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行车视距是道路设计一个重要的控制指标。山区高速公路行车时,超车道上左转弯因车速高和距离中央分隔带近,驾驶人视距常受限,对行车安全造成较大影响。针对现有二维停车视距模型参数选择不够合理问题,采用运行速度预测和实际速度测试相结合,以运行速度和制动减速度综合修正小客车二维停车视距模型,根据不同纵坡值计算超车道小客车停车视距。在山区高速公路横净距一般设计值为2.45m和2m条件下,计算得出满足超车道左转弯停车视距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最后建立了考虑横断面和超车道左侧影响因素的三维动态视距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现有山区高速公路超车道小客车停车视距设计值偏小,对于设计速度为100km/h和80km/h,超车道小客车停车视距相应推荐为200m和170m;建议在左转弯视距不足处加宽横净距和增设视线诱导安全设施,以保证实际超车道小客车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2.
在互通立交匝道平曲线内侧设置护栏,减小了匝道视距横净距,导致运行车辆停车视距不够,威胁行车安全,应将护栏视为视线遮挡物,并进行运行车辆的停车视距检验。可通过匝道视距横净距的计算方法,由已知的横净距,计算出汽车行驶轨迹半径;根据匝道设计速度、实际横净距、停车视距等,计算出匝道在不同设计速度条件下满足视距要求的临界圆曲线半径,并按一般地区对应的停车视距计算确定匝道横净距。已建成的互通立交,若匝道平曲线半径未达到临界值要求,应采取加宽硬路肩、外移护栏等视距改善措施,加宽横净距,或将行驶速度按低一级的设计速度进行合理限制,以提高行车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汽车前灯散射角、隧道标准断面以及驾驶人在隧道中驾驶规律的研究,并考虑汽车左转与右转行驶的不同特点,计算出了不同设计速度下满足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内螺旋展线停车视距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结果表明:《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的圆曲线最小半径不能满足高速公路曲线隧道内停车视距的要求;计算给出的最小半径不仅可以满足高速公路曲线隧道内停车视距的要求,而且可以保证隧道不加宽和超高不过大的要求,保持隧道内轮廓的统一,减少了设计和施工难度。  相似文献   

4.
具有中央分隔带公路弯道外侧超车车道的视距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为了满足具有中央分隔带公路弯道外侧超车车道停车视距的需要,保障行车安全,根据汽车在超车车道上的行驶特性,分析了具有中央分隔带公路弯道外侧超车车道上司机视点的位置和横净距。计算结果表明在极限最小半径和一般最小半径下,中央分隔带外侧超车车道的停车视距小于规范规定值,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和措施,供公路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公路路线设计参数的不确定性,以概率论为基础,建立公路路线设计指标,包括停车视距、平曲线半径以及竖曲线半径可靠度模型,通过可靠度指标和失效概率,分析路线设计指标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为确保停车视距设计指标可靠性,公路某一点停车视距的下降应控制在15%范围内,横向摩擦因数的降低将大大影响平曲线半径设计的可靠性;竖曲线半径下降超过某一值时其可靠性将大幅度降低。该研究为道路设计人员在线形设计指标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之间的合理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公路设计人员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6.
停车视距制动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运动学原理出发,对停车视距的制动模型进行了改进, 用制动减速度综合考察汽车制动这一复杂过程,规避了制动摩擦系数这一难以动态测量的变化参数.新的制动模型将汽车制动过程分为3个阶段:制动反应时间阶段、制动力上升时间阶段和全制动时间阶段,推导了在制动力上升时间阶段和全制动时间阶段的制动距离,得出新的停车视距计算公式.并与现有标准和规范的取值进行了比较,研究了差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车速的增大,修正后取值与规范计算值的差异趋于增大;当车速小于60km/h时,修正取值与规范计算值的差值较小;当车速大于80km/h时,差值明显增大.在设计条件允许时可适当减小视距取值以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雨天行车时,由于车速过高导致驾驶人无法准确识别公路路侧信息的问题,本研究首先基于注意分配理论选取车速、驾驶人视野图片清晰度、视线角度和注视分布比例作为雨天行车驾驶人的注意分配指标,结合Fisher判别理论建立雨天视觉搜索能力量化模型。其次利用UC-win/Road模拟驾驶软件搭建试验平台,以降雨强度和车速作为影响因素,研究二者协同作用下的驾驶人注意分配指标的变化规律,构建降雨强度-车速与视觉搜索能力的关系模型,并提出降雨强度与限速的匹配方案。结果表明,车速和降雨强度的增加都会导致驾驶人难以观察道路远方的交通信息,驾驶人为降低行车风险,会改变视觉搜索策略,转而增加对道路前方的关注程度,进而降低了对观测目标的视觉搜索效率。因此,当车速和降雨强度匹配不当时,驾驶人需要花费更多努力将注意转移至观测目标所在的兴趣区域,导致无法及时发现路侧交通信息。此外,视觉量化模型的整体判别准确率为85.94%,可以较好地评价雨天环境下驾驶人视觉搜索能力。最后分别对传统基于停车视距的限速方案和基于驾驶人视觉搜索能力的限速方案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停车视距的限速模型计算的限速值较高。为避免由于车速过高导致...  相似文献   

