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并急性尿潴留(AUR)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探讨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28例BPH并发AUR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将各种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膀胱逼尿肌收缩力与留置尿管时间无相关性,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DI,DR及梗阻程度有相关性,DI与梗阻程度无相关性,DR与逼尿肌收缩力呈显著性正相关。结论留置尿管时间长短与膀胱逼尿肌收缩力之间无相关性,引流膀胱2~3周以上作尿动力学检查是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并急性尿潴留(AUR)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时评估膀胱尿道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对随机选择的36例已留置尿管的BPH并AUR患者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且同日行血清PSA测定并分为两组,A组16例(≤8ng/ml)和B组20例(〉8ng/m1),分析血清PSA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36例患者血清总PSA(t-PSA)(11.98±6.15)ng/ml,游离PSA(f-PSA)(2.74±0.64)ng/ml,两者均与前列腺体积、膀胱出口梗阻(BOO)、逼尿肌收缩力有相关性(r分别为0.327、0.469,0.272、0.336,0.414、0.419,P值分别为〈0.01、0.01,0.05、0.01,0.01、0.01),f/tPSA与前列腺体积有相关性(r=0.231,P〈0.05),而与BOO、逼尿肌收缩力均无相关性。逼尿肌收缩力受损在A组中占81.3%(13/16),B组中占30%(6/20)。结论对已留置尿管2d以上的BPH并AUR患者,血清PSA高低可间接反映患者逼尿肌收缩力强弱,PSA≤8ng/ml者,其收缩力受损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幌并急性尿潴留(AUR)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逼尿肌功能,预测术后疗效。方法对23例合并AUR的BPH患者术前后行尿动力学检查,评估逼尿肌功能(包括逼尿肌紊定性、顺应性、收缩功能),在治疗成功组与失败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23例患者中,16例(70%)发生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DI),幅度5~168 cm H2O,平均(98±33)cm H2O(1cm H2O=0.098 kPa);20例(87%)可见有逼尿肌随意收缩;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膀胱出口梗阻(BOO);4例(17%)患者术后不能排尿,需要留置导尿。手术前后患者年龄、DI的发生率、DI幅度、膀胱顺应性及测压容量、逼尿肌收缩力强弱在治疗成功组与失败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AUR的BPH患者留置尿管10 d后行尿动力学检查,可以预测术后疗效。术前尿动力学检查DI幅度越大,逼尿肌收缩力越强,术后疗效越好;术前膀胱顺应性及测压容量异常增高、无DI出现者术后疗效差。  相似文献   

4.
李新长  林伟  黄海鹏  孟栋良  何洁卿 《江西医药》2007,42(12):1123-1125
目的 探讨尿动力学检查评估BPH所致急性尿潴留引起的逼尿肌功能改变及对I临床治疗方案选择的价值.方法 对52例BPH患者发生AUR后分别在24h内、第3d、第7d、第10d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别采用警惕性等待、药物治疗前列腺手术和膀胱造瘘以后,观察相应治疗效果.结果 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后,经3年随访,治疗效果与逼尿肌功能分组具有较好的相关一致性.结论 尿动力学检查能有效地指导BPH所致急性尿潴留患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包娟  唐海凤  徐伟  郑奇传  蒋堃  骆艳玲 《安徽医药》2013,17(10):1735-1737
目的探讨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尿潴留患者简便、损伤小的简易式尿动力学检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对29例BPH伴尿潴留患者通过原引流管行尿动力学检查,观察充盈期膀胱压力一容积测定、排尿期膀胱逼尿肌最大压力等指标,进行逼尿肌功能诊断与临床疗效分析;其中19例尿潴留患者同期进行标准尿动力学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简易式尿动力学检查对BPH伴尿潴留患者的逼尿肌功能诊断与临床疗效结果相符,与标准法检查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简易式尿动力学检查在BPH伴尿潴留患者的逼尿肌功能诊断中,具有简便、损伤小、结果可靠,在临床上可替代标准尿动力学检查。  相似文献   

6.
2011年5月23日发表在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一项研究显示,应用短效或长效吸入性抗胆碱药物(IACs)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可增加男性发生急性尿潴留(AUR)的风险,联合应用这两种抗胆碱药以及患有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男性患者,发生AUR的风险最高。  相似文献   

