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书并非无所不包的天文学大全,但对物质宇宙中的种类天体(包括流星和陨星、行星和卫星、太阳系、各类恒星和星团、各类星系、星系团和超星系团)、天文学和物理学的很多基本概念,以及对宇宙研究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等离子体技术在军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金祥 《自然杂志》2000,22(1):41-43
等离子体科学和技术不仅在工业、农业、生命科学和空间技术得到了发展和广泛的应用,而且近年来这一学科在国外军事技术中有了重要的发展和应用.本文仅就军事技术中的等离子体干扰、隐身、强脉冲等离子体电源、等离子体镜像、雷达等离子体模拟空间飞行器和目标的等离子体特征等基本原理和技术进行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基本物质和自然资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广义地讲,水利建设就是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好水资源,达到兴水之利,除水之患的目的。 水利建设的范围十分广阔,凡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的事业都属于水利的范畴。主要包括:防洪、农田水利(灌溉、排涝、水利土壤改良)、水力发电、航运(内河航运和海港建设)、城乡供水、海岸防护、围海工程和海涂利用,以及环  相似文献   

4.
王飞宇 《科学通报》1993,38(23):2164-2164
煤和陆源有机质烃源岩是我国重要的烃源岩类型,自从吐鲁番-哈密盆地石油、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后,煤和陆源有机质作为生油岩在我国进一步受到重视,本文采用反光、透光、荧光和透射电镜相结合的有机岩石学分析方法,通过对我国八个地区(南华北、吐哈、长广、准噶尔、莺琼、大民屯、珠江口、伊通)五百多块煤和陆源有机质烃源岩全岩和干酪根样品的详细分析,讨论了煤和陆源有机质烃源岩的特色、有机组分分类和有机岩石学评价原则。  相似文献   

5.
就针刀科室的发展从宗旨和目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医疗文书、市场运作、反馈机制和科研工作7个方面谈了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速率生长c-BN薄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克俊 《科学通报》1995,40(13):1184-1184
立方氮化硼(c-BN)类似于金刚石具有许多优异的化学和物理特性,例如它有高硬度(仅次于金刚石)、高热导率、良好的电绝缘性和宽带隙.立方氮化硼的分子结构和金刚石基本上相同,但它有更好的耐氧化性、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所以c-BN可广泛用于电子、光学、机械、热沉、光电开关、工具及耐热、耐酸、耐蚀涂层等方面.特别是c-BN和Si单晶之间的晶格失配小于5%,可制备出性能良好的异质外延c-BN,为高温、防辐射和耐腐蚀电子器件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信息科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来,一门崭新的技术科学初露头角,显示出巨大的魅力,激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和关心——这就是信息科学. 信息科学是在信息论、控制论、计算机科学、仿生学、人工智能和系统工程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边缘科学,它的任务是研究信息的性质,研究机器、生物和人类关于信息的取得、存贮、变换、传递、处理、利用和控制的一般规律,设计和制造各种智能信息处理和控制设备,实现操作的自动化,进而实现部分脑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人类加工和利用信息(包括信息的表示、变换、传播、存储、处理、控制和利用)的方法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最初人类通过“声”(语)和“光”(火)传播信息,靠壁画和绳结等记录信息,信息的处理和利用则靠人的感官和大脑实现.文字、纸张、印刷术的发明使人类信息加工与利用方法进入到第二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数字城市?” “数字城市”就是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生产生活相关产业和设施进行多方位的数字化/信息化处理和利用。它们包括对城市的地理、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系统进行数字网络化管理,提供服务,帮助各行各业的人和市民工作、生活和决策。  相似文献   

10.
生命的起源和物种的进化都与辐射密切相关。自然界的辐射可分两大类:电磁辐射和微粒辐射,前者以电场和磁场交变振荡的方式在空间和物质中传递能量,它们是无线电波、微波、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X射线和γ射线,从量子论的角度看,它们都属于“光子”。后者指高速运动的基本粒子或由它们组成的原子核,如电子、介子、质子、中子和各种重带  相似文献   

11.
燃气轮机是利用燃油和空气混合燃烧,高速冲击涡轮叶片的动力机械,非常类似于航空喷气发动机。由于它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大、效率高,便于自动控制,成为移动电站和高速舰船的理想动力源。 现代舰艇的动力通常为:核动力、各种船用柴油机系列、蒸气轮机和燃气轮机。 燃气轮机由于它明显的优点,已成为当今世界包括炮艇、轻型护卫舰、护卫舰、驱逐舰、巡洋舰和轻型航母的主要推进主机和发电机组  相似文献   

