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徐谷仓 《印染》1995,21(12):33-36
2.新合纤的染色加工 新合纤织物的染色比普通合纤织物的染色难度要大得多。由于纤维本身的特大表面积和织物常采用不同性质纤维络合丝,其纤维的热收缩性能、断面形态、表面粗糙度及纤度均不相同,因而其染色速度、上染性能、染色均匀性、染色牢度、染色重演性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具体有以下几点: (1)新合纤的构造不同、纤度不同,其染色速度差别很大。纤度越细,表面积越大,染色速度越快(比普通合纤要快4倍)见下图。  相似文献   

2.
何中琴 《国外丝绸》1999,(5):12-16,4
1、前言 新合纤在许多场合被定义为新型涤纶纤维。它是以超细纤维为主,由多根不同涤纶纤维成分复合构成的,有意识地变化各组成成分的物理性能和形状等,以求得独特风格。 目前市售的新合纤一般大致分为薄起毛格调、人丝格调、新真丝和新精纺毛格调四种。这种具有天然纤维无法得到的独特风格和功能的新纤维材料正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如从新合纤染色加工方面来看,这种材料可以在它的设计阶段,就有意识地将纤维所具备的潜在特性,通过染色加工工艺过程开始显示出来。在具体显示新合纤的物理特性的技术上,染色工厂的专业技术所承担的方面是很多的,但本文主要介绍新合纤染色的基本想法。  相似文献   

3.
燕飞  王府梅 《丝绸》1999,(11):50-50
90年代中后期,新合纤技术又有了新的突破,新产品不断涌现,人们所熟悉的以新丝绸、新精梳毛织物、桃皮绒、干爽手感织物为代表的新合纤已成为传统意义上的新合纤,而新一代新合纤则追求“新风格”和“功能性”,产品兼具天然纤维的长处和合成纤维独有的功能性,它标志着新合纤开始从仿天然纤维跨越到超越天然纤维的阶段。1 新风格的新合纤1-1 自伸长丝传统新合纤采用异收缩纤维混纤,加热后两种纤维共同收缩,尽管两种纤维间的收缩率存在差异,但两种丝的长度差别仍不是很大。而新型纱线皮层采用细旦自伸长丝,芯层采用粗旦高收…  相似文献   

4.
杨栋梁 《印染》1993,19(9):29-34
(三)染色中有关问题的讨论 1.染料的选择 根据待染织物的纤维原料品种和产品最终用途的要求,结合染色工艺中诸因素(如匀染性、提升率、污染性等),综合判断选择合适的染料。一般而言,对超细旦涤纶织物的染料选择较为简单;而新合纤织物由异形异收缩混纤、复合不等旦混纤和多重复合结构混纤纱组成,使问题复杂化,目前各厂都凭试验选定染料。  相似文献   

5.
新合纤织物的染色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勤 《丝绸》1992,(10):29-32
新合纤的染色比普通合纤织物的染色难度更大。文中重点对其染色速度、匀染问题、染色浓度、日晒牢度、染色重演性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宋炳秋  赵凤岐 《丝绸》1989,(6):35-36
研制汗发以涤纶长丝为芯丝,外层包覆三根以上单根茧丝的真丝合纤包芯丝及其织物。文中简介了制作工艺及其主要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7.
最近几年,国外已生产各种不同规格的改性涤纶长丝。1983年,辽宁省营口化纤厂进口日本的酸改性涤纶长丝,经过假捻法加弹,通过网络喷嘴的高压气流作用,生产改性涤纶与普通涤纶加弹复合的网络丝。利用两种纤维在染色性能上的不同,用阳离子染料染酸改性涤纶可使普通涤纶留白,使织物是显雪花呢效应。  相似文献   

8.
新合纤是日本开发的新技术合成纤维及织物,原料主要为聚酯,多由细胞纤维制成。本文分细旦纤维及新合纤两大部分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9.
《印染》1976,(5)
随着合纤在整个耗用纤维中的比重增长,适用于合纤的染整设备也相应地得到发展。例如日本1974年全国印染加工产量为43亿米~2,其中合纤织物要占25亿米~2,约占总量的58%,化纤织物为2亿米~2,两者合计要占到总产量的63%。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长丝织物,上述合纤织物产量25亿米~2中,长丝织物为13亿米~2,为合纤织物的一半以上。长丝织物一般为尼纶的长丝及涤纶的长丝、低弹织物;合纤混纺织物有涤/棉、涤/粘、涤/腈等。另一个动向是针织物的使用比重增长,以及为了使合纤及其混纺织物经过加工整理,能达到仿毛、仿丝等天然纤维的外观、手感,因此适合这种加工需要的染整设备就显得十分迫切需要了。 长丝、混纺织物及针织物的加工,要求无张力或低张力,因此“松”成为这类设备的特点;针织物除了圆筒针织物以外,其他加工的条件,与长丝织物等的要求相仿,所以在松式加工上,针织物与机织物的界限也日益缩短。 国外对于松式加工的设备,一般是沿用过去毛、丝织物及人丝织物的加工设备,这类设备以间歇式的居多,生产效率不高,其后又研究制出了一些连续生产的松式设备,以及对原有的松式设备进行了改进,以适应形势的要求,但松式连续设备仅限于前处理和后整理,在染色方面还是以间歇式为主.连续染色仍然沿用棉布加工的设备.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涤纶长丝热变性工艺和对其热变性织物的研究,阐明了普通涤纶长丝在热变性设备上进行特殊工艺处理后,能达到改变纤维的物理性能的目的,该纤维可供绉类和高泡类织物织造,该技术将为涤纶纤维仿真丝绸产品提供又一新的实用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涤纶长丝热变性工艺和对其热变性织物的研究,阐明了普通涤纶长丝在热变性设备上进行特殊工艺处理后,能达到改变纤维的物理性能的目的,该纤维可供绉类和高泡类织物织造,该技术将为涤纶纤维仿真丝绸产品提供又一新的实用途径。  相似文献   

