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取了气象信息网络运行维护保障中出现频率较高,故障现象较典型的个例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个例分别总结了具体的诊断处理流程和相应故障排查方法。 在气象上行报文传输故障个例和防火墙设备故障导致数据接收异常个例诊断分析中采用“排除法”,能够快速缩小故障范围定位到故障发生点;按照网络拓扑图形的路由走向采用了“分段检测方法”可以迅速追踪定位到通信网络故障造成的报文传输异常个例的故障源;在气象下行报文传输故障个例中如果根据气象数据下行广播流程采用逆向顺序反查故障原因可以快速找到异常原因。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陕西气象通信网络系统和全国省以上气象通信网络系统分别建成地面宽带通信网,省级气象信息传输流程和路由随之进行调整。随着气象业务的不断发展和拓展,气象信息种类、数量急剧增加,不同的气象信息其传输流程和传输路由不同。网络业务人员如果能够熟练掌握各类气象信息传输的流程和路由,将有利于及时排除故障,保证各类气象信息的正常传输,提高各类气象信息的传输时效和通信质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为保证各类气象设备和网络稳定运行,出现故障及时通知到人,针对目前气象设备监视和报警存在的问题,设计开发气象设备及网络监控报警软件,出现异常情况通过钉钉机器人开放接口发送报警信息到手机和电脑钉钉群,提醒业务人员及时处理故障,实现气象设备、网络情况自动监控,自动报警功能。通过业务运行表明,该软件在气象设备及网络监控业务中能提高发现设备和网络故障的时效,自动化程度高,缩短了维护人员处理故障的时效性,是钉钉机器人在气象设备和网络监测报警应用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4.
市级气象通信网的建设安装与维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永成 《气象科技》2007,35(1):148-151
随着接入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必须建设气象宽带通信网,提升气象部门网络间的信息通信能力,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气象业务发展需求。该文通过通信线路选择、网络协议选择、网络拓扑结构设计,以及网络接入设备连接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市级气象宽带通信网的建设、安装情况,同时对通信网运行过程中的常见故障进行了分析和诊断,并结合实践总结出快速准确地排查网络故障的“从内到外,由近及远,先软后硬,分段检测”原则。  相似文献   

5.
在气象通信网络系统中,气象信息资料如地面报、高空报、城市预报和旬月报等传输时效性极强。为核查气象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及时性,辽宁省气象台每月都要将全省各台站上个月的通信传输时效和传输质量以及业务运行情况进行统计和评价,然后结合各台站的具体情况,使用中国气象局信息网络部研制的气象信息网络传输管理数据库系统软件和人工统计方法制作出的气象信息网络传输质量报表报送上级气象业务部门。  相似文献   

6.
气象业务网络故障实例分析与排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网络故障诊断分析的一般方法,以典型气象业务网络故障实例为基础,分析了气象业务网络一般故障的分析、诊断和排除的过程。结果表明:由路由器、交换机和病毒引发的网络中断是排除网络故障的主要诊断对象。对网络整体结构的掌握,是处理网络故障的前提;诊断命令是查找网络故障的工具;按照网络故障处理的一般步骤处理网络故障,可以加快排除故障速度。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气象实时资料传输中大量气象数据小文件的高时效传输需求,对其中的数据传输服务进行优化,提出一种基于实时网络状况的自适应数据传输优化方法。该方法采用优化网络传输协议并使用文件压缩技术,通过获取网络传输线路上的实时参数,实时调整压缩参数和网络传输参数以优化传输性能。在自适应压缩时,通过试验分析和归纳,确立了气象数据小文件标准为文件小于50 KB;根据网络实时状况,设计了基于实时网络状况自适应调整压缩等级的算法。在自适应传输参数调优中,研究了TCP缓冲区大小和TCP并发连接数在GridFTP协议中的重要性,针对实时网络状况,分别设计了自适应调整TCP缓冲区大小和TCP并发连接数的算法,算法提升传输性能65%。对以上提出各自适应参数调整算法进行试验验证表明,融合压缩和网络传输的自适应调优方法能显著提升气象小数据文件的传输性能近500倍。  相似文献   

