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过去人们对中药认识不足,认为中药毒性小或无毒副作用,还有"中药有病治病,无病养生"的说法。其实,我国历代医家对"药毒"早有认识,并告诫人们"凡药三分毒"。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药的广泛应用以及人们对药源性疾病认识水平的提高,对中药应用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也应引起重视,现将工作中见到的做一简述。1品种1.1品种混乱:不少中药表面观药形相似而不易区别,或存在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等混乱现象。如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和萝摩科植  相似文献   

2.
长久以来人们认为中药是天然物质,无毒、无副作用,这是对中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事实上中药的毒性是其药性的组成部分。中药的“毒”是古人最早认识药物的特性(属性)。“毒”与中药治疗作用密切相关,“毒”与“药”相通,因为“毒”反映了中药的偏性和治病功能,所以古人将“毒”作为药物的代称。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学对有毒中药的认识是一类既有药理治病疗疾作用,又有毒副作用,可致毒性损害或引起中毒甚至死亡的中药。古代传统医学对有毒中药的认识有三层意思:(1)毒药即中药:《医学问答》曰:“夫药本毒物,故神农本草谓之尝毒,药之治病,无非以毒拔毒,以毒解毒”。  相似文献   

4.
古代人参基源是五加科人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荫甲  高静一 《中成药》1998,20(5):35-36
在《古代人参基源再认识》(以下简称《再认识》)一文中提出了“古代人参可能不是五加科人参,很可能就是桔梗科党参属的某种或某几种植物根或根茎,而以今之党参为最可能”等看法[1]。日本东京大学柴田承二教授在1981年就提出过类似观点,并被韩国的人参商社广为印发[2]。我国学者根据大量文献资料在多种报刊上发表论文,与之展开了关于古代人参基源的学术争论。目前国内外关于人参史的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多数学者认为古代人参是五加科人参和古代上党出产五加科人参的观点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应予肯定。1古代人参基源是五加科人参,…  相似文献   

5.
中药及其制剂所致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西药的安全性用药都很重视.一般认为,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均低于西药,使许多人对中药不良反应问题有所忽视,少数人甚至有“中药无毒性,无副作用,无过敏反应”,中药“有病能治病,无病则健身”的错误认识.事实上,我国历代医药学家对“药毒”早有一定的认识,并告诫人们:“凡药三分毒”,即药物具有两重性,它既可治疗疾病,也可产生不良反应,充分认识药物的两重性是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保证.笔者查阅了部分有关中药及其制剂的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列举如下,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药毒性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药毒副作用的病例时有报道,中药的毒副作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试图就中药的毒性作一论述,让人们能客观地认识中药的毒副作用,使中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1对中药毒性的认识古代医药学家十分重视中药的毒性问题,我国的第一部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就是按药物的有毒无毒、养生延年及祛邪治病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后来的历代本草亦在具体的药物上有毒无毒的药性说明,记载了各种药物的适应证、炮制方法及临床经验,并总结出配伍用药的“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及服药禁忌等注意事项。毒性简称“毒”,…  相似文献   

7.
中药之毒,其说自古即有三:一曰“凡药皆有毒也”,“集毒药以供医事”,此乃广义之毒,泛指一切药物;二曰“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以气味之偏也”,此指药物之偏性;三曰“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神农本草经》将中药分成上、中、下三品,“下品之药不可久服”,则专指  相似文献   

8.
中药的副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华 《中医药信息》1990,7(5):36-39
中医认为,药物都各有偏性,以偏纠偏就是药物治病的基本原理。《本草》类文献在药物性味之下所标明的“大毒”、“小毒”,是指药物的毒性,而中药的副作用罕有记载,近代医家对中药副作用的研究也很欠缺。近年来,中药副作用的临床病例报道日渐增多,因严重副作用而死亡的病例亦屡有报道,人们对中药副作用也渐渐有了较多的认识。本文综述近几年来国内文献有关中药副作用的报道,并提出对中药副作用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有关中药毒副反应的报道日益增多 ,据不完全文献统计 ,仅 1 997~ 1 998年间 ,就不下 30 0余篇。其中 ,既有有毒中药引起的中毒 ,也有常用无毒中药引起的毒副反应。此外 ,现代中药制剂 ,特别是纯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 ,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中药 (特别是无毒中药 )毒副反应报道的增多 ,一方面反映了医家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程度正在逐渐提高 ,另一方面提示滥用中药所造成的危害性也在不断扩大。引起中药毒副反应的原因相当复杂 ,有因个体差异引起 ,也有因药物的炮制 (静脉给药制剂不纯 )、使用时间、用量、配伍 (中药与中药、中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有关中药的毒性反应和副作用的报道日益增多,引起了中医临床和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中药的毒副作用根源于中药的毒性,本文循流溯源,就中药毒性的含义、全面认识、确定因素以及临床实践如何避免毒副作用、化害为利浅述如下。1中药毒性的含义1.1毒性即药物的偏性在古代医药文献中,对药物毒性的认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毒性认为,药物之所以能祛邪疗疾,是因其具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就是它的“毒性”。凡药均有寒热温凉之偏性,“毒”即药,药即“毒”,“毒药”即为药物的总称。1.2毒性指药物的毒副作用凡有毒的药物,大都性质强烈,对…  相似文献   

11.
自古就有神农尝百草的神话传说,指出中药来源是药物的人体实验。现代医药史著作中论及中药起源的基本观点时也认为是原始人类有意无意地品尝药物积累了用药经验,从而产生了最初的药物。“氏族成员由长时期采集逐渐转化为种植的过程中,对植物的咀咽尝试已多,积累了一些用植物治病的经验。”由于饥不择食,人们经常误食某些有毒的植物,因而发生呕吐、腹泻、昏迷甚至死亡等情况。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人们逐渐认识某些植物对人体有益,某些植物对人体有害,某些植物可以治病。  相似文献   