12.
化学不会自我炫耀,但没有它,一些真正令人瞩目的成就不可能达成,如治疗疾病上的突破、太空探索和技术奇迹等。它在食品和药品、衣服和住房、能源和原材料、交通和通讯等  相似文献   

13.
就针刀科室的发展从宗旨和目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医疗文书、市场运作、反馈机制和科研工作7个方面谈了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文佑 《科学通报》1963,8(6):29-29
地貭科学研究工作的目的在于认识地貭现象、了解地貭发展过程、掌握地貭作用的规律和成因,以服务于地下资源开发和地面工程建设。研究地貭现象及其发展过程和成因、规律的地貭科学基础学科主要有矿物学、岩石学、沉积学、地层学、构造地貭学和地貌学等;研究地下资源开发和地面工程建设的学科主要有探矿工程学和采冶工程学,以及土木工  相似文献   

15.
胡之德 《科学通报》1980,25(6):267-267
共沉淀分离和富集方法,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析方法,由于不需特殊的试剂和设备,至今在环境监测、纯物质的分析、化学光谱分析、X-萤光分析、稀有和稀散元素的分离和富集等方面,仍不失为简易、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在文献中尚未见对采用共沉淀分离和富集的离子和  相似文献   

16.
非线性问题因其普遍性受到来自包括工程、物理和数学等众多领域学者的关注.针对非线性系统的建模、求解和分析等问题,人们发展出了多种数学理论和方法,Volterra级数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对Volterra级数的基本定义和由其发展而来的一些频域概念进行介绍,并分析它和Taylor级数、Wiener级数、NARMAX模型、Hammerstein模型、Wiener模型、Wiener-Hammerstein模型、谐波平衡法、摄动法和Adomian分解等非线性模型与求解方法之间的联系;探讨了其收敛性问题和核辨识问题研究中的挑战,总结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自然辩证法的范畴、规律、体系。初步提出了自然辩证法的20对范畴和3个规律,并试图把这些范畴和规律形成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力求体现自然史、认识史、逻辑学和辩证法的一致,体现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技术通过建立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直接的信息交流和信号控制通道,实现脑思维活动与外界通信和交互作用,从而进行脑信息读取、外部执行设备的控制,以及脑活动的调整和控制.脑机接口是一种多学科融合的交叉技术,涉及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通信与信息处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包括医疗与康复、科学与教育、自动驾驶、工业控制等.同时,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面临重要的技术以及法律和伦理方面的挑战.本文简要介绍脑机接口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从信号获取、神经解码和认知脑机接口等关键技术角度阐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从技术角度,讨论了脑机接口技术面临生物兼容性、通信速率、信号获取和处理、神经解码、安全等方面的挑战;从伦理和法制角度,指出该技术面临隐私、自由意志、身份认同和社会公平等方面的挑战.最后,展望了脑机接口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驱逐舰是用来消灭敌人的潜艇、水面舰艇和船舶,担任己方大型军舰和护航运输队警戒,以防止敌驱逐舰、潜艇和鱼雷艇攻击的一种战斗舰艇。此外,驱逐舰还可用于侦察、巡逻、对岸射击、布设水雷障碍和执行其他任务。  相似文献   

20.
华南沿海主要海草床及其生境威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广东、广西和海南3省区近海水域的现场调查,初步发现和掌握了华南沿海地区主要海草的分布、种类、生物量、生产力和所面临的主要威胁.海草床主要分布在广东的流沙湾、湛江东海岛和阳江海陵岛等,广西合浦和珍珠港海域,海南黎安港、新村湾、龙湾和三亚湾等,总面积约为2400hm^2.海草的种类主要包括喜盐草(Halophila ovalis)、二药藻(Halodule uninervis)、贝克喜盐草(Halophila beccarii)、矮大叶藻(Zostera japonica)、海菖蒲(Enhalus acoroides)、泰来藻(Thalassia hemperichii)、川蔓藻(Ruppia maritime)和海神草(Cymodocea rotundata)等8种.这些海草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生物量.海草床生境受的威胁主要包括修建虾塘、海水养殖、围网捕鱼、毒虾、电虾、炸鱼、挖贝、耙螺、拖网、人为污染、开挖航道以及台风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