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通过胚胎期给药,探讨补肾方对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模型胎鼠己糖激酶(HK)、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的影响。方法:模型组用酒精给孕鼠灌胃导致IUGR模型,各补肾组分别在造模同时予补肾方灌胃,其他组予补气方、补血方、气血双补方灌胃,检测各组胎鼠肝组织HK、GDH活性。结果:IUGR胎鼠HK、GDH活性明显降低(P0.05);补肾阴方、补血方对IUGR胎鼠HK活性降低均有明显恢复作用(P0.05);补肾方、补血方、气血双补方均能不同程度恢复IUGR胎鼠GDH活性(P0.01,P0.01,P0.05,P0.05)。结论:改善IUGR胎鼠肝组织HK、GDH活性可能是补肾方治疗IUGR机理之一,可作为中医"肾主生殖发育、肾为先天之本"和"补母益子"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介绍武权生教授运用自拟方黄芪桂枝温补汤加减治疗子痫的经验,武权生教授强调治疗该病应"勿忘于胎,勿拘于胎",补肾健脾以治本,平肝熄风、安神定痉而治标,尤其是子痫剖宫产术后,更应益气养血以治本,使气血充盈得以荣养,取效甚捷。  相似文献   

3.
滑胎即习惯性流产,中医将其病因责之于肾虚胎元不固.治疗上以"寿胎饮"为代表方剂出入变化,历代医家多未出此范畴.清初妇科名医傅山力主"气血不足,气虚不能固胎摄元",并制"助气补漏汤"、"固气填精汤"治之.胎动不安、胎漏相当于先兆流产,辨证除肾虚、气血不足外,尚有血热证.然而上述理论验之临床,治疗效果往往得失参半.有鉴于此,笔者根据"女子以肝为天"的理论,从肝论治滑胎及胎动不安,取得满意效果.实践证明,以肝血不足立论,用养血柔肝法治疗滑胎及胎动不安,较之从肾从气血论治更能接近疾病的本质,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介绍赵宏利“两步四法”治疗不全流产的经验。一是于胎殒早期,自拟“加味生化汤”及时“化瘀消癥,下胎益母”;从“寒下、温下、燥下、补下”四法辨证,燮理阴阳,舒畅气血。二是胎堕完全,即借行经之力,加用活血利水方,以期“转经复原”,并自拟“厚胞汤”填精养血,通补奇经。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防治滑胎的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其中《景岳全书·妇人规》对于这一疾病的认识全面而深入,在治疗上提倡"以培养气血为主,而预为之地"。而体质学说中关于妇人病质的理论强调应在未孕时根据滑胎患者的病质预先调养,以达到气血充盛,冲任牢固,避免屡孕屡堕。现通过阐述妇人病质与妊娠、滑胎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浅析了张景岳"预培其损"防治滑胎的理论及方药特色。  相似文献   

6.
自拟固胎丸治疗习惯性流产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拟固胎丸具有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温补脾胃、安胎止漏的作用,我们用于临床加减治疗气血虚、脾肾虚、血热、外伤所致"滑胎"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姚娅丹  张菁  封淼 《吉林中医药》2013,33(7):743-744
中医认为,胎动不安病主要由肾虚、脾虚、气血虚弱、血热、血瘀等所致,西医称之为先兆流产.病因主要有遗传基因缺陷、内分泌异常、免疫功能异常、生殖器官异常和生殖道感染等[1].导师张菁依据《内径》"胞脉系于肾",肾以载胎,血以养胎;《医宗金鉴》"气血充实胎自安,冲任虚弱损胎原"的原则,提出"肾脾两虚,冲任气血失调"是导致胎动不安的主要病因病机.张菁主任医师多年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胎动不安病疗效甚佳.现报告验案1则.  相似文献   

8.
介绍杨正望教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经验。杨教授基于女性相关特点,认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为气血不足、胞脉瘀阻所致,以冲任气血失调为本,胞脉瘀阻不通为标,治疗应在调和气血的基础上祛瘀通络,以助后期受孕。其以"通"为法,运用益气化瘀方,一方多用(口服、保留灌肠、外敷),同治本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金志春教授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反复自然流产,对于胎元失养瘀阻胞脉致胎动不安、胎漏甚至滑胎者,依据"肾主生殖,冲任气血通盛以养胎"的理论,治疗应益气养血、行气活血。在辨证基础上,多选用当归、川芎、益母草等养血活血药物,剂量宜轻。  相似文献   

10.
张国钧老中医,系武宁县中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业医40余载,在妇科病的诊疗方面颇具特色。笔者有幸从师学习,受益非浅。现将其临床经验略举如下,以飨同道。 1 桂枝汤加味调和气血治滑胎张老认为:滑胎多由脾胃失调、气血不和、胎失所养而致,治宜调和气血、健运脾胃为主。桂枝汤为调和气血之良剂。张老治疗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总结《妇人大全良方》中治疗胎停育相关方药的用药特点,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与参考依据。方法筛选出《妇人大全良方》中58首治疗胎停育的方剂,共涉及101味中药,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理论,建立形式背景,生成方药属性偏序结构图,客观、全面地展示方药配伍规律。结果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观察结构图,由第一层与第二层可见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有当归、酒、阿胶、甘草、大枣、葱白、肉桂、牛膝、川芎、艾叶、熟地,反复出现的药物组合有当归与川芎,当归与熟地,阿胶与艾叶,当归、川芎与阿胶。结论《妇人大全良方》中与胎停育相关证候的治疗方剂重视气血,选药以辛热温散为主,主要治法有以血为本,气血并治;温经通络,以行气血;补养脾胃,以生气血;下胎时注重通行血脉,以防留瘀。  相似文献   