12.
资源的开发是对资源进行调整,以达到利用而进行的一系列研究过程。资源的利用是对已开发的资源进行有目的使用,将其加工和制成新产品等。中药资源开发原则是:合理开发,有效利用。1挖掘整理本草,寻找新药源中药资源的开发研究和利用,要结合对《本草纲目》的挖掘整理,从而寻找新的药源,如对《本草纲目》等经典著作进行品种考证、整理,从现代分类学的角度看,相当多的中药为多基源品种,如黄芪、党参、贝母、贯众、土鳖虫、水蛭等。多基源品种,虽然造成了药材品种混乱,但也为寻找新药,新资源提供了线索和依据。不同时期的本草资料,也会反应出不同…  相似文献   

13.
徐红  王兆荣 《光明中医》2008,23(1):95-96
由于西药的副作用或毒副反应逐渐被人们认识和了解,中药越来越倍受人们的关注和青睐。不少人认为中药及其制剂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安全可靠,甚至有人把中药滋补类药品作为保健品常年服用,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本文就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中药的有毒无毒做一浅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古今本草、中药著作中。常见到某些药物性味项下标明“有毒”、“大毒”等字样,几千年来相依为习。然而,人们对中药的毒性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中药是草根树皮,没有什么毒,服量多少关系不大,而忽视了中药的毒性。也有人对中药书籍记载有毒的药物,就不敢应用。分析其原因是对中药学中“毒”的认识不清所致。今作者  相似文献   

15.
中药品种繁多,成份复杂,每种中药所含成分不一定完全符合某些疾病治疗的要求,中医在治疗疾病中除了正常的理法方药外,在处方上对个别药物必须注明炮制的要求,使药物符合病情,调剂人员应按处方要求操作,以达到药物治病的所需要求。工中药炮制的起源炮制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创造的制药方法,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药物的炮制认识逐步加深。《内经》记载的“半夏休米汤”中用“治半夏五合”,已认识到半夏必须要制,不然有毒副作用。《神农本草经}}记载:“丹砂能化汞,朴硝炼饵服之消石,炼之如膏。”《伤寒论》有炮、炙、…  相似文献   

16.
河南常见的同名异物中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焕  窦忠健 《河南中医》2001,21(2):64-65
中药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甚多 ,河南省产的败酱草、金钱草、刘寄奴均有同名异物品 ,习用品未必是正品 ,多基源品种普遍存在 ,因此有必要以功效异同为主要标准 ,对中药名进行科学的规范组合或分化。建议实名入药 ,避免异物使用同名而造成的混乱。笔者现就河南省 10种习用中药述浅见如下。1 实例例 1:败酱草为治疗肠痈的要药 ,它是个多基源品种。以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PatriniaScabiosaefoliaFischexLink .白花败酱P .villosaJuss.的全草入药系正品。华北、西北地区习用菊科植物苣荬菜So…  相似文献   

17.
中药毒性,即所谓的有毒无毒。有毒无毒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药毒性的认识,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早在东汉时,《神农本草经》就把所收录的365种药物,按无毒、有毒和毒性大小分为上、中、下品;其中下品就有125种,属于“多毒”不可久服的药物。古代医家针对中药的毒性大小分为大毒、常毒、小毒等三类,认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是说针对病体虚实,疾病深浅来适当选择药物和确定剂量,有毒副作用的药物治病收到相当效果后,就要停用,毒性…  相似文献   

18.
中药是我国的国宝,长期以来,人们对中药毒副作用不够重视,在思想上存在“纯中药制剂,安全可靠,绝无毒副作用”的误区。祖国医学认为,药物的有毒与无毒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能否造成不良反应。广义的毒含义有以下3个方面[1]:一是“毒”为药物的总称,药即“毒”,“毒”即是药。二是“毒”指药物的偏性,亦即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其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既能治疗疾病,又能毒害人体。三指“毒”指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对人危害较大,多因过用而致。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时,药物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对人体危害轻微,停药后消失。判断药物有无毒副作用的依据[2],是通过临床实践与实验研究得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含不含有毒成分。一般不含有毒成分的药物对人体无毒,如芦根、麦芽、蜂蜜、茯苓等;而含有毒成分的药物对人体有害,如马钱子有大毒,是因其含番木鳖碱;巴豆有大毒,是因其含巴豆素;乌头有大毒,是因其含有乌头碱等等。②整体是否有毒。中药大多是多成分的天然药物,这些成分相互制约,有毒成分也不例外,致使有些含毒性成分的中药在整体上不显示毒性。如人参皂甙B、C有溶血作用,但人参皂甙A则有抗溶血作用,故人参总体并不显示溶...  相似文献   

19.
中药不良反应原因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不良反应原因浅析詹金岳浙江省乐清市人民医院325600张景岳曰:“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是以气味之有偏也。任何药物有治病的一面,也有偏性的一面,若使用不合理,中药也同样会有毒副作用。随着“回归自然”和“中医药热”的兴起,中药在防病治病、...  相似文献   

20.
中药是我国国之瑰宝,其配方取自自然,其疗效为千百年来人们长期实践、体验所认可。在人们传统观念中,一直认为中药是无毒副作用。然“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一样。经临床用药证实,中药毒副作用主要是固有毒性、炮制不当、服用过量、中药品种混乱、配伍不当、认知障碍及个体体质等多种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