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保工作要抓住历史机遇,提高认识,全面强化,把环境风险防治工作摆在落实“十二五”规划的突出位置。本文提出了从政策法令责任、本质安全、硬件设施、保险机制、驾御能力、信息公开与救援、安全与环境联防联控、人员培训与应急演练等“8个强化”对策措施。旨在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环境政策适用情况与政策需求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光  裴晓菲 《环境保护》2002,(4):32-34,41
本文对“西部地区环境保护政策的适用情况与政策需求”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现行环境保护政策总体上在西部地区是适用的,环境管理政策、环保产业政策和环境经济政策在西部地区的适用性好于环境技术政策;综合决策、公众参与和清洁生产等引导性环境保护政策得到普遍认可。在环境保护政策需求方面,对“综合决策”和“环境投入”的需求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绿色保险政策,堪称继绿色信贷之后亮出的环保新政“第二剑”。过去,一旦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环境破坏只能由政府来埋单。如果企业参保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一旦事故发生,由保险公司及时给被害者提供赔偿,企业避免了破产,政府又减轻了财政负担,这符合三方的共同利益。不过,由于绿色保险政策具有保护排污企业利益的先天性,有可能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因此应在后续制度中谨防“绿色保险”成为企业肆意排污的“保险丝”。  相似文献   

4.
(本刊记者那西)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2007年1月10日向媒体通报了投资1123亿元的82个严重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钢铁、电力、冶金等项目,并表示将首次启动“区域限批”政策来遏制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迅速扩张趋势,以落实宏观调控政策、确保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82个项  相似文献   

5.
《环境保护》2008,(4):42
继“绿色信贷”后,又一项环境经济政策浮出了水面。近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向新闻界通报,环保总局和保监会近日联合发布了《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指导意见》,正式确立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6.
巢湖流域环保政策的变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巢湖流域作为我国“三河三湖”污染治理工程之一,受到普遍关注。巢湖流域的水质污染自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形成,20多年来其污染治理经过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环保政策和污染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污染水平影响着环保政策的重点和力度,而环保政策的执行又影响着污染水平的高低。本文通过对巢湖流域的环保政策研究分析,得出未来巢湖流域的环保政策发展趋势,以期对我国其他流域的环保政策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简讯     
《环境工程》2007,25(4):48-48
2007年6月22日召开“国家环保总局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成立大会,该会的成立是国家环保总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又一重大举措,在我国战略环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通过集中各领域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力量。可以形成强大的学术和科技支撑,从而在雄厚的理论和知识基础上,全力推进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使环境保护的理念和政策更深入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决策,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学、全面、持久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围绕废旧物资增值税税征管理政策调整完善工作,论述了其在废旧物资“产废”、“收废”、“利废”三大基础环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平衡三大环节的经济利益及打造三大环节税征链扣的建议,为切实做好废旧物资税征政策调整完善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韦联桂 《环境工程》2023,(1):296-297
<正>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事关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多方面实施,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来支撑。以学生“双创”精神、意识和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双创”教育是生态文明理念和“双创”政策在乡村地区落地、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又为地方高校“双创”教育和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提供路径选择与发展空间,两者存在一种联动共生的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从国家和地方两层面出台的政策文件形式来看,总体上,环境经济政策文件形式上还比较“软”,多以“意见”、“暂行办法”形式,上升为法律法规的内容还比较少,更无专门性的法律法规文件出台。例如,尽管开展生态补偿综合性立法早已纳入2010国务院立法规划,但是目前来看,近期内出台该法还有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11.
刘波 《城市环境》2002,16(2):24-26
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之一是“污染付费”,环境收费成为调控和管理环境的重要手段,随着近20年环境收费政策的实行,环境费的问题日渐突出,从长远角度看,“税强费弱”最后到“费改税”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环境税法的建立必然要触动现行的各种收费体制,如何兴“税”抑“费”?这正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我国的安全工作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明确地把安全工作摆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其意义重大而又深远。但是,做为“第一”的提法还有两种,一种是“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又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从关系到“生命”的角度来看,质量似乎又在安全之上;另一种提法却是很少摆在桌面上,但却得到许多人的共识,那就是“经济效益第一”,因为经济效益是企业追求的最终目的,没有经济效益企业如何发展?怎能对社会作贡献?恐怕连生存都没有保证了。从这个角度出发,似乎“经济效益第一”又比前两个“名正言顺”的“第一”更…  相似文献   

