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Ti+B_4C)燃烧体系中引入Fe添加剂,釆用自蔓延离心熔铸技术制备出含有不同质量分数Fe的TiC–TiB_2复相陶瓷。结果表明:TiC–TiB_2凝固陶瓷以大量细小TiB_2片晶、不规则TiC晶粒及分布于晶间的断续网状Fe黏结相组成。适量Fe的添加,可以加快反应体系组元之间的扩散,促进复相陶瓷内部气体排出与成分均匀化,促使陶瓷致密化、基体晶粒细化、组织均匀性改善,同时作为韧性相,在裂纹扩展过程中又可诱发延性相增韧机制,提高陶瓷的致密度与力学性能,但是过多引入Fe添加剂,将促使TiB_2初生相异常长大,劣化陶瓷组织均质性。  相似文献   

2.
应用粉末-溶胶工艺合成出铌酸锶钡/钛酸锶钡复相陶瓷(SBN/SBT)。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不同预烧温度的原始粉料、不同烧结温度和不同保温时间得到的铌酸锶钡/钛酸锶钡复相陶瓷。研究表明:钨青铜相和钙钛矿相共存于体系之中。复相陶瓷形成过程中形成了TiO2、BaNb2O6(BN)、SrNb2O6(SN)等中间相,增加烧结温度至1250℃,形成了铌酸锶钡/钛酸锶钡复相陶瓷。  相似文献   

3.
针对凝胶注模体系所用有机物有毒的问题,以溶胶凝胶成型和水泥固化成型代替经典的凝胶注模体系,并以氧化铝粉体为主要原料,结合发泡法工艺制备了氧化铝-莫来石和氧化铝-六铝酸钙两种复相多孔陶瓷。结果表明:除氧化铝含量稍低外,氧化铝复相多孔陶瓷在制备工艺、微结构和各项物理性能等方面与纯氧化铝多孔陶瓷都非常接近。通过发泡法制备的氧化铝基系列多孔陶瓷具有低密度、高强度、低热导率等特点,节能效果优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陶瓷喷墨用色料的研究动态,介绍了喷墨用色料的发展历程、陶瓷喷墨打印技术对色料的要求、陶瓷喷墨用色料的制备技术和发色原理.从尖晶石的发色原理和制备技术方面,探讨了固相烧结法作为当前国内外陶瓷喷墨色料制备的理论和实际依据.最后,提出了一些改进喷墨色料制备技术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固相合成法制备了xBi(Zn,Zr)O3-(1-x)(Ba,Ca)(Ti,Zr)O3(BCTZ-xBZZ,x=0,0.005,0.02,0.04,0.06)无铅陶瓷体系,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介电等表征,探讨了Bi(Zn,Zr)O3陶瓷体系对(Ba,Ca)(Ti,Zr)O3陶瓷的晶相、微结构、介电以及其温度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预烧温度高于850℃时BCTZ-xBZZ合成粉体已基本形成单一的钙钛矿结构。在较低的烧结温度(1200~1300℃)下BCTZ-xBZZ陶瓷可以很好地烧结。所有BCTZ-xBZZ陶瓷都具有纯钙钛矿相,与此同时,陶瓷体系晶相经历了从四方晶相向伪立方相过渡。Bi(Zn0.5Zr0.5)O3显著影响了(Ba,Ca)(Ti,Zr)O3陶瓷体系相变温度:铁电相-铁电相(TFE),铁电相-顺电相(Tc)。并且陶瓷体系存在弛...  相似文献   

