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目的:探讨运用丙肝冲剂加减联合长效干扰素与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组给予丙肝冲剂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加利巴韦林。2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4周、8周、12周时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4周、8周、12周时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而2组在3个月内HCV-RNA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丙肝冲剂联合干扰素与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近期对临床症状改善的疗效优于单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普通重组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连续治疗48周.对比血清HCV-RNA结果 .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早期应答、完全应答和持续应答率均高于对照组。无应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的抗病毒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干扰素及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96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使用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加用疏风解毒胶囊。观察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2组临床总疗效。结果治疗3天后,2组患儿症状均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天后,观察组患儿出现疱疹例数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天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9.6%,对照组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干扰素及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确切,且无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儿童手足口病接受干扰素与利巴韦林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4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毒学检出情况、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及综合疗效评价情况。结果:观察组CA16、EV71的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疹症状、口腔疱疹症状总有效率、综合疗效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论:干扰素与利巴韦林对儿童手足口病均有一定的疗效,但联合用药效果更优于单药治疗,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药辨证论治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及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及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药辨证论治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及利巴韦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的不良反应、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主要临床表现及HCVRNA转阴率。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主要临床表现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主要临床表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RNA转阴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药辨证论治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及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可减少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延缓肝脏纤维化,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利康Ⅲ号方联合胸腺肽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49例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给予利康Ⅲ号方联合胸腺肽a1治疗;对照组24例,单用胸腺肽a1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指标、丙型肝炎病毒HCV-RNA水平、肝纤维化指标及B超检查,并进行Child-Pugh评分.结果 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血清肝功能指标改善,Child-Pugh评分下降,HCV-RNA载量下降,肝纤维化指标下降,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配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Child-Pugh评分及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利康Ⅲ号方联合胸腺肽a1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疗效较好,而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加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院的159例丙型肝炎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奇数为治疗组、偶数为对照组,对照组(79例)给予常规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并口服利巴韦林,治疗组(80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小柴胡汤口服,两组均以24周为疗程,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AST、GGT、TBIL)较治疗前明普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HCV-RNA转阴率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柴胡汤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的方案改善肝功能效果明显,抗丙肝病毒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逍遥散联合IFN-α与利巴韦林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肝郁脾虚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与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逍遥散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以及血清丙肝标志物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AST、TBil、ALT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治疗组胁肋胀痛、情绪抑郁、食欲不振、食后胃脘胀满、倦怠乏力等主要症状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抗HCV阴转率和HCV RNA阴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逍遥散联合IFN-α与利巴韦林治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疗效显著,并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利康Ⅲ号方联合胸腺肽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49例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给予利康Ⅲ号方联合胸腺肽a1治疗;对照组24例,单用胸腺肽a1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指标、丙型肝炎病毒HCV-RNA水平、肝纤维化指标及B超检查,并进行Child-Pugh评分。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血清肝功能指标改善,Child-Pugh评分下降,HCV-RNA载量下降,肝纤维化指标下降,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配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Child-Pugh评分及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利康Ⅲ号方联合胸腺肽a1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疗效较好,而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联合干扰素及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选取3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扶正化瘀胶囊+干扰素及利巴韦林)和对照组(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观察治疗前、治疗12周、治疗24周、治疗48周时,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HCV-RNA、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致48周时两组患者在HCV-RNA的阴转率和ALT的复常率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在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善上有明显的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扶正化瘀有良好的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益气解毒通络方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5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两组均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益气解毒通络方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患者肝纤维化指标、乙肝病毒标志物情况以及肝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肝纤维化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HBs Ag、HBe Ag、HBV-DNA等乙肝病毒标记物的转阴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益气解毒通络方能够改善患者肝纤维化、肝功能指标,有效地延缓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病程进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汤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在本院门诊接受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10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0例)和观察组((n=50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观察组给予清热解毒汤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疗效、炎症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手足疱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0%(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IL-6、IFN-γ、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均降低,观察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CD_3~+、CD_4~+、CD_4~+/CD_8~+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与对照组10.00%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清热解毒汤和利巴韦林气雾剂一起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治疗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炎性水平更低,药物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不同剂量丹参注射液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丹参注射液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差别,以期获得最佳治疗方案.方法:明确诊断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且中医辨证为血瘀阻络证的患者120例,分为肝硬化代偿期(A)及肝硬化失代偿期(B)两组,每组60例.每组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丹参高、中、低剂量治疗组.丹参高、中、低剂量组分别加丹参注射液24 ml、16 ml、8 ml静脉滴注治疗,疗程为60天.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ALT、TBil;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中、低剂量丹参注射液均有改善临床症状,降低ALT、TBil的作用,并有显著降低HA、PCⅢ、Ⅳ-C的作用(P<0.05).其中高剂量组的疗效优于中、低剂量组(P<0.05),而中、低剂量组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丹参对肝硬化代偿组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ALT、TBil)及肝纤维指标(HA、PCⅢ、ⅣC)较肝硬化失代偿组的疗效显著(P<0.05).结论:丹参高剂量治疗肝硬化的效果优于中、低剂量组;对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疗效较失代偿期患者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给予保肝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异甘草酸镁静脉滴注,疗程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68.8%(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都有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能显著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方法。方法:将2009年1月~2012年1月的120例手足口病患儿分成两组。观察组60例,采用干扰素肌注联合口服蓝芩口服液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静点利巴韦林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用药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对心肌酶学指标及安全性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65例,随机分成热毒宁注射液组(热毒宁组)23例、利巴韦林组17例、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组(联合组)25例。所有患儿入院后均采用常规的综合治疗,热毒宁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利巴韦林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联合组采用前两种药物联合治疗,3组患者的疗程和每天的治疗频率相同。结果利巴韦林组与热毒宁组、联合组相比较,后两组的疗效要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毒宁组与联合组比较,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疗程结束后,3组患者的心肌酶学指标均比治疗前要好,利巴韦林组的改善情况次于热毒宁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毒宁组与联合组的心肌酶学指标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3种治疗方式均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宁注射液用于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效果较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加味联合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5例。2组均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a-2a及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茵陈蒿汤加味,水煎分服,1剂/d,连用48周。结果:显效率观察组为69.23%,对照组为50.77%,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31%,对照组为75.38%,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陈蒿汤加味联合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乙肝病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24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12例,采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112例,单纯采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治疗。皮下注射每周一次,48周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V-DNA含量及ALT浓度。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83.6%,对照组总有效率61.4%。实验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均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慢肝解郁胶囊治疗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入住我院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例。两组均给予保肝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给予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慢肝解郁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相关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00%,显著小于观察组(94.00%)(P<0.05);(2)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相关指标(AST、ALT、TBil及A/b)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照组治疗过程中,1例患者HBV DNA转阳后肝功能异常,而观察组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慢肝解郁胶囊治疗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补肾化瘀方联合恩替卡韦(ETV)分散片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临床疗效。方法50例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6例应用补肾化瘀方联合ETV分散片治疗,对照组24例单用ETV分散片,疗程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生化学指标、HBVDNA定量及血清纤维化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结束时症状体征显著改善,肝功能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恢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BVDNA阴转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补肾化瘀方联合ETV分散片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疗效优于单用酗Ⅳ分散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