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不A不B"格式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构成、分布及语义等方面全面考察"不A不B"格式,着重分析这一格式的语义特征."不A不B"格式中A、B的意义关系有相对、相反、相近、相关四类,A、B意义关系的不同形成"不A不B"的语义差异,同时,受语境影响,相对类"不A不B"往往产生语义偏移.  相似文献   

2.
孙琴  唐韵 《宜宾学院学报》2010,10(2):110-113
在《朱子语类》这一特定环境中,分析了"不A不B"型四字格词语的概貌、内部构成与意义表达及语用价值的表现情况,以理清这类词语格式的发展线索,有助于丰富汉语的词汇、语法研究。  相似文献   

3.
"不A不B"格式的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A不B”是一种很常见的格式,这类格式表面看形式相同,但其内部构成相当复杂。本文从A、B的构成出发,将这种格式首先分为五大类,然后根据不同的标准将其进一步类化。文章以分类为纲,重点探讨每一类格式的色彩意义和语义组合特点。  相似文献   

4.
许多像"不痴不聋、不卑不亢"格式的成语,我们把它叫"不A不B"式成语。文章主要从"不A不B"格式成语的来源探讨成语"不A不B"格式中A、B的特征,成语的感情色彩特征以及成语的变式等。  相似文献   

5.
在《朱子语类》这一特定环境中,分析了"不A不B"型四字格词语的概貌、内部构成与意义表达及语用价值的表现情况,以理清这类词语格式的发展线索,有助于丰富汉语的词汇、语法研究。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构成、分布及语义等方面全面考察“不A不B”格式,着重分析这一格式的语义特征。“不A不B”格式中A、B的意义关系有相对、相反、相近、相关四类,A、B意义关系的不同形成“不A不B”的语义差异,同时,受语境影响,相对类“不A不B”往往产生语义偏移。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丰富多彩的固定表达格式,"不A不B"格式是其中的一种。它出现较早,在先秦文献中就已大量应用,如不稼不穑、不丰不杀等,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丰富的固定表达格式,"不A不B"格式是其中的一种。从"不A不B"格式的结构形式、语义关系、句法功能、语用价值以及认知模式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旨在展示其主要的研究成果,探讨"不A不B"格式的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有大量的"不男不女、不人不鬼"等"不A不B"格式,这种格式从汉语史角度研究很少。本文考察甲骨文、金文、《诗经》、《左传》,研究早期"不A不B"格式产生和发展的面貌。"不A不B"格式产生于金文时期,格式中的"不"作为否定词用法现代和先秦相同,但先秦的"不"有的相当于前缀,意义不是很实在。  相似文献   

10.
谈谈不A不B     
本文采取描写的方法,用大量的语言事实,运用语法学和语义学中的有关知识,较为全面地探讨不A不B这一固定格式,重点分析了不A不B之间的语义关系,不A与不B之间可以是完全否定,可以是不完全否定,也可以是否定后有蕴含,还可以表示假设关系。通过对不A不B的考察,目的在于掌握这一固定格式的用法以及与双重否定表肯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谈谈不A不B     
本文采取描写的方法,用大量的语言事实,运用语法学和语义学中的有关知识,校为全面地探讨不A不B这一固定格式,重点分析了不A不B之间的语义关系,不A与不B之间可以是完全否定,可以是不完全否定,也可以是否定后有蕴含,还可以表示假设关系。通过对不A不B的考察,目的在于掌握这一固定格式的用法以及与双重否定表肯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不A不B"与"没A没B"两种格式都是语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相袭沿用而形成的固定结构,使用频率较高.本文通过对否定副词"不""没"与形容词、动词结合的语义特征分析,进一步考察了形容词(形素)、动词(动素)分别嵌入"不A不B"与"没A没B"格式后在语义关系方面的异同之处,并找寻了两种格式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3.
模式词语"不A不B"在先秦就已有之,"A、B"可为意义相类或相关、相对或相反、相近或相同的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动词或动词性语素、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语素等。"不A不B"在先秦时意义较单一,后世逐渐发展而变得意义丰富,主要分析A、B的语法性质、意义类型和语义流变,重点考察其语义流变。  相似文献   

14.
"A不A,B不B"是汉语中一种凝固的格式,如:男不男,女不女;中不中,西不西;土不土,洋不洋。本文对这一格式的语表特征进行分析,将其置于篇章层面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四音节的"-A-B"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很常见的固定格式,而且这一格式还在不断发展中.本文试图在对大量"-A-B"的固定格式进行充分描写的基础上,结合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讨论哪些词语可以嵌入这一格式,A、B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并总结出这一固定格式的语用、语义与修辞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孙琴  唐韵 《贺州学院学报》2010,26(1):77-79,87
文章以《朱子语类》中的"不A不B"格式为考察对象,穷尽性搜索其中的"不A不B",分析其使用概貌,并对其内部构成与意义表达,及语用价值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7.
"不A不B"格式是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否定类对举格式。由表否定的副词"不"构成"不……不……"形式,再嵌入可变量"A、B",语义极为丰富。能进入"不A不B"格式的以反义语义场和同义语义场为主。同时,A与B间的语义关系对"不A不B"格式的语义有很大影响。当A与B为反义关系时,"不A不B"格式可以表示程度适中,也可以表示程度尴尬。当A与B为同义关系时,"不A不B"格式表示强调否定的语义,其感情色彩由A与B的本义决定。特定的语境和A与B的位序都会对"不A不B"格式的语义产生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8.
“想A不A”是湘潭方言中常用的格式,蕴含着[+选择]的语义特征。能进入此格式中的动词“A”有一定的条件限制。“想A不A”在句中具有凸显焦点的作用,它有三种与之相类似的格式。其形成原因主要爱语义表达、语言趋简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NVP不?”格式的分析确立“VP”能够进入该格式的具体条件。并对格式中“不”的性质作以初步探讨,明确“不”的语法意义及其语法地位。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里"X而不Y"格式使用较频繁,特点较鲜明,留学生在学习它们的过程中会产生偏误。偏误类型涉及书写形式、生造词语、语用环境等方面,偏误原因则与格式的复杂性、母语的负迁移、教学的误导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