6.
陶瓷微球因其所特有的陶瓷体系及中空结构,可以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催化、药物载体、引脚线、隔热填料等领域。本文在纯水相体系中,通过球形胶束、囊泡、陶瓷基空心胶束等技术,一步合成了氧化硅陶瓷基空心微球,具备纳米、亚微米级尺寸、中空结构特性,孔壁厚度在70nm左右,空心率极高。所制备的空心微球有别于市售玻璃微珠和陶瓷微珠,具备陶瓷基孔壁结构、亲和性等特性,合成过程中无有机溶剂引入,能够满足工程化量产。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学者通过向SiC材料中添加不同种类的氧化物、氮化物或氧氮化物等制备出了强度高、抗热震性好、热导率高、耐化学腐蚀性优良的SiC基复相陶瓷,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纯SiC陶瓷难以烧结致密的问题。凝胶注模成型是新型陶瓷制备技术,能近净尺寸制备大尺寸、复杂形状的陶瓷坯体,是近些年来制备SiC基复相陶瓷最常用的成型方法之一。本文从SiC基复相陶瓷的浆料制备、浆料固化及素坯干燥等方面综述了SiC基复相陶瓷凝胶注模成型工艺,分析了其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李春光  何宇奇  李国平 《陶瓷》2022,(2):24-27,104
干粒抛陶瓷大板作为建筑陶瓷市场新兴的热门产品,在花色设计和釉面质感等方面已经得到充分的开发,但在釉面光学效果方面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本文在CaO-Al2 O3-SiO2三元相图钙长石相区设计了闪光干粒配方,应用于干粒抛陶瓷大板工艺体系,能够呈现出精美的闪光效果.  相似文献   

9.
传统方法制备微波介质陶瓷通常需要1 000℃以上高温,不仅工艺周期长、能量消耗高,而且难以实现多种材料体系的集成共烧。如今,无线通讯技术的不断革新和蓬勃发展对微波器件小型化、集成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低温共烧陶瓷/超低温共烧陶瓷技术被开发和广泛应用。研究烧结温度更低、烧结效率更高,且微波介电性能优异的节能环保型绿色制备工艺,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研究热点之一。液相烧结、热压烧结、微波烧结、放电等离子体烧结、闪烧等烧结工艺的提出促进了低温烧结微波介质陶瓷的发展。最近,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超低温烧结工艺—冷烧结技术。冷烧结具有极低的烧结温度(一般≤300℃)、可在短时间内实现陶瓷高致密化,且在物相稳定性、复合共烧以及晶界控制等方面有着优势,为超低温烧结工艺以及微波介质材料体系的开发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0.
纳米陶瓷粉体的分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纳米陶瓷及纳米陶瓷复相材料的制作过程,介绍了纳米陶瓷粉体的分散方法及分散工艺过程,并展望了今后在纳米陶瓷粉体分散技术方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马岚  张军剑 《陶瓷》2010,(4):12-16
Na0.5K0.5NbO3无铅压电陶瓷具有优异的压电性能,是最有希望取代含铅PZT系压电陶瓷的体系之一,但烧结特性差,难以获得高致密度的陶瓷体是制约其研究发展的关键问题。基于近年来有关Na0.5K0.5NbO3无铅压电陶瓷的报道,重点从热压烧结法、放电等离子烧结法、添加烧结助剂法以及添加第二组元促进烧结法四个方面,综述了其在烧结制备技术上取得的研究新进展,并对Na0.5K0.5NbO3无铅压电陶瓷烧结制备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潘永军  王锋会  刘琨 《陶瓷》2014,(3):24-27
采用传统陶瓷工艺制备了0.95(K0.5Na0.5)NbO3-0.05CaZrO3无铅压电陶瓷。研究了烧结温度和极化工艺对陶瓷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0.95(K0.5Na0.5)NbO3-0.05CaZrO3陶瓷的体积密度增大,在1170℃时达到最大值,同时d33和kp,在此温度也分别达到他们的最大值210pC/N和0.40。极化工艺对0.95(K0.5Na0.5)NbO3-0.05CaZrO3陶瓷的压电性能有明显的影响,0.95(K0.5Na0.5)NbO3-0.05CaZrO3陶瓷的最佳极化温度是70℃,最佳极化电场是4kV/mm。  相似文献   