13.
世界贸易组织与环境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悦新 《环境保护》2002,(9):10-13,15
加入WTO将给我国带来新的发展机会、更加激烈的竞争和利益,也就增中了新的挑战,在修定与WTO有关的各项法律法规的同时,实施是最具有挑战性的关键领域。我国企业能否执行国际环境管理标准,关键在于政府如何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帮助。“治理”是国际发展理论界为改善全球一体化而推进的一个“比政府和管理更宽的概念”,提倡的是政府管理理念的变化,指的是一种有序管理社会的方式和过程,其核心是通过人们观念的改变而使法律法规得到改变,法律法规的改变又影响到人们的行为,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和可持续问题,环境“治理”强调私营部门与政府的伙伴关系,以及和其他公民社会成员、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环境政策制定和实施,以保证政策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相似文献   

14.
前苏联解体后,长期处于从属地位的经济、能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议事日程上的首要问题。当前美国能源政策目标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又保护好环境,最终建立“工业生态系统”。但能源政策不能孤立地发挥作用,只有将具有长远眼光的经济政策、环境政策和军事政策结合起来,才能帮助巩固美国在21世纪的全球地位,打破保护环境影响经济发展的神话。  相似文献   

15.
本介绍了“白色污染”的来源及其危害,并对“白色污染”的防治在政策上、经济上、技术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污染防止规划苏玉玲,张希洲在过去的20余年中,美国议会广泛努力反对污染并颁布了许多有关法令,但主要是通过大力发展治理和处置技术,强调进行工业废弃物产生后的“末端”治理。而今天,美国颁布的污染防治法令又建立起一项新的国家环境保护政策,一改过去强调...  相似文献   

17.
去年7月推出“绿色信贷”政策,今年2月接连发布“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绿色贸易”政策,这一连串的动作,好似“连环抢”、“组合拳”,表明我国环境经济政策进入环保部门与多个经济主管部门联手设计、配套实施的实质性操作阶段。  相似文献   

18.
为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国家环保总局综合考虑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后于日前提出了“区域限批”政策。这是落实环境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有效途径,也是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十一五”降耗减排目标的需要。从理论研究上说,一个区域到底能够承受多少企业的污染物,归结为环境容量问题。本文从水环境容量研究在水环境管理中的应用角度出发,回顾了中国地表水环境容量研究应用的发展历程,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展望。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的加强,水环境容量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将会继续发展,水环境容量研究在中国水环境管理中的作用也会日益显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沿海环境》2003,(6):31-32
美国国会1990年10月通过了“污染预防法”,把污染预防作为美国的国家政策,取代了长期采用的末端处理的污染控制政策,要求工业企业通过源削减,包括:设备与技术改造、工艺流程改进、产品重新设计、原材料替代以及促进生产各环节的内部管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并在组织、技术、宏观政策和资金做了具体的安排。欧洲许多国家把清洁生产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例如欧共体委员会1977年4月就制订了关于“清洁工艺”的政策。1984年、1987年又制订了欧共体促进开发“清洁生产”的两个法规,明确对清洁工艺生产工业示范工程提供财政支持。1984年有12项、198…  相似文献   

20.
国外控制SO2排放的成功经验以及对我国SO2控制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SO2排放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首先回顾了“十五”期间SO2排放控制政策的实施情况,之后通过对国外SO2控制的成功经验的分析,提出了对“十一五”期间SO2控制政策的建议。一方面,国外的成功经验表明SO2减排与经济发展之间并不矛盾;另一方面,我国所面临的特殊国情和所处的特殊时期又决定了减排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除了最大限度地改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十一五”期间我国的SO2减排政策应该更多着眼于能源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和烟气脱硫设施的普及;加大环保投资、扩大需求、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