出了截流戗体与围堰分开布置,且截流戗堤布置在靠近导流明渠进口处的河床底板上,龙口轴线与导流明渠轴线平行布置的新截流方法。这可以有效地减少截流特殊材料的用量和大块石的流失量以及截流后基坑的清理工作量,规避了导流明渠截流施工的难点。尤其是导流明渠相对较窄,截流时,高水头、大流量的情况下,效果更加明显。该项技术在多个工程的导流明渠截流施工实际应用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郭冬生 《人民长江》2003,34(9):17-19
三峡导流明渠截流具有水力学指标高、施工时间短、抛投强度大、分流条件较差和通航与施工干扰等特点.导流明渠截流设计流量为10 300 m3/s,相应截流总落差4.11 m,实际截流流量基本稳定在8 600 m3/s左右,总落差为2.5 m.采用明渠双戗堤立堵截流,需要研究解决龙口段施工技术、上下游戗堤进占相互配合、设置拦石坎和提高抛投强度、防止堤头塌滑等问题.由于施工保证措施,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得当,加上有利的水情和条件,导流明渠截流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3.
采用导流明渠的基本条件是河谷较开阔、河水分叉、枯水期有滩地出露、岸边具有台地、古河道、垭口、河湾等地形;其主要优点是过流能力较大、超泄能力较强、施工条件较好、造价相对较低等。导流明渠一般用于初期导流,中后期导流还需与底孔、隧洞、缺口等其它导流方式组合,以妥善地解决主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水流控制问题。导流明渠设计问题是在给定流量下,应使允许流速正好符合水力最佳断面而渠道坡降最经济。通过景洪、观音岩水电站等导流明渠工程实践检验,其成果可供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导流明渠设计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取山区河道截流难度的主要影响因素,首先重点分析了影响山区河道截流难度的各因素的成因及机理,并重点分析了河床平面形态、河床覆盖层与河道坡降三因素对河道截流难度的影响。然后,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基本原理,建立了山区河道截流难度影响因素层次分析模型,最终获取得到影响河道截流难度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作为截流施工主体的人(即专家决策)所占权重值为0.159,是影响河道截流难度最主要的因素;另外,施工机械、抛投强度、现场监测、河床覆盖层、河道坡降、分流能力各因素所占权重值分别为0.126、0.118、0.048、0.071、0.071、0.042,是影响山区河道截流难度的主要因素,减小截流难度的措施宜从上述各因素出发考虑。研究成果可为实现山区河流的科学、安全截流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三峡工程明渠截流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工程明渠截流具有流量大,落差大,截流难度大等特点。对明渠截流时段及设计流量选择,截流期分流条件,截流方案,截流戗堤进占程序及抛投材料,降低截流难度的技术措施等截流设计中的重大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及水工模型试验,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三峡水利枢纽大江截流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峡工程施工导流采用“三期导流、明渠通航”方案。二期施工围左岸,进行主河床截流,迫使江水从右岸导流明渠下泄。截流流量为11月下旬的20年一遇最大日平均流量14000m3/s,截流时间选在1997年11月中旬,采用上游单戗堤立堵截流方案。龙口位于主河床深槽右侧,龙口宽130m,最大水深达60m。为防止戗堤头部坍塌,在龙口段先行平抛垫底。龙口进占由两岸同时进行,投抛材料为块石和石渣。设计龙口水位落差0.51~0.71m,口门流速2.13~2.73m/s。  相似文献   

17.
张野  邢德勇 《中国三峡建设》2003,10(5):11-12,22
导流明渠截流和三期土石围堰、三期RCC围堰是保三峡工程初期蓄水的控制性关键工程,工期紧、强度高、技术复杂、施工组织与管理难度大。本文从导流明渠截流和RCC围堰施工准备、资源配置、生产与技术管理、质量安全控制等方面介绍其施工组织与管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为保证施工干场作业,大部分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都需要考虑导流问题,例如目前中国南水北调工程中已经开工或将要相继开工的多个穿河倒虹吸或暗涵工程,都涉及到施工导流课题。简易导流方案一般为修围堰全断面挡水断流、另挖明渠导流或修围堰束窄河床导流等。根据相应施工防洪标准,对河床水流和明渠水流进行正确的水力学计算,确定导流渠(或束窄河床)最佳过水断面尺寸,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考虑经济指标,修正最佳水力断面,最终可确定经济适用导流渠断面及挡水围堰高程,既能满足防洪安全要求,又充分利用了现场条件,可降低工程成本,且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班多水电站技施阶段施工导流采用枯水期明渠分期导流方案,可尽早实现主河床截流,使得首台机组发电工期提前6个月,二、三期导流充分利用泄洪闸过流,减小了导流工程规模及投资,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明槽式鱼道进流口区水流特性,以某河流为例,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了底部介入对进流口区水流进行控导调整的修改措施,包括多级壅水坎与水下三角翼群两种方案。通过水力模型试验,对两种体型设计和布设形式的优化进行试验研究。研究表明,两种措施均对改善进流口区流态有明显作用;而三角翼群在保证进流口区及过渡段表层水流平顺、均衡前提下,有效降低了进流口区流速,还发挥了上溯鱼突进中临时休憩的掩体作用,满足了鱼类顺利回溯至河流的要求。同时,修改优化后的进流口区仍能满足设计过流能力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