8.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中距离信号传播过程存在的非视距现象,假定无线网络中的视距和非视距信道切换是一种具有两种状态的马尔可夫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抗差自适应的交互式多模型算法,基于蜂窝网络到达时间和信号衰减值,利用抗差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器平衡交互式多模型中马尔可夫链的模式信任平衡,得到蜂窝网络中相应基站和移动站之间的平滑距离。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程度的非视距效应的环境下此算法具有良好的定位精度和稳健性,相较于基本交互式多模型算法其定位精度可提升15%以上,且随着非视距效应程度加深,其定位精度可提升至25%。  相似文献   

9.
互通式立体交叉出口匝道识别视距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重要指标,设计过程中应引起足够重视,特别对于凸型竖曲线附近出口匝道应验算其识别视距,选择合适的主线纵面指标,确保满足规范视距长度要求。  相似文献   

10.
应用不同的前后视距的上、中、下三维读数,确定水准仪i角的大小,以便进行校正,使其满足水准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过程中的非视距传播误差问题,提出1种改进的状态检测粒子滤波算法。引入节点随机运动模型对节点运动状态进行预测。通过马尔科夫过程对在非视距(NLOS)/视距(LOS)混合环境下获得的测量值进行检测。利用p-范数对NLOS测量值进行筛选。结合校正后的节点间测量值和节点真实移动速度构建锚盒和采样盒。仿真结果表明,当NLOS/LOS混合模型分别满足均匀分布、高斯分布和指数分布时,该文算法均有较高的定位性能。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代都市环境中单一的GNSS定位技术无法满足精确定位的难题,结合GPS和DTMB定位技术的优势,给出GPS/DTMB组合定位新系统,研究粒子滤波算法在GPS/DTMB系统中的动态定位跟踪效果.从视距和非视距两种传播环境仿真验证,并对比分析均值和标准差大小.仿真结果表明,在两种传播环境中,粒子滤波算法滤波后的运动轨迹均接近真实轨迹,但视距环境下的动态跟踪效果、均值和标准差均优于非视距环境,且定位误差满足城市环境中的定位精度要求,从而验证了城市环境中采用GPS/DTMB组合定位系统的可行性.?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代都市环境中单一的GNSS定位技术无法满足精确定位的难题,结合GPS和DTMB定位技术的优势,给出GPS/DTMB组合定位新系统,研究粒子滤波算法在GPS/DTMB系统中的动态定位跟踪效果.从视距和非视距两种传播环境仿真验证,并对比分析均值和标准差大小.仿真结果表明,在两种传播环境中,粒子滤波算法滤波后的运动轨迹均接近真实轨迹,但视距环境下的动态跟踪效果、均值和标准差均优于非视距环境,且定位误差满足城市环境中的定位精度要求,从而验证了城市环境中采用GPS/DTMB组合定位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吕学龙  谢红 《应用科技》2009,36(12):8-12
超宽带以其高分辨率和抗多径的特点,成为室内定位技术的突出代表.室内环境复杂,接收的定位信号中多径干扰和非视距NLOS传播,会产生严重的非视距NLOS效应,导致传统的定位算法出现较大偏差.为了克服NLOS误差的影响并得到满足室内定位的精度要求,提出将带校正因子的WLS算法和Taylor算法相结合,通过协同定位来抑制非视距误差.结果表明:在多种环境下,改进的算法都能够较好地抑制NLOS误差干扰,基本满足了室内定位的精度要求,具有健壮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热成象系统视距估算中景物辐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图象信噪比及热成象系统静态性能出发,研究了景物辐射特性对热成象系统视距的影响,从目标温差、灰体景物、背景温度和高温差目标等4个方面分析并具体给出了计算机分析时的修正方法,这些已用于热成象系统性能分析软件中,对实际系统的视距估算结果与外场试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山区高等级公路在路线布设时往往因条件受限而需要在较短路段集中升坡或降坡。螺旋展线因比回头展线具有更好的线形指标而被采用,在避开不良地质,克服大高差、大纵坡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对云南某二级公路新安螺旋隧道的控制线形安全性指标:停车视距、曲线内侧车道横净距、临界最小圆曲线半径及运营安全的检验计算,来保证隧道平面线形的安全性,以寻求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小半径螺旋曲线隧道安全的线形方案及运营安全对策。  相似文献   

17.
对互通立交有关的视距问题作了阐述,并对由复曲线组成的匝道内侧的横净距给出计算方法,供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公路空间视距计算方法与检测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精确计算公路在三维空间中的实际视距,提出了空间视距的概念,通过延伸应用空间两点通视原理,建立了空间视距计算和分析的数学模型。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开发出对空间视距的实时检测技术,通过将设计视距、运行视距和空间视距3种视距对比分析,给出了发现视距不足的方法。与早前的视距计算方法和研究相比,该方法对正常路面、行车道空间视距计算准确,能够计算和分析公路路侧附属设施对视距的影响,为公路几何设计和安全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机载视距定向天线是无人机测控链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需要满足对多个目标独立跟踪的功能要求,还需要满足体积小、重量轻的装机要求,传统定向天线不能同时满足功能和装机的要求。笔者设计了一种基于多目标独立跟踪的机载定向天线,采用双方位共轴设计实现了一台天线座架安装两副定向天线,进而实现多目标独立跟踪。整个天线高度集成,有效地减轻了重量,减小了包络尺寸,能够满足装机要求,适应更多的载机平台。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隧道内“灯光随车移动”控制技术,在隧道合适位置布设测速线圈,采用RBF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相邻线圈间的车速。根据隧道特点建立隧道停车视距模型,从而确定了既符合实际又能保证行车安全的灯光长度。最后,给出照明灯智能控制思想。实例分析表明,当交通量低于3 000辆/天时,节能率能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