8.
王甫棣  王鹏  何恒宏 《气象科技》2014,42(4):624-628
气象数据共享业务广泛采用了单一资料源向各个目标节点分发的方式,针对这种共享业务的特点,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对等网络技术的气象数据共享应用,提供资料源的共享发布以及节点间的共享访问功能。该应用通过搭建的仿真平台模拟实际业务应用,验证了在全国气象宽带网络上实现共享传输的可行性。在随后的小范围业务试验中进一步证明了该应用能够在特定的业务场景中不增加中心节点资源消耗而提升数据共享的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9.
民航气象服务系统是以通信网络为纽带、以计算机和探测设施为工具、以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分发、服务为主要特征的信息系统。由气象综合探测系统、气象信息网络系统、气象信息加工和分析系统、预报系统和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等构成。民航气象服务系统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民航各部门的努力其探测设施、网络建设、信息加工和预报、气象服务等有了长足的进步。通过“九五”和“十五”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气象信息传输网络系统是现代气象业务的中枢和纽带,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安全防范问题也日益突出。从气象信息传输网络系统管理内容及安全防范方面进行分析。从策略、技术、手段等全方位进行管理和安全防范。使气象网络信息管理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中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曲军 《山东气象》2008,28(1):41-42
从通信网络、网络安全、视频系统、介绍了目前在实现气象信息收集、传输、方式。资料处理、信息共享等5个方面,信息共享方面的网络组成及通信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气象信息传输已经跨越了分组网时代,进入了更高效快捷的SD H宽带网络时代,在方便了气象信息传输和业务运行的同时,应看到存在的安全问题。黑龙江省省级气象信息网络是全省气象信息通信的枢纽,也是全省气象信息处理、分析、应用、服务的中心平台。省级气象信息网络对内通过SD H宽带数据交换网,D D N数据网、卫星信道与省内各地市县气象局局域网、同城台局域网、"9210"卫星通信网互联。对外通过互联网与行业台站,农业信息网用户相联。各地市县局域网机器通过A D SL与互联网相连。使得气象内部网络感染病毒机会增大。…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设备的连接以及如何配置ISDN数字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实现气象终端用户访问气象部门终端服务器,使用户获取大量气象信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光纤通信技术以其频带宽,传输损耗小的传输优势,广泛应用于邮电通信网、计算机网络和有线电视网,光纤传输技术是解决视频、数据、音频等信息中长距离高质量、安全传输的最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光纤传输系统的基本构成以及光纤传输基本原理,介绍了青海省气象影视节目的光纤传输系统。  相似文献   

15.

广播电视节目传输通常采用的方式有微波、光缆等,传输技术的关键就是传输质量和传输速度。长期以来,为了满足气象电视节目的传输,采用人工传输方式,其运行费用相当昂贵。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及运行成本的降低,气象电视节目将逐渐实现光缆传输,取代以往的人工传输方式。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泰安市气象测报业务质量考核管理系统的特点和主要功能,实现了市县两级对地面测报、农业气象等基础业务质量的统计、查询及质量数据和错情档案的数据库管理和报表输出,通过气象业务通信网,可实现相关数据的网络传输与管理。  相似文献   

17.
陈静 《陕西气象》2003,(6):16-16
广播电视节目传输通常采用的方式有微波、光缆等 ,传输技术的关键就是传输质量和传输速度。长期以来 ,为了满足气象电视节目的传输 ,采用人工传输方式 ,其运行费用相当昂贵。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及运行成本的降低 ,气象电视节目将逐渐实现光缆传输 ,取代以往的人工传输方式。1 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要求广播电视节目不同于家庭视听及网络视频节目 ,有其特殊的要求如高分辨率、高清晰、图像无损失等 ,传输过程必须满足短时间内传输大量数据。目前广播电视信号处理 ,引入计算机非线性编辑技术、MPEG- 1、MEPG- 2等压缩技术 ,配…  相似文献   

18.
应用FTP的理论以及网络编程的思路和方式,实现了气象中密报、航危报的自动传输、缺报检查,报格式编辑,在业务中提高了市县处理气象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王云 《陕西气象》2005,(3):36-36
气象报文的传输依靠网络的通畅。一旦网络出现故障 ,直接影响报文传输的时效性和可靠性 ,甚至造成损失。针对这个问题结合实践中的工作经验 ,用VB6.0开发出本系统 ,系统有两个子系统 ,一个运行在市一级 ,另一个运行在各个县局 ,两者均无需安装 ,可直接运行在 Windows98/2 0 0 0  相似文献   

20.

民航气象服务系统是以通信网络为纽带、以计算机和探测设施为工具、以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分发、服务为主要特征的信息系统。由气象综合探测系统、气象信息网络系统、气象信息加工和分析系统、预报系统和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等构成。民航气象服务系统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民航各部门的努力其探测设施、网络建设、信息加工和预报、气象服务等有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