13.
通过固相反应法预合成0.94(K0.5Na0.5)NbO3-0.06LiNbO3(KNLN6)无铅压电陶瓷粉体。采用X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对KNLN6试样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按化学计量配比合成的KNLN6粉体中含有K3Li2Nb5O15(KLN)第二相;Na2CO3摩尔分数过量5%时,可有效地消除第二相KLN,从而获得单一钙钛矿结构的KNLN6粉体,同时,粉体的预烧温度降低了50℃;在1070℃下烧结2 h制备的Na2CO3过量5%的无铅压电陶瓷中,KNLN6晶体具有A位无序的单一正交钙钛矿结构,晶粒呈立方体状,平均尺寸约为10μm。  相似文献   

14.
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了新型(1-x)Bi0.5(Na0.8K0.2)0.5TiO3-xKSbO3无铅压电陶瓷,利用XRD、 SEM等测试技术表征了该陶瓷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压电和介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组成范围内陶瓷材料均能形成纯的钙钛矿固溶体。在室温下,当KSbO3的掺杂量为1%时,该体系表现出较好的介电性能:εr和tanδ分别为2231和0.055。  相似文献   

15.
以Na2CO3,K2CO3,Nb2O5等为原料,采用固相法合成了K0.5Na0.5NbO3的粉体,并以此粉体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分散剂、粘结剂及除泡剂制备浆料,采用流延法制备K0.5Na0.5NbO3膜片,研究了K0.5Na0.5NbO3固相含量、分散剂、粘结剂及除泡剂的种类及含量对流延浆料流延性能和对K0.5Na0.5NbO3陶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流延膜的厚度在0.3mm时,选用三乙醇胺作分散剂效果最好,当固相含量在55wt%时,分散剂用量在2%时浆料的粘度为2000mPa.s,适合于流延工艺;粘结剂PVB的含量在8%时膜片强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BiFeO_3-K_(0.5)Na_(0.5)NbO_3无铅压电陶瓷的烧结工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传统固相烧结法制备性能良好的铁酸铋(BiFeO3,BF)掺杂的铌酸钾钠(K0.5Na0.5NbO3,KNN)压电陶瓷(BF-KNN),着重研究BF摩尔(下同)掺量对KNN结构与压电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BF-KNN陶瓷的烧结工艺。结果表明:适量BF有利于提高BF-KNN的压电性能,当BF掺量≥1%后,压电性能急剧降低。与仅烧结一次的样品相比,二次烧结BF-KNN陶瓷形成更加稳定的正交晶系钙钛矿结构,陶瓷组织致密,压电性能大幅度提高,压电常数(d33)、平面机电耦合系数(kp)与机械品质因数(Qm)分别达134pC/N、46%和364,但介电性能明显降低,相对介电常数(εr)从退火前的554降至388。一次、二次烧结样品的体积密度分别为4.12g/cm3和4.36g/cm3,相对密度分别为91.35%和96.67%。在温度低于490℃、频率为100kHz时,二次烧结样品的介电损耗tanδ5%,其Curie温度高达420℃。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无铅压电陶瓷的研究和开发成为当前压电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BNT(钛酸铋钠)粉体,采用干压成型、高温电炉烧成无铅压电陶瓷样品,并对BNT粉体及无铅压电陶瓷样品进行了性能分析与结果讨论。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固相法应法制备了(1–x)(K0.48Na0.48Li0.04)NbO3–x(Na0.8K0.2)0.5Bi0.5TiO3无铅压电陶瓷,研究了不同x(0,0.5%,1.0%,1.5%,2.0%,3.0%)对材料的相结构、介电性能以及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x增加,样品的Curie温度TC与正交到四方相变温度TO–T均逐渐降低,而压电常数d33与机电耦合系数kp均先升高后降低;该体系在0.5%  相似文献   

20.
吴思华  王平  付鹏 《佛山陶瓷》2008,18(2):35-38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无铅压电陶瓷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钛酸钡基、铋层状结构、钛酸铋钠基、碱金属铌酸盐系以及钨青铜结构无铅压电陶瓷体系的研究现状,并对无铅压电陶瓷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