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建荣 《护理研究》2004,18(21):1936-1936
肌肉注射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 ,慢性肝炎病人肌肉注射干扰素多选择臀大肌注射。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提高 ,肥胖肝炎病人增多。如果肌肉注射的进针深度一味地以针头长度的 2 /3为判断标准 ,那么 ,肥胖肝炎病人往往达不到理想的进针深度。现选择长期注射干扰素的肥胖肝炎病  相似文献   

2.
成人肥胖者臀部肌肉注射深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肥胖人群臀部肌肉注射的深度.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肥胖成人男女各100例,B超测量臀大肌注射区皮肤到臀大肌间的距离,并计算7号注射针头能够达到肌层的百分率.结果:男性组皮肤脂肪厚度(22.86±8.15)mm,女性组皮肤脂肪厚度(26.35±7.53)mm,能够达到以7号针头长度32 mm的2/3(21.3mm)进针深度的男占49.54%,女占5.86%.结论:目前使用的7号注射针头大多不能到达肥胖成人的臀部肌肉注射层,建议研制加长型注射针头.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造成传统肌肉注射疼痛的原因,探讨几种缓解患者肌肉注射疼痛的不同方法。如按捏手法、按压法、调整进针角度法、控制进针深度法、使用局麻药物控制法、气泡封堵注射法、Z路径肌肉注射法、耳穴压豆法、两针头法、音乐疗法等在临床护理操作中的应用原理,同时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根据患者不同的特质,选择适宜的肌肉注射的方法,从而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注射疼痛,提高护理质量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静脉输液进针部位和长度对血管壁损伤而引起药物外渗的情况,对住院病人进行自身血管损伤引起药物外渗程度的对照观察。观察组:在血管右侧进针,进针长度0.6cm;对照组:从血管正上方进针,进针长度为1.2cm,经临床实践证明,观察组血管损伤而引起药物渗漏占6.14%,而对照组血管损伤占14.16%有显著的差异性,提示临床护理人员行静脉输液时,为减少药物外渗,应尽量从血管右侧进针,并尽量减少进针长度。  相似文献   

5.
薛爱芳  赵国清 《护理研究》2006,20(6):1617-1617
在给肥胖人在进行臀部注射时,选用通常的注射针头往往无法穿过厚厚的脂肪组织,而将药物注入到了脂肪层,从而影响治疗效果。为此,我科护理人员对肥胖病人肌肉注射深度进行了探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注射方式对自行注射胰岛素患者技能掌握情况的影响,寻找病人最易接受和掌握的注射方式,以便更好地、合理地指导病人。方法选择2003年10月-2004年8月在我科住院经确诊为糖尿病,需在出院后继续注射胰岛素治疗的病人47例,按简易随机分组分为甲组(腹壁垂直进针组)和乙组(大腿外侧斜进针组),指导后观察其掌握情况。结果甲组病人对注射手法、注射步骤、注射深度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乙组,有明显的差异性。结论在对初次学习自行注射胰岛素的病人进行指导时,病人更容易掌握腹壁垂直进针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原理与大气压的作用使液体下滴,当针尖部的压强大于静脉压时,液体就能输到人体静脉内。静脉输液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输液时一般是近心方向进针,临床许多老年慢性病人由于长期输液,血管越来越难进针,或不好固定,另外,有时输液时,由于近心方向近针,护士处于遮光的位置,或光线较差,影响穿刺成功率,换个方向,光线更好,将更有利于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因此我们根据不同的血管,不同的部位,不同的进针条件,选择不同的进针方向,并对两种不同的进针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8.
静脉穿刺直入血管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3,自引:1,他引:83  
目的通过对静脉穿刺进针方法的研究 ,采取直接刺入血管的进针方法 ,使静脉穿刺达到无痛、微创、快速、准确无误的质量标准。方法操作者分别用传统的“三段式”进针法和直接刺入血管法为 70名住院患者行静脉输液 ,了解两种不同穿刺方法进针速度、病人对疼痛的感觉 ,穿刺对病人局部组织的损伤程度及一针见血率。结果两组病人对穿刺疼痛的感觉经秩和检验Uc =4 .2 2 ,P <0 .0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两种不同进针方法 ,进针速度经U检验 ,U =15 .70 ,P <0 .0 0 1,差异有显著意义。直接刺入血管法对局部组织的损伤范围只是对皮肤、皮下组织及血管壁穿刺点的损伤 ,而“三段式”进针法 ,除对皮肤、血管壁穿刺点的损伤外 ,对皮下组织的损伤为遂道式损伤和撕裂伤。按进针深度 1/ 2计算 ,其损伤体积为 2 .2 4mm3 。两种方法穿刺一针见血率分别为 95 .71%、92 .88%。经 χ2检验 ,χ2 =0 .5 3,P >0 .2 5 ,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直接进针法可减少病人的局部损伤 ,减轻病人疼痛 ,且进针速度快 ,准确无误 ,明显优于传统的“三段式”进针法  相似文献   

9.
肌肉注射局部产生硬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肉注射是临床最常使用的操作技术之一。它能使药物迅速被机体吸收 ,对治疗各种疾病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注射局部疼痛并产生硬结 ,给患者带来痛苦 ,不利于药物吸收 ,影响治疗效果。为了探讨注射的深浅度与硬结产生的关系 ,我们做了一些观察与测试 ,情况如下。 资料与方法1 1 肌肉注射部位常选择三角肌、臀大肌、大腿外侧肌群。我们观察的病人注射区全部采用臀大肌外上限。1 2 特殊肥胖病人 ,癌症晚期极度消瘦的病人不在观察之内。1 3 注射手法均为二快一慢 (进针快 ,拔针快 ,推药慢 ) ,肌注后用棉签按压针眼 ,稍以按摩以促进…  相似文献   