12.
妇人孕后冲任气血失调,胎元不固,故见胎动不安。导师邱峰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十余载,在诊疗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辨证论治形成了独特的思路和用药特色,今分享其经方寿胎Ⅰ号方治疗胎动不安脾肾两虚证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13.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属于中医"滑胎"范畴,乃肾虚、气血两虚、肝郁气滞等,导致冲任损伤,胎元不固,屡孕屡堕。孕前孕中着重调理,保精全神,志闲少欲,使形神俱旺;饮食有节,脾健胃降,则气以载胎,血以养胎,胎孕相生;起居有常,阳煦阴濡,助孕久留;情志调畅,气血和畅,则胎易妊。肾精足、气血旺、气机畅,冲任通盛,则男精壮,女经调,即受孕之良态,孕后则母壮胎安。  相似文献   

14.
<正> 《外科精义》(江苏科技出版社,1985)系元代齐德之所撰。该书体现了齐氏重视整体观念,强调脉诊,精于辩证,内外合治的学术思想。现就其主要学术贡献简介于后。1 重整体详究病因齐氏从整体观念出发,详究疮疡发病之因。书中首论阴阳气血,次述脏腑经络。认为:“疮肿之生,皆由阴阳不和,气血凝滞”进而指出发病机理:“气血不流,……留滞而成内热,疮疽生矣”又  相似文献   

15.
《兰台轨范》系徐灵胎古稀之年所作,为其生前刊行的最后一部著作,所录方剂逾七百首,以内科证治为主,盗汗证治亦囊括其中。通过整理书中"盗汗"相关论述及灵胎按注,按用药多寡、标靶范围总结出盗汗的常用6种治法:充养心血,固表止汗;益气固表,复潜心阳;养阴清热,和解消蒸;益肾填精,收摄真气;气血双补,引火归元;温肾运脾,既济水火。此外,另有治疗盗汗的外治方及急救方各 1则。可见,徐灵胎治疗盗汗首先洞明病源,后及治法方论,通治方、是证方变通运用,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6.
徐涟 《新中医》2015,47(4):325-327
<正>云南昆明姚氏妇科临床助孕安胎时注重气血、肝脾、冲任的病理改变,认为胎漏、胎动不安、滑胎等病证皆因肝郁脾虚,冲任受损,伤及气血,阴精不充所致。并十分重视各种外界因素对患者体质、疾病的影响。运用家传80余年经验方保产达生丸益气养血,柔肝健脾,滋助冲任,调和胃气,摄胎止血治疗诸病。尚以本方未病先防,孕前调治,以增强患者体质,孕期保健养胎。经过对患者的整体治疗,达到改善局部病变,产生良好孕育环境而安胎保孕,兼具孕前调养,孕期养  相似文献   

17.
先兆流产属于中医胎漏、胎动不安范畴,其病机主要为肾虚冲任不固、脾虚气血不足,治疗应以补肾健脾为主,以寿胎丸、异功散为基础方辨证加减;对于反复流产者,应辅以安神定志之品并配合心理治疗,消除紧张、焦虑情绪,而有利于安胎保胎。  相似文献   

18.
张双喜 《光明中医》2022,37(6):1062-1064
此文从外科"痈"的认识入手,提出气血壅滞乃病机之本;"肠痈"之病,乃肠腑气血壅滞不散,肠腑水湿聚集所致,若瘀久化热,热毒炽盛,则有脓成破溃之势.薏苡附子败酱散方兼顾了寒、湿、热、瘀、阳虚、脾虚等多种证候要素,此方寒温并用,通达气血,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理论依据充分.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中,妇人腹痛多责之于"虚""积冷""结气","虚"为禀赋不足或后天损伤所致的气血虚少;"积冷"即风寒之邪外袭或素体阳虚,阴寒内生所致经络凝坚;"结气"指的是情志内伤以致气血郁结。张仲景对于胎癥互见,癥积内阻,经血不能归经所致腹痛、漏下,以通达气血,活血化瘀为治则,采用桂枝茯苓丸消瘀化癥止血;对腹痛以胀痛为特点,气血郁滞偏重气滞所致腹痛,用枳实芍药散破气消滞;对瘀血日久,内结所致的产后腹痛,用下瘀血汤加强逐瘀力度;对血滞湿阻所致的妊娠腹痛或杂病腹痛,用当归芍药散调和肝脾;对冲任脉虚损,阴气不能内守,寒邪凝滞所致腹痛,用胶艾汤调补冲任,养血暖宫,安胎止漏;对实热瘀结所致产后腹痛实证,用大承气汤泻热通腑;对产后虚极所致腹痛,用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清利湿热,补益气血。张仲景治疗产后腹痛,以调和气血为切入点,注重肝脾两脏的同时不忘顾护胃气,攻补兼施,选方灵活,用药精当。  相似文献   

20.
胶艾汤治疗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13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艾丁  李又丁 《四川中医》2002,20(10):57-58
先兆流产与习惯性流产,在妇产科临床上发生比例逐年增大。作者宗“塞流、澄源、复旧”之法,按中医妇科学“胎漏”、“滑胎”病,以胶艾汤为主方,“固冲任,调气血,保胎元”治疗,每每奏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