7.
何屹  顾燕琴  蒋振华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3):1836-1837
急性尿潴留(AUR)好发于患有前列腺增生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较少引起重视。我院收治女性AUR患者4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评估术前逼尿肌收缩力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术后疗效的预测价值,探讨逼尿肌收缩力能否作为判断BPH病人手术预后的指标和BPH合并逼尿肌乏力的病人是否适合手术等问题,对78例BPH病人进行了尿动力学检查,根据术前逼尿肌最大收缩力将78例分为两组(A组≥40cmH2O;B组≤25cmH2O):对逼尿肌收缩力正常或增高(A组61例)者单纯行TURP或开放手术;对逼尿肌收缩力降低(B组17例)者,同期行TURP和膀胱造口术。结果表明,两组病人术前最大尿流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个月最大尿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除膀胱出口处梗阻后,收缩乏力的逼尿肌功能可以缓慢恢复,尿流率也能获得很大改善。不能单独凭逼尿肌收缩力来推断手术预后,对伴有逼尿肌乏力甚至无力的BPH病人也应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病。增生腺体急性充血水肿可引发急性尿潴留(AUR)。导尿术是处理AUR最常用的方法。现将导尿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BPH患者51例,年龄54~87岁,中位年龄75.2岁;合并慢性膀胱炎、膀胱结石及憩室28例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病.增生腺体急性充血水肿可引发急性尿潴留(AUR).导尿术是处理AUR最常用的方法.现将导尿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BPH患者51例,年龄54~87岁,中位年龄75.2岁;合并慢性膀胱炎、膀胱结石及憩室28例(54.9%);并存心脑疾病、高血压及糖尿病43例(84.3%).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长期服用保列治的疗效。方法观察单独服用保列治5 mg qd并超过3年以上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308例,与同期在我院体检发现前列腺增生而没有服用任何药物的健康体检者330例进行比较,3年期间主要观察前列腺体积、临床症状评分、残余尿、尿流率变化、以及尿潴留、血尿的发生率。结果服用保列治3年后前列腺体积缩小12.6%,最大尿流率增加3.5 mL/s,国际前列腺评分下降4.5分,残余尿量下降20 mL。本组患者无尿潴留、无前列腺源性血尿发生。结论中长期服用保列治5 mg qd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能使前列腺体积逐渐缩小,改善最大尿流率,减少了尿潴留和前列腺源性血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F)治疗前列腺增生(BPH)伴逼尿肌乏力的疗效。方法对确诊为前列腺增生并发逼尿肌乏力的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前后分别记录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估(QOL)、自由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斥力流率测定,并进行治疗前后比较,分析手术疗效。结果入选32例确诊前列腺增生合并逼尿肌乏力患者,治疗前后IPSS评分、QOL评分自由尿流率、残余尿量、最大逼尿肌压力差异有显著性、结论BPH合并逼尿肌乏力患者可行TURP手术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熊杰  陈婧  刘磊  席庆元  丁锐  童钟  黄俊 《安徽医药》2017,21(6):1020-1022
目的 探讨无症状性前列腺增生对腹股沟疝病人术后尿潴留发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86例腹股沟疝病人临床资料,观察组106例合并无症状性前列腺增生,对照组80例不合并前列腺增生.结果 观察组尿潴留的发生率为17.9%,显著高于对照组(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潴留的发生与病人的年龄、麻醉方式、手术时间和疝类型无关,与围手术期是否药物干预有关.围手术期使用药物干预的病人尿潴留的发生率为9.5%,显著低于未使用药物干预的病人(37.5%).结论 无症状性前列腺增生增加了腹股沟疝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围手术期使用药物干预是有效的预防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中叶增生患者临床尿动力学特点。方法:搜集26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尿动力学资料,对114例中叶增生(中叶增生突入膀胱长度≥2.0cm)组(A组)及150例非中叶增生或中叶增生不明显(中叶增生突入膀胱长度<2.0cm)组(B组)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中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不稳定、低顺应性、收缩亢进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良性前列腺中叶增生患者梗阻症状明显,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何二宝  李解方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3):3549-3550
目的:探讨简易膀胱测压法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transurethral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前膀胱功能评估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膀胱简易测压装置,测定60例BPH患者的膀胱容量及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力,初步筛选出适合行TURP的患者.结果:60例患者中不稳定膀胱32例(53.3%),逼尿肌活动低下5例(8.3%),逼尿肌无收缩2例(3.3%),膀胱功能正常21例(35.0%).60例患者中低顺应性膀胱19例(31.7%),高顺应性膀胱2例(3.3%),膀胱顺应性正常39例(65.0%).53例顺利行TURP,5例逼尿肌活动低下,行TURP并术后应用新斯的明治愈,2例无收缩,行永久性膀胱造瘘术.结论:简易膀胱测压法的临床应用,弥补了基层医院无尿流动力学检查的不足,可为TURP前膀胱功能评估、选择合适的BPH患者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尿道内置8F测压管在压力-流率测定中对尿流率的影响。方法对10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术前进行自由尿流率和尿动力检查,其中逼尿肌功能收缩良好组89例,逼尿肌功能收缩无力组14例。压力-流率测定中尿道内放置8F测压导管,分析比较自由尿流率和置管后尿流率的变化。结果103例患者自由尿流率和带管尿流率的排尿量分别为(177.68±70.55)ml和(180.90±68.34)m1(/54).05)。逼尿肌功能收缩良好组89例自由尿流率和带管尿流率的Qmax,(10.2±3.1)ml/s、Qmax(7.8±3.9)ml/s(P〈0.05),逼尿肌功能收缩无力组14例自由尿流率和带管尿流率的Qmax(9.1±4.1)ml/s、Qmax(5.8±3.2)ml/s(P〈0.05)。两组的Qmax,下降值分别为(2.9±2.8)ml/s和(3.4±2.9)ml/s,组间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尿道内置8F测压导管可影响最大尿流率测定值,有逼尿肌功能受损时可能影响更大,临床上在进行压力-流率结果分析时应充分加以考虑以便能更加客观、正确地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管外导引导尿术在前列腺增生尿潴留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对98例前列腺增生急性尿潴留患者首先行常规导尿术,其中43例失败,然后采用管外导引导尿术,将直径2.5 mm的尿道扩张器从16F气囊尿管末端的侧孔中插入到尖端,其余部分在管外与尿管并行,引导尿管插入.结果 43例患者采用管外导引法导尿,41例插管成功,2例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成功率95.35%.结论 采用尿道扩张器管外导引导尿术处理男性老年人前列腺增生急性尿潴留,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