10.
300例肥胖患者肌内注射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肌内注射人们往往只重视具体操作,而忽视注射效果。经B型超声波测定肥胖患者臀部脂肪的厚度为24~34mm,[1]而7号针头的长度仅为32mm,再减去皮肤层及外露长度约4mm,针头实际进入肌肉的深度为-6~4mm。作者从1993~1998年对140例肥胖患者臀大肌部位和160例肥胖患者三角肌部位注射阿托品,发现药物起效时间臀大肌部位明显慢于三角肌部位,说明用7号针头常规对这类患者行臀大肌注射,大部分注射到皮下层。因此,应根据患者的不同体型选择不同的注射部位或针头长度。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本组均…  相似文献   

11.
在给肥胖人在进行臀部注射时,选用通常的注射针头往往无法穿过厚厚的脂肪组织,而将药物注入到了脂肪层,从而影响治疗效果。为此,我科护理人员对肥胖病人肌肉注射深度进行了探讨。现介绍如下。1方法对100例病人,其中男50例,女50例;年龄35岁~60岁,进行盆腔和腰骶椎CT扫描,同时测量其腰5下缘至骶2下部水平的脂肪厚度。女病人皮下脂肪的平均厚度为2.72cm,男病人为2.61cm。如果用7号针头(其长度为3.5cm)注射时,将0.5cm针梗留于皮肤外,则有95%的女性和84%的男性的注射针头是在皮下脂肪层,而只有5%的女性和16%的男性是臀部肌肉注射。有研究报告,对…  相似文献   

12.
指压按摩法减轻肌肉注射疼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洪芬  万蓉 《护理研究》2004,18(1):59-60
肌肉注射法在临床工作中很常用 ,而某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注射时疼痛较剧烈 ,有的病人因无法忍受此疼痛被迫停止注射 ,使临床用药受限 ,并影响疾病的治疗。为了能顺利完成治疗用药 ,并能减轻病人注射时的疼痛 ,有人曾提出 :肌肉注射时 ,边推药边按压序边穴能减轻注射时的疼痛程度 ,但不能减轻进针时的疼痛 ,对疼痛敏感的病人仍不是最好的方法。为此 ,采用指压按摩法肌肉注射 ,经临床观察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清醒、对疼痛能正确描述、痛感觉正常、注射部位无感染、硬结、创伤等的住院肌肉注射病人 180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注射护理方案对苄星青霉素臀大肌肌肉注射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84例细菌性感染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意愿选择不同的注射方案,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注射前针头保留苄星青霉素,进针位置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观察组进针前抽吸适量0.5%利多卡因溶液,进针位置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的外上1/4处。两组均以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观察两组注射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注射成功率(92.86%)高于对照组(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46,P0.05);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0.74分±0.24分)低于对照组(3.67分±0.7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6,P0.05)。[结论]采用0.5%利多卡因溶液诱导苄星青霉素臀大肌注射,选择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的外上1/4处进针可提高一次注射成功率、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4.
臀大肌注射深度探索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进一步明确肌肉注射的深度。方法以臀大肌注射为研究对象 ,通过B超观察 5 2 4例皮肤到臀大肌之间的距离 ,以确定针头进入的深度。结果男性组皮肤与皮下组织的平均厚度为 1 34± 0 6 3cm ,女性组平均厚度为 3 4 1± 0 98cm ,两组相比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教科书上的进针深度标准 ,目前只适用于男性。故在执行肌肉注射时 ,除了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粘稠度选择不同的针头外 ,还要根据性别、胖瘦选择合适的针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皮内注射一次成功率。方法:选择将需做皮内过敏试验的住院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左手拇指与进针方向一致绷紧皮肤同时针头斜面垂直进针的观察组和左手拇指与进针方向相反绷紧皮肤同时针头斜面向上进针的对照组各60例.重点分析的指标有出针、重复进针率、注射时漏液和拔针时出血的例数。结果:两组皮内注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常发生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现象,为寻找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的最佳按压时间,在我科选择14例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病人,注射时均采用垂直进针的方  相似文献   

17.
皮下注射胰岛素直角进针法与斜角进针法疼痛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Ⅰ型糖尿病患者和部分Ⅱ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根据病情需要每日注射2~4次不等。为降低患者注射时引起的局部疼痛,便于自己注射,减少反复注射胰岛素造成皮下硬结,作者对进针角度进行了探索,将进针角度改为直角进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肌肉注射是临床最常用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在教科书上,此种操作在进针时需甩动手腕,将针刺入肌肉。现在临床使用的均是一次性注射器,注射器较原先轻,针尖较原先锋利,我科对原有的进针方法稍加改进,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对皮内注射进行5度与45度进针角度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以45度角进针皮内,不但能减轻皮内注射所致的疼痛程度,还能提高护生皮内注射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肌肉注射方法对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患者的成功率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需双侧臀部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患者4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对患者一侧臀部采用常规注射方法,另一侧臀部按改良后的方法行肌肉注射,观察并记录两侧臀部的一次注射成功率、环境污染、患者疼痛反应程度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注射方法的一次注射成功率、环境污染、患者疼痛反应程度及满意度比较,使用改良肌肉注射方法的一侧均较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适当地增加溶媒的剂量,提高肌肉注射进针的深度、手法,减少从抽吸充分摇匀的药液到完成肌肉注射的时间,能显著提高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成功率,降低患者的疼痛反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