12.
自从醋酸长丝织物作为一种时髦的面料出现在欧洲的一些纺织展览会上以来,欧美各国纷纷向日本询盘和订货.以往醋酸长丝很少单独作为外衣用原料,它经常用来与涤纶或粘胶长丝等混纺.现在新面料的开发取得了进展,包括与新合纤的混纺,因此日本  相似文献   

13.
一、新合纤的概念 1939年美国杜邦公司生产出第一根锦纶纤维宣告了合成纤维新时代的开始,特别是1953年涤纶纤维的问世,化学纤维与天然纤维展开了剧烈的竞争,经过短短几十年,化学纤维的比重已超过  相似文献   

14.
涤纶变形长丝、涤纶短纤和棉的混纺交织物进行吸尽染色时,涤纶短纤的上染速率比涤纶变形长丝快,染上的视觉深度也较深。但是,如果聚酯短纤能与棉或粘胶均匀混纺在一起,则能在短纤纱和变形长丝之间获得较为一致的染色。也就是说,要获得较好的染色外观效果,应将棉的染色深度控制在两种涤纶纤维之间。采用热熔染色时,织物经浸轧后应快速而均匀  相似文献   

15.
徐敏 《辽宁丝绸》2000,(1):25-26
一、前言涤纶异收缩丝是纺织行业近几年生产的一种新型原料,由于用它织成的织物除具有手感柔软和悬垂性好的特点外,还增加了织物的丰满度和身骨,因此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但由于异收缩纤维与普通纤维在结构形态上有很大差异,用原有的涤纶染整工艺条件加工,会出现色花、两边深浅、鸡爪印等病贸,而且还发挥不出新合纤的特性。通过认真分析异收缩丝的特性,对其染色性能及染色工艺条件进行研究试验,终于找到了合理的工艺条件,提高了产品质量、满足了客户的要求。二、涤纶具收缩丝的特性涤纶异收缩丝是一种均匀的丝,它由不同聚合物、不同…  相似文献   

16.
探讨超临界CO_2无水染色技术对涤纶长丝针织物服用性能的影响,用传统水染和超临界CO_2无水染色的涤纶长丝制成相同规格的针织物,对比两种织物的顶破强力、透气性和保暖性,通过KES风格评价系统测试了两种织物的拉伸、剪切、弯曲和摩擦性能等。结果表明,利用超临界CO_2无水染色加工的涤纶长丝织物性能与传统水染涤纶长丝织物相近,部分性能甚至优于传统水染涤纶长丝织物,为超临界CO_2无水染色产品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新合纤织物判别分析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供助判别分析的方法,研究利用手感与纤维形态结构、纱线结构、织物结构的关系,将新合纤织物进行分类,尝试建立定量化的织物物感性能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8.
吴英  杨栋梁 《印染》1996,22(2):35-38
分散染料染涤纶纤维的传统方法是在酸性浴中进行。为了适应市场快速多变和降低成本等方面的需要,推出了碱性染色法新工艺。随着耐碱性分散染料及其配套的碱性染色助剂的开发,其优点日益明显。尤其是对于新合纤产品的开发,碱性染色法的优质、低耗、高效、节能和省时的特点,再次引起了染色界的重视。本文阐述了分散染料碱性染色机理、影响因素及其染色工艺条件等。  相似文献   

19.
郑涌泉 《丝绸》1991,(6):31-33
一.合纤仿真(丝)简历尼纶问世,可说是合纤仿真丝历史的开始,1947年涤纶的出现加快了合纤仿真丝步伐,60年代起,合纤仿真技术发展更快,日本涤纶仿真丝技术与产品现已发展到第四代。第一代,1960年至1970年,模仿真丝断面形状,纺制有光涤纶三角异形丝,意在追求仿真丝外观,后加工模仿蚕丝脱胶,进行碱减量,对涤纶三角断面丝周围剥蚀后,使其与脱  相似文献   

20.
冯杰  程贞娟 《丝绸》1993,(5):44-46
采用化学改性的方法,改变聚酯分子链结构和聚集态结构的多功能改性聚酯长丝,进行纯织,或与普通涤纶长丝、涤/棉、异形中空人造棉等交织,所制织物在常压下可以染色。本文介绍了多功能改性聚酯长丝系列织物的设计规格、风格特征、织造及染色后整理